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优秀10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优秀10篇)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
2、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
3、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
4、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 出示例1,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0.9米=90厘米 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算的? 6教学试一试一个圆柱的底面半
5、径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体积。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评讲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7、 教学例2。 出示例2,审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单位统一,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结果保留整数。)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二 :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
6、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 p1920页的内容和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 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一课时本册总课时:12 课时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7、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下面那些图形的体积?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4、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2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
8、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vsh 2、课堂练习: (1)出示做一做: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能不
9、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让学生解答和板算,最后师生共同完成 解:vsh 7590 67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675立方厘米。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 rh) 4作业: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二阶段(四-六年级)中第二个版块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对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10、、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三)、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
11、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六)、教学策略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演绎推理。 (七)、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圆柱体积演示器、正圆柱体。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创设
12、情境,引起猜想: 1、激发兴趣: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课件展示:一个长方体的钢锭通过锻造形成一个与长方体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具。)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这两个物体都有什么是相同的? 生:体积、高。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有关。) 师: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师:怎样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生: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乘高得到,我想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乘高得到呢? 师课件展示:沿着圆柱底面扇形把圆柱切开,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我们把这相等的16块分
13、成32块,64块,或更多,那么拼成的立体图形就 学生回答: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师课件展示:点击后出现: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更接近于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师课件展示:点击后出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再点击出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215;高,VSh。 (三)、练一练: 1、师课件出示: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师课件出示:判断题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
14、,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50x105(立方厘米) 米210厘米,50x210(立方厘米) 50平方厘米平方米,x(立方米) 50平方厘米平方米,x(立方米) 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并说出理由。 师:点击出现:“” 。 师小结:计算时既要分析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四)、两个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比较。 师课件展示:点击出现圆柱,再点击出现半径r、高h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这样的圆柱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师课件展示:点击出现Vrh。师课件展示:点击出现VSh。 师:说说这两个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可能回答:这两个体积计算公式中r就是底面积S(设计意图说明:比较
15、两个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明确两个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 小结:题目给了圆的半径,我们先算出圆柱的底面积,再算它的体积,如果题目给的是圆的直径呢? 生可能回答:我们仍然先算出圆柱的底面积,再算它的体积。 (五)、拓展训练练习一:填表 师课件展示,生小组交流完成。练习二:计算圆柱的体积师课件展示,生小组交流完成。 练习三:师课件展示: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16cm3。它的高是多少cm? 生小组交流完成。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可以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来计算它的体积。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可以用VSh或者Vrh来计算。 (七)、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
16、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Shrh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这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圆锥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十分注重从已知知识和方法入手,让学生经历“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探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
17、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
18、: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
19、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
20、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 4、确定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 (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 (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
21、(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
22、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2
23、、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
24、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综合算式()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
25、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六 圆柱的体积是青岛版标准实验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信息窗3的内容,它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此之前,学生已
26、掌握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与数学方法,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数学成绩较好,加上“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学习,辅以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应该容易完成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矗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其推导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或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远程教育的课件资源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理念及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
27、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即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将通过对圆柱体积知识的探究,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为了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找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中动画、声音、视频文件,并进行了有效地整合。本节课将使用以下策略: 1、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
28、课,借助远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多样化,层次化。 4、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体积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1、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计算圆的面积。 A.半径5厘米 B.直径6分米 二、指名说说自己想法。 教师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
29、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交流猜测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怎样转化呢? 2、生讨论,交流。 三、验证。 教师演示: (1)屏幕上呈现一个圆柱体变为一个长方体(圆柱与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动画。提问:变化过程中,圆柱的什么变了(截面)?什么没有变(高、体积)? (2)将圆柱的底面、长方体的底面闪烁后移出来。提问:你学过将圆变成长方形吗? (3)再次出示圆柱形物体,动画演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让学生取出圆柱体学具拼成近似长方体。 四、探索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1、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请每个
30、小组拿出学具,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学生),思考并讨论。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何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交流。 五、分析关系,总结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 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总结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1、 六、拓展训练。 一个圆柱形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七、课堂总结。 附: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学生在最佳的情景中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了“活”的知识,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操作验证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体现活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的特点,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猜想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充
32、分利用媒体资源,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效果;注重习题多样化、层次化,拓展学生思维。 一、情景引入 1、举起圆柱形水杯。 (1)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被杯子?关于圆柱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生充分交流。 很好,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什么啊? 体积是吗? (2)如果,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用水瓶在杯子里倒水,提起学生兴趣),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充分交流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求水的体积了)。评价:这个方法真好,把它转化为求长方体的体积来求水的体积。量筒学生能说出来就说,不能就直接过去。 (那么现在我想知道杯子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测量不
33、规则物体。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圆柱都能用刚才的办法求出体积呢?(出示课件压路机柱子)。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这就需要我们探究出一种适合所有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1)学生猜想环节 师:大家猜想圆柱体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交流。说出为什么?自己比划着说,也可以用事物演示,比较高和底) 同学们的思想都很活跃,那么现在你们想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圆柱体体积? (万一没有会的,就要引:我们过去学习图形的时候,都是通过哪些方法研究学习。转化。) 让我们在
34、一起回顾一下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演示圆形的推导过程)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转化圆转化为长方形。 (2)学生探究环节 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来求出它的体积。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让学生说出怎么样切割。 谁能说说该怎么分,拿出萝卜,这就是一个圆柱,你想怎么分?亮出刀,来吧,请动手。 教具演示,一共是16份,让我们闭着眼睛想象一下32,64份是什么样?(渗透极限思想,得板书出极限)抬头看大屏幕,看看你们想的和老师分的一样吗?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
35、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放到64份时,问学生,看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那么现在你能探究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了吗?请拿出书包里的学具,同桌两人一组,共同探究,看看哪组同学最善于观察也最会配合。 让学生说,结论都是学生说出来的,老师不要多话。 学生研究,上来交流,自由选择用教具还是大屏幕。 出示课件,最后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将圆柱转化长方体(板书):,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v=sh 简直太棒了,现在让我来考考大家把,看看你们能不能学以致用。 三、练习巩固 (1)口答 (2)分层练习,采用星级分等,让学生自由选择
36、1到3题。星级越高,难度越大。 (3)知道体积求高的练习,设计到单位的转换。 (4)开放性题目,自己动手求一个杯子(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 这次送课下乡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期间的备课、上课、听评课,让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性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利于今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先来说一说我通过这次送课下乡,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性认识。首先就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我的课堂上体现的应该是比较多的,但是通过丛老师和夏主任等老师的评课,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课堂更加需要的事“生生互动”。要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度。这节课,其
37、实我也尝试了让学生之间去交流,比如说各种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还有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找其他同学帮助等方式,但是感觉还是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进去。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引以为戒。 “个教育”的初步尝试。在课堂上,如何体现个教育。决定不单单是出示几个简单的分层练习,更重要的事要有对知识点的分层,对全体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一种把握。个教育,更要求老师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班而异。本节课,在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时候,我当时让学生讨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底面积乘高,一种是底面周长一半乘高乘半径。这样一讲,反而起到了时而其反的效果,本来学生挺明白的了,一讲,反而有学生糊涂了,这是因为桥头整体
38、学生水平还不是太高,造成的问题。 下面我具体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一些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比较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转化的方法,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三、设计练习的时候注重多层次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将练习的选择权利放手给学生,特别是星级题目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激发了学生挑战
39、难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所以我整堂课的设计都是用一个一个的问题串起来的,特别是导课的时候用一次一次的质疑,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营造出一种学生想要迫切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氛围。这些都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地方。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首先就是以往上课语言表达的问题再次被点了出来,这次虽然较以往说话语速过慢变成了较快了,可是还是没有什么高低起落调,所以让听课的学生和老师都感觉缺少激情,这个问题应该尽快解决。再就是,课堂上,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学生的自主权还是欠缺的,新的理念告诉我们
40、,学生已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听众、观众、知识的接受者,而需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者、自主者、合作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重增加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先求助同学。老师一引导为主,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敢于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本节课,在引导学生猜想解决圆柱体积问题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复习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把这个环节改为温馨提示性质的小提醒,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这样的机会,去积极认真的准备课,全身投入的上课,还要深刻,认真的反思,在不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对症下药。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七
41、一、教学对象及学习内容特点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立体几何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已学的长方体知识和将学的圆椎体知识的桥梁,其公式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V=Sh的延续。 二、教学目的: 学生能借助媒体提供的资源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能应用圆柱体积公式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 学生能利用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三、教学基本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方法:整个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点,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辅导者。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已学过,因此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去学习,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电脑
42、、课本、实物提供的资源协商解决问题,使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运用的主要手段、技术、材料:电脑网络、实物投影、圆柱体。 五、教学过程的设想和点评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点评 第一阶段:创设情景,设疑引趣。 教师故事引入:圆柱形状的转笔刀和浆糊笔迎着朝阳高高兴兴上学了,走着走着,它们就为哪个体积大而争论起来,转笔刀很自信地说:看我这么胖,肯定是我的体积大!浆糊笔很不服气地说:我比你高多了,一定是我的体积大!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了很久还没个结果。 提问:小组讨论寻找解决这两个圆柱体积大小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 2、小结归纳:解决圆柱的体积的方法:寻找一种方法,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然后应用公式求圆柱的体积。 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也从宏观上得到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出人意料的回答,老师根据情况,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阶段: 自主探究。概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