国培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375361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3篇 通过十多天的网上国培、听课、看教学光盘、参与教学沟通、研讨会等。了解了一些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方法,以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胜利教学阅历,的确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头,我将把我所学的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培训,主要有_会: 首先,教师要更新学问。 “学问也是有保质期的。”作为教师,实践阅历不仅是财宝,也是陪伴。由于过多的实践阅历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学问的理解,并能临时掩盖教师新学问的缺乏,久而久之必定导致教师学问的缺乏。缺乏学问的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原有的教学阅历,自然会导致各种潜能的下降甚至缺失,进而原有的教学阅历成为教师教学潜能开发和提高的障碍。所以这种学

2、习和训练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 二、思想熟悉提高,灵魂得到净化。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已经厌倦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头埋怨的。抄笔记写不完,常常检查,制度苛刻,任务一个接一个,家长难,学生傻,领导不理解,等等。是那么沉重,沉重得令人窒息。我早就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教师被视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有的是工作累了,心里不平,凄凉。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可以从更宽阔的角度来对待我们的教育,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捷径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地爱我们的学生,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安康成长。 通过学习和训练,仔细反思教学中的自我问题

3、,要“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用课本代替教课书”。胜利的教师特别重视教学反思、教学讨论、讨论性学习、学习反思、反思调整、调整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是好的组织者。 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信任他们有充分的学习潜力。学生应当有时机俯下身子看看自己的生活,公平地参加他们的讨论。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时机,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可以自由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敏捷性使教师难以掌握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出课堂教学的过度焦虑和担心。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加”?要创设场景,奇妙提问,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寻求沟通却得不到,畅所欲言”的状

4、态。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机去做和说,让他们围绕某个问题进展争论、提问和沟通、辩论。这样学生自然会兴奋起来,参加的意向提高了,智力也大大提高和进展了。 四,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 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多样化。有尺子来衡量,好学生就多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还要注意情感教育,增加民办法识。“让课堂走向民主,走向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五、从学生的进展动身。 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进展为动身点,树立责任意识和规章意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是进展的地方”,努力改良自我工作方法,使学生素养全面进展。 六、学以致用,指导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

5、用。要将所学的理论学问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严密结合个人工作状况和学校实际状况,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适合本校学生的治理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治理水平和实际工作潜力。 七、努力学习,练内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峻、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无知。”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需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十几天几位专家的讲课,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深厚的科学文化学问向学生介绍深厚的理论学问,浅显易懂,给了我深刻的启发。我和一群布满求知欲的孩子打交道。教育好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带着我的责任,这几天我已经深深的意识到:一

6、个教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更深层次上追求的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和“校本教研”这两个基层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让我明白了思路和方法,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就像心中的一盏明灯。总之,各方面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才能胜任教育工作。性格要克制“45岁现象”,永久有教师的职业情怀布满激情和爱心。 本次培训资料丰富,学术水平高,布满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解读,布满教育才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虽然不能说训练短短几天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顿悟。作为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态,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学习新课

7、程标准,把握学生认知进展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学习,以适应社会进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引用一位教师的话,“教师大半辈子都在教室里生活。假如他在课堂上缺乏观看和反思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缺乏观看和思索的意识,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高。观看课堂,保持思索,是我们走向自己、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静下心来,师夷长技,师夷长技,渐渐教,教学中学,教学中研,教学科研走出自己的路,实现师生共同进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那里,我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增加了。要想被时代淘汰,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就必需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教育科研

8、潜力和课堂教学潜力。这就需要自我在将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敢于在课堂上实践。我信任,只要自我不懈努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国培心得体会 篇二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他和谁一起走,他有多优秀,他指出了谁,他有多胜利,他陪着谁,你的一生会有多少好伙伴。”在中国的培训中,我听了几次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我的心中唤起了很多思索,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熟悉到要善待学生,关爱学生,敬重生命。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由教师摆布的东西。他们有自己的共性。我们的教师应当为不同的学生制造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我学会了这个方法,并且深深的体会到了它。作为教师,不仅要做

9、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更要做课堂实践的自觉内省。要保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俗话说:“教学有方法,但教学没有明确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得到方法”。要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教授自己的风格,教师必需具备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教材。 反射的连续进展 通过学习,我清晰地熟悉到,专家和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和名师,是由于他们有着广泛的学问积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抓好一代教学”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断积存与总结,而“不寒而栗,梅花怎会香”是他们的最正确写照。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力量

10、,做一个有才智的教师。我们必需不断推动自身的专业化进展,由于我们的社会在进展,科学技术在进步,这就需要教育的不断更新和可持续进展。教师素养是实施高质量教育和学生积极、活泼、生动进展的关键。只有在训练中不断学习,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创新,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庄稼,只有长不好的农夫;听了专家的报告,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注意将体验内容转化为学生简单理解和承受的内容和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意识到教师应当从阅历导向向专业导向转变,传统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学问

11、,逐步转型为专业教师。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猎取新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与合作的力量。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学习和性格的培育。为了使学生从我这里学习到我想学习的巨大变化,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制造一个环境,使学生对他们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出新时期的优秀学生。 持续改良 教师应当是一个雕塑大师,他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把一块原材料变成一件艺术品。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典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应当做

12、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接待、行为、一言一行都要严厉、稳重、标准、得体,不能马虎、鲁莽、任性、不负责任。课堂是一门艺术,除了有肯定的学问构造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做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灵魂。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作为参考。 国培心得体会 篇三 “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素养的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进展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技能,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变化。本次国培网络学习活动,给我供应了一次与现代信息技术“亲切接触”的时机,让我收获满满,下面就沟通心得总结如下: 一、我学习的收获 1、把握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结合的理论。这次网络

13、研修活动,以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方式,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公平,更简单让学员理解与承受。通过课程的选择与学习,使我熟悉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计算机学问某些方面的缺陷。在本次学习中,我主要选择了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相关学习课程,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提交了“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再教,学生再学,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而信息化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

1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意“学生学习学问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把握学习的方法。 3、相互帮忙,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利用网络优势学员相互之间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展沟通、切磋、帮忙。每个学员都可以依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我如何将学习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这样做的: 1、可以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播放多媒体朗读视频梁启超的中国

15、少年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那段奋起探究的历史,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戊戌变法的新课学习之中。 2、可以设置问题情景,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思索。例如展现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政热点图片,设问为什么美国历史上林肯中选总统会引发战斗? 3、可以创设体验情景,将学生的体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利用一战伤亡的图片、数据、实录视频来创设战斗残酷的情景,激发学生反对战斗喜爱和平之情。 三、我在完成校本研修作业时所获得的启发 1、要针对教学实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应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虽然能使教学过程及效果得到优化,但这不是唯一的教学途径。某些课的讲授根本不需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就能到达

16、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些课,就需要借助电化设备及多媒体教学,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本次研修作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这一课我觉得就特别需要运用多媒体,由于所涉及到的战役以及战斗的破环性,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利用多媒体展现“一战伤亡的图片、数据、实录视频等”来创设战斗残酷的历史情景。 2、要“恰到好处”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手段的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目的及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力量,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教育手段。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

17、目标。例如我在校本研修作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教学设计中关于三条战线地图的识读方面,让学生用电子笔标出三条战线,并说出识图方法。这样做“恰到好处”地“聚焦了教与学的转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要把握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这三种关系:既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协调两者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力量的培育,而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同样是不行无视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是简洁的地为学生供应教学资源、课件或布置教学任务和检查教学结果,而要加大对课堂的把握力度,使传统的教学手

18、段和现代的教育技术进展充分的融合。例如我在校本研修作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自制的ppt,展现收集的有关资料,说明战斗的残酷性与野蛮性”,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在学生沟通展现过程中,教师依旧要有适当的补充与引导。要以学定教,依据学生展现的状况,引导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对“一战的残酷性与灾难性”进展主题性的稳固。 总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要想有机地整合并且深入进展下去,我们教师必需连续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力量,才能让其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培训活动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让我受益匪浅,盼望在今后教学中能把培训所得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忘初心,连续前行。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供应的3篇国培学习心得体会,盼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