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百事通.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5784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百事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家庭教育百事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百事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百事通.DOC(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家庭教育百事通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普遍把抓教育当作经济起飞、增强国力、通往富强之路的关键措施。教育对我国来说,更显得极端重要,既是根本国策、当务之急,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最后胜负的战略决策。抓教育主要得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环节。只有这三大环节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结成协调一致的大教育体系,才有利于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奠基意义,并且终生都会发挥作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家教典籍汗牛充栋,家教格言、谣谚世代广为流传。“养不教,父之过”。“种田不好荒一年,教儿不好害一生”。此类古训一直在每一位父

2、母心头索绕。中国人的家教意识之强,是世所罕见的。可以说,父母一生中付出心血最多、坚持时间最久、义务感最强的工作,就是教育子女。正因为如此,才造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的现象。父母是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老师,而且是终身制的老师。如今的父母,普遍关心子女的成长。许多父母为教育子女倾注心智的奉献精神更加感人。但是,父母普遍热心于家庭教育,并不等于都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有自己的特点,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不完全相同。父母要充当合格的家庭教育老师,就得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说,家长自身首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这个基础上才

3、有可能教育好子女。“教育孩子的事谁不会?还用学?”这样的疑问在家长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盲日地自我感觉良好,把教育子女看成自己的本能,家常便饭,无师自通,不认为是一门需要下点功夫才能掌握的学问。由于有这种认识,许多家长往往用不妥当的方法甚至愚昧的方法教育子女。结果,花了大量心血,收效并不佳。有的不仅事与愿违,而且导致家庭悲剧。比较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却不大懂教育科学,不善于从子女的实际状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塑造子女,向子女提出过高、过急或不切实际的成才要求。有些家长不惜工本地让幼小子女趄负荷练这学那,一厢情愿,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采取“管制

4、”措施,施加高压手段,甚至棍棒相加,粗暴武断地强迫子女就范。这类违背因材施教等规律的家庭教育,剥夺了孩子不可缺少的游戏娱乐,赶跑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打掉了“快乐教育”这一求知的重要动力,只能“欲速而不达”,无济于事,适得其反。最可悲的是家长因教育子女而逼疯、逼死甚至打死了子女。大量的事例表明,家长教育子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只有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水平,才能普遍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之逐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谐调一致起来。为教育子女操劳的现代家长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上好提高家长素质这一课的重要性了。他们有的自觉地到各类家长学校进修,有的想方设法自学

5、。在自学中,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良好的学习辅导材料和家庭教育材料,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百事通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的一部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部书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而策划设计,组织了若干家庭教育专家、高等院校教授、中学高等教师等共同撰写而成。全书从“家教方圆”、“家教艺术”、“家教误区”、“家教事典”、“家教习俗”、“家教珍言”等6个方面讲述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学习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和各种失误。欢迎大家使用这部家庭教育教材,并提出宝贵意见。家庭教育百事通一家教方圆“培养

6、儿童的艺术基于爱关怀和理解。爱孩子的父母和理解儿童的教师是鼓励儿童的巨大源泉。”乔弗里曼(一)家庭教育概述1.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对孩子的薰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社会构成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夫妇)、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其它亲族关系(妯娌、翁婿、婆媳等)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这个单位里有丰富的亲属、亲族的亲情活动;有成员间共同的经济活动;还有带有深厚情感的社会性活动。婚姻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多方面地制约着家庭的性质、形式、结构、职能,以及伦理观念和价值倾向。在封建社会,以各种亲族关系

7、群居在一起,组成宗族氏的大家庭。如红楼梦描写的贾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现在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以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同住的小家庭为主要形式。家庭成员数目少、关系简单。家庭的构成和形式,形成家庭特殊的环境和气氛。这就是家风,它给予孩子特殊的影响和教诲,就是家庭教育。人,一降生,家庭就是第一个归属的群体,父母就是直接学习的对象,是孩子终生学习的老师。父母就是教育者;生活琐事就是教育内容;处理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中掺和着这个家庭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品格气质、伦理观念、价值倾向,这一切的综合就形成这个家庭所待有的家庭教育。大家熟知的茅以升先生,就是在他的父亲、祖父的

8、鼓励和教育下,成长为世界著名的桥梁家的。茅以升11岁那年,家乡赛龙舟,看热闹的人踩塌了桥,死伤不少人,高兴的乐事成了一次大不幸的灾祸。茅以升从此立志要学造桥。父亲称赞他有志气,还带他去看桥,为他搜集桥的画片;连祖父讲神笔的故事,都强调那支神笔能画最漂亮、最结实的桥。鼓励他勤奋上进。茅以升的成长事例说明,早在儿童、少年时期,家庭教育就给了他浓重的薰陶、影响和教育,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终生。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主要研究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人才,并总结、阐发内容、方法方面的若干规律。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严

9、密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家庭教育亦有一种社会职能。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担负着为四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艰巨使命。2.家庭教育的特点动物都有认识“妈妈”的本能,科学家把这种本能现象叫做“母亲印刻”现象。婴儿出生4个月左右可以认识妈妈。如果,妈妈能在婴儿3个月以后,有意的,多次的围着婴儿床转,同时爱抚地呼叫着孩子的名字,这就会提高婴儿跟着声音转动脖子、有意寻找移动物体的能力。这一方面促进了婴儿4个月时认识妈妈的“母亲印刻”现象的发育;另一方面也进行了早期的听觉、视觉等

10、感官的训练,其中充满母亲对婴儿的无限的亲情。家庭教育是在孩子生活的、游戏的地方进行的,这种教育真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时不在。比如吃饭时教育孩子文明礼貌,咀嚼不要发出大声;拿筷子姿势要正确等;接待客人应懂礼貌,要热情而不“人来疯”。常听有家长怨孩子“人来疯”,客人走了,或痛责一番,或大打一顿。这都不是家庭教育的好办法。其实,如果客人来之前,你给孩子讲些待客的道理;客人来后,吩咐孩子给客人端杯茶、拿点糖果,让他和你一块接待客人,做一做小主人;客人走了之后,你要赞赏他的好表现,几次以后,他就不再“人来疯”了,并且受到了礼貌待人的教育。再如和孩子一块儿看电视,看到动物世界中小动物做妈妈的画面。孩子会喊着

11、:猫妈妈(或其它小动物)生小猫了(或其它小动物了)。这时父、母就不妨趁机说说“猫妈妈生了小猫,妈妈生了你”之类的话,借机会自然地回答了“我是从哪儿来的”等不好回答的问题,也是向孩子进行了早期的人体生理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孩子,特别是婴幼儿的发育、发展是有最佳时期的。父母要抓住发育的关键期,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如果错过时机,将终生无法弥补。印度狼孩卡玛拉,错过了学习语言和直立行走的时期,至死不能恢复,比如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父母不注意训练发音,纠正不正确的毛病,将终生难改。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孩子学着生活,学着做人,也往往要多次重复,反复再现,才能接受并形成良

12、好的习惯。以上的例子可以归纳出家庭教育的几个特点:家庭教育是充满亲情的,是在和谐的爱抚的自然气氛中进行的。家庭教育是充满生活情趣的,无事不包,无时不在。家庭教育是要适时趁机而行。家庭教育需要多次重复。家庭教育要求家长身教重于言教,突出示范性。3.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日本民间也流传着“3岁之魂,百岁之才”的说法,这都是说对一个人从小就能看到大了的轮廓,或者是说一个人的一生从小的时候就打下了影响终生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经济竞争激烈,都知道人才是经济竞争能否获胜的关键。所以各国都普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问题,提倡研究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来是家庭中存在的自然的亲

13、情交流现象。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就要提高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感,把无意的家庭影响提高为有意的家庭教育,使婴儿从呱呱坠地就接受有意的、有目的的家庭教育。婴儿是一张白纸,可以任你画各种图画:婴儿是人,有爱、有意、有欲望、有权利、有义务,应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尊重、照顾和教育。那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玩物,完全不顾孩子的意愿,任意打扮或驱使的观念和作法都是错误的。及早注意家庭教育,至少可以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两大好处:(1)为形成孩子的高尚人格奠定基础(人的性格、思想品德的基础)。家庭是确保孩子生活安定、身体健康、精神舒畅的场所。孩子自然地依附亲情,从父母那里承受爱抚;从母亲那里学习爱的感情。由于被母亲爱抚

14、,也爱母亲,由此扩及爱其它人,爱大自然,爱这个世界,而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从父亲那里接受威武、坚毅、勇敢的陶冶,而形成勇敢进取,百折不挠的坚韧的性格;以及从父母之间,亲人之间和睦相处,而获得谐调,团结,友善的性格等等,这些无疑是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是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最起码的气质。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这就是说一个人的秉性很难更改。什么是秉性,简单说就是人的气质、性格。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就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及早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就是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特性,以后善于待人处世。(2)为旱期开发孩子的智能做好准备。智能的发育是有各自的黄金时期的。某种能力在最佳时期,得到恰当的培养

15、和训练,可以事半功倍,否则,错过了最佳时期则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比如,最常见的成年人出现的许多言语毛病:口吃、发音不准确、字音不清等一般说是在婴幼儿时期或患某些隐形疾患,没得到及时治疗,或言语器官(舌、齿、唇、齿龈、喉咙等)没有得到认真的训练而形成的。这些言语毛病一生难以矫正。再如手指灵巧度的训练也是要在婴幼儿时期进行,例如幼儿学用筷子、用剪子,拨弄滚珠等很容易学会。其余诸多器官(听觉、嗅觉、视觉等)的训练都应在早期得到开发,为日后的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奠定基础。当然,这里所说的都是指的基础培养和训练。不是说要及早识字和认数。家长及早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自觉的进行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发

16、展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智能素质,为正常的进行一切技能、技巧学习奠定智能基础。4.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是人自然进入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虽没有规定的计划和成形的教材,没有上课的形式和考核的标准,但是,它确是人生接受教育,趋向社会化所必须的。它又是一所要求严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社会考核十分严格的学校。人成长后要合于社会需要、规范,就是通常说的“成才”。“成才”才能得以生存,而且顺利发展,有益于人民。否则,不成才,就是社会废品,无以生存。这个考核是严格的,是生存与不能生存的严肃问题。家庭所教授的内容紧紧和生活和谐一致,和家庭亲子心理、情感相融、思想行为相通,可以说无时、无事不是教育。如果为

17、了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可以在全面生活教育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三方面的内容:(1)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是脑活动的特殊结果。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根源,心理是反映现实的脑的活动。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以后,又经过脑的加工、处理后,在脑中再产生的一种反映现象,简单说心理是脑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反映。先天的遗传和生理的状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所谓环境对促进孩子心理发展,主要是指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正当的适宜健康人的成长场所,使孩子在身体正常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心理现象是任

18、何活动都有的,人人都熟悉的。我们天天“看着”孩子的行止坐卧,待人接物;“想着”怎样解决孩子所碰到的问题;也“想象”着孩子长大后的许许多多的事。为孩子表现好而“高兴”,为孩子做错事儿而“生气”,对孩子的行为,家长还要有所表示,表扬或批评这里的“看着”“想着”“想象”“高兴”“生气”“表扬或批评”等都是心理现象。这里有人的认识活动,有人的情感活动,有人的意志活动。这些心理活动都是主动的,是一种不断适应和发展和过程。教育是这种活动的催化剂。特别是儿童,年龄越小,心理发展中教育的主导作用越大。人脑跟智力发育直接相关,谁的脑发育得好,谁的智力发展水平就高。反之,谁的脑发育不全,谁就鲁钝、甚至痴呆。当然,

19、脑的发育好,只给智力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脑发育好的基础上加强适时的、良好的教育和其它影响,才能形成智力超常。这正好象脑本是块璞玉,教师家长是雕玉的能工巧匠,经过教育者的培养和教育,璞玉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宝玉。所以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水平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孩子的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要重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实质是重视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表达的符号,思维是言语能力表达的内容。一般说语言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话的能力;听话是指听别人的话,这是理解别人的最重要的渠道,是理解别人意思的基本手段。听话要求听得清楚,理解

20、得准确,并且能经过思考,做出适当的反映或回答。二是说话的能力。说话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表达明白。然后要求生动、有力,较高的要求该有一定的感染性和鼓动性。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的群体,是开始学习语言的处所,要抓注人生最佳语言发展期0岁到5岁(6.岁)家庭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言语的环境和条件。三是要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词汇是构成思维的材料,它的丰富是思维活跃的表现。重视孩子语言学习要注意几点:(1)给孩子足够的言语刺激,刺激孩子的听觉。婴儿一出世,就有听觉,一周以后,就会用嘴发出声音。这时母亲和其它家人,就要用意和他说话。比如:孩子睡醒了,妈妈走过来一边抚摸他,一边温柔他说:“他睡醒了,睡

21、得真香甜啊!”在以后的漫长的日子里,母亲都随时和他一边玩,一边爱抚地谈话,促进他的听力,发展他的听觉,这就是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教育。(2)按照孩子语言发展阶段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孩子半岁左右的儿语期,是单词句阶段。用一个单词,代替一句话,把“妈妈坐在凳子上”“拿开凳子”都用“凳”、“凳”代替。这时成人不要模仿他,也用重复的单词和他谈话,而要把句子说完整,促进他早日脱离儿语期。(3)和孩子谈话句子要短,速度要慢,要有必要的重复。还要注意词汇丰富、语言规范,切忌语病。(3)要重视儿童的协调、平衡动作的训练。这是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体质体能。经常有意教育孩子做些小肌

22、肉群的协调、平衡动作,比如让3岁左右的孩子拣豆、拿针,训练他指尖、手指与大脑谐调一致。这样增强儿童灵敏、柔韧、速度等素质;做些大肌肉群的动作,在一定空间移位做动力性练习,可以增强儿童体质、体能,如让四、五岁的孩子走、跑、跳等。一般说年龄越小越应多做些大肌肉群的动作,增强体质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小肌肉群的谐调动作训练,提高耐力训练。总之,有意训练儿童体质、体能发展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上所概括的三点,实际是人的思想、智能、身体三个方面的完全的基本素质的教育。这里再概括说明,只是为了突出而已。5.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家认为学校教育常有一定的强制性,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不带强

23、制性,是不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呢,看法都下一样了。本来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有方法,而又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一致,充满感情,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则必要讲究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时间的连续性,方法的多样性,很难用几句话归纳出几种方法,也很难评价方法的优劣。现在,我们提出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方法,供大家选择。一般说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家庭教育需要培养好苗子,应尽量选用民主式,反对专制式;选用开放式,反对封闭式。什么是民主式的呢?在家庭中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友爱、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能够感觉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畅所欲言地参与家事,

24、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主的活动能力和创造力。与民主式相反的是专制式。把孩子看做是父母的附属品。在父母开心的时候,把孩子当做供消遣的玩物,任意挑逗;当父母不顺心的时候,拿孩子撒气、泄忿。把孩子的一切都置于家长的监管之下,使孩子在压抑下约束地生活。什么是开放式的呢?开放式的家庭教育必然是民主式的。就是让孩子能够较自由地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法,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追求和发现来使自己合谐地得到发展。比如:是把孩子拴在妈妈身旁,置在严密地监管之下,还是把孩子放在同龄人中,自由自在地去玩、去学习、去生活,回答这个问题是两种家庭教育思想的斗争,也是两种家庭教育方式

25、的表现。与开放式相反的就是封闭式的。所谓封闭式,就是把孩子关闭起来,不许孩子任意乱动,也不许经常和外人来往。这样的孩子消极,被动,狭隘,成人后不善于处理家庭的、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一致,所以,家长采用言传身教,以示范为主要方法是最重要的。比如,教育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做事要有条理。定时起居,定时定量饮食。那么,家庭生活就要有一套基本准则,家长生活、工作也都有时、有点,让孩子在这样井然有序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不随意打乱。这样,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情条理井然的习惯,也就很容易养成。再如教育孩子有高尚的情趣。那么,家庭成员间要讲究礼貌,讲究语言美,家庭中经常听些高尚的音乐,欣赏

26、名画,著名的文学作品等。家庭中总有恬静、悠雅的气氛。这样给孩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孩子自然会有较高尚的生活情趣。总之,家庭教育要特别注意熏陶、影响,以期望、赞赏、顺势成才为主要方法。切忌采用急于求成,过苛要求、强硬逼迫的方法。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需要按照国家教育目标、方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各有特点,也各有特殊的作用。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就是指在培养人才方面,家庭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发挥自己所特有的教育作用。家庭是家庭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天然的老师,子、女是受教育的对象。家庭是

27、由一定的血缘关系维系着。父、母(或家庭其它成员)爱抚地、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女的生活,也同时进行着教育。家庭教育没有事前的规定的书面计划和内容,生活就包含着教育,并且是面对面的个别教育,其中充满亲子的感情,自然地伴随着生活进行。它是对人的性情、习惯、个性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教育。每个人都自然地接受着年龄越小,对家庭的依赖性越大,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越大。学校教育则大不一样。学校是国家设置的专职教育机构,教师是公职人员,与学生一般没有血缘关系。学校要严格地按国家规定的计划、按照课程表,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文明文化教育,是班级制度的集体教育,有严格地评价标准和制度,定时由专门机构考评。学校教育带有强制

28、性。人的年龄越大,越要逐渐离开家庭,去接受学校教育,完成向社会的过渡。前面主要谈到两者的区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有区别,但关系又很密切,互相补充,互相丰富,但又不能互相替代。一般说,婴幼儿期主要生活、学习在家庭;中、小学阶段,在学校学习,在家庭生活;大学以后,逐渐离开家庭。由此可以看出:人是由接受家庭教育逐渐过渡到完全接受学校和社会教育,完成了学校教育,也就成熟而步入社会。目前,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小学、初中阶段有把家庭变成学校第二课堂的现象。青、少年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继续作学校的作业,家长关心的辅导的也只是学校的语文和算术的成绩,完全忽视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正常的应

29、该是青、少年放学后,适当的完成些学校的作业,而能够用较多的时间,和家里成员做些有益的其它活动,比如文体活动、艺术活动等,或从事些其它的劳动,能够使青、少年从家庭中接受些亲情教育、劳动教育,能够有条件和时间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特点,弥补学校集体教育之不足。7.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一样吗家庭是人由血缘关系组成的自然人群,社会是由许多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共同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联系起来形成的社会人群。社会人群由于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意识、生活习惯、风俗、人情。这就是社会文化。传播这种文化意识;除学校以外的图书馆、少年宫、文化馆、展览会,以及各种新闻媒体等给人们的影响

30、,就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是通过各个团体机构各自的特殊活动扩展,传播的。它按照国家的、民族的需要,运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各种活动,给社会以影响,比如少年宫组织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的展览,向少年儿童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博物馆组织秦兵马俑的展览,向人们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图书馆向人们推荐新书。比如配合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向社会推荐各种有关人口问题的书籍,借以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等。再如配合保护环境的活动,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向人民推荐有关书籍等。特别是各级各类文化宫、文化馆等机构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从多方面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教育。这是人们的

31、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概括说,社会教育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社会要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也就需要不断提高社会人群的素质和能力,除家庭向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学校向广大学生进行文化、政治教育外,社会也需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公德、社会规范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属全民性的集体教育。(2)社会教育机构组织活动,是有明显的社会目的、政治目的的。有详细的周密的工作计划,没有个别的固定的工作对象。(3)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组织各项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地方进行。比如文化宫为提高工人的各方面素质,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读书会、交谊舞会,技术竞赛等都

32、在一定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进行。(4)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或支出。社会教育机构为了维持自身工作条件,或扩大工作影响,要有必要的经济收入,甚至略有盈利。(5)受教育对象是自愿参加的,没有任何强制性。比如看电视,听广播,看展览等,较多的带有娱乐性。综合以上社会教育特点看,它和家庭教育迥然不同。但,教育既是人的社会化的手段,教育体系中的各个阶段,各种特殊系统间,又有许多必然联系,互相依赖和补充。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全面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人学文化、长才干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人,还必须接受社会教育扩大视野,丰富生活内容,培养业余爱好、个人特长,使自己成为完美的有用的社会人才。家长应有意的教育青少年参加文化

33、宫、少年宫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增加孩子的集体意识,扩大知识面,弥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二)家庭教育与人才1.家庭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也是人生的头一所天然的学校。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每一个家庭来说,都负有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家庭教育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先期教

34、育,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前提、保障。一个自幼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常常会顺利地成长为国家和民族所需的有用之才;反之,一些虽然有好的天赋条件,但因为家庭教育失误,而未能成长为合格之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家长教育学里,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涉及家庭教育作用的真实故事:在他故乡的村子里,有两位母亲,一位叫玛丽娅,一位叫赫里斯季娜,她们是邻居,又都有一个儿子。玛丽娅的儿子叫皮奥特,赫丽斯季娜的儿子叫安德烈,他们俩同岁。1939年秋天,他俩同时去参军。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爆发了,在两年时间里,母亲们没得到儿子们的信件、消息。在乌克兰光复之后,玛丽娅和赫丽斯季娜同样收到了装在蓝色三角

35、信封里的信,她们喜出望外:儿子们都活着!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皮奥特和安德烈都回来了!不久之后,两位母亲都病倒了。但她们的命运却不一样。先说玛丽娅,她的下肢瘫痪了。而皮奥特的未婚妻加莉娜又怀了孕,玛丽娅让儿子把加莉娜接到家来,小两口非常和睦、恩爱。为了给玛丽娅治病,小两口卖了农舍,寄住在一个远亲家里,把母亲送到基辅去住医院治疗,两个月后,玛丽娅恢复了健康。但皮奥特和加莉娜连衣服和巴阳风琴都卖掉了。玛丽娅激动地对人们说:“不是药物,而是伟大的儿女的爱把我的病治好的。”全村人也都赞扬小两口的高尚行为。再说赫丽斯季娜吧,她的命运可与玛丽娅大不相同。儿子安德烈带回来几箱胜利品,可从未让母亲看过。他认为母亲

36、的房舍过小,就在村头另盖了一所砖房,房顶上覆盖着合金铁板。安德烈结了婚,小日子也过得很红火。赫丽斯季娜的房子快要倒塌了,她让安德烈给修理。儿子却说:“我操心的事够多的了,你自己想办法修吧!”赫丽斯季娜得了半身不遂,邻居找到安德烈,他口头答应去看母亲,实际上却不去,一直由邻居照料他母亲。一年过去了,安德烈竟一次也下去看望母亲。全村的人都认为他把母亲抛弃了,骂他是铁石心肠的人。人们见了安德烈,都躲着走,也不同他打招呼。安德烈害怕起来,最后自杀了。安德烈为什么会成为铁石心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是:人们回想起这位不幸的母亲的一生,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自己的“宝贝儿子”安德烈依卡的身上,甚至晚上连觉

37、都睡不足。人们还记得,在组织集体农庄之前,赫丽斯季娜同丈夫下地割麦子时,她经常在马车上放上点芳香的干草,上面铺上一块亚麻布,然后把正在熟睡的安德烈依卡连枕头带被子一起抱到车上,把孩子脸给蒙上,以免被灼热的阳光晒着。安德烈依卡在车上睡着。像他这样已经8岁的孩子,早该到树林里去拾柴禾、点篝火和打水了,可是他却在睡觉。安德烈依卡长得挺结买,非常天真活泼,母亲疼爱得要命。她总担心,怕出什么事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怕遭受什么不幸,会给他安逸的童年投下忧郁的阴影。有一年秋天,赫丽斯季娜给孩子做加有酸奶油的煎蘑菇吃。他非常爱吃这种东西,每天都要吃这种加酸奶油的煎蘑菇。可是附近蘑菇越来越少了。赫丽斯季娜有时不得

38、不到将近12俄里的森林里去采摘。有一次,母亲把脚划伤了,好容易才回到家。她尽力克制,对发生的不幸一点也不露声。她想怎么可以挫伤安德烈依卡的情绪呢?“为什么要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痛苦呢?”每当她对某种悲伤的事情装着看不见时,她总这样说。这一次也是这样。她好歹把受伤的脚包扎了一下,就到邻居那里去了。邻居每天送来一篮子蘑菇,而母亲就将自己做的衬衫作为报酬送给人家。因此,安德烈依卡一直不知道母亲遭遇的不幸,他总是那样心情愉快,心满意足。他只是从人们那里得到东西,而从不给予对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他成为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的原因。事实胜于雄辩,皮奥特的孝敬母亲和安德烈的抛弃母亲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俩成长的社会

39、环境是相同的,仅仅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而成长为两个品德思想完全不同的人,皮奥特无微不至地关照母亲,表明他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安德烈居然一年不看半身不遂的母亲,表明他已陷入了极端自私自利的泥坑,他的确成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受到全村人的鄙视是罪有应得。家庭教育不仅关系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也影响一个人特殊才能的培养及发展。幼年的高尔基,由于有了外祖母这位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美德及智慧的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他知道了那么多的民歌、童话、民间故事,促使他后来成长为来自劳动人民的闻名世界的伟大的革命作家。父母的文化科学素质好,对孩子的教育教养又颇得当,这样家庭的子女进步得快。据易培根在浅谈

40、当父母的基本素质一文中的统计,“上海某区5所学校的117名三好学生中,43.6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8出身于干部家庭。我省(湖南省)700名城乡优秀家长本身文化程度的百分比依次为高中(包括中专)占32.8,初中占30.77,小学占19.45,大学占15.82,文盲仅占1.16。”康有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什么学识渊博呢?他自己在为其母劳氏撰写的墓文中解释说:“为少孤,得闭户读群书,至27岁,不治生,凡中国之书,皆为27岁前所读,皆太夫人能持家之故,否则,为孤贫,岂能博群籍乎?”这个例子表明,家庭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事业和成败、所取得成就的大小。积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成为社会的有用

41、之才、杰出人才;消极的失措的家庭教育,会导致人才的受挫以致毁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2.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这的确是精辟的见解,它指出了每个家长所理应承担的教育子女、使之成才的社会职责。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家长来说,我们更有义务把子女培养成祖国“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我们家长自己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才观。所谓人才观,就是对人才的看法、观点、主张。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工具书上的解释,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及启发。辞海的解释是: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

42、人。”辞源的解释是:人才是指“有才学的人”。不难看出,两本工具书的共同解释是:人才乃是德才兼备或者有才学的人。可以看出,人才是人中的一部分佼佼者。近些年来,我国兴起了人才学这门新科学,它以人才现象和成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涉及5方面内容:人才的概念;人才形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成才规律和发展战略;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管理;古今中外人才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由史仲文编著的人才学(上)里,对于人才下了一个定义:“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历史进步做出某种贡献的人。人才的能级,视他的贡献的大小和对历史进

43、程影响大小而确定。广义的人才是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骨干分子。狭义的人才,是指那些智能很高,贡献很大,影响深远的杰出人物。”了解一些系统的人才学知识,自然会有助于家长们形成正确的人才观。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家长们要树立的正确的人才观,都应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以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中央书记处批转的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198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的请示报告中指出“每个家庭都要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精心培育新一代。”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是社会的细胞。繁衍后代,培育后代,保证人类的延续与发展,乃是家庭的基本

44、任务之一。在剥削阶级掌权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子女被家长视为家庭的私有财产;在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家长们懂得,子女虽是父母所生,但却不能视为家庭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父母和国家所共有,他们也是家庭的社会的成员。家长教育子女,即是为国家造就人才。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家长应当树立为国教子的新型的观念。第二,要把子女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面对国际变幻的风云,我国的家长应当竭尽全力,与学校、社会配合,把子女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马克思早就

45、指出了教育成长的新一代的重要意义:“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列宁也强调了对青年进行现代教育的迫切性:“每个青年必须懂得,只有受了现代教育,他们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样的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青年团的任务)社会主义中国的家庭,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使命。要振兴中华,使祖国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从根本上说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培养大量的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若是我们的每个家庭,都能按照四化的要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

46、,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成员,必将大大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认真研究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切实担负起把子女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的神圣职责。第三,实事求是,顺势利导,继承我们民族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必要的家庭环境与条件。“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子女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必须从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势利导,因材施教。首先要保证把孩子培养成有文化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普通劳动

47、者,培养成有社会主义品德的新人。其次,要促使子女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尽可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组织本领和创造本领等。为了子女的早日成才、健康成长,我们家长必须做出应有的牺牲,自己要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3.人才成长的阶段性培养人才应懂得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成才,都是有其发展的阶段性的。有的人才学者认为:“这些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类型的人才身上差异性很大。但这些基本阶段又是不能完全超越和改变的。如果按照人才智力发展的一般客观过程来考察和区分人才个体的发展阶段,那么,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萌发期、继承期、创造期、

48、成熟期、衰老期。”(史仲文人才学(上册)第7576页)关于这5个阶段,史仲文的解释是:“萌发期的计算,从广义上讲,应从10月怀胎算起,到学龄前结束。换句话说,自10月怀胎起至6周岁前后止。”“继承期。这是指人才个体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继承前人知识的发展时期,大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样几个阶段。对于自学成才的人来讲,大体相似。这个时期有些研究者认为应称为最佳学习年龄期。”“创造期。这是人才发展的关键一段。正如决定能否使鲤鱼成龙的龙门一样。创造期是继承期的延伸和质变性发展。人才个体能否由潜入显,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成败悠关的一个阶段。”“成熟期。也可以称为创造期的延续期。这个

49、时期,对于人才个体来说,有3条通路:(1)学问继续深化,创造继续增多;(2)学问退化,创造波峰明显下降;(3)学问、创造两平平,于其本职来说,虽然维持原状或有所进步,而较之客观发展形势已略显不足。创造人才过渡为传导人才。”“衰老期。衰老期以现代人类的实际年龄情况论,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有很大差距。以发达国家以及比较先进一点的发展中国家论,从65岁算起为宜,一些贫困的国家恐怕还要提前很多,大约50岁就进入衰老时期了吧。”参照人才学上的这种人才个体的5个发展阶段,又考虑到一个人从胎儿到青年的实际成长过程及规律,我们主张把一个人的成长从家庭教育角度划分为以下5个时期:胎教时期、婴幼儿时期、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1)胎教时期我国古代就重视胎教,据汉代刘向编的列女传周室三母所载,周朝王皇对胎教已有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