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解析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解析版)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需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2、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3、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材料二:人类创造
4、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
5、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
6、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不可或缺,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
7、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来人文与科学彼此疏远的状态如今被逐步改变,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入。B.“价值理性”属于人文文化的范畴,现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都与它相关。C.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8、具有某些超越性的意义。D.人文文化可以引领科学技术的正确走向,提供给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理性和审美情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科学至上的盲目崇拜在19世纪之前并不明显,直到19世纪以后才渐趋严重。B.日益细密的现代社会分工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我们需要积极地破除这种隔阂。C.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能更好满足人类人文层面的需求。D.科学在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前行势能,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3.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B.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是
9、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C.作者引用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必要性。D.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4.除了引用论证,两则材料还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科学与人文时而对立,时而相融,你认为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答案】1. C2. D3. C4.(1)举例论证:材料一为了说明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作者举出杨振宁引用诗句说明的内容;材料二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作者举出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例子。(2)对比论证:材料一以
10、半个世纪前的人文与科学的分化与今天两者的关系走近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与科学的发展趋势;材料二以科技的局限与人文的优势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的被需要的迫切性。5.(1)社会因素: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但是多元化的社会又导致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相交融。(2)人为因素:科学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将科学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3)自身因素:科学与人文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互补,尤其是科学有赖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
11、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可知,原文说的是“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为未然状态。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科学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错误,强加逻辑。由原文“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可知,“价值理性”的脆弱与科学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错误。结合“半个世纪前,斯
12、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科学与人文分离的事实;B.“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结合“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D.“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错误。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引文是为了说
13、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结合“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可知,材料一为了说明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作者举出杨振宁引用诗句说明的内容;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
14、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材料二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作者举出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例子。对比论证: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可知,材料一以半个世纪前的人文与科学的分化与今天两者的关系走近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与科学的发展趋势;结合“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
15、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可知,材料二以科技的局限与人文的优势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的被需要的迫切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社会因素: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
16、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可知,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但是多元化的社会又导致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相交融。人为因素: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科学家将科学与人文
17、结合,将科学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自身因素:结合“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可知,科学与人文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互补,尤其是科学有赖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
18、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
19、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
20、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
21、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并且
22、你不但不须邀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因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藤花,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
23、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一九二五年六月作(有删改)【注】翡冷翠,现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等语句可见,作者觉得在山中可摆脱日常文明社会的羁绊和束缚。B.“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故意不加标点,给人一种迫不及
24、待地想分享的意味,表达出巨大的愉悦感。C.作者通过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明净的空气、澄净的日光等自然景物,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的美与自由。D.本文开篇总写山居环境之美,接着具体描述做客山中之妙,并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行文自由流畅。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可谓奇思妙想。B.文章通篇使用第二人称叙述,营造了亲切闲话氛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C.文章第四段写山泉,一连三个“流”字,既写出山泉的悠长,又写
25、出了人的思想的流动,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D.本文联想丰富、意象组合自由、气韵生动,有些“西化”的色彩,同时也展现了汉语的优美。8.徐志摩被誉为“三美”新诗理论的践行者,“三美”主张在本文中也得到了体现,请结合文本从“绘画美”和“音乐美”的角度进行赏析。9.文中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结合全篇概括读懂这部书需要的条件。【答案】6. C7. B8.绘画美主要体现:意象的选择与色彩词的运用,如明净的空气、澄静的日光、散发幽香的繁花、布满浓荫的山径,如黄麦、紫藤花、青草、蓝意象清新,色彩明丽,层次感强;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如:果由你采取,风摩挲颜面并轻绕肩腰,林莺传话,泉水叮当作响
26、自然景物的人情化,主观感受的自然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音乐美主要体现: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一句,前面两个短句构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声韵和谐灵动,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原本当是“足够迷醉你的性灵”,可为了押前面的“味ei”韵(古韵ei、ui同韵),特意做了一个倒装处理,读来朗朗上口,还因为倒装给人一种细微的弹跳之感,真如同珠玉落盘之美妙。9.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不必在意尘俗之人的眼光,眼中只有美
27、秀的风景。用一种闲适的、宽容的自由心境,从容地感受大自然。独身闲逛,自由自在,“肉体与灵魂一致”地从容赏鉴。有一颗浑朴天真的赤子之心。投入自然的怀抱,耳聪目明,性灵健全,与自然同节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礼赞青春的美与自由”错。文章主要是赞美自然,写“物我一体”的无拘无束,没有“礼赞青春的美与自由”。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B.“文章通篇使用第二人称叙述”错。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描述,两种叙事方式自由切换,便于直抒胸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1)
28、分析绘画美主要体现:根据“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舞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藤花,一般青的青草同
29、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分析,意象的选择与色彩词的运用,如明净的空气、澄净的日光、散发幽香的繁花、布满浓荫的山径,如黄麦、紫藤花、青草、蓝天意象清新,色彩明丽,层次感强;根据“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
30、的鉴赏”分析,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如:果由你采取,风摩挲颜面并轻绕肩腰,林莺传话,泉水叮当作响自然景物的人情化,主观感受的自然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2)分析音乐美主要体现:根据“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是整句,形成整齐美;“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分析,前面两个短句构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所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
31、性灵的迷醉”,原本当是“足够迷醉你的性灵”,可为了押前面的“味ei”韵(古韵ei、ui同韵),特意做了一个倒装处理,声韵和谐灵动,读来朗朗上口,还因为倒装给人一种细微的弹跳之感,真如同珠玉落盘之美妙。【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并且你不但不须邀伴,每逢这样的游
32、行,你也不必带书”概括:从作者出游放松领结、不带伴、不带书等内容可看出,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是读懂这部书的必要条件。根据“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做客山中的妙处,犹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
33、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概括:从有闲暇赏鉴、不纠结上山下山、不在意服色与体态等内容可知,读懂这部书的必要条件用一种闲适的、宽容的自由心境,从容地去感受并欣赏大自然的一切。根据“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
34、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舞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概括:含有一颗浑朴天真的赤子之心,保持耳聪目明,性灵健全,与自然同节律是读懂这部书的必要条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
35、,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
36、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
37、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不足信也。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取材于苏洵管仲论)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A桓B公C幸D而E听F仲G诛H此I三J人K而L其M余N者O仲P能Q悉R数S而T去U之V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周朝称诸侯死亡。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大夫曰卒,士人曰殇,庶人曰死”。B.“五霸”,春秋时期的五个诸侯盟主,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38、、楚庄王。C.“管仲相桓公”与“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含义不同。D.“且各疏其短”与“王怒而疏屈平”(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疏”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死于内乱之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王位而争斗不休。B.管仲死后,桓公重用竖刁等三人,为后者的作乱提供了机会。C.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是由于诸侯国的国君不贤明。D.作者认为推荐贤者对保证国家长期安定强盛有着重要的作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2)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
39、此也。14.文中第二段写到“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理由。【答案】10.GKO11. A12. C13.(1)齐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果不是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2)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这样。14.没有处理刁竖等三人,只说不可亲近。没有明确地推举贤者。没有重视桓公好声色的弱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即使齐桓公侥幸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举出来把它们除掉吗?“虽桓公幸而听仲”中,“桓公”是主语,“幸而听仲”“诛此三人”是
40、两个谓语,谓语之间要断开;“诛此三人”主语省略,“而”表转折,用于句首,“而”前断开;“其余者”作主语,“仲能悉数而去之耶”主谓短语作谓语,主语后断开。故在GKO处加句读。【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士人曰殇”错,士死曰“不禄”。B.正确。C.正确。“管仲相桓公”是“辅佐、辅助”之意,“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是“表示偏指一方,可译为我”。句意:D.正确。“且各疏其短”中“疏”是“列出”之意,“王怒而疏屈平”中“疏”是“疏远”之意。句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由于诸侯国的国君不贤明”错误,由“尚有老成人焉”可知
41、,应是由于“尚且有阅历多办事稳重的大臣在”。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而”,如果;“无以”,没有用来,无法;“遂”,实现,满足。(2)“且”,将要;“自代”,代替自己,宾语前置;“固”,本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可知,没有处理刁竖等三人,只说不可亲近;没有明确地推举贤者。结合“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可知,没有重视桓公好声色的弱点。参考译文:管仲辅佐桓公,使桓公能够称霸诸侯,抵御夷、狄
42、的侵扰,一直到他死,齐国都很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齐桓公在内乱中死去,五个儿子为王位互相争斗,这场灾祸蔓延不断,齐国没有安宁的日子。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而是一定有它成功的缘由;祸乱的发生,不是发生在发生之日,也一定有它发生的征兆。所以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但重用他们的人却是齐桓公。那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回头看来,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却是管仲。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在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
43、下贤能的人来作答,可是他在谈话中只是说道“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合人情,不可以亲近他们”罢了。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不用这三个人吗?齐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果不是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这三个人当初不被重用,只是由于有管仲在。一旦没有管仲了,那么这三个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他临死时说的话,就可以束缚住齐桓公的手脚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个人只是普通人罢了。如果不是这样,天下还缺少跟这三个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举出来把它们除掉吗?唉!管仲真可以说是一
44、个不知道根本的人啊。(假如他)趁着齐桓公的询问,推荐天下贤能的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齐国也不算是没有管仲,这三个人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是可以的。五霸中没有哪一个能胜过齐桓公、晋文公。晋文公的才干,不如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不如管仲。可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晋文公的余威,还能做诸侯的盟主百余年之久。为什么呢?因为晋国的君主虽然不贤明,尚且有阅历多办事稳重的大臣在。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他只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往往是有贤能的大臣,而没有圣明的君主。齐桓公在世时,说天下再没有像管仲那样的人才,我不相信。在管仲的书里,记载
45、着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为人的话,并列举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由于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这样。国家往往由于一个人而兴盛,由于一个人而衰亡。贤能的人不对自己的死亡感到悲伤,而忧虑国家的衰败,所以他们一定要再找到贤能的人,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蝉蜕化后的空壳。这
46、里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要两“目”才可活,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了题目,写自己没有公事烦忧,朋友也正好休息,于是在席上开始较量棋艺。B.“心似蛛丝游碧落”一句,以“蛛丝”之小对“碧落”之大,体现弈棋时的茫然无措。C.颈联用典,笔法灵活地表现棋局形势,又巧用“诚”“尚”二字表现一意扭转危局之情。D.本诗描写对弈的情景生动,围棋的魅力与弈者心理状态同时写出,思深笔健,蕴含哲理。16.本诗尾联意境深远,请试加分析。【答案】15. B16.尾联的意思是:
47、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却连夜阑更尽、星沉月堕都没意识到。侧面表现出弈棋的专注,弈棋的魅力让人忘记时间,达到了忘我境界;让人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眼前的对弈场景还在继续,不知持续到何时,结局如何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体现弈棋时的茫然无措”错误。以“蛛丝”游“碧落”,是说心思细腻,比喻弈棋人殚精竭虑,专注面对棋局中复杂细微变化的状态。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这首诗是以下围棋为题材,描摹下棋时心无旁骛、全力争胜的忘我状态,表现与友人对弈之趣。尾联“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谁说我们这些人爱惜时光?参星横斜月光西沉都不曾知。以风趣之笔,侧面表现出弈棋的专注。此联以从容反问作结,表明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居然因一心鏖战,连夜阑更尽、星沉月堕也都忘却了。本联把前文的心思专一和意志坚韧两层内容完全包罗,情景相生,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弈场景还在继续,使得眼前的对弈情境推向远处,意境深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古今人类情感相通,某些特定情境会引发我们同古代诗文的心灵共鸣。比如说,听到猿猴叫声,快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