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期中测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期中测试卷.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必修3期中测试卷期中测试卷12.(2013年山东威海模拟)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0 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 2.选D。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当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当丁表示红细胞时,0 2浓度比甲中的高。1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均受下丘脑控制B.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血浆的
2、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不变,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D,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酶的活性18.选A。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而不是稳定不变;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能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02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细胞3的种类最多A.B.C.D.解: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 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错误;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
3、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正确;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故错误;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故正确.故选D.4.(2011 河北衡水4月)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如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oA.图示结构中具有3个突触结构B.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会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C.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效应是抑制D.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提高神经调节制自身的活动 经元2 的作用的准确性解析 图示有
4、3 个突触结构,除突触a 和突触b 外,还有一个运动神经元2 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共 3 个。由于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的,当运动神经元1 兴奋时,通过中间神经元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 和运动神经元1,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 由兴奋恢复抑制状态,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答 案 D7.(2011 皖中联谊会联考)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 的关系可能是()。解析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偏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传出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不能逆向作用于传入神经元,只能作用于效应器。答 案 C9.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
5、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C.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解析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
6、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答案A 解析轴突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传向下一神经元细胞。4.(2013 郑州高二检测)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D 解析由于没吃早餐,到第四节课时血糖含量降低,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平衡。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B
7、.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答案 C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等调节的中枢,又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其中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甲状腺的活动,进而促进产热量。2 0.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 a 表示感受器,b 表示神经中枢,c 表示效应器
8、,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 传到cB.如果该图中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c 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 分泌d、b 分泌e 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 d 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B 解析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细胞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若图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为甲状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于下丘脑(a)、垂体(b),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9、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若该图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前膜,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26.(2012 淄博统考)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的过程需要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B 解析为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提供能量,但不属于主动运输,而是一个胞吐的过程。2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 误
10、的 是()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0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D 解析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2 9.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
11、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不增加,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但只能是单向的,而不能是双向的,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30.(2013 烟台调研)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D.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
12、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答案C 解析靶细胞死亡后,只是暴露出抗原;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2 0.学校生物兴趣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a 蔡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B.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 L-1左右C.浓度为10-4 mol L-1的NAA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2 0.选C。由表中信息可知,随 着NAA浓度增加,胚芽鞘增长长度先增加后减少,直至抑制,说 明NA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为10 mol
13、 L的NAA抑制胚芽鞘的生长;NAA浓度在10 mol L时,胚芽鞘增长长度最大,说明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 mol L左右。2.研究人员探究生长素(IA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据此可判断()A.高浓度青霉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不起作用B.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C.生长素、青霉素都能够促进插条生根D.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解析】选 B。据图可知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3.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14、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知,C 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 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D.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选 C。由图甲可知,C 点以后载畜量的增加,净生产量将低于正常值;载畜量在AC 之间都是正常的;P 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稳定性;F 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种群达到最大数量。1.(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联考)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
15、表示错误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1.选A。丙是细胞内液,乙是血浆,甲是组织液,细胞内液和血浆关系表示错误。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1 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织水肿
16、退型受到破坏生态系统-8-1-4-1-8-119.选D。胰蛋白酶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2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液D.AB段
17、产生的乳酸,在BC段 与Na2c0 3反应20.选B。人初进高原,由于空气稀薄,人体会产生一些高原反应,最先会产生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人体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0 2供应而出现部分的无氧呼吸,以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在高原呆一段时间后,机体逐渐适应,造血功能加强,红细胞数量增多;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NaHC03与之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H 20和C02,C02排出体外,最后乳酸的浓度下降,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得到缓解。由题意,选 项A中原因是机体无氧呼吸增加造成的;选 项C中人体无论在0 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0 2的条件
18、下,细胞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选 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03)转化为其他物质(C02)。21.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以被动转运的方式释放至中C.兴奋传递时,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D.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21.选A。图中a是突触小体,其内信号转换时电信号一化学信号,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2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
19、的是()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C.血清和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在体液免疫中,极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因而能直接被B 细胞所识别22.选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和抗原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23.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 与 d 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
20、种抗体酸进入血造血功能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 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 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23.选B。a 与 d 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若为同种疫苗d 时间就为二次免疫,不会出现一曲线。甲、乙两曲线反应了抗体水平不同,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c 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团,被吞噬细胞消化,所以B错误。24.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
21、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注:X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一定不同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成正相关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D.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24.选C。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应可能相同,如0.20ml/L和0.30ml/Lo当生长素浓度大于0.25mg/H寸,表现为促进胚芽鞘的生长程度减弱。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Q35mg/L时,促进胚芽鞘生长。2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正
22、确的是()A.用生长素处理后获得的无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株,该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B.顶端优势和茎的背地性都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25.选C。用生长素处理后获得的无子番茄染色体数不变,属于二倍体。茎的背地性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2.(2013届山东济南模拟)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丙铜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2.选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
23、的合成、丙铜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细胞内发生;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在消化道进行。2 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浆 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C.血清和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在体液免疫中,极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因而能直接被B 细胞所识别28.选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效应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和抗原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3.)A.在 a
24、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2、4B.在 b 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3、4C.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能观察到1、2、3、4 全部的现象D.在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3、4 3.D解析:在 a 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4、2、3、4,A 项错误。在 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是4、3、2、4,B 项错误。在 a、b 两点中央刺激,能观察到的现象只能是4 和 1,C 项错误。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3、4,D 项正确。1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
25、 细胞、B 细胞、效应T 细胞三种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 细胞的参与1 6.D 解析: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 细胞、B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但不发生过敏反应。17.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 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 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 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 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26、.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 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 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口C.记忆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 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1 7.A 解析: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 细胞。记忆T 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9.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 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27、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血浆渗透压上升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A)作用于肾小管(B),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量;另一方面,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C)产生渴觉,促进饮水,以调节体内水的平衡。答案:c2.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口引噪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2 A 解
28、析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但不能证明是口引噪乙酸;应该将燕麦胚芽鞘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另一侧作对照;通过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1 7.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A.果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以抑制杂草生长B.果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以抑制杂草生长C.农田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D.农田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
29、,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17 D2 8.浙江海宁市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植物生长素当做农药,对晚稻治虫。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一人多高,并且呈芦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成芦苇状,是由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晚稻发生了基因突变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分裂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大量能量用于营养生长,影响了生殖生长D.如果当时进一步提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28 C 解析生长素的滥用,可导致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长,可可3.(2013届湖北省十堰第二次调研)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 可以是透压B.内环境的
30、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3.选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体温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2.(2013年浙江温州模拟)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 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 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 点,在 E 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的D.把某药物放在C 处,刺激E 点
31、,D 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2.选 D。图中反射弧中共有3 个突触结构;若图只有为沉默突触,刺激有可能引起e 的电位变化,同时可能检测到反应,因为还有另一条途径;图中所有突触都是沉默突触,刺激a 点时,在 b 能够检测到电位的变化。4.(2013届山东实验中学模拟)200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 中 表 示 从 树 突 到 胞 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反射弧中共有2 个突触结构B.若图只有为沉默突触,刺激不能引起e 的电也不能检测到反应
32、C.若图中所有突触都是沉默突触,刺激a 点时,在都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沉默突触产生原因可能与突触小泡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与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有关4.选D。图中反射弧中共有3个突触结构;若图只有为沉默突触,刺激有可能引起e的电位变化,同时可能检测到反应,因为还有另一条途径;图中所有突触都是沉默突触,刺 激a点时、在b能够检测到电位的变化。5.(2013届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 错 误 的 是()A.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b、c、d、e位变化,同时对兴奋在神递是单方向需要其他体温和渗B.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C.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
33、理效应的激素D.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5.选B。分析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图中处没有反馈调节,处存在反馈调节。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一起对生长发育发挥协同作用。6.(2013届湖南怀化模拟)右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X表示产生信息分子Z的细胞,丫是Z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X是感觉神经元,Y是肌细胞,Z使Y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X是下丘脑细胞,Y是胰岛B细胞,Z促进Y分泌胰岛素C.X是垂体细胞,Y是下丘脑细胞,Z抑制Y分泌相关激素D.X是胰岛A细胞,Y是肝细胞,Z促进Y中储能物质水解6.选D。神经调
34、节不通过血浆的传送,所以A错误。下丘脑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是间接调节,不通过体液传送。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不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X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细胞中糖原水解为葡萄糖。7.(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7.选B。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若为同种疫苗d时间就为二次免疫,不会出现乙曲线。甲、乙两曲线反应了抗体水平不同,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团,被吞噬细胞消化,所以B错误。2.(2013 济南模拟)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