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本文关键词:复习资料,小石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本文简介: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被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江雪。二、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本文内容: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被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本文
2、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江雪。二、词语说明(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一百零一二十步名词作状语西:向西2.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4.日光下彻名词作状语下:向下5.俶尔远逝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西南:向西南7.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凄:使凄凉使动用法寒: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使动用法鸣:使发出声音11.隶而从者名词作动词隶:跟着。12.近岸形容词作动词近:靠
3、近(二)一词多义1.乐(1)心乐之(喜爱)(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1)潭中鱼可一百零一许头(大约)(2)不行久居(能)3.清(1)水尤清冽(澄澈)(2)以其境过清(凄清)4.从(1)从小丘西行一百零一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3)全石以为底(用来)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织)8.见(1)下见小潭(发觉)(2)明灭可见(望见)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
4、(游动)(2)同游者(巡游)(三)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4.不行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5.潭中鱼可一百零一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四)重点词语1.从:自,由。2.西:(名词作状语)向西。3.篁(hung)竹:竹林。4.如鸣佩环:似乎人身上佩戴的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音。5.乐:喜爱。6.取:这里指开拓。7.清洌:凉爽,澄澈。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9.见:露出,显出。10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11.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12.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13.为坻(ch),为屿(y),为嵁(k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1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nc)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流。15.可一百零一许头:大约有一一百零一零一来条。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16.皆若空游无所依:都似乎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乎水都没有)。1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
6、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布:照映,分布。18.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纹丝不动。佁(y)然,愣住的样子。19.俶尔远逝:突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尔,突然。20.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灵敏。2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若隐若现,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那样。22.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差:交织23.不行知:不知道。24.凄神寒骨,悄怆(qiochung)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宁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宁静得使人感到悲伤。邃,深。凄:(使动用法)使凄楚。寒:(使动用法)使寒
7、透。25.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冷清清。26.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行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去:离开。27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28.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隶:跟随。而:表并列。从:跟随,动词。29.小生:年轻人。生,对读书人的尊称。三、特别句式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方)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8、行知其源。(比方)四、译文从小山向西行走一一百零一零一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流水声,似乎挂在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一样嘹亮,心里对此(声音)感到欢乐。砍伐竹子,开拓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殊澄澈。小潭以一块完整的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起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态。四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流。潭中鱼也许有一一百零一零一多条,都似乎在空中游荡,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纹丝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的鱼灵敏轻快,似乎在与游人相互逗乐。向潭的西南方向望
9、去,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织,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环绕,静静静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环境幽静深邃,充满着悲伤的气息。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题字离去。同我一起巡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一起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六、结合原文回答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隔篁竹,伐竹取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10、不动;写其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写潭水澄澈的句子: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皆如空游无所依。4.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起源。5.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离开小石潭缘由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7.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潭中鱼可一百零一许头。8.衬托作者抑郁悲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9.文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答:澄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突出其澄澈的特点。10.文中第2段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纳动静结合的写法,突
11、出了鱼的活跃。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欢乐。七、阅读课文理解回答。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悲伤。2.小石潭的四奇: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作者写发觉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精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1)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写出了发觉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4.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既交待了发觉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溢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绽开奇妙的图画做
12、铺垫。5.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1)抓住了小溪两岸高凹凸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2)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3)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态,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冲突?为什么?不冲突。柳宗元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终归是短暂的
13、;再则美丽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境况,因此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悲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冲突。8.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悲伤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受的放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苦痛心情。9.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缘由。小石潭景色漂亮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
14、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逸趣和谐一样,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缘由。10.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1)幽静。(2)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悲伤。11.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1)隔篁竹;(2)四面竹树环合12.表现潭水的澄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如:(1)潭中鱼可一百零一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1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其境过清”?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4.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欣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1)从小丘西行一百零一二十步;(2)潭西南而望15.文中最能体现
15、作者开心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此时,作者已经把自己的心情与景物交融在一起,短暂排遣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之感。八.开放性试题1.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根据什么依次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从“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很兴奋很欢乐的。文中作者依次描写了篁竹、澄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藤蔓、轻快灵敏的游鱼、明灭可见的溪流。是根据巡游的依次记述的。从发觉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再写“远望”,这样写使文章井然有序。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答:作者描写的游鱼是逍遥自在、轻快
16、灵敏的。“似与游者相乐”向我们展示了“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3.巡游到最终,作者欢乐的心情起了改变,我们怎样理解他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作者巡游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悲伤、愁苦的心情就产生了。以致最终“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由短暂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烘托了凄清宁静的氛围,可以看出作者孤独的境况和悲伤的感情。202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学问点梳理(九)(九)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水尤清冽:特别。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为坻,为
17、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潭中鱼可一百零一许头:大约。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凄清;停留。隶而从者:跟从。从小丘西行一百零一二十步。向西。下见小潭:在下面。日光下澈:往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记之而去:离开。二、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一百零一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一百零一零一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兴奋。2.伐竹取道,下
18、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殊澄澈。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流。4.潭中鱼可一百零一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潭中游鱼约有一一百零一零一来条,都似乎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晰。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7、
1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围着,静静静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宁静幽深了。8、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登记来便离去了。三、1.课文按什么依次写?巡游依次。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伤深厚。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擅长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孤独、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孤独境况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4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