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乌夜啼解析(精选8篇).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936757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最新乌夜啼解析(精选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最新乌夜啼解析(精选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最新乌夜啼解析(精选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乌夜啼解析(精选8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最新乌夜啼解析(精选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乌夜啼解析篇一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初夏季节树阴浓合,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的闲散生活,创建出一种雅洁清远的闲适意境。上片开头二句,以纨扇和纱巾两种应时的生活用品来表现初夏季节。后二句写室外之景,树阴浓合,晴天清润,

2、也是典型的初夏之景。下片则由写景转到写人,表现作者闲适的生活。起二句,写自己闲来无事,经常弄笔展纸作小草;喝酒至微醉,卷帘迎凉以便睡眠。末二句写主子公自己舒舒适服地躺在干净无尘的凉床上听新蝉,更是展示了一个凉爽高迥的初夏境界。全词寓情于事与景中,在情景交汇中抒发了作者流畅、舒适的情怀,情景轻快美丽,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 手拿团扇在雪白的月下,纱巾被风吹得起伏飘动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高的槐树叶子特别茂密,清爽雨后天气很好。 拿着笔胡乱地写着字,喝醉了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觉。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搅,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 乌夜啼: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圣无忧”,平韵

3、四十七字。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纨扇”句:指纨扇犹如明月一样雪白。纨扇又称宫扇,细绢织成的团扇,是汉族传统的手工艺术珍品,形如满月,故云“素月”。婵娟:美妙的样子,暗喻女子娇美的容貌。汉代班婕妤曾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轻烟:指纱巾的轻细。 “高槐”句:槐树的叶子慢慢长成,树阴也慢慢合拢,覆盖地面。 “清润”句:雨后的天空更显清朗潮湿。清润:凉爽滋润。 “弄笔”句:指在房里悠然无事,以写小草打发时间。弄笔:谓执笔写字、为文、作画。 新蝉:初夏的鸣蝉。 这首小令是陆游于宋孝宗淳熙八年至十二年(11811185年)间闲居家乡山阴时的作品。陆游

4、在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四十一岁时,买宅于山阴(今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罢隆兴通判时,入居于此。西村的居宅,依山临水,风景美丽。他受了山光水色的陶冶,心情也比较舒缓,所以自号渔隐。在家住了四年,到乾道六年(1170年)他离家入蜀。四年中写了几首描写村居生活的鹧鸪天词。这首乌夜啼词,虽然也写村居生活,但与上述鹧鸪天词不同期。乌夜啼词是他从蜀中归来,罢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再归山阴时写的,词写于初夏季节。他这次归山阴,从淳熙八年(1181年)五十七岁起到淳熙十二年(1185年)六十一岁止,又住了五年。他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写的长短句序,说他“绝笔”停止写词已有数年,因此

5、词作于这几年中当可确定。 陆游是个爱国志士,不甘过闲散生活,他的诗词写闲适意境,同时又往往带有悲慨。而这首词却有些不同,整首都写闲适意境,看不到任何悲愤之情。所以必需要结合陆游的身世和思想,从词外去理解他并不是真正耽于词中的生活,这一时的闲适,反而让人去试着探究深藏于作者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上片起二句:“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以两种生活用品来表现初夏季节。第一句写美如圆月的团扇,其次句写薄如轻烟的头巾,这都是夏天所适用的。扇美巾轻,可以驱暑减热,事情显得轻快。“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这二句写景,也贴切季节。夏天树阴浓合,梅雨季节,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这都使人感到宽舒。这二句与王

6、安石初夏即事“绿阴幽草胜花时”的诗句,以及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的词句,景物相近,意境同美;但王诗、周词,笔调幽细,陆词则表现出清疏、自然。 下片起二句:“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睡闲眠。”由上片的物、景写到人,由静写到动。陆游的有关写字的诗,如草书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醉中作行草数纸等,大多都是表现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感情的,正如其次题的诗中所说的:“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在这里,诗人却以写字表现闲适之情,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于都城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正和这里的词句

7、、语意接近。醒时弄笔写细草,表示闲适;醉眠时挂起帘钩,为了迎凉,享受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所说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那样的乐趣。“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正是濒湖住宅的凉爽、干净的境界,明晰地表现了这一份闲暇,明显不同于往日作者的压抑、苦闷。 这首词只写事和景,不写情,情寓于事与景中。上下片复叠,句式完全相同,故两片起句都用对偶。情景轻快美丽,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居宅依山傍水、风景漂亮如画。作者不禁释怀,将从前的抑欲苦闷一并抛到脑后,融入大自然的清爽、闲适之中,全词表现出作者壮志未酬后的闲居生活。 乌夜啼解析篇二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

8、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昨夜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犹如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兼:同有,还有。 帘帏(w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挡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

9、,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频:时常,频繁。 欹(q)枕:古同“攲”,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安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致的名物,也没有详细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一切都是那么朴实,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

10、惑。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建,和抒情主子公浅貌下的深衷。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开头两句是说,昨天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首两句写秋夜风雨,完全是白描化的。表面看来,风雨大作,怪嘈杂的,其实除了“飒飒秋声”外,此时更无别的声音,反而见出夜的宁静。令读者觉得其境过分清冷,几乎要倒抽一口冷气。此种词句,最见后主本色。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这两句是说,蜡烛燃烧得所剩无几了,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这两句出现了抒情主子公,这人物给读

11、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是他过于醒悟,他熬到“烛残”,听得“漏断”(更鼓歇),可见是一夜未曾入眠了。这醒悟状态的描写,正好逼出下片的感慨。另一个印象便是它方寸烦乱,“频欹枕”的“频”字,表明他在床上是辗转反侧,五内俱热。后来干脆不睡了,但内心仍不安静,表现在动作上便是“起坐不能平”。他究竟为什么,这恰恰是词人不喜道破的。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这两句是说,人世间的事情,犹如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荣华富贵的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过片之后,全属抒情。这或许是最一般最普遍的人生感慨了,但对于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体验之详细内容,则可以是各各不同的。此即维摩

12、经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后主词所以能引起后世众多读者的共鸣,缘由也在于此。这两句中的“漫”(作空解)、“算来”,表现出一种空虚、怀疑、迷惘感,是很传神的。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末两句是说,最醉乡梦里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主子公无法摆脱人生的苦恼,却是因为他太醒悟,太执着。最终两句,说穿了便是一醉解千愁,可词人换了个比方性的说法“醉乡路稳”,则其反面是醒者行路之难,故云“此外不堪行”。 全词比较显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爽自然。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

13、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本首词就是李煜降宋后生活实况和囚居心境。 乌夜啼解析篇三 乌夜啼石榴 宋代:刘铉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忙。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忙。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垂杨影里残红。甚(shn)匆忙。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qin)裙初染、一般同。 不怨东风:言春日百花为东风吹落,石榴入夏

14、而开,故不怨。比似:好象,如同。茜裙:用茜草根染成的红裙。 春去夏来,落红多数。而石榴花却在此时怒放,暮雨晓露,绿叶愈加玲珑剔透,新花更是如茜初染,勃发出无限朝气。末句“初染”与首句“残红”相对应,时序荏苒之意宛在。 乌夜啼解析篇四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一作:梦里) 帘帏句:帘帏,窗帘。飒飒,象声词。屈原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多离忧。” 烛残句:漏,即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频欹枕:指倚枕不眠。 梦里浮生:一作“一梦浮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醉乡:醉中境

15、界。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屋内又是漏的不断,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世上的事情过去的就犹如逝去的流水一样,算起来一生沉浮恍如梦境。 只可以靠着醉酒多次回到家乡平坦的路上,除此之外又有那里可以去啊。 此词表现的是南唐李后主对人生的感悟,艺术特点是情境和谐,细微环节传神。上片以倒叙的方式开篇,写“昨夜”风雨交加,风声雨声树声等“秋声”阵阵传入帘内,构成一种凄凉的氯围。“烛残”二句由室外景转入帘内景。室内残烛摇曳,光线昏暗,夜尽更阑时分,主子公还卧床在枕上翻来覆去

16、,表明他彻夜未眠。失眠人心情原来就烦躁,而窗外的秋风秋雨,仿佛点点滴滴都在敲击着失眠人的心头,更增苦楚。心头的郁闷无法开解,“起”来挥之不去,“坐”下也无法安静。“起坐”两个细微环节动作传神地写出失眠人无法安静的心境。下片转入深思。回想人生世事,往日的南唐早已土崩瓦解,词人曾经拥有的一切辉煌、华蜜都被剥夺。这人生世事,有如流水不返,好像梦境虚无。所谓“梦里浮生”就是后来北宋苏轼所说的“人生如梦”。梦的特点有三,一是短暂,二是易变,三是不行把握。所谓“梦里浮生”,是对人生命运的短暂性、易变性和不行把握性的概括。后主对人生命运的悲剧性和悲剧的不行避开性有着深刻的体验,他对将来早已失去信念,在现实中

17、又找不到解脱、超越苦痛之路,只好遁入醉乡求得短暂的麻醉和忘却。意识到人生的悲剧,却无法加以变更,是李煜的一大人生悲剧。 乌夜啼解析篇五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犹如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

18、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兼:同有,还有。 帘帏(w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挡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频:时常,频繁。 欹(q)枕:通彀,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安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

19、: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昨夜风兼雨”,不从日而偏从夜写起,是写作者悲怀愁思的夜不能寐,“风兼雨”与“飒飒秋声”相对应,是渲染环境、气氛。在这种凄凉寒苦的景色中,作者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之所以说“昨夜”,当还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感受在其中罢。这里虽然客观的写景,但主子公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彷徨、郁闷的心情却已隐然可见。接下来二句就是直写了。李煜在喜迁莺晓月坠中曾有“无语枕频欹”之句,与此句“烛残漏断频欹枕”用意相同,但所思不同。以前是怀想佳人,君存情爱在先,如今却是是国破家亡成阶下之囚,境遇不同,

20、感受自是相异,于是看“烛残”、听“漏断”,虽然仍是“无语”,但却已是“起坐不能平”了。“不能平”的不是身体,而是心境,这一次是连梦都没有了。上片虽似写景为主,描摹情状,但事实上作者那种愁思如潮、郁抑满怀的心情却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厚而又挚切。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缘由,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作者的苦痛遭受,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精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

21、总结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那种非常迷惘、无奈的心情,同“漫”字一样地生动、传神。作者的这种慨叹是沉痛的,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于是作者宁愿醉去不醒,宁愿模模糊糊,“醉乡路稳宜频到”,原来作者希望的是一个“稳”字,一语道破天机,作者境况的危急困苦不言自明。所以我们并不能从这个角度太过严厉地去指责李煜的颓废消极思想,环境使然,差可理解。更何况即便如此,李煜也仍是难逃恶运,不久于世。 全词比较显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爽自然。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22、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写尽后主李煜降宋后生活实况和囚居心境。 乌夜啼解析篇六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离恨啊经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洁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中曾得到她的赏识,始终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经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

23、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合在传情的琵琶。 乌夜啼: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lng sh):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借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从前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p p):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刘迎,金代词人,词风婉约。此词从内容

24、来看并不稀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追忆,并写两人分别后,歌姬的款款深情以及最终有情人重又相聚不禁百感交集的过程。但读后使人对金词又产生新的相识,词中不见金国那种词豪爽之气,而却似宋朝的婉约词。 上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离恨”两句,写怀念人物却不干脆点明对象,“杨柳”、“梨花”以两个形象美丽的事物来比方被怀念的歌姬,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特别,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玉环流泪的美容。杨柳,梨花使歌姬妩媚优美,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青衫”二句,追忆往日情怀。“青衫”,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这里借

25、指作者本人。“章台”本为战国秦之宫殿,唐时许尧佐有章台柳传流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玉马佳人,风流倜傥的形象使人艳羡。 下片走旧地重游,两人重聚。“翠镜啼痕”两句,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是“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终两句“相逢”,写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表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 全词选词之上下了功夫,词语塑造的意象和美明丽,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另外,词句对仗工整,语势流露,使人产生舒徐柳扬、顿挫流转的美感。因而贺裳皱水轩词筌言:“才人之见殆无分于南

26、北也(金在宋之北)。” 乌夜啼解析篇七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桑干: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乌夜啼:词牌名,此词牌即“相见欢”,与又名“圣无忧”、“锦堂春”之“乌夜啼”非一调。此调原为唐代教坊曲,又名“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用这一格律写的词中,即有将词牌名标为“乌夜啼”的作品。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瞻园:张仲炘号,仲炘,字慕京,湖北江夏人。1877年(光绪三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瞻园词。 戒坛:寺名,在北京西郊门头沟马

27、鞍山。 桑乾: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景语乃是情语,这首词除“无语”二字略带心情色调外,其余全是写作者眼中景观。视线随踪迹从幽森处引向开朗,由密境导向疏境。可是心情却反之,心情流向逆而行,愈到高远开阔处,愈愁闷,愈感苍茫下沉。小令见大手笔,此为一例。与通常的词作中明说、多说“登高”而愁迥然不同的是,这首词于不动声色处见殷忧,见悲凉。词的高老雄苍的意味,集中在下片三个三字句,平而奇、淡而雄、轻点见奇崛。桑乾滚滚,高处言之,只“一线”,而且是“吹不断”的一线,以话语来强化一种劲气。一线桑乾,本“吹不断”,这是不用说的,但这一线浑浑之水,象征着太

28、多的事物,是世事,是人心,也是作者一己郁塞的心绪。“黄一线”远流而去,与夕阳、苍山同构成一幅混茫、悲凉色调的画面。“无语”二字的灵动之势及深包的内涵,使画面涂上黯淡光色,意境即出。作者眼中所见,纯是心中所想,“吹不断”,“一线”与“无语”均系以情写景的文字,但这些文字构成的则是浑成的整体景观。 乌夜啼解析篇八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译文及注释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来后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看着窗外喃喃自语。 放下织梭,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怅然若失,独守空房,泪如雨

29、下。 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 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 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 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 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 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

30、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 “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像,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此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晚鸦归图;中间两句写人物身份、身世及所处环境;最终点明秦川女的愁思及其缘由,包含着很多言外之音。全诗短短六句,既写景色烘托环境气氛,又描绘人物形象和心态,绘形绘声;最终既点明主题,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意味深长。传闻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观赏,并以此为缘由之一向唐玄宗举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

31、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回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际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绘声绘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详细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32、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详细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行转也”,“我心匪席,不行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从前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缘由。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

33、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细致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孤独;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 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终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很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加诗的概括力气,放弃了看似详细实是平凡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传闻李

34、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和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举荐了他。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也许作于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李白初次到长安之时。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