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2023高考冲刺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水》2023高考冲刺汇编.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2023年全国卷高考地球上的水相关试题汇编(2 0 2 3 新课标I 卷)图 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 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 0 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题。图 2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 0 0 毫米 B.约为2 0 0 0 毫米C.约为2 10 毫米 D.远小于2 10 毫米7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
2、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2 0 2 3 新课标I I I 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 题。3JT3。30-50,122,00,31*10*annuio-6o日 50100 1 0 0-5 0 0500-1000工1000-5000单位;lOa4*/mJ图37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 C
3、.先增后减 I).递增8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 8.C 9.A【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2023新课标川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
4、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考点】降水分布及成因,白斑狗鱼繁殖条件和产量低的成因。(2023
5、新课标I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117 00117 30*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 岸 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1).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 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
6、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2023新课标II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 9 6 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 0 0 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 T 1题。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月 月 月 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枳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
7、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2023新课标川卷)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I I透水岩层 不透水岩层图1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 由 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8、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 蒸 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B.C.D.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 化 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考点】河流、水循环(2023新课标II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 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
9、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 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 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分)整治和开发目标:防 洪 改 善 水 质 发 电 增 加 生 物 多 样 性土 地 开 发 开 采 河 沙 改 善 航 运 条 件表1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汉。、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恢复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
10、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答案】(2)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 地 开 发(防洪)(本小题共5分)(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本小题共4分)【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023新课标III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
11、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2)试 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答案】(1)气温高,湿 度 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4分)(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考点】河流水文特征、交通建设
12、的区位因素。(2023新 课 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控
13、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1、D2、B 3、C【考点】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2023新课标I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W-4C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7、B 8、A 9、C【考点】海洋环境。(2023新课标I I卷)圣劳伦斯河(下 图a
14、)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下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 B、3 个月 C、4个月 D、5 个月1 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 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加深河道绿化河堤分段拦冰拓宽河道A、B、C、D、【答案】【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2023新课标I I卷)3 7.(2 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
15、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答案】(2 4 分)(2)问题:泥沙淤积。(2分)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4分)(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3分)【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地势的判读,水污染及其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16、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新课标I卷)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TC 1C,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一 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
17、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 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b图8(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
18、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一1七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一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 分)(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考点定位】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