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历史典故0条(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历史典故0条(三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国历史典故0条(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识吧。写范文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篇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酷爱国
2、家、眷念家人的美妙情操,意脉贯穿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剧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喜闻乐见,历久不衰。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篇二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恳守信的。 北宋时期闻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举荐给朝廷。他原来可以不参与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与了考试。事情非常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引。这样,他不费劲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许。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 他在接受皇帝的
3、复试时,把状况照实地告知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协商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状况,非常兴奋,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赞扬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与。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赞扬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恳,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恳,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
4、要啊!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伤。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伤,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哀思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哀痛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惋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知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哀思地说:“我年轻时喜爱学习
5、,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傲慢奢侈,丢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其次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情,可如今挚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恒久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今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才智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信任来日方长,信任水到渠
6、成,信任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恒久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华蜜,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肯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爱,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事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立刻就变更对子路的看法和看法,越来越鄙视他。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肯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引。
7、共有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孔子往北游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陪从在旁。孔子向四面远眺了一会,长叹一口气说:“唉,你们几个谈谈各自的志向吧,我将从中选择。” 子路于是走到前列说:“我希望用白羽装饰起来的箭,把弓扯得像满月一样;用赤羽装饰起来的旗帜,像日色一样的绚丽。呜钟击鼓的进军号响彻云霄,旌旗铺满大地。我独当一面出来反抗,肯定能够拔下敌人的旗帜,占据广袤的土地,大奏凯歌。”孔子听了说:“你真是英勇过人啊!”子贡也走到了前列来说:“我希望齐国和楚国在广袤的原野上打起来,两国的防卫工事可以相互眺望得到,两国兵马扬起的尘土飞扬在一起,彼此拔出刀来,扭结在
8、一起。于是我穿上白色的衣裳,戴上白色的帽子,在齐楚之间陈述自己的看法,把斗争导致的利害关系加以推论,以解决两国的兵患。”孔子听了说:“你真是能言善辩啊!”颜渊却避而不答,孔子问:“怎么唯独你没有志愿呢?”颜渊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他们已经说了,我还要说什么呢?”孔子说:“各人谈各人的志向,你还是谈谈吧。”颜渊于是回答说:“听说香草和臭草不是藏在一个器皿里,尧王和桀王不领导一个国家,因为不是同一个类别。我愿得遇圣明的君主,帮他施行礼治,以礼乐教化、感化百姓。使他们在城市里不必设防,两国边疆不越境,将兵器铸为农器,把军马放在平原大泽中去,百姓们没有怨女旷夫的忧思,国家没有斗争的灾难。那么,子
9、路的勇力、子贡的辩巧,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孔子听了肃穆地说:“你真是有德行啊!”子路问:“夫子您选择哪一个呢?”孔子说:“不损害财力,不危害百姓,又没有浮夸的话,就要推颜渊了。” 才智小语:子路骁勇善战,希望披上铠甲,迎战于敌军,凯旋而归;子贡善辩,希望游说两国之间,以辩才解决争斗;颜渊愿以德辅佐圣王,以礼乐治国,希望百姓们安家立业,变兵器为农器,永离战火硝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立志须要谨慎,立志的方向与目标,应以利他为动身点。一旦选择错了方向,会将自己的人生引入歧途。 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特别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游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
10、不料,儿子不当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所以,“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宏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方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故事晋朝 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常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出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11、。 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美丽过人,此刻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望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简单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美丽,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赞扬他讲得精深透彻的。 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
12、父范宁,是当时闻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闻名文士,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探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 他年龄比王忱要大,期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静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怪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高傲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能够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赞扬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之后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
13、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指了解自己的状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成天只明白吃喝玩乐,喜爱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心里想做,但是力气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篇四 以管窥天 史记扁鹊列传。 以:用或从的意思;管:就是竹管、竹筒;
14、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本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比方见闻狭隘,看问题片面。 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因为他救活了很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闻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传闻,扁鹊曾得到过仙药和秘方,能隔墙给人看病,并能看清病人的五脏六腑,病灶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隔墙听到宫内一片哭声,不知除了什么事,他就向宫外守门人询问。方才得知是太子刚刚去世。扁鹊又问:“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得了什么病?”守门人回答:“今日早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世的。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陰陽交织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
15、死。”扁鹊凭借自己的阅历,已经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于是,他对守门人说:“请禀告君王,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活。”守门人瞧了瞧扁鹊,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人死了还能治活?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他东西。一解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扁鹊一再恳求守门人,他就是不答应。扁鹊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用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视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守门人见他说得很有把握,最终
16、答应替他去禀报国君。国君一听太子有救了,特别兴奋,即刻请扁鹊进宫给太子看病。扁鹊细致检查了太子的身体,切了太子的脉,然后为太子实施针灸。当银针扎进太子身体后,太子就渐渐睁开眼,嘴唇微微动了动,四周的人们都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扎完针后,扁鹊又为太子配制了几副药,同时告知太子侍从如何煎服。最终,他对君主说:“太子不出一个月,身体就会康复。”果真,没出一个月,太子完全复原了健康。 从今,扁鹊的名声就更大了。 守门人一起先不把扁鹊看在眼里,他不信任也不了解扁鹊有如此高的医术,只能说明他见识狭隘。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但见识狭隘,心胸也狭隘,他们用厚厚的壳把自己密密层层地包袱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
17、里。他们到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挚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爱护、关切别人。他们始终生活在生气及苦痛的陰影下,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才是真正的睿智,以一种豁达、宽容的看法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木人石心 晋书隐逸传夏统。 本义为“木头人,石头心”,比方人全无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晋朝有个名士叫夏统,会稽人,是位超凡脱俗的隐士。他多才善辩,很出名气。当时,很多人劝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他来到了京城洛陽,太尉贾充听说了,便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被他婉言谢绝。贾充不甘心,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
18、马,吹着洪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贾充对夏统说:“假如你同意到我身边来做官,就可以指挥这些军队,乘坐这样华美的车子,那该有多威严啊!”夏统对眼前豪华显赫的场面就像没有望见似的,根本不动心。 贾充仍不死心,又招来一些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贾充心想,这下你总该动心了吧。不料,夏统漠然如初,毫不动摇。贾充见全然打动不了夏统的心,不解地说:“天下竟有这样的人!真像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 诱惑,是一个会让人心动的词汇。每个人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轰轰烈烈,殊不知,这轰轰烈烈中便包含了多数次诱惑的考验。诱惑是从来都有的,差别在于面对诱惑,每个人所作出的不同反应。有的人享受诱惑,让自己沉醉于
19、诱惑之中,一步步地沦陷;有的人明哲保身,他们不同流合污,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们身处的社会虽然不是物欲横流,但也有太多的诱惑,要想保持自己名贵的人格,便须要以一颗禅定的心去抵挡诱惑。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负米养亲 孔子家语致思。 借米以赡养父母,形容人特别孝顺。 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意父母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
20、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遗忘了疲惫。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英勇孝顺的好孩子。 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特别钦佩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石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子路经常怀念双亲,感叹说:“真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惋惜没有方法得偿所愿了。”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皋鱼在父母死后发出的叹息。这与子路的心态不约而同。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
21、自内心的诚敬。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一日一日地递减。假如不能刚好行孝,会徒留终身的缺憾。孝养要刚好,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然而,今日的许多孩子缺乏敬重父母、敬重长辈的美德,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想想看,一个连父母都不敬重的孩子,他怎么能算一个好孩子?他怎么能算一个好学生?长大后,他怎么能敬重老人、赡养老人?怎么能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重任?“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子路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鸿鹄之志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士容和(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鸿鹄:天鹅,叫声嘹亮,飞得很高;志:志向。天鹅翱翔于天空的远大志向。比方志向远大和有理想的人。 秦朝末年
22、,统治者昏庸无道,不断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仅要交纳沉重的赋税,还要服繁重的徭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人名叫陈胜,字涉。他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以替别人耕种为生。他深刻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也为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严峻的贫富差异而愤愤不平,于是,他便暗暗地下定决心,肯定要变更这种局面。 一天,他和别人一起在地里劳作,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谈起了现在过的苦日子。陈胜因悲观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假如以后谁发达了,肯定不要遗忘曾经一起受苦的人啊!”同伴们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笑着回答他说:“我们都是被人雇来耕地的农夫,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哪里谈得上富贵啊?别做白日梦了!”陈胜长长地
23、叹了一口气说:“燕子和麻雀又怎么会知道天鹅凌空翱翔的远大志向呢!” 胸怀大志的陈胜,后来揭竿而起,成为秦朝农夫起义的领袖之一。 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舒尔茨说:“志向如同天上的星星,我们如同水手,虽然不能到达天上,但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从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有崇高志向的。吴王夫差灭了越国,越王勾践怀着复国之志,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战胜了吴国。我们尊敬的周总理,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他以此为目标,奋斗终生,实现了他的理想。让我们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向着远大的目标前进吧! 鹏程万里 (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鹏:传闻中的大鸟;程:路程;万里
24、:远大。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方志向雄伟,前程远大。 传闻,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穷无尽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像雄伟的泰山,它绽开双翅,犹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回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居处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望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动飞腾,悠闲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
25、来飞去,逍遥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庆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假如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勉向上,也成不了一个有成就的人。立志是胜利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才会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就像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当然辛苦,只要坚持究竟,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
26、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唯有具备远大的志向,经过努力之后,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因为宏大的动力来自宏大的目标。 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古传闻中的人名。夸父舍命追逐太陽。比方人有大志,也比方不自量力。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高大魁梧,意志力坚毅,而且心地和善,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是当时的大地上毒蛇猛兽横行,夸父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有一年,天气特别热,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难受
27、,他仰头望着太陽,告知族人:“太陽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陽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陽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但是夸父心愿已决,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华蜜生活,我肯定要去!”于是,夸父告辞族人,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陽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起先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飞速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舍命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跑累的时候,就打个盹,饿的时候,就摘野果充饥。眼看离太陽越来越近,他的信念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厉害。但是,他没有胆怯,始终激励自己:“快了,
28、就要追上太陽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华蜜了。” 九天九夜之后,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夸父最终追上了它。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抱住太陽。可是太陽炙热异样,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卓越者和平凡者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人生的目标。人生没有目标,正如生活没有方向,让人意志消沉,无所作为而虚度一生。平淡而有规律的日子,使人满意,但让人简单失去方向。不甘于平凡一生,不情愿恒久被埋没,则须要树立目标,然后向着既定的
29、目标努力奋斗。树立自己人生的目标,就犹如黑夜中燃起不灭的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只要有了目标,平淡的日子亦能放射出绚丽的光线,生活才会变得充溢和有意义。 纸上谈兵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书;兵:用兵之道。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方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方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日子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领,因此他临终前叮嘱赵括,千万不要担当将军的职务,否则必定会给赵国带来失败。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
30、军反抗。久经沙场的廉颇领军20万前去抗敌,两军在长平绽开了大战。廉颇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便确定在长平筑垒固守,等到秦军粮草供应不足的时候再出兵作战。于是廉颇下令闭门不出,进行严密防守,不管秦军如何挑衅,都不应战。就这样,廉颇在长平坚守达三年之久,秦军没能得逞。 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特殊怕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真中计,下令由赵括取代廉颇为大将。 赵括根本没有实际作战阅历,一上任便变更了廉颇的作战方案,向秦军发起全面攻击。秦军假装战败,始终将赵军引到秦军大营前。赵括知道中计,可为时已晚。赵军成了瓮中之鳖。几十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陷入了绝境。 46天后,赵括决心孤注一掷地向外突围,还没冲到秦军的阵地前,就被乱箭射死了。主帅一死,赵军全线崩溃,40万大军全被秦军活埋。从今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做人假如没有志向,就犹如天空中没有太陽。假如有了志向却没有行动,志向恒久只是志向。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行动才是实现幻想的关键。赵括空有理论,却忽视战场上的实际状况,他将自己所想的当成一种真知灼见,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做”与“想”是不一样的,它须要耗费脑力和体力,须要面对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我们心中的所想变为现实,才能验证它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