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全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全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7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全解析 全面解析:200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与06年相比,题型在保留基础、阅读、写作三大版块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基础积累部分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18分,体现了重视积累的思想;取消了对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增加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一部分第3小题就涉及到了注音、改错别字及修改病句等。增加了经典现代文默写,如第1小题对朱自清春的考查,打破了原来只考古诗文的传统局面,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且分值由06年的6分增加为7分。虽然仅仅多出了1分,却开辟了一个新的导向,那就是要注重对现代经典文句的积累。综合实践题能测试考生的知识储备、认识能力和评价能
2、力以及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自我成长,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全的人格。07年试卷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第4小题选择与“母亲节”相关话题,同时兼顾说话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分值为6分,较去年多出1分。阅读部分除了保留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的阅读外,增加了对议论文的考查。文体知识只考查到了论点和论据,没有对论证方式、方法进行考查,降低了试题难度,有利于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写作部分,仍然延续06年的话题作文形式。以“反省” 为话题,也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总之,本套试卷难易适度,考查方式更加灵活,注
3、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第一部分 (14题 1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1)“_”,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孟子鱼我所欲也) 答案:1、(1)一年之计在于春(2)箫鼓追随春社近(3)贤者能勿丧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古诗词及现代经典美文名句的积累。此类题没有什么答题技巧,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写错别字,这一点最重要,“一字之差,全盘皆输”;二是要注意书写规范、美观、整洁。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4分)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
4、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_, 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_,_。 答案:(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较第1题难度有所增加,解这类题要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考查内容,准确把握答案,需要注意的问题同上。如第(2)题: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有些同学容易写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错误的根源就是没有准确把握题意,后者交代“醉翁”的情趣,前者强调“乐有所托”,另外,如果关注到题干中的“乐趣”(乐)和“寄托
5、”(寓)等关键词,也有助于避免上述错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王府井是北京最负胜名的繁华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牌扁高悬、川流不息。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条全长约3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攒( )动 目不暇( )接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应改为_ _应改为_ (3)文中加线部分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答:_ 答案:(1)cun xi (2)“胜”改为“盛”“扁”改为“匾”(3)去掉“左右”(或去掉“约”) 解析:此题
6、考查拼音、汉字和病句辨析。第(1)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除了正确把握汉字的读音外,还要注意规范书写拼音和标调。如:cun,调要标在“a”上,不要标在“u”上,牢记“a、o、e、i、u、v”的标调顺序;第(2)题,要明确:找出是改正的前提。找错别字时不要只关注生僻字,通常对一些常用字词不太关注,错误也就常常出现在它们身上,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第(3)题是病句辨析题,相对来说,这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一定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准确解答。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和特点,其次要具备必要的语法和逻辑知识,第三,要有较强的语感,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来源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另外,表达修改意见要清楚明了。 4、阅读下
7、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共6分)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答:_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2分)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答:_ _ _ (3
8、)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2分) 答:_ _ _ 答案:(1)示例一: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示例二:感受母爱 报答母恩 (2)示例一:孟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岳母 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祖国在当今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因此,我推举岳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三:冰心 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题之一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推举
9、冰心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示例:妈妈,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时时感受着您的抚爱。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母亲节,我想给您洗一次脚,回报您对我的养育恩情,请您答应我,好吗? 解析: 此题为综合实践题,3个小题兼顾了创新能力、整和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 第(1)题审清题干限制和提示:A、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 B、示例采用对偶句C、字数不限。解题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上三点。第(2)题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整和。分三步,A、你推举谁?选择你最熟悉、最了解、最容易把握的一个人物,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B、写出理由。联系与此人相关的感人故事。C、叙述要有条理,有逻辑性。第(3)题考查
10、口语交际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具体说来,首先要有称呼;其次要说出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联系首届母亲节、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注意要用委婉的语气。 第二部分 (523题 5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9题。(1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11、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解析:07年试卷文言文的考查仍然以课内文作为考查对象,但题型略有变化。取消了作家作品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2、的考查点,增加了文言实词的的解释及成语的拓展应用。保留题型是翻译句子、文意理解及延伸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 答案:(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与运用。解释文言词语一般要考虑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以及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第(1)题除答出“修”字的本义外,一定要结合句意指出其引申义“身高”。第(2)题考查到了词类活用,“私”在句中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义为“偏爱”。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 答案:能够在公共场所
13、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尤其要把句中的重点词翻译准确,如本句中“谤讥”、“市朝”、“闻”等词语。 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_ , 现在用来形容_。 (2分) 答案: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引导学生探究成语渊源。解释字面意思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不可断章取义。 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_ _ _ 答案: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14、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能力迁移,平时注意把知识进行横向联系与比较,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基础。解题前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或提示,注意:问的是“进谏的方式”,我们就不应该从进谏的内容、态度、效果等方面去寻求解题思路。 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答:_ _ 答案: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解析:此题并非单纯考查成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来作答。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确定解题路径:邹忌进的是忠言 邹忌是委婉讽劝 劝说效果好 得出结论: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二、阅读下面文字
15、,回答1013题。(11分) 计量雨滴 雨是从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3 - 4毫米,最大时可达7毫米,而毛毛雨的雨滴直径则在0.5毫米以下。 为测量雨滴的大小,人们设计出许多方法,比如雷达观测法、光学雨量计法、摄影法、面粉球法和色斑法等。 雷达观测法和光学雨量计法可实时、大面积地观测包括雨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内的降雨基本特性,一般只应用于天然降雨的观测。摄影法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正在下落的雨滴的相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出该雨滴的粒径,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内观测模拟降雨。面粉球法是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面珠,烘干后称重,从而
16、测出每个雨滴的大小。色斑法是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色斑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也许有人会问,一滴滴地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下大雨时,雨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雨滴太大,还会打伤幼苗。因此,观测雨滴是研究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有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雨滴大小不同,散射衰减作用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难题的前提条件。 解
17、析:07年说明文的考查与06年试题相比有明显改变:首先是淡化了对文体知识的考查,没有涉及到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突出了对说明文文意的理解,降低了解题难度;由原来的8个小题减少为4个小题,分值也由06年的19分变为11分,把拼音、字、词、句的考查放到了试卷的第一部分,突出初中阶段重点掌握记叙文的课标要求。 10、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_ 答案:计量雨滴的方法与必要性(目的、作用、意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解题时要注意从全文着眼来梳理要点,不可断章取义。把握四个字:全面、简练。 11、文章第四段能否去掉?为
18、什么?(3分) 答: _ 答案: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去掉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第一问的回答一般情况下是否定的,回答第二步是关键。解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答题分三步:能否去掉?因为(回答其作用)如果去掉(指出变化,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12、文章第六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_ 答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雨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和作用,要把握一个原则,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词语只有放到特定环境中,才有了它的特殊作用。通常从标点符号的用法、修辞以
19、及对文意的影响等方面切考虑。 13、农田灌溉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 毫米以下。这是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3分) 答:_ _ 答案:因为水滴直径超过3毫米,水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还会打伤幼苗。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意的前后关联。应该说此类问题的解答并不难,因为“根据”能从文中找到,这需要对选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有效筛选。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3分) 谈“忍” 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 “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 “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
20、 “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 “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含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以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
21、此看来,_。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了。 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作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22、,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不可否认的是, “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锻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解析:本试卷新增加了议论文的阅读理解,但比较往年降低了试题难度,文体知识只考查到了论点和论据,没有对论证方式、方法进行考查,侧重对文意的理解。 14、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_ 答案: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论题的提出方式。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通常为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论题的提出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由某种社会现象引出、
23、名言警句引出、典型事例引出等。熟悉议论文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三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答:_ _ 答案:“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到题干中的“结合上下文”,空前边的“由此可见”和空后的“难怪有位名人说”等提示性语言。这类句子往往在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6、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四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 _ _ 答案: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揣摩句子的含义在各类文体的阅读中都经常出现,解题
24、是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此题具体考查学生对类比手法的理解。吃鸡蛋没有必要去想母鸡会长的什么样,正如读到一本好书没有必要去了解作者和拜访作者一样。 17、文章第四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_ _ 答案:“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段意需要从全段着眼并联系全篇从整体上把握。解题时要抓住文段的中心句进行总结概括,力求言简意赅。 18、根据你对文章第二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3分) 答:_ _ _ 答案: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25、。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的积累和关注生活的能力。补写的事例要确凿可信,具有典型性,而不是随意编造的缺乏事实根据的故事。此题的解题思路是: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谁在痛苦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忍?他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他取得了什么成就。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3题。(15分) 江南陶公柳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
26、达出绵绵的情意。 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诉说陶公柳的来历。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而留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年中,有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 “陶公柳”、 “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
27、。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干旱水湿,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斩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刚解冰冻,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
28、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很好的环保价值。 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 19、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3分) 答:_ _ _ 答案:晋代陶侃在武昌(今鄂州)期间带领官吏和百姓广植柳树,人们为了缅怀(纪念)他, 把他所种的柳树称为陶公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避免大段剪切,答案力求完整、简练。 20、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_ _ 答案: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
29、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解析:解题思路:明确一切材料皆为主题服务,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所引材料怎样服务于主题?达到了什么效果?要在理解所引材料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进而梳理其作用。 21、“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述。(3分) 答:_ 答案:陶公柳具有坚韧、宽容和质朴的品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描写对象进行性格概括是记叙文(散文)阅读比较常见的题型之一。选文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很明显,段以排比的形式对 “陶公柳” 进行礼赞。解题时忌不看选文做架空分析。 22、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二段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_ _ _
30、 答案: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解题时要善于发现美点,注意文段所用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以及所蕴涵的情感美。 23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_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陶公柳的赞颂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状物散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作者的情感往往蕴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段首、段尾不乏点精之笔,在解题时要备加关注。 第 三 部 分 (24题 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50分) 孔
31、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都道出了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请你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本试卷的写作能力考查仍然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淡化文体限制,与06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以“反省”为话题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写好此文的关键在于:写作前要审清题目要求,文章主题要围绕“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拟一个新颖的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虽然没有文体限制,但依据所提供材料的特点,写成议论性散文好一些,比较容易把握;切入的角度可灵活掌握,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容易写好的角度立意,如:一个典型事件后的反省使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记叙文);经常反省自己促进自己健全人格的形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书写规范、结构严谨、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