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十五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十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育人的视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培育独立阅读实力。 布置学生找寻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课时。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
2、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找寻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状况。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知我们什么”绽开探讨沟通。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别人是怎样劝告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3、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打算到一位挚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日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告,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布置任务:以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沟通,进行竞赛。 、各小组支配角色进行练习,老师巡察。老师在巡察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精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竞赛。 、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了这篇
4、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究竟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恳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会认5个生字词。 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 3.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懊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感受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4. 运用朗读、默读、阅读等方法培育学生独立阅读实力。 理解重点句
5、子的含义;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珍贵品质。 问题引导法 朗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ppt课件 彩色粉笔 一课时 一、问题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相识我吗?我虽然不相识大家,但是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好,好在哪里呢?(出示课件) 我的课堂上,大家能做到吗?希望同学们能说话算话,做一个诚恳守信的人。(板书:说话算话 诚恳守信)。怎样才能做一个诚恳守信的人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 我不能失信(板书)。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通过设置疑问,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拉近师生的心里距离,创设爱好深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
6、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下列问题(提示自由朗读要求)。 1. 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找出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或词语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检查自读状况 提问:课文有几自然段? 抽读第一段和第十段课文,检查读“正确流利”的要求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订正字音): 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中,读文识字,体现略读课文识字特点。 三、默读课文,体会主题 默读课文,小组探讨沟通: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知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早晨,庆龄( )和
7、爸爸妈妈去伯伯家,出门前想起答应小珍( )的事情,爸爸妈妈多次建议,但庆龄还是确定留在家里( )小珍。庆龄觉得,一个人在家很( ),但她不( ),因为她没有( )。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人要( )。(时间 人物 事情经过 结果) 通过默读,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故事的写作脉络。 四、学写对话,训练实力 过渡:为了突出宋庆龄是一个诚恳守信的孩子,课文用了不少的对话,你知道有哪 些对话吗?阅读课文,找出人物对话。(提示阅读的要求)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人物对话:男生找出爸爸与庆龄的对话,女生找出妈妈与庆龄的对话。 1.复习对话提示语的三种写法。 2.汇报沟通,师评价。 3. 引导学生理解重
8、点句子的含义。 (二)读一读,练读人物对话 1.分角色朗读对话:小组内分角色练习对话 2.分角色表演对话:抽4位同学上讲台表演 (三)写一写,练写人物对话(机动) 1.依据第一段的内容,写一写庆龄与伯伯的对话。 2.其次天,小珍看到了庆龄,她们会怎么说?仔细思索后写一组对话 (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组对话) 通过找一找、读一读、写一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对话的特点,驾驭人物对话的写法。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闭眼回想本课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提示,体会人物情感。 3.评价同学们学习状况,照应开头:说话算话,大家都是诚恳的孩 子。希望同学们始终做一个守信的人。 通过闭眼静思的方法,让学
9、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加深对主子公名贵品质的印象,熬炼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收集有关诚恳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 2搜集宋庆龄的资料,全面了解宋庆龄。 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整合,让学生懂得从小坚持做到诚恳守信,长大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进一步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1 我不能失信 伯伯 打算 爸爸 宋庆龄 想起 说话算话 诚恳守信 妈妈 小珍 留下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要求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培育独立阅读实力。 课前打算 布置学生找寻搜
10、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找寻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状况。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知我们什么绽开探讨沟通。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1、 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别人是怎样劝告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打算到一位挚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日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告,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沟通,进行竞赛。 各小组支配角色进行练习,老师巡察。老师在巡察在过程中要引导
12、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精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竞赛。 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探讨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究竟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恳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沟通读后的感受
13、。 发动学生找寻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 、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找寻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探讨疏解: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 珍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打算到一
14、位挚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日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竞赛。 、组内支配角色,各组练习,老师巡察。 、挑三四个小组进行竞赛。 、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探讨深化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小结: 俗话说“一诺千金”,诚恳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我不能失
15、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沟通读后的感受。 1、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沟通读后的感受。 (时间预设:2分钟) 找寻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1、自主学习、老师导学。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2)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再读读生字、新词和新词所在的句子。 (3)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5)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6)完整地说说课文主
16、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合作、老师参加。 3、学生展示探究、老师引领激励。 (1)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3)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4、学生达标,老师和组长测评。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扑空 p( ) p( ) 早餐 cn( ) chn( ) 二、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 漂pio( ) 教 jio( ) pio( ) jio( ) 三、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殊兴奋。( ) 2这是一只漂亮的蝴蝶。( ) 3宋耀如打算到挚友家去做客。(
17、) 4我并没有遗忘,我不能失信。( )( ) 四、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她刚走到门口,突然想起, 今日上午要来找她 。 2“我 了,我们的庆龄是个 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 吧!” 5、自我评价: 假如你做到了,请在后面括号中画一个星。 1、这节课我展示了。 ( ) 2、这节课我点评了。 ( ) 3、这节课我帮助了同学。 ( ) 4、这节课我学会了新的学问。(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检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导读好对话,感受宋庆龄说到做到守信用的品质。 2.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习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3.熟识三种对话形式
18、,比照课文中的对话,修改补充的学生对话片断,要求分段写;选择其中一两句,把提示语放在中间或后面,留意正确运用标点。 第一板块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同桌对读,仔细听圈出读错的词语,划出停顿不对的句子依据学生的朗读状况对词句进行指正。(投影出示) 2.同桌读对话男女生对读读懂对话内容(宋庆龄你为什么不去呢?这位爸爸,你跟宋庆龄说了那么多,目的是什么)感受宋庆龄说到做到守信用的品质。说说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其次板块 初步学习用补充课题的方法大体把握主要内容 一、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说确定优点 二、教授方法 1.关注课题,浓缩了内容宋庆龄说,她不能失信。 2.她
19、为什么这样说?理出起因:宋耀如一家打算去挚友家,宋庆龄想起和同学的约定,确定不去了。经过:爸爸妈妈劝她去伯伯家。 3.最终怎么样?宋庆龄说,她不能失信。最终留在了家里。 三、学生操练 连说指名说同桌说(说清晰了,在他的书上打上五角星) 预设答案:宋耀如一家打算去挚友家,宋庆龄想起和同学的约定,确定不去了。爸爸妈妈劝她,但宋庆龄说,我不能失信。最终留在了家里。 小结: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这种写人记事的文章,假如题目浓缩了内容,就可以用这种补充课题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今日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今后我们还将接着学习。 第三板块 改写对话形式,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一、回顾课文及本单元课文,大量的对
20、话描写。 二、出示习作中的对话。 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也常常出现。(出示学生写的对话) 我说:“奶奶,你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晚?我都等了半天了。”奶奶说:“我平常都是这个时候来的,你今日没学古琴吗?”我说:“今日是星期一。”奶奶说:“哦,瞧我这记性,我给忘了。” 三、与课文中的对话比较,发觉不同。 1.对话是分段写的。(清楚,一眼就看出来是谁与谁的对话) 2.熟识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正确的运用。 四、修改对话,要求: 1.分段来写。 2.选择其中一两句,把提示语放在中间或后面,留意正确运用标点。 3.书写端正。 自主改写选择样本,反馈沟通,评价修正同桌沟通评价 后续教学:学习写好提示语 我不能失信教
21、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这篇略读课文讲解并描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恳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打算到父亲的一位挚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挚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1、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略与精相辅。因此在与学生的感悟和沟通中找寻“精”的落脚点,力求做到“教”略而“学”不略。 2、自主阅读,自读自悟。略读课文教学,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
22、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打算,略读才是应用”。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育独立阅读实力。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一、干脆导入 1、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 2、质疑课题 同学们,对于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我”指的是谁呢?我为什么不能失信呢?失信是什么意思呢?) 读课后的资料袋相识宋庆龄。 生读,说了解 3、宋庆龄可真是不平凡,今日,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走进课
23、本,去看看发生在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件特别平凡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一读课文,争取把课文中的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提示导学 3、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打算到一位挚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日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自读自悟 (一)从哪里看出守信?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宋庆龄守信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 2、沟通。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日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同学们,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
24、就很新奇,于是他就惊奇地问 庆龄回答说 同学们,当时只是停住了脚步,可见她还是有点迟疑的,是吗? 指名朗读 小结:从这句话中,的确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朗读 引读:正值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赶忙说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假如我遗忘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致歉;可是我并没有遗忘,我不能失信。 指导朗读 正值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方法,她在一旁说 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
25、?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第一自然段 她原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殊兴奋。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出美丽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引读守信的句子 同学们,当时是多么的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想起今日要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说赶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答向小珍致歉,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庆龄是个的人。 (二)当时,妈妈深有感受(出示妈妈的话
26、)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 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 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沟通感受 这个故事告知了我们什么? 那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或者是挚友的身上有没有发生守信的故事呢?课后可以说给同学听一听。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学问与实力 1、会认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懊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支配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 2、支配学生在文中勾画出
27、描写人物对话和动作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人物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贵品质,懂得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诚信待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时支配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诚信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美德。我们今日要学的这课文的主子公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自己对挚友的诺言,甘愿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
28、故事,去学习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美妙品质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老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前鼻音“盼、歉”和后鼻音“庆”。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教学生字新词。 (1)多音字。 奇q:奇异奇形怪状j:奇数奇偶 漂pio:美丽pio:漂流漂洋过海pio:漂白漂洗 (2)重点词语释义。 打算:准备。 特殊:特别。 说明:说明含义、缘由、理由等。 遗忘:应当做的或原来打算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 歉意:愧疚的意思。 致歉:表示歉意,特指认错。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
29、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宋庆龄特别想去伯伯家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其次部分(210):写宋庆龄为了不失信于挚友小珍,劝服了爸爸妈妈,坚持留在家里。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课文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打算到父亲的一位挚友家去,而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挚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接待挚友,可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恳守信的优秀品质。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自然段,思索并回答问题。 (1)从“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从“早”“盼
30、着”可以体会到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2)宋庆龄为什么盼着去那位伯伯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因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美丽极啦!伯伯还说打算送她一只呢!“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写出了鸽子的可爱,从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去,表明白她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珍贵。 2、阅读第210自然段,思索并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爸爸的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慈祥和怀疑。 (2)第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交代了什么? 明确:交代了宋庆龄不能去伯伯家
31、的缘由。 (3)第5自然段中“你不是始终想去伯伯家吗”是什么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它强调了宋庆龄始终想去伯伯家。 老师点拨: 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事实上表达的是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句分为确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确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确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原来已经确定的意思表现得更加显明、剧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有力,而且感情色调更显明。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确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确定词。 (2)
3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莫非”等去掉。 (3)将句末的语气词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4)爸爸建议宋庆龄“改天再教小珍吧”,妈妈劝告宋庆龄回来再“去小珍家说明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你认为这两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明确:这两种做法看似可行,但都不好。因为这些都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5)第6自然段写道:“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你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中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相识到尽管改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行以,但是小珍来了却发觉自己不在,会热别悲观、难受;假如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迟疑(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
33、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的动作,则直截了当地表明白自己的看法。 (6)从第8自然段“不,妈妈。假如我遗忘了这件事,明天可以向她致歉,可是我并没有遗忘,我不能失信啊!”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宋庆龄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因为没有遗忘这件事而失约,就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说明白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更加不对,进一步表现了宋庆龄的优秀品质。 (7)第9自然段中对妈妈进行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对妈妈进行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明她对宋庆龄这种守信用的行为是赞同的,点明白文章中心。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小结:一次等待,看似微乎其
34、微,却深刻地反映了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贵品质。“言必信,行必果”,“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守信的人。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本文是本组教材最终一篇讲解并描述名人故事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讲解并描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守信用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打算到父亲的一位挚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来,要在当天教挚友叠花篮,虽然父亲和目前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了,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恳守信的珍
35、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育独立阅读的实力。 了解宋庆龄怎样拒绝父母的建议,坚决留在家里的。 透过对话和动作领悟宋庆龄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1课时 名人小故事之宋庆龄 ppt 一、导语引入 1、导入出示。 2、板书课题。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感知课文 1、读读课文的自学提示。 2、沟通预习状况: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对于宋庆龄,你都了解了什么? 阅读资料袋。 老师补充: 宋庆龄:(189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70多年里,宋庆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曾担当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36、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宋庆龄始终热忱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宋庆龄反对侵略斗争,保卫世界和平,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宏大的女性。1950年,宋庆龄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1年,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10万卢布奖金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3、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上“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来说。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打算去一位伯伯家,小庆龄突然想起要教小珍叠花篮,因此,她留在了家里。) 三、学习课文 1、一家
37、人打算去伯伯家,小庆龄的心情是怎样? (显得特殊兴奋。)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沟通: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你从哪些词语中找到小庆龄特殊兴奋的缘由?(早就、盼着)结合你的理解,说一说。 指导朗读。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美丽极啦!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能送个词语给它吗? 朗读。 2、这么美丽的鸽子,伯伯还说打算送它一只呢!这可是幼小的宋庆龄盼望已久的事啦!她能如愿吗?为什么?默读课文210段,找找答案吧! 3、沟通反馈:她的小小愿望没能实现,因为她答应小珍要教她叠花篮,所以她确定不去伯伯家,而是留下来。 4、让我们再次走进小庆龄和她父母的对话,感受她内心最真实的想
38、法吧!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29段。 相机指导朗读重点句: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惊奇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给惊奇换个词,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面对早就盼着去伯伯家,此时却停住了脚步的庆龄,爸爸怎么能不新奇呢?朗读。 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想象说话:当父亲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那一刻,小庆龄当时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和自我诊断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我爱家乡的杨梅教学实录惊奇的大石头练习9.寓言两则(三年级下)荷花其次课时教学设计331赐予树练习题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堂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
39、级语文教案 想象来朗读: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小庆龄会怎样说呢?(着急) 面对父女俩的对话,妈妈又是怎样说的?面对妈妈那两全其美的建议,小庆龄欣然接受了吗? 出示:不,妈妈。假如我遗忘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致歉;可是我并没有遗忘,我不能失信啊! 专心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你又看出了什么? 是啊,你答应别人的事就肯定要做到,假如,你做不到,当时就不要答应别人。古代孟子就有这样一句话: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让我们都做像宋庆龄这样的诚恳守信的孩子,牢记孟子的话,读 身边有些同学由于年幼不懂事,经常想不到这个小却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好好的读读,告知他们。 5、庆龄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妈妈的心,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这是怎样的笑呢? 为有这么诚恳守信的女儿骄傲的笑。 庆龄也甜甜地笑了,这又是怎样的笑呢?(为最终可以留下来教小珍叠花篮而兴奋,因能坚持让自己做个守信用的人而笑) 四、小结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学问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激励学生收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3、情感看法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养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庆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