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优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优秀.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当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篇一 只有一个地球的说课稿 举荐度: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 举荐度: 比的意义的教学反思 举荐度: 新生军训的意义 举荐度: 背影说课稿 举荐度: 相关举荐 本课内容与1.4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1.5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
2、的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改变,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五带。因此1.6课又是1.4课、1.5课内容的接着。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来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a.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的基本概念。 b.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 a.能依据太阳直射
3、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状况。 确立以上教学目标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是地理学重要基本概念。学生必需理解。四季、五带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改变的结果。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的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驾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设疑导学法 2.图例导析法 3.归纳推导法 有些提问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有些设疑是图例导析过程中学生加深理
4、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的必要补充。 图例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因为课本的三幅“二分二至全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分布图,许多学生看不出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动态改变规律的关系。因此我在图例导析过程中比教材多了两幅图,如后图所示。 1.阅读法。 2.图画法。 学生可以结合老师提问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 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图,有助于学问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1.说导入:通过前两节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
5、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了二分二至自转与公转叠加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又会产生怎样的天文现象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我采纳复习导入和反问法导入,一方面复习前两节学问引起学生对旧学问的回忆,有利于本课新学问的学习。另一方面用反问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说新课教学:我在黑板中间春分太阳直射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26c图,从c图上来驾驭推断p地昼夜长短的方法。过程如下:要求学生在图上画出p点所在的纬线,标出晨昏线,标上字母a、k、b。得出p点所在的昼弧ak等于夜弧bk,所以春分日p点昼夜等长。如黑板
6、所示。从而使学生驾驭推断某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推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为加深学生驾驭推断某地昼夜长短的方法,还可提问,如何推断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老师必需在黑板上边画边讲,帮助学生驾驭推断昼夜长短的方法。为使学生驾驭昼夜长短的纬度改变,季节改变,我在黑板上按次序画3月21日、5月6日、6月22日五幅太阳直射与昼夜长短改变图,如后图所示。只要比较不同日期的-昼弧长短即可看出昼长改变,驾驭了这三个日期的昼长改变规律,后面日期的昼长改变也就迎刃而解了。协作以下提问基本可以驾驭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纬度改变规律、季节改变规律: (1)从3月21日到6月22日p地昼夜长短怎样改
7、变? (2)从6月22日到9月23日p地昼夜长短怎样改变? (3)昼夜长短与纬度有何关系? (4)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是哪段时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哪里? (5)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的是哪段时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哪里? (6)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什么节气?此时是南半球的什么季节? (7)何时全球昼夜平分?哪个地方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过程中,把重要的学问点写成板书,如后图所示。 在讲解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时,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出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间隔(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之间的纬度距离),要求学生把
8、五幅图上的p地所在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用红笔画出来,叫一学生到黑板上去画,从板图上很快能看出p地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同一季节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其间协作下面提问就可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 (1)p地何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他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怎样改变? (2)p地何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这是p地的什么季节? (3)夏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是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这句话对吗? (4)冬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哪些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同样把重要的学问点写成板书,如后图所示。整个过程直观而有逻辑,紧紧围绕昼
9、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改变、纬度改变规律。后面的四季、五带的形成与划分比较简洁,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即可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学问的体系性我还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 (1)四季是怎样划分的?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是怎样划分的?若黄赤交角增大为2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基本上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完成,新课结束时,看时间还可以按学生状况增加几个提问。 课堂小结可以把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把前面1.4课与1.5课所学的的学问纳入新学的学问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原所在。 s(content_re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