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DB5331-T 38-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DB5331-T 38-2021).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502020CCS B215331德宏州地方标准DB 5331/T 382021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2021-12-24 发布2022-01-01 实施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5331/T 382021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3.1水稻工厂化育秧.13.2流水线播种.13.3“1+N”育供秧模式.13.4暗化出苗.13.5出苗室.24技术流程.25材料准备.25.1水稻种子.25.2硬盘.25.3基质.25.4播种设备.25.5其它材料.36流水线播种.36.1种子处理.36.1.1 发芽试验.36.1.2浸种消毒、脱水.36.2确定播
2、种量.36.3播种.36.4叠盘.36.5运送.37暗化出苗.37.1暗化出苗.37.21+N 育供秧模式.38苗期管理.48.1大棚内的苗期管理.48.1.1准备秧床.48.1.2摆放秧盘.48.1.3 水分温度管理.48.2 小拱棚内的苗期管理.48.2.1准备秧床.48.2.2摆放秧盘.48.2.3水分温度管理.4DB 5331/T 382021II8.3追肥.48.4病虫害防治.49秧苗.59.1机插秧苗标准.59.2机插秧块要求.510起运.510.1起秧.510.2运秧.511水稻机械插秧.5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水稻机械插秧苗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6DB 5331/T 3820
3、21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德宏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丽芬、龙瑞平、侯跃、杨从党、冷升璨、李贵勇、帕三石、赵丽娟、左志彪、李香连、谢云玲、尹娇、金小实、王文伟、康玲会、金二相保、雷凹保、杨恩良。DB 5331/T 3820211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术语和定义、技术流程、材料准备、流水线播种、秧盘叠盘、暗化出苗、苗期管理、1+N育供秧模式、秧苗、起运、机械插秧内容。本文件适用
4、于德宏州范围内机插秧工厂化育秧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稻工厂化育秧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结合的技术。3.2流水线播种用机械代替手工完成水稻育秧的秧盘输送、铺土、撒水
5、、播种、覆土、叠盘等工序的技术。3.3“1+N”育供秧模式1 个育秧基地辐射周边 N 个育秧点,辐射半径在 30 km 左右。3.4暗化出苗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加温加湿一体化的暗出苗室内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90%RH,在暗出苗室完成种子出苗,放置 48 h,待秧盘出苗出芽达到 0.5 cm 时,将秧盘运送到育苗场育秧。DB 5331/T 38202123 3.5 5出出苗苗室室可叠放播种后育秧盘,室内温湿度自动化控制的密闭暗室。4技术流程5材料准备5.1水稻种子根据生态条件选择合法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要求。5.2硬盘每 666.7 大田准备规格为 60 cm*
6、30 cm*0.3 cm 的育秧硬盘 18 个。5.3基质每 666.7 准备育秧基质(97108)L。5.4播种设备DB 5331/T 3820213选择可以连续完成或部分完成秧盘输送、铺土、喷水、播种、覆土、叠盘等作业过程的播种设备。5.5其它材料浸种用农药、拱棚材料,每 666.7 准备:农膜 5.0 m(厚 0.015 s,宽 2.0 m)、遮阳网 5 m(3 针,宽 2.0 m)、竹片 4 根(长 2.2 m,宽 0.3 m)。6流水线播种6.1种子处理6.1.1发芽试验发芽试验按 GB/T3543.4 的规定进行。常规籼稻种子发芽率85%,杂交籼稻种子发芽率80%。6.1.2浸种消
7、毒、脱水浸种前晒种(5 6)h,先将稻种去秕去杂,然后装入网袋,再将网袋放入装有 90%强氯精 500 倍液+咪鲜胺(200400)mg/L 容器内浸种,种子要低于液面 10 cm,浸泡(1224)h,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到脱水机内甩干,直接播种。6.2确定播种量秧盘先不装细土,将 10 个空盘置于播种流水线上,开动机器进行试播。取中间 6 个秧盘,将种子倒出,计算每盘种子量。调节落种阀,每盘播种量杂交籼稻为(87.5100)g,常规籼稻为(104130)g。6.3播种播种量确定后,利用播种设备进行播种作业。6.4叠盘将播种后的秧盘放在双面网格托盘上,叠盘堆码(2025)盘,最上面放置一个装土
8、的秧盘或木板,保温保湿。6.5运送将堆码好的托盘运送至暗出苗室。7暗化出苗7.1暗化出苗将暗出苗室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90%RH,放置 48 h。7.2“1+N”育供秧模式DB 5331/T 3820214待秧苗芽长 0.5 cm 时,运送到各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农户进行管理,实现 1+N 的育秧模式。8苗期管理8.1大棚内的苗期管理8.1.1准备秧床每 666.7 大田用秧需要 5 秧床,秧床选用育秧架,也可把大棚地面整理平整铺上地布使用。8.1.2摆放秧盘将秧盘依次整齐平铺在秧床上,放育秧架上的根据育秧架的宽度具体而定,放地布上的按每墒横排(6 12)行。8.1.3水份温度管理摆盘后
9、立即喷水 1 次,1 叶 1 心前保持湿润;1 叶 1 心至 2 叶时适当控水,维持秧盘表面潮湿,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插秧前(35)d,控水炼苗,卷叶补水;棚内适宜温度(2225),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不低于 10;摆盘后(35)d 遮阳网即可收起,注意及时通风炼苗,以防烂秧和烧苗。8.2小拱棚内的苗期管理8.2.1准备秧床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作秧床。每 666.7 大田用秧需要 5 秧床,秧床规格为长(7.08.0)m,宽 1.4 m,做深 0.03 m 托盘式的凹墒,秧床之间留宽 0.4 m、沟深 0.1 m 的排灌水沟兼管理通道。8.2.2摆放秧盘将秧
10、盘平铺在预先平整好的秧床上,盖膜的按每墒横排两行,不盖膜的按每墒横排两行半,依次整齐平铺,用细土镶实盘边。8.2.3水份温度管理摆盘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竹片做棚杆把膜拱起,四周压实,如遇晴天要套盖遮阳网;封膜后立即灌 1次半沟水,让秧盘潮湿后及时排水,保持湿度90%RH,1 叶 1 心至 2 叶时适当控水,维持秧盘表面潮湿,插秧前(35)d,控水炼苗,卷叶补水;摆盘后适当通风,待秧苗变绿,加大通风,棚内适宜温度(2225),(11.5)叶时逐步揭膜炼苗,遮阳网继续遮盖(12)d。8.3追肥秧苗 2 叶期追肥,傍晚用尿素兑水喷施,每喷壶水(89)L 放尿素 50 g,溶解搅拌后浇 20 盘左右,施肥
11、后(510)min用清水喷洗秧苗一次,切忌直接在秧苗上撒施化肥;秧苗生长正常,叶色浓绿的可免追肥料。DB 5331/T 38202158.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药使用参照 NY/T1276 执行,主要病害:苗瘟、叶瘟、立枯病、恶苗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防治措施参照附录 A。9秧苗9.1机插秧苗标准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叶挺色绿,茎秆粗壮,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清秀无病,无黑根枯叶。秧龄(2025)d,叶龄(3.54.0)叶,苗高(1320)cm 移栽。9.2机插秧块要求苗齐苗匀,根系盘结牢固,提起不散秧,秧块表层湿度以手指下压稍微起窝为宜。常规籼稻
12、 1cm有苗(2.03.0)株,杂交籼稻 1cm有苗(2.0 2.5)株。10起运10.1起秧当秧苗叶龄达(3.54)叶时,根系可盘结成紧实的根毡。取苗时直接把秧苗块卷起,减少秧苗茎折,确保秧块不变形、不断裂。10.2运秧做到随起、随运、随插,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23)层,减少秧块搬动次数,运送过程中避免挤压秧苗,待插秧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11水稻机械插秧插秧的栽插规格为行距 30 cm,株距(1922)cm,每 666.7 栽插(1.11.2)万丛,栽插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管理。DB 5331/T 3820216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插稻苗期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表 A机
13、插稻苗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机插稻苗期主要病虫害特 征防 治叶瘟在秧苗 3 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盛期发病较多。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 4 种类型:a)普通型病斑:病斑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内圈为褐色;中央呈灰白色;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白色霉层。b)急性型病斑: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c)白点型病斑: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斑。d)褐点型病斑:病斑褐色,针头大小。a)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与适时更替。b)防止种子
14、带菌:选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实行种子消毒,种子处理:其一是晒种;其二是药剂浸种,浸种药剂有石灰水、强氯精等。c)药物防治: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药剂,及时、准确地用药。药剂浸种:用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36 h,净后捞出,催芽、播种。喷施“送嫁药”:移栽前(57)d,每 666.7 用 40%富士一号 100 ml,兑水(5060)kg 喷雾。防治叶瘟、苗瘟:在发病始期,每 667 用 40%稻瘟灵乳油 0.1 L 或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0.1 kg,加水 60 L均匀喷雾或 40%富士一号 100 ml,兑水(5060)kg 喷雾。苗
15、瘟发生于三叶期,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色,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立枯病立枯病分为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 2 种。a)病理性立枯病:多发生于立针期至三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蘖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腐烂,根变成黄褐色。b)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离乳期,a)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b)加强苗床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 3叶期控温)、后炼(3 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
16、(2530)尽量少浇水,第 2 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DB 5331/T 3820217其症状表现为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上部叶片打绺,秧苗黄、瘦、弱,根部变褐色,根毛、白根减少,用手拔秧苗时,连根拔出。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 25,土壤水份充足,但不能过湿。3 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c)药物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甲霜恶霉灵稀释(15002000)倍液叶面喷施。恶苗病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a)选用抗病品种;
17、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b)种子消毒: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拌种,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48 h,捞出洗净、催芽、播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其媒介主要是白背飞虱。苗期症状,水稻植株表现为矮缩,叶色深绿,叶片僵直,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a)清除杂草。用除草剂或人工清除的办法对秧田及大田边的杂草进行清除,减少飞虱的寄主和毒源。b)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即播种后用 40 目聚乙烯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到秧苗上传毒为害。c)药液浸种或拌种。用10%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 12 h,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 10%吡虫啉 WP(1520)g/kg 稻种拌种,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减轻稻飞虱在秧田前期的传毒。d)药剂防治(“治虱防矮”)。移栽前(57)d,用 10%wp 吡虫啉(30005000)倍液喷施“送嫁药”。e)及时拔除病株。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