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10文言文阅读.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50172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10文言文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10文言文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10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10文言文阅读.pdf(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 读(共 1 2 小题)1.(2 0 2 1 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 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苕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闹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小舟,拥二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

2、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 湖心亭看雪)【注】拏(n d),撑(船)。義(c u i)衣,裘皮衣服。舞,鸟 兽的细毛。雾淞(s o n g)沆(优n g)扬(d a n 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淞,天气寒冷时,雾 冻 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扬,白汽弥漫的样子。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下列选 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项是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俱绝 四时倶备C.是金陵人,容此 不速之

3、客D.上下一白 负 势 竞(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 怀民。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 怀民。第1 页共4 2 页理 解:苏 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 怀民同赏。“遂”字体现出他的毫不迟疑,可见 张 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 时首先想到的人。B.余拏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理解:冬夜严寒,张岱却一个人撑船去西湖看雪。“独”字写出了张岱的形单影 只,也让 读者感受到他遗世独立的孤高和傲岸。(3)古文写景,或丰美

4、,或简淡,往往各得其妙。以上两篇文章中的写景文字都堪称妙绝,请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妙处。2.(2 0 2 1 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 读下文,回答问 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 答谢中书 书)【乙】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 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瀚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

5、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 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选自欧阳修 丰乐亭记,有删 节)注:窈然 深幽的样子。瀚(w 6 n g)然 水势盛大的样子。掇(d u。)拾取。(1)下列各组 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项是A.四时俱爸关怀 备至B.五色坐辉君子之卒C.阳欲磔断壁旗垣D,沉鳞竞跃千帆竞发(2)翻译【甲】文中三处画线 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步理解,全都正确的项是

6、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第2 页共4 2 页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理 解: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 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B.晓 雾将 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歇息的时候,传来猿、鸟乱七八糟的鸣叫声。理 解:通过描写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理解:作者虽然向往和谢灵运这 样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3)“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

7、为厚重的沉淀,大多外显 为 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但景语多相似,情语大不同:【甲】文通过 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既表达了,更表现了 ;【乙】文则突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3.(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 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呑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脩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己三

8、鼓 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 矣。放杖而笑,孰为得 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 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 轼书上元夜游)注:己 卯,指1099年;僻 州,地名,今属海南,苏 轼于1097年被贬 谪至此。杂揉,即杂糅,混杂糅合。屠沽,屠户与酒家。三鼓,三 更,指 半 夜1 1点至凌晨1点。关,门。再 鼾,已醒而复睡。过,苏 过,苏 轼幼子。韩退 之,即韩愈,韩愈曾在诗中借钓 鱼 钓不到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钓 鱼之处,暗指自己际遇不好,不得志。(1)下列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组是A.欣攀起行 屠沽纷券 不以为举 券亦笑韩退之钓 鱼无得B.遂至承天寺 学成枯落

9、 半身不学 肃遂拜蒙母第3 页共4 2 页c.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与日俱增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俱知其不知其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无他,但手熟尔(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一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啊。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虽然乘着飞奔的疾风,也没有这么快。C.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追名逐利的心。D民夷杂揉,屠沽纷然。(书

10、上元夜游)一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起,集市上卖肉和卖酒的店铺很多。(3)下列对两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项是A.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月夜美景;乙篇写出了月夜脩州的繁华景象和祥和淳朴的民风。B.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遭贬远徙时期,都隐约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C.甲文中的“张怀民”,乙 文 中 的“老书生数人 韩退之等,都是与苏轼样有着相同遭遇、相同情趣的人,也即甲文中所说的“闲人”。D.这两篇短文融人生感悟于寻常经历、琐细小事中,多用口语,率真随性,潇洒自然,富有诗意,可谓文如其人。4.(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 读 三峡,完成问题。三

11、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第4 页共4 2 页沿潮阻绝属引凄异(2)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银装素裹隐天蔽日/衣不蔽体B.沿溯阻绝/惨绝人寰不以疾也/深恶痛疾C

12、.其间千二百里/亲密无间朝发白帝/改朝换代D.自非亭午夜分/孤芳自赏故渔者歌曰/无缘无故(3)翻译下列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步理解,全都正确的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即使是奔跑着,驾着疾风,也没有这样快。理解:这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夏水之大,流速之快,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异曲同工。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理 解:水清,树 荣,山 高,草盛,有很多趣味。理解:“清荣峻茂”以极为精炼的四个字,状写了四种景物,并各具特色。清荣峻茂”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良多趣味”是从嗅觉的角度写的。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

13、失。理解:从猿鸣之中,使人进步体会到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凄清、萧瑟的气氛。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理解: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理解:这是描写三峡两岸的山连绵、高大、险峻的雄伟气象,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方式。5.(2 0 2 1 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填空。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碟砌所挡秘,自然拗怒 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

14、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节选自袁枚 浙西三瀑布记)【注释】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 782 年。华顶:天台山峰名。磚 砌(l e i l u o):石第5页 共4 2页众多而乱。挡秘:阻挡撞击。拗怒:抑制愤怒。三峡 和材料中的文字都描写了水。三峡 中的“夏水”和材料中 天 台 石 梁 瀑 布 的 共 同 点 是;三峡写春冬之时的 水 用 了 结合的手法,而袁枚在突出石梁瀑布的气势 时,除了视 觉角度外,还从角度进行了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6.(2 0 2 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 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 题。(

15、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王 子 猷(y 6 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炎,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 山阴:今浙江绍 兴。皎然:洁白的样子.左 思 招隐 诗,表现 隐居的乐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炎U(s h d n):县名,今浙江竦县。

16、造:至(,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月色入广:単竹柏影也:卷无与为 乐者:经宿方至:(2)翻译下面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夜晩寻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7.(2 0 2 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 读记承天寺夜游,完 成问 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6 页共4 2 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藻带 _ _ _ _ _

17、 _ _竹怛 _ _ _ _ _ _ _(2)解释词语。户:_ _ _ _ _ _ _欣然:_ _ _ _ _ _ _念:_ _ _ _ _ _ _相与:_ _ _ _ _ _ _空明:_ _ _ _ _ _ _但:_ _ _ _ _ _ _(3)翻译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4)本文写月下之景,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8.(2 0 2 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庭交横,盖竹柏影

18、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 颖 悟 绝 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 戏 之 曰:“余以手为,君以眼为耳,皆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 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 作 歌 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 日,剧饮而归。(苏 轼 游沙湖)【注】庞安常:宋代薪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王逸少:东晋书法

19、家王羲之,字逸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第7页 共4 2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卷无与为乐者事竹柏影也因往根田颖悟维人(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项是_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B.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加聋而:表并列C,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D,用往相田因:因此(3)翻译文中两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步理解,全部正确的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月光照着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理解:作者眼中的月夜景色,用 空明 词,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

20、境,将水中藻蕾比作竹柏影子,十分贴切,“交横”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袴交错的姿态。B .(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翻译: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理解:在记庞安常时,作者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通过这三句话就表现出庞安常“颖悟绝人”。(4)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 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9 .(2 0 2 1秋昌平区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21、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第8页 共4 2页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选 项中加点词 语的用法或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何陋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 乐者C,四町俱备/一即三刻D.遂至承天寺寻 张 怀民/待君久不至(2)翻译两文中的画线 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步理解,有误的项是【甲】

22、晓 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 跃。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理 解:猿鸟的鸣叫声透过清晨的薄雾传入耳际,阳的余晖下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苓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理解:在庭院中散步,目光为 满院积水所吸引,水中倒映着月亮、竹子和柏树的影子。(3)两篇短文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答谢中书 书描写了“之美”,表达了作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之美”,传达出作者赏月的欣喜、漫

23、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心境。10.(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 中)阅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 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下列各组 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项是A山川之蓑/成人之蓑B.欲界之仙都/一家之辞C.猿鸟乱睁/百家争唄D.五年交辉/疾言厉告晓 雾猫歇/将功补过古来去谈/同甘共苦与其奇者/生死与共目康乐以来/自强不息(2)翻译下列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步理解,全都疋琥的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

24、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理解:文章从俯视角度进行描写,寥寥八字就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第9 页共4 2 页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翻译:两岸陡立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丛竹,四季齐全。理解: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阳已经坠落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理解:描写了阳余晖中山川的景色,鱼儿争相跃出水面,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3)答谢中书书和下面【链接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除此之外,这两封书信中表

25、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链接材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久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茸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己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 与顾章书)注:仆 自己的简称。谢病 因病而自请退职。薜萝 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 原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l)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重 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幽居 隐居。宇 房子。仁智之乐 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喜爱。1 1.(2

26、0 2 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系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中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情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但,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

27、然异之O(方山子传节选,有删改【注释】方山子:苏轼的朋友,姓陈名情(z a o),字季常。光、黄:光 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第1 0页共4 2页 矍(ju 6)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项是A,解衣欲睡欲以此驰骋当世欲言又止B.相与步于中庭余谪居于黄尝射于家圃C,欣然起行然终不遇不以为然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问余所以至此者至死不渝(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步理解,尊洋的项是【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月光在庭院的积水中,澄澈

28、透明,水中藻、茬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理解:作者将地面上的竹、柏之影与夜空中的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比较,反衬出积水清凉明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欣喜之情。【乙】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翻译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理解:方山子虽然生活清苦,却自得其乐。作者见到此情此景,感到十分惊异,他由衷地羡慕方山子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3)甲乙两文中,苏轼被贬,方山子“不遇”。他们的人生际遇虽不同,但心境却相似。请分别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他们心境的相似之处。12.(2021秋丰台区校级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

2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赛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纟隼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岸高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髙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 言:

30、“常闻峡中水穿,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美也。夂余来践跻此境,既第1 1页共4 2页至 欣 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节 选自郦道 元 水经注江水)【注】径:取 道,经 过。纤曲:迂回曲折。形 容:形态。山松:袁山松,本名袁松,东晋大臣、文学家。践跻:登临。(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索湍绿潭學余来践跻此境(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项是A.每至晴初霜旦B,虽乘奔御风不以殊也C.哀转久组D.春冬之时(3)翻译下列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既至欣然常闻峡中水年学壁或千许丈曾无称有山水美也(4)西陵峡是三峡的一部分,请你结合【甲】【乙】两篇文章,说

31、说西陵峡拥有 三峡中的哪些特点。二、文言翻译(共3小题)13.(202I秋平谷区校级期中)阅 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 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呑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 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

32、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 此,这 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相与步于中庭第1 2页共4 2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畲无与乐者余学寓居惠州嘉祐寺(2)用现代汉 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芍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3)甲乙两文分别 为 苏 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 作,虽然时 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14.(2021秋通州区期中)阅 读 三峡,完 成问 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

33、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哪多生怪柏,悬泉 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选 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项是A.且三峡七百里中目非亭午夜分B.春冬之时山川之美C.泊荣峻茂香远益演D.绝蠅多生怪柏哀转久绝(2)用现代汉 语翻译下面的语句。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3)作者从山和水两方面写了三峡,写水时 为什

34、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呢?请你结合文本的内容说说原因。(4)阅 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 题。第1 3页共4 2页【链接材料】黄牛滩郦道元江水又东,径黄牛山 下,有滩名 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 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纤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纤深,回望如一矣。节 选自 水经注注:黄牛山:与下文中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色:这里指形状。就:造就。纤(y u)回:形容江水回旋、环 绕的样子。信 宿:连宿两夜。郦道 元 在 水经注中经常引用些语句

35、,黄牛滩引 用“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写出了黄牛滩的特点;三峡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出了三峡 的 的 特 点;同时渲 染 了 的 气 氛。15.(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文言文阅 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城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36、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 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 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向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选自郦道 元 水经注江水)注释 迳;取 道,经 过。纤曲;迁回曲折。形容;形态。宜都记作者,袁山松。践跻;登临。(1)解释下列加点词 语。略无啓处江水又卷(2)下面加点词 语意思及用法不相同的项第1 4页共4 2页A

37、,哀转久绝泠泠不绝B.不以疾也常闻峡中水疾C.自非亭午夜分自黄牛滩 东入西陵界D.自富阳至桐庐百许里 至峡口百许里(3)用现代汉 语翻译下列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曾无称有山水之美。(4)两文结尾处都有引用,【甲】文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表达【乙】文引用袁山松的话是为了表达。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 括 乙 文 中“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一句的含义,可以是。第1 5页共4 2页参考答案与试 题解析一、文言文阅 读(共 1 2 小题)1.(2 0 2 1 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 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38、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小舟,拥二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 湖心亭看雪)【注】拏(nd),撑(船)。義(c u i)衣,裘皮衣服。義,鸟 兽

39、的细毛。雾淞(s ong)沆(他ng)扬(d a 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淞,天气寒冷时,雾 冻 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碰,白汽弥漫的样子。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下列选 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B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倶绝 四时倶备C,是金陵人,容此 不速之容D.上下一白 负 势 竞(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A.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 怀民。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 怀民。理解:苏 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 怀民同赏。“遂”字体现出他的

40、毫不迟疑,可见 张 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 时首先想到的人。第1 6页共4 2页B.余拏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理解:冬夜严寒,张岱却一个人撑船去西湖看雪。“独”字写出了张岱的形单影只,也让 读者感受到他遗世独立的孤高和傲岸。(3)古文写景,或丰美,或简淡,往往各得其妙。以上两篇文章中的写景文字都堪称妙绝,请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妙处。【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 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 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 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最后将两个词 语的意思进行对比作答。A.不同,解衣欲 睡

41、,译句: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解:解 开。善解人意,译句: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解:理 解。B.相同,湖中人鸟声俱绝,译句:湖中的行人、飞 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俱:全,都。四时俱备,译句:四季都有。俱:全,都。C.不同,是金陵人,客 此,译句: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客:客 居。不速之客,译句: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客:客人。D.不同,上下一白,译句:上下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上:天上。负 势 竞上,译句: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上:向上。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正确。B.有误,“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写出了张岱不是一人去赏雪,虽有舟子为伴,但不愿与之

42、为伍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单。故选:Bo(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法的赏析。甲文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 灵,“藻芳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 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乙文写景句子“

43、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湖山夜雪图,“雾淞沆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上下一白”之“一”字,第1 7页共4 2页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 大;而“痕 一点”“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 头 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个小似个,写出视 线的移动,

44、景物的变化。同时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在描写手法上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 与 少,大 与 小,动与 静,简 洁概括,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答案:(1)B(2)B(3)甲文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 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芳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乙文写景句子“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5、这是一幅湖山夜雪图,“雾淞沆扬”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2.(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 读下文,回答问 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 答谢中书 书)【乙】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 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瀚然而仰出。俯仰左右,

46、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幽芳而荫 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选自欧阳修 丰乐亭记,有删 节)注:窈然 深幽的样子。瀚(weng)然 水势盛大的样子。掇(du6)拾取。(1)下列各组 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第1 8页共4 2页A,四时俱 关怀 备至管B.五 色 父 君子之父辉C,阳

47、欲 断壁颓垣颁D.沉鳞承 千帆发跃(2)翻译【甲】文中三处画线 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步理解,全都正确的项是 A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理 解: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 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歇息的时候,传来猿、鸟乱七八糟的鸣叫声。理 解:通过描写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理解:作者虽然向往和谢灵运这 样

48、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3)“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大多外显 为 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但景语多相似,情语大不同:【甲】文通过 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既表达了 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的赞美 之 情,更表现了 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期望与古往今来的高士比肩的思想);乙文则突出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解答】(1)本题考查词多义。A.有/完。B.相错,接合/交往。C.落/倒塌。D,竞争/竞争。故选:D 第1 9页共4 2页(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与理解。A,正确。B.有 误,“将歇”是指薄雾将要散去,而不是将要歇息。“乱鸣”是指此起彼伏的鸣叫

49、声,而不是乱七八糟的鸣叫声。C.有误,作者能够欣赏到景物中的乐趣,作者感到遗憾的是谢灵运以来无人欣赏这里的奇异景色这件事。故 选:A o(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根 据【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作者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期望与古往今来的高士比肩的思想。根 据【乙】文“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可知,作者期望与民同乐。答案:(1)D(2)A(3)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期望与古往今来的高士比肩的思想)与民同乐3.(2 0 2 1 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50、成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僞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 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 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 轼 书上元夜游)注:己 卯,指 1 0 9 9 年;僞 州,地名,今属海南,苏轼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