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50782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电子教案.pdf(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2 0 2 2 2 0 2 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 周课题1草原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1 .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4 .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L(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

2、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2.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3 .作者简介老 舍(1 8 9 9 1 9 6 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使用者再创及反思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曾获 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剧本 茶馆等。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提示:注 意“蒙”字的3个读音m n g

3、(蒙骗)m 6 n g启蒙 m e n g (蒙古)重点指导“腐”字的书写,强调是半包围结构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 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板书:初到草原 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一一联欢话别)(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1

4、 .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 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说 一 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呢?(广阔)(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翠色 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 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而要说“翠色”

5、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这句话里的 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这句话生动形象地

6、描绘出了的情景。四、视频演示,再现草原之美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资料,自由交流感受)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3.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的内容吗?(草原的景色美,草原的人情美。)(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的另一个特

7、点。请你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的特点。(大)2.品读句子。课件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1)理解“洒脱”一词。(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1 .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2 .自由朗读课文第2 5 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3 .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4 .交流讨论。出示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在汽车左

8、右与前面引路。(1)(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出示句2:太阳已经偏西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师: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4)体会句意: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5)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

9、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文中从迎客、款待、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L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景色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板书设计C 风 光 美(初见草原)草 原,r热 情 迎 接(迎客)/唐 至 盛 情 款 待(待客)1 1深 情 话

10、 别(话别)教学反思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2022 202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 周课题2 丁香结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 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3.揣摩文中描写丁香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重点难点1.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教学过程

11、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L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课件出示丁香图片,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缀 幽 雅 案 拙 薄 糊 蕾 襟 恍 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课件出示: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梦想迷蒙花蕾衣襟 恍然愁怨顺心平淡(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

12、,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一一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课文的第1-3 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第 4 6 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前 3 个自然段“赏花”,后3 个自然段 悟花。三、研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感悟丁香花的特点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城里街旁的丁香花 城外校园的丁香花斗室外三棵白丁香 雨中丁香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颜色 形貌 气味 姿态(视觉、嗅觉)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繁密耀目

13、幽雅的甜香娇俏灵动鲜润妩媚可结合课本练习“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进行讲解。4.赏析描写优美的语句。课件出示: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紫的丁香花都好看。学生对比读,了解表达上的不同;把描写丁香的词语做上记号,谈谈表达效果,并试着读出这种效果。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写丁香花的部分。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L 丁香花有什么特点?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

14、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1)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画面。(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二、朗读课文,感悟丁香结1.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可 围 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课件出示丁香结和盘花扣,了解为什么叫丁香结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课件出示: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 商 隐 代赠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 龟 蒙 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 延 巳 醉花间青鸟不传

15、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一一李 璟 摊破浣溪纱结 合“阅读链接”,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 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闺怨、愁思的诗境中。思考:文章引用诗句的作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3.朗读,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 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丁香一般开在暮春时节,诗人面对美丽易谢的丁香,便易伤春,说丁香是愁思,而丁香花的花苞便成了诗人眼中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以 丁香结”喻愁思固结不解是一种惯常用法,而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

16、味了么?”这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三、结合实际,感悟人生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师适当点拨。(此处是重点也是难点,师应该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丁香结的人生感悟)四、回顾写法,学表达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板书设计L 丁香花:颜色、气味、数量、姿态丁香结乂 坦然面对乐观豁达一一 丁香结:结是解不完的教学反思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2022 202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 周课题3 古诗词三首课时安排3

17、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L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思 0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课时目标L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宿建德江。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忧

18、愁的情感。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使用者再创及反思秋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 眼“诗眼”就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2.导入新诗。夜幕降临,江中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宿建德江。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诗,读通

19、读顺。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1)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在这里是 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 6”。(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 愁 也是翘舌音;最后一行诗中,清 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忆学法。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2

20、 .解诗题。(1)“宿”是什么意思?生:住宿、留宿。(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一-留宿在建德江。该怎么读好诗题呢?(指名读、齐读)3 .知作者。(1)学生交流关于孟浩然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生交流)师小结: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2)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课件出示: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

21、”。当他奔赴京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后经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 意 之 作 岁暮归南山。然而,诗 中 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让唐玄宗大发雷霆。因此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最终被逐出了京城。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孟浩然南下吴越,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这首 宿建德江。(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一)明诗意1 .默读古诗,感知大意。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 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2.指名说说

22、这首诗的大意。(二)悟诗情1 .找出诗眼“愁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生:愁。2 .品 味“愁”字。(1)齐 读“日暮客愁新“,知 愁”意。“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你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 思 亲 此 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2)对比想象“日暮图”,感 知“愁”绪。分享温馨画面。日暮是夕阳西

23、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生:背着书包回家去。师:还有人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图 片(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图、夕阳下母亲迎接孩子归来图、一家三口夕阳下散步图)。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生: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生1: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生2: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生3: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一时间,他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

24、愁绪?(指名读、评价读)(3)一咏三叹“月近人”,悟“愁”心。对月抒发愁绪。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生1:月亮啊,请把我带回家乡吧!生2:月亮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心情,陪伴着我。回忆往昔甜蜜。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生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生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生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入情入境读诗句。想起昨日和

25、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快乐啊!可是,这 里 却 只 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一 一(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一 一(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三)拓诗句正 所 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五、背诵古

26、诗,升华情感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 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1.指名读诗题。2.理解诗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时间、地点、事件。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3.简介诗人。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

27、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师小结:苏弑,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1.读得正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强调“遮”是翘舌音,“卷”读“j u a n”,“散”读“s i n”。2.读出节奏。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3.读出韵味。学生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1)找出诗中的押韵字。(山、船、散、天)(2)按“平长仄短”练读。(3)分组读,齐读。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1.默 读 古

28、诗,圈出景物。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云、雨、风、水)2.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古诗,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配乐,约50秒)3.汇报交流,品读感悟。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黑云翻墨未遮山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想象画面。生1: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却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生2: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蔓延,但来不及遮住山峦。生3: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但没有

29、遮住远处的山峦。(点击课件,“黑、翻墨”变色)带着感受读诗句。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了这幅“翻墨云”图。谁来读一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评价读、齐读)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黑云比作打翻的黑墨汁)(2)白雨跳珠乱入船抓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生1:夏天的雨很急很大,我 从“跳珠”知道雨落在船上就像是跳动的珍珠,发出喈里啪啦的声音。生2:我 从“乱入船”的“乱”字看出雨势很大,这雨是杂乱无章的,就像顽皮的孩子活蹦乱跳。生3:我 还 从“白雨”看出这场雨很大,只有大雨点儿才会看起来是白色的,有种白花花的感觉。(点击课件,“白、跳珠、乱”变色)用多种形式,读出雨的气势。谁来将这

30、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小结,引出别样景象师: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一一震撼!激动!惊叹!当我们正被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并为之惊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换了一副新的图景。(3)卷地风来忽吹散 品 味“忽”之妙生1:我 从 忽”字感受到大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狂风席地卷而来,就把雨吹没了。生2:我从 忽 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点击课件,“忽”变色)拓 展 含“忽”的诗句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 出“风吹雨散图”。

31、(分组赛读)(4)望湖楼下水如天 想“水如天”之。生1:水如天一样开阔,蓝天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生2:水如天一样明亮,雨后湖中泛起粼粼波光。生3:水如天一样澄净,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样子。读出“雨后西湖”的画面感。碧空如洗,水平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指名读、齐读)4.联系生活,训练写话。请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雨吧。四、深化主旨,指导背诵1.升华诗题中“醉”的含义一一沉醉。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 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2.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你知道当时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师

32、: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乐观、豁达)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五、课外延伸,阅读积累1.拓展名诗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西湖,尤爱雨中的西湖,他 还 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写道:“水光激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请你说一说,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的西湖是怎样的?2.积累名篇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

33、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第三课时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课时目标1 .会 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融入丰富的想象,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L师读课题,提出疑问。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生:因 为“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卜算子、浣溪沙、长相思、清平乐、沁园春、如梦令、菩萨蛮)2.联系旧知,了解课题。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生1:我 知 道“黄沙”是指黄沙岭,在今江

34、西省上饶市的西面。生2:题目的意思是晚上诗人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3.简介作者:辛 弃 疾(1 1 4 0 1 2 0 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 城(今 山 东 济 南)人。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L学生自由读全词。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读通读顺。2.指名读词。重点强调:蝉 是翘舌音,“见”读j i d n,不 读xia no(1)理 解“见”的意思。“见”就是出现的意思(2)联结已知。这 个“见”还在什么地方出现过?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35、见牛羊。(3)齐读全词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诗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品读上阕1.自读自悟学生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打上“?”,小组讨论汇报。2.汇报交流(1)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懂“别枝”。借助注释,可 以 知 道“别枝”指横斜的树枝。理解词意。生:这句词的意思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在鸣唱。学生质疑。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师:有自己的见解,真棒

36、!想象画面。师范读这句词,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有感情地朗读。黄沙岭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谁能读出来呢?(指名读)过渡:你们还读懂了什么?(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画面。生:这句词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诗人侧耳细听。表达异议。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过来,读 为“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 里 说 丰 年 一 片 蛙 声 说 明 青 蛙 很 多,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给予鼓励。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

37、起!“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读出喜悦。(一咏三叹读)a.多少年来,与农田朝夕相处的青蛙,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一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他们怎能不开心呢?女生齐读一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朝朝出,天天望,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齐读一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齐读上阕。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一切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美好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

38、一吟吧-齐读上阕。(二)品读下阕1.默读下阕2.学生交流,重点点拨(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该颠倒顺序来理解,就 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品“忽见”之趣课件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读出惊喜。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避雨的地方很难寻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在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读出放松。诗人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店,心情放松了。读出兴奋。进了茅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了。3 .以诗表情。想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 .个性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下阕。(指名读、齐读)四、对比阅读,体会情感(课件

39、出示 宿建德江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这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孟 浩 然 的 宿建德江,一 个 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诗人把这份愁情托付给了江中的月儿,“江清月近人”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愁肠百转、孤独寂寞的诗人。诗人看见月亮便勾起了自己的愁绪,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思。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描写的是恬静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五、链接词人,拓展阅读1.走近词人辛弃疾。你们了解他吗?生1:我在资料上得知,辛弃疾在黄沙岭建有“黄沙书院”,他在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生2:辛弃疾,号

40、稼轩,说明他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2 .拓展辛弃疾的作品。(1)背诵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 清 平 乐 村居。(2)阅读抒发爱国豪情的杰作 破 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课后搜集词作。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六、布置作业,指导写字1.指导写好生字。“德、鹊、蝉”这三个字,重点指导“德”字。强调不要少写了“心”上面的短横。2.背诵并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设计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移、

41、泊、旷、低、近孤寂、愁闷、思乡、旅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雨前:黑云未遮山 雨中:跳珠4雨后:景 色 水 如 天 句 句 写 景 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 明月,惊鹊 听 清风,鸣蝉,蛙声闻 稻花香想 说丰年,力入船句含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教学反思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2022 202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 周课题4,花之歌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重点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

42、.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出不多幅鲜花图。)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 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使用者再创及反思(2)教师简介作者。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

43、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一一纪伯伦。课件出示: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 称 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 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泪与笑 先知 沙与沫等。他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都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4、。2.分段并概括段意。(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讨论后归纳。第一部分(第1 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第二部分(第5 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学生小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

45、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 比喻花落。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想象画面。生: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读出美的感受。男女生比赛读,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诸元素”指什么?生:四季,即春、夏、秋、冬。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指名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4)课件出示:课

46、件出示: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这句话写了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也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也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的用处。展示图片(花适用的不同场景及用处),引导学生感知花的作用。分小组比赛读,读出自己的感受。4.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这部分写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二)联系背景,读懂诗情。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一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47、: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1)“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 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关键词:总是、心驰神往、从不也不)(2)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小组交流讨论。(3)指名汇报。(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4)读出花向往光明、

48、积极向上的精神。3.师生合作,教师引读第二部分。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五、表达运用,拓展延伸1 .找出阅读链接 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2 .以“_ _ _ _ _ _ _ _之歌”为 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3 .拓 展 阅 读 浪之歌 雨之歌。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1仰望星空礼品 I对光明心驰神往婚礼的冠冕J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教学反思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2022 20

49、2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 科 语 文年级 六 主 备 人使用人拟 授 课 时 间 第 周课题习作:变形记课时安排 2教学目标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出想象中的“变形记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重点难点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1.播放 西游记 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感受“变”的神奇。(1)师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

50、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大师。(课件出示:卡通人物)2.板书:变形记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1.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使用者再创及反思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2.同学们,刚才孙悟空给我们全班都施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3.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你为什么想要变成它(他/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