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新高三语文暑期课程:3文言实词词类活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海市新高三语文暑期课程:3文言实词词类活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实词.词类活用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图二适用区域全国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词类活用教学目标运用语法分析法,正确分析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 作状语等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重点正确分析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词类活用 现象。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语法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名词作动词。(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2)义不赂秦。(坚持正义)(3)以地事秦。(侍奉)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5)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名词作状语。(1)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3)辞
2、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4)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意动用法:(1)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2)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4)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5)益奇之口 (认为奇特) *使动用法:(1)可烧而走之。(走:使跑)(2)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灭亡)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 不免死亡J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 ” 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官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 罪亦诏有司耳二一
3、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 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J后曰:“陛下天下父, 安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机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 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J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 遂启帝曰:“人主自拳欲薄,养贤宜厚。”帝为伤光禄官。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J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轨 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札,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祝何 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安故而罪诸医乎? ”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 陛下求贤纳诛,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
4、一。帝恸哭, 遂不复立后。(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题干】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微:委婉。微:委婉。廉:认为廉洁。论:判罪。亟:危重。辄随事微谏帝廉之,果枉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疾亟,帝间所欲言【答案】【解析】廉:【解析】廉:查访。【题干】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民家为子弟延师 *且濂家居子之安否帝或告以振恤民家为子弟延师 *且濂家居子之安否帝或告以振恤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答案】【解析】A项,介词。替,给/介词,被,B项,表递进,况且/表并列,并且;C项,均为助词,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题干】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马皇后聪慧明辨的一组是()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A.B.C.D.【答案】B【解析】表现马皇后的仁慈之心,体现了马皇后对明太祖的关心。【题干】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诬告,决定要诛杀郭景祥的儿子,幸亏马皇后劝说,才避免了一 桩冤案。B.马皇后担心皇帝处罚不当,所以当宫人遭到皇帝责骂时,她下令将宫人交
6、到宫正司 议罪。C.马皇后借饮食不佳告诉皇帝“自奉欲薄,养贤宜厚,体现了她“随事微谏”的劝 谏艺术。D.马皇后相信生死由命,认为医药不能治病,这种迷信、落后思想导致她病重身亡。【答案】D【解析】马皇后不愿延请良医,主要原因是担心一旦服药不见效,皇帝会迁怒降罪医生。【拔高】1.【题干】与“大将军邓鹭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答案】C【解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轼每读诗至鸥鹃,读书至君爽,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 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日
7、:“匪兜匪虎,率彼旷 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颜渊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日:”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 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 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 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 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
8、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土,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 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 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 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日:“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 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
9、】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宰: 游: 容: 从:掌管。出游。介绍,推荐。带领,使随从。【题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非左右为之先容*从车骑数十人【答案】B【解析】游:交际、交往、共事。【题干】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A. (1) (2)相同,(3)和(4)不同B. (1) (2)相同,(3) (4)相同C. (1
10、) (2)不同,(3)和(4)相同D. (1) (2)不同,(3) (4)不同【答案】D【解析】(1)转折;(2)递进;(3)介词,凭借;(4)介词,因为。【题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土遇 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 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 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D
11、.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 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答案】C【解析】“成为贤人”错。3.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 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 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 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 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
12、对立,状若 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 延坐后堂,匾日“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二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 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二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 池沆灌,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 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
13、“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 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 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儿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 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漂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 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雪也。兰 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 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章:大材。褰裳:撩起衣裳。沆港:水深广的样子。心平气易:心情和 悦。【题干】
14、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杳:深远B、修篁干霄干:冲 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 【答案】D【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 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 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题干】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春霁既久,风日暄丽峭壁对立,状苫华表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其北有“甘露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 B、 C、 D、【答案】C【解析】此
15、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 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为作者登山归 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题干】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 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 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雪” 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
16、,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 鸣山值得一游。【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发现,B选项中 “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 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是“巨石雄坦二【题干】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译:(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译:【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下”是名词作状
17、语“向下”;“庖”是翻译难点,但如 果考生能从“庖丁解牛”中作引申,就可以得出“庖”为“厨房”的意思;另外本题还应注 意补足省略的成份,句子方能完整。第(2)题,注意关键字“斯”假借为“此” “这,这个” 的意思。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J不难理解。本题要点是“信足乐矣”,如果考生能联想到兰亭集序中的“信 可乐也”,也就能准确翻译了。课程小结本课主要讲解了文言实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特 点和语法分析方法,在文本阅读中运用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课后作业【基础】【题干】下列加点的活用词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8、A.老妇必唾其面B.今王鼓乐于此C.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乎1) .保民而土,莫之能御也【答案】C【解析】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继承人。其余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1.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褪吊之。俄从通使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 欲引去。须陀日:“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土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众莫 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 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
19、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 骤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城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日:“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 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日:“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 黄金瓶,劳日:“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 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阚三盗,未尝 不身先锋
20、廛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土震熠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 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日:“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 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注】褪:向死者赠衣被。【题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C.策其马谢世充日谢:告别。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纳”应理解为“迎接。【题干】2.
21、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骤骑,待之甚厚。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说秦琼在须陀死后归附裴仁基。是说李密得秦琼 后很高兴,厚待秦琼。是说秦琼在秦王府做事,镇守长春宫。这三句都不能表现秦琼的勇 武过人、战功赫赫。【题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 奋勇前往。他们奋勇
22、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骤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 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 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 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不是王世充不重用他,而是秦琼 看出王世充不是明主,不值得效忠,所以才改投唐高祖门下。【题干】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2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孔子师郑子、京弘、师襄、老聃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答案】B【解析】例句为名词作状语,A名词作动词,B名词作状语,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的使动用法。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诋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 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 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日法古。古 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 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日爱
24、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 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锭 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 英、阮大钺、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 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锭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铿为所切齿,又 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锭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 书杜
25、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三簿事起,立德与李嘉、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 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 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 其家谄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 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节选自清史稿 杜立德传)【
26、题干】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法:效法。裨:裨益,好处。彰:表彰,表扬。寝:停止,搁置。A.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B.上以其有裨治理C.宜急捕诛,以彰法纪 *D.以事在赦前,寝其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彰:彰显,使明显。【题干】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杜立德在为官方面有才能的是(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立德与李嘉、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谄询,俟还奏乃下诏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
27、的能力。属于对皇帝的要求;是表明自己的忠心;是介绍 杜立德的儿子的事。均是讲杜立德为官的事情,是直接的表现,是间接的表现。【题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敬天、 法古和爱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曾经当面夸赞 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 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
28、的墓地在 哪里,并亲手书写了 “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 一人”不是皇帝当面表扬杜立德,杜立德当时已经离开。见第三段“既出,上顾左右日”。【拔高】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 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 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 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3)阙秦以利晋。(
29、阙:使亏损)(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5)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二、知识讲解考点1使动用法。考点2意动用法。考点3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左右欲刃相如*B.舍相如广成传C.卒廷见相如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答案】C【解析】C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语法分析法:1 ,从句子结构方面分析。名词后面跟名词,名词后面跟代词,其中有一个名词很可能活 用为动词;句子中没有谓语,那么句子中有一个名词必然要充当谓语,那么它就活用为动词 了。2 .副词是修饰动词的,如果名词前面出现副词,
30、说明名词活用为动词了。3 .当动词前面的名词当主语理解讲不通的时候,我们就得考虑:名词可能不是主语。是 什么呢?是状语!在名词前加上介词,放进句子,分析正好讲得通,那就基本确定了一一名 状用法。.比照辨别法:名词两种活用的辨别一一名词用作动词,句子中一般没有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句子中一般有动词。使动意动的辨别一一使动用法,动作形态及结果是客观的。意动用法,动作形态及结果是主观的。例题2君请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 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 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
31、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土当贫贱,居陋巷,瓮 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峻(/an录IJ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揉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 无慕乎其为国,可也!【题干】A.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C.D.【答案】足以送日 *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余数过从杭君 *顾不能意情此园误: 却: 过: 顾:通“娱”,娱乐使退却拜访顾念D【解析】顾:但是【题干】2.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A.(陈君)不能无故土之感R.(杭君)舍之而来京师C.(半野园)如相国在时也D.(杭君)令工画者为图【答
32、案】C【解析】A客游者B陈君D陈君。【题干】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半野园是前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相国去世十多年后,园子已废弃而挪做他用。 里面的花草树木,栏杆楼阁,赏心悦目,境界和当年相国活着时一样。B.杭君来到京城,住在半野园,我因为多次造访他,对园子也比较了解。杭君的同乡 陈君也寄住在这里。不久杭君要到粤西做官,对这个园子留恋不舍,就让善于作画之人把它 画出来。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作者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 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D. “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峻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揉劫夺之为者乎?”这 句话应辩证地看:不
33、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但“得志”的“志” 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是陈君要到粤西做官。1. 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 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 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 ,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 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 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
34、、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 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 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 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法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日: “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 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日:“诺。”于是栋楹梁桶板槛之腐 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滤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
35、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日:“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 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大号:年号。【题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B.量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D.于是栋楹梁桶板尴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 【答案】D【解析】槛:栏杆。【题干】2.下
36、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D.子其为我记之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答案】B【解析】B项都为连词,表承接。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原因。C项,语气词,啊;代词, 表代五人。D项,副词,表期望语气,相当于“希望”;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题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 览山川
37、,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 美开始行文的。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 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 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 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答案】C【解析】“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错,应为寄寓了满腔不尽之意。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
38、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题干】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缱(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答案】B【解析】1. “鄙”活用为动词,作为边邑
39、;“行李”是古今异义词,出使的人。2. “阙”,有缺的意思。从语法角度看,“秦”在“阙”的后面,应该是宾语,可是, 从语境看,理解成“缺少秦国使晋国得利”是讲不通的,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活用,这里如果 理解为“使秦国受到损害而让晋国得好处”正好符合语境。由此可见,“阙”是使动用法, 使缺。3. 本题中有多种古汉语现象,要结合语境来分析。在考虑词义时,要有词类活用的意识, 有了这个意识,当遇到词类活用时才会及时反映,正确解决问题。.语法分析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 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40、。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 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 用兼语式的形式。【例题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述庵文钞序姚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 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 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 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故以能兼长者为贵。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
41、之高韵 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日述庵文钞 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 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诗集及他 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有删节)【注】述庵文钞,清王昶所著。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江苏 青浦(今属上海)人。义理:儒家所讲的道理,后世专指程朱理学所倡之理。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
42、代的名物典章制度进行考证辨析,是清代汉学家研究古籍的主要办法。文 章:这里主要指文辞的表达方法。【题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B.鼐心独贵其才C.见寄于金陵D.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答案】A.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B.鼐心独贵其才C.见寄于金陵D.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答案】过:过分贵:珍贵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行为动作的承受体:体裁B【解析】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语法分析法:1 .名词和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带了宾语,就变成动词。2 .这个活用后的动词,有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的意味,那就是意动用法。.格式化对译法:使动对译格式:
43、使(让)XX意动对译格式:以(人为、觉得)XX 名词用作状语对译格式: 像(在)XX 四、课堂运用【基础】1.【题干】下列各句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D.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D【解析】A、B、C三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和其为里中长 者,礼之,留掌书记。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 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
44、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 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题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B.C.D.【答案】A【解析】谍:元将谍知来袭 *为参谋,预机画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谍:刺探情报的人预:参与策:谋划除:废除名词活用作动词,刺探。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与薛寿鱼书【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
45、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惘惘而悲也。夫所 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附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 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玄右。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是即孔子“老安少 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 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 ”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日:“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 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 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 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 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 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