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五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篇一 关索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9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题。教学目标 :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学问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感受平均
2、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环境爱护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打算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图片,向学生渗透法制教化,引入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学问? 2理解含义:为了爱护环境,这个环保小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细致视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依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
3、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沟通。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纳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注 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驾驭“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
4、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状况。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三、学问应用 1推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肯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
5、5米。小明肯定比小强矮。()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四、课堂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起先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题。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篇二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
6、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驾驭富有挑战性的学问,丰富生活阅历;在活动中增加探究数学规律的爱好,积累主动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敏捷运用平均数的相关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 师: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爱好小组:有环保小组、体
7、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环保小组的同学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课件 出示照片)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组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状况,借助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说信息和提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索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沟通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
8、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 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
9、法。”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 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建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竞赛)
10、对于竞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果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肯定要公 平公正地裁决。 (1)出示表一:(那女生各一名同学) 师:假如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你是怎么知道的?(1917) (2)出示表二:(男女生各加入三名同学) 师:现在哪个队赢了?你怎么知道?(指名学生说是通过计算总成果知道的)现在男生算你们队的成果,女生算你们队的成果。 通过计算得出:6876(女生队获胜) 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状况下,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也可以求平均数的方法。 男生:684=17(个)女生:764=19(个)1719(3)出示表三:(男生加入一名同学) 师:看来
11、女生队短暂领先,男生队还有一名队员要加入进来,请各位裁判独立思索后给出最终的裁定?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比总数男生对获胜,比平均数合理。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18+17)5 (18+20+19+19)4 =8 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果好些。师:大家同意他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一样认为用平均数比较两队的成果比较合理,统计图更能清楚地说明你们的观点,看,通过移多补少,我们得到男生的平均成果是17个,那17能不能代表男生队的整体水平?生:能,同样的通过移多补少
12、,得到的19 也能代表女生队整体水平,这样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那队的整体水平高?女生高,所以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用它比较是合理的。 师:在这种人数不同的状况下,是谁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生:平均数 师:你看平均数就在我们须要的时候来了,三、探究结果,回顾小结 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什么?(预设:平均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比较结果时有失公允,可以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来比较。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2、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 把多的瓶子移
13、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须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帮助来解决。瞧,学校篮球队的几位同学正在进行篮球竞赛。我了解到这么一份资料,说李强所在的欢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那么,李强的身高肯定是160厘米吗? 生:不是。 师:不对呀!不是说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吗?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并不表示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60厘米。万一李强是队里最矮的一个,当然不行能是160厘米了。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表示的是篮球队员身高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队里每个
14、人的身高。李强有可能比平均身高矮,比如155厘米,当然也可能比平均身高高,比如170 厘米。 师:说得好!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师出示情景图)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觉了什么?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肯定没危急。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
15、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 会有危急。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如图12)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急!师:探讨完了平均水深,那你能再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博物馆五一门票统计图)“不许计算,估计一下,这5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同学们,估计就可以不准,只报你猜的那个数。 生1:1000人 生2:1200人 生3:500 你估计的准吗?用你喜爱的方式验证一下。师:谁来说说你验证方法? 生1:把这几个数全都加起来,再除以5。生2:2日多一些给5日,1日多一些给4日。 师:谁估计的和我们验证的结果差不多?你能把阅历介绍给我们吗? 生:最大
16、1300,最小700,平均数介于他们之间。 师:看来,相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五、评价反思、感受胜利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学到了哪些学问? 引导学生梳理学问,加强对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力。 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师: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日所学的内容,更好地相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男生队
17、 女生队(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 (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果好些。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篇三 “求平均数”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我们搞一次拍球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成功队。这个竞赛怎么搞呢?谁来出个办法?”一个学生提出每人轮番拍,然后把总数加起来。吴老师(面带怀疑)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是每个同学都来拍,时间太惊慌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同学们万籁俱寂,吴老师在等待。突然,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小手,她说:“
18、让全队同学举荐代表来拍。”吴老师征求大家的看法后,共同商议每队选出3名代表竞赛。 课伊始,趣已生。从同学喜爱的拍球嬉戏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爱好,让同学自己想出竞赛的方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同学。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须要。 竞赛起先,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与拍球竞赛,每人拍5秒钟,请学生当小裁判,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乙队分别拍了:8个、13个、14个,甲队分别拍了:11个、14个、16个。吴老师要求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口算或用计算器计算每队的结果。结果算出来,吴老师(热忱洋溢地)宣布:“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47个,乙队拍了35个,甲队胜了。”吴老师面对获胜方(深情地)
19、表示庆贺。(一声庆贺,一个鞠躬,体现了对学生的敬重。) 这时老师恳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吴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欢呼,甲队则没有反应。吴老师耐性等待问:“你们真的没有什么想法?”(有的同学皱着眉思索着)一个同学(英勇地)举起了手,(急迫地)说:“我们队3个人拍球,乙队4个人拍球,这样竞赛不公允。”(吴老师的耐性等待最终使学生自悟了)“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确定输赢不公允。莫非就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凹凸吗?”老师把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向了学生。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须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学生们
20、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 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又一次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索与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在驾驭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同学们有的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结果,有的运用计算器来计算结果。(同学们起先争论纷纷)吴老师边巡察边说:“出现问题了是吗?有的同学的结果有余数,(113和132)有的同学的结果是小数(11.75和13.666666)。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11.75更接近哪个整数?”“接近12。”学生回答。“我们就说计算结果大约是12,用约等于号
21、表示。(吴老师边说边板书)谁来说一说(11+14+16)3的结果是多少?”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3.66666接近14,约等于14。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你怎么相识理解12这个数?生1:我拍了13个,把多的一个给其他队员了。生2:我拍了14个,把多的2个给了拍8个的同学。生3:我很兴奋,原来我拍了8个,他们又给我增加了4个。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体会描述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吴老师进行了总结: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
22、一组数据的总 体水平。 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允,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吴老师感慨地说。(生自由发言)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允。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允的事变公允了。(真可谓发自内心) 师:平均数在我们须要的时候出现了,是谁把平均数带进了课堂?我们把他请上来。 那位同学走上来,吴老师说感谢你。他(不好意思地)说:感谢大家。他的内心深处感受着胜利的喜悦。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学生举例。有的说考试统计分数须要平均数。有的说歌手竞赛打分时用到平均数, 吴老师依据上海的实际供应了一些学生身边
23、的信息: 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 磁浮列车周一至周五日均客流量4000余人次。 依据以上信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谈了对平均数的感受,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接着探讨。 (一)门票统计问题 出示统计图,学生视察。 上海五一期间东方明珠电视塔售出门票统计图(略)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5月1日参观的人数是1100人,2日参观的人数是1300人,3日参观的人数是1000人 生2:我知道5月2日参观的人数最多,5月5日参观的人数最少。 师:面对
24、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五天内平均每天售出多少张? 生2:五天一共收入多少钱? 生3:为什么1日、2日参观的人数多,后几天始终在下降?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擅长视察、思索、提问。 1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1000张”、“1100张”、“1200张”、“900张”、“2000张”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估计,吴老师不动声色。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验证一下。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着,吴老师一边巡察一边激励学生。“同学算得很仔细。”“书写得真整齐。” 很快,结果出来了,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把你
25、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这时,吴老师拿着话筒来到一个小男孩面前:这位小挚友始终没动笔,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 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这时,吴老师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同学们爱好盎然。吴老师来到估计2000张那位女同学身边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请你去问问同学,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精确的。” 被采访的是一个小男孩:“你估计的2000张比最大的数还多,这是不行能的,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少,比最少的数要多。” 吴老师转过身来,摸着小女孩的
26、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你想说什么?”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估计的数跑到最高的数外边去了。” 一个“外边”正表现出了孩子对平均数的相识和理解,体现了孩子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吴老师心中的感动再次溢于言表:“我特别佩服第一次估计比较准的同学,你们思索问题有根有据。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姑娘,虽然第一次她估计到外边去了(有意识地用了儿童的语言),但是她学会了和同学们沟通,还能接纳别人的看法,能够修正自己的看法,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当向她学习。”吴老师紧紧地握住小姑娘的手,小姑娘笑得那样甜。 在吴老师的课上,我们恒久看不到她对孩子的否定,更没有指责。她总是以热忱的激励和奇妙的疏导与孩子们
27、同喜同忧;她总是能够发自内心地观赏每一个孩子,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她不但关注胜利的孩子,更关注短暂出现问题的孩子,给他们的是真诚的期盼和重新跃起的机会,让全部的孩子都扬起自信的风帆,抬起头来学习。 师:刚才,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5月2日后,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少了?假如你是馆长,看到这个信息,你会有什么想法?问题一出,同学们纷纷发言。 生1:假如我是馆长,肯定要提高服务质量,热忱款待每一位顾客。 生2:我要把最好的自然标本引进来,吸引高校。 生3:可以把门票的价钱降低,说不定人就多了。 在孩子们无趣而又不无道理的发言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的责任感正在孩子们身上油然而生。吴老师的课就是
28、这样,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设置,用完即完,总能够向深发展,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 (二)月平均用水量 电脑出现一幅干枯的土地画面。 吴老师的语调转为沉重:“在严峻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吴老师拿出3千克的一袋水,接着说:“洗脸、喝水、做饭、洗衣服,一共就这么一点水。在这里,我还要供应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状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当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同学们用反馈器
29、进行了选择,形成了三种看法,吴老师请出三位代表。“你能通过提问,把对方问得心服口服吗?”引发同学们的争辩。请听正确方的发问:“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你除以4,求出来的是什么?”“请问一年有多少个月?”在正确方的反问下,错误方心服口服:“我选择的算式求的是平均每季度用水多少吨。”“我选择的算式求的是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对话在持续 吴老师总是能抓住时机,擅长引发学生争辩,让学生在争辩中,激发起思维的碰撞,自己找到错因。 吴老师有意识地将这两幅画面显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图略)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同学们有感而发:“小刚家要节约用水。”“水比较多的城市用水要少一些。”吴老师也发自
30、肺腑地说:“节约用水,从我们自己做起吧。” 吴老师没有过多的说教,但是思想品德教化却润物无声地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四、总结评价,提高相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1:我明白了什么是平均数,在生活中会遇到它生2:我相识了平均数,它能使生活中不公允的事变公允。 生3:我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 生4:我懂得了遇到问题可以和同学沟通。 课到这里好像是结束了,吴老师仔细、发自内心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吴老师最大的收获是相识了在座的每一位喜爱思索、乐于探究的同学。我的缺憾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回答过问题,让我说一声对不起,下次有机会再沟通。(同学连忙说:老师,没关
31、系。) 吴老师以她人格魅力影响着每一个孩子,感染着每一个孩子 铃声响起,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篇四 四年级其次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能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当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化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状况 本班学生共64人,上课能够用心听讲,主动思索但是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正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留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限制不好自己,为了更好的培育学生的学习和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状况,
32、对本学期的教学状况做如下总结。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仔细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仔细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打算,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好玩教具,课后刚好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现在网络上的备课资料许多,但每一节课对于不同的班级来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为对于每个老师来说,要选择与自己班级学情相符合的教学设计是须要功夫的,所以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仔细参考教案,设计或是修改一下教案,让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符合,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
33、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看法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仔细,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协作,实践性家庭作业的督导不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3、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关注度没有平均安排。我习惯是抓两头,放中间。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运用不足、不到位。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手段,细心备课,面对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学问,搞好思想教化工作。细心上好每一节课,注意学生各种实力的培育和学问应用的敏捷性。 2
34、、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果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3、刚好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注意学生各种实力和习惯的培育。 4、作为我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老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具体、周全,满意于“今日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当反思自己教化教学中的行为,记录自己教化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建,不断完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课堂实录
35、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篇五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平均数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相识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学问,不仅是为了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平均数在生活当中的作用。 二、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
36、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学问,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实力。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驾驭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须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纳合适的教学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为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洁地给出若干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相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
37、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学问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自不待言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
38、方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视察法、比较法、发觉法和探讨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实力找到获得新知的途径。 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程起先我会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样一个情境: 出示两个粉笔盒甲和乙,甲盒中有9根粉笔,乙盒有5跟粉笔,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怎么样才能让两个粉笔盒中的粉笔一样多?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学生进过简洁思索后能
39、很快得出只须要把甲盒中的粉笔拿一根到乙盒中。这是我会请学生代表来体会移动粉笔的这一过程。 当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现在每个盒子中都有7根粉笔,这个7是什么数呢?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平均数,让我们来一起相识它吧。 这样就过渡到了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说,同学们,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外时间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爱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生活节约资源。并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水泉瓶的统计图。 给肯定时间让细致视察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
40、信息?他们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多吗?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求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改变过程。 在学生理解这一动态过程后我会 总结 :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一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水泉瓶的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求出他们四个人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多补少这一方法的理解,我会再次举例:我们要求6、7、8三个数的平均数,就可以把8移1给6,这一三个数就
41、变成了7,它们的平均数就是7。 之后我会再次提问,要求他们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还可以怎么想呢?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需先求什么?预设学生能够回答要求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分成四份其实就是总数除以4,这时我会趁热打铁,顺势总结出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来计算。 在学生初步驾驭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我会再次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
42、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3、巩固提高,随堂练习 下面是四年级的4个班的学生回收废纸的状况:第一个星期回收了56千克,其次个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个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2)平均每个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废纸? 4、拓展延长,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这样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在课后让同学们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