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50062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高 二 语 文 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 陈情表导学案设计学生版课题陈情表课时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3.品味文章蕴含的真切情感,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孝长思亲的传统美德。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谐课堂”预学研展评”五步教学法学习过程课堂札记【学习过程】一、预(-)阅 读 全优课堂P 9 5 “资料助读”,完成P 9 6-9 7 “基础梳理”。(二)文化常识补充1.古人讳言“死”天子:崩、山陵崩、千秋、晏驾;诸侯:薨

2、;大夫:卒;士:不禄;庶人:死;父母:丁 忧(丁艰)、怙 恃(无 父“失怙”、无 母“失恃”)孤露、弃养;长辈:见背。2 .(1)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制服丧的轻重。期,穿一年孝服的人。功,按关系亲疏又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的亲族;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亲族。“期功”亦用以指五服之内(关系较近)的宗亲。(2)古代丧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

3、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丧服名。衰,同“绿”。“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 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齐衰,丧服名。齐,下衣的边。衰,通“缭”。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作,断处缉边,因 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大功,亦 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作。服期为九个

4、月。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己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大功”丧服。小功,亦 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己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缄麻,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工也 较“小功”为细。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五服,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现代社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服,戴黑袖标即可。3.察举制

5、: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十年(公元前1 3 4年)冬。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考察名目:“孝”(孝子)、“廉”(廉洁)、“贤良方正”(品行端正)、“贤良文学”(才能优异)、“秀才”等。4.官职变化(1)表示授予官职:征、辟、举、荐、拜、选、除、授、赏、封、起、赠、赐(2)表示罢免官职:罢、黜、免、夺、废(3)表示提升官职:升、擢、拔、迁(一般指提升,也可指贬官、平调)、陟、力 口、进(4)表示降低官职:谪、贬、【左迁、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窜

6、(5)表示调动官职:徙、调、转、补、改、出、出宰、入(6)表示兼任官职:兼、领、行、判(7)表示代理官职:权、假、署、摄、守(8)表示辞去官职:逊位、悬车、解官、致仕、乞骸骨、乞身、告老、请老、移病、移疾(9)其他:视 事(任职)、下 车(官吏初到任)、解 褐(脱去粗布衣服,即入仕为官)二、学活 动1:结合课文、预习内容与拓展内容 晋书李密传分析晋武帝、李密的形象特点并揣摩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完成下表。晋武帝李密形象特点:形象特点:重用李密的原因:拒绝出仕的原因:面对李密拒绝出仕有何想法?如何拒绝出仕并机智应对晋武帝的猜疑?活动2:忠孝难以两全,李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请认真阅读文本,梳 理 陈

7、情表行文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得出答案。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启发或收获?拓展阅读一、晋 书 李密传节选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 上 疏 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 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日:

8、“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己。”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 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

9、人民。此指死亡。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向皇帝呈上 陈情表

10、.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 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

11、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最后李密在家中

12、离世。二、中西方孝文化探析节选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 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 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 孝经中,“孝”被

13、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0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

14、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家-国”的模式相统一。可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孝文化对“不

15、孝”有明确的规定0在 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 作 为“孝”的评判标准。“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出“孝”的标准。此处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三

16、、素材积累父母、孝道相关的句子(1)哀哀父母,生我劭劳。一 一 诗经 (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一 一 诗经(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一一汉 刘安(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一 一 孝经(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一 一 诗经(6)对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 一 论语(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 一 增广贤文(8)入则孝,出则悌。一 一 孟子,滕文公下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一 一 名贤集(1 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一 一(清)李 毓 秀 弟子规 陈情表导学案设计教师版学习过程课题陈情表课时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

17、课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3.品味文章蕴含的真切情感,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孝长思亲的传统美德。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谐课堂”预学研展评“五步教学法课堂札记【学习过程】一、预(-)阅 读 全优课堂P95“资料助读”,完 成P96-97“基础梳理”。(二)文化常识补充1.古 人 讳 言“死”天子:崩、山陵崩、千秋、晏驾;诸侯:薨;大夫:卒;士:不禄;庶人:死;父母:丁 忧(丁艰)、怙 恃(无 父“失怙”、无 母“失恃”)孤露、弃养;长辈:见背。2.(1)期

18、功,古代丧服的名称。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制服丧的轻重。期,穿一年孝服的人。功,按关系亲疏又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的亲族;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亲族。“期功”亦用以指五服之内(关系较近)的宗亲。(2)古代丧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丧服名。衰,同“绿”。“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

19、叫“衰”,因 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齐衰,丧服名。齐,下衣的边。衰,通“绿”。是 次 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作,断处缉边,因 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大功,亦 称“大红”。丧服名。是 次 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作。服期为九个月。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己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 要 穿“大功”丧服。小功,亦

20、称“上红”。丧服名。是 次 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缠麻,丧服名,是 次 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工也 较“小功”为细。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五服,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现代社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服,戴黑袖标即可。3.察举制: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十年(公 元 前134年)冬。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

21、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考察名目:“孝”(孝子)、“廉”(廉洁)、“贤良方正”(品行端正)、4.官职变化“贤良文学”(才能优异)、“秀才”等。(1)(2)(3)(4)(5)(6)(7)(8)表示授予官职表示罢免官职表示提升官职表示降低官职表示调动官职表示兼任官职表示代理官职表示辞去官职征、罢、升、辟、黜、擢、谪、贬、徙、调、兼、领、权、假、举、荐、拜、选、除、授、赏、封、起、赠、免、夺、废拔、迁(一般指提升,也可指贬官、平调)、【左迁、转、补、行、判署、摄、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改、出、出宰、入守赐

22、陟、加、进窜逊位、悬车、解官、致仕、乞骸骨、乞身、告老、请老、移病、移疾(9)其他:视 事(任职)、下 车(官吏初到任)、解 褐(脱去粗布衣服,即入仕为官)二、学活 动 1:结合课文、预习内容与拓展内容 晋书李密传分析晋武帝、李密的人物形象并揣摩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完成下表。晋武帝李密人物形象:一个得位不正且面对内忧外患的皇人物形象:1.孝顺的孙子;2.蜀国的旧臣;3.学识渊博的贤才。重用李密的原因:1.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笼络民心。2.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

23、秩序。3.李密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且有为官才能。(总的来说,巩固统治的需要。)拒绝出仕的原因:1.留恋蜀汉;2.看重名节;3.奉养祖母;4.局势未稳,现实顾虑。西晋初年,政局暗流涌动。面对李密拒绝出仕有何想法?1 .李密为何执意不应召?(是因为眷恋蜀国?是因为在乎名节?是因为蔑视新朝?是因为和祖母的感情很深?)2 .一定要李密亲自照顾祖母吗?3 .李密暂时不应召,利与弊的比例各占多少?4 .李密说的可信吗?如何拒绝出仕并机智应对晋武帝的猜疑?1 .以“忠臣”“孝孙”的身份,向“得位不正且面对内忧外患的皇帝”,献上一份“表”说明自己目前拒绝出仕的原因和“先尽孝,后尽忠”的请求。2 .预设晋武帝的猜

24、疑,在文章中机智委婉逐一回应。(结合文本分析)3 .巧妙运用语言打动晋武帝:骈散结合,言辞恳切;对仗工整,简洁凝练;比喻形象,恭敬得体,富有感染力。4 .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用词委婉,感情真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打消晋武帝猜疑。活动2:忠孝难以两全,李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请认真阅读文本,梳 理 陈情表行文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得出答案。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启发或收获?拓展阅读一、晋 书 李密传节选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5、。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 上 疏 陈情表0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间之日:“安乐公何如?密 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日:“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己。”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

26、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 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

27、、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向皇帝呈上 陈情表.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

28、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 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造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

29、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最后李密在家中离世。二、中西方孝文化探析节选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

30、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 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 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 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

31、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

32、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家-国”的模式相统一。可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孝文化对“不孝”有明确的规定.在 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作 为“孝”的评判

33、标准。“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出“孝”的标准。此处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三、素材积累父母、孝道相关的句子(1)哀哀父母,生我劭劳。一 一 诗经 (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一 一 诗经(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一一汉 刘安(4)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一 一 孝经(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一 一 诗经(6)对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 一 论语(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 一 增广贤文(8)入则孝,出则悌。一 一 孟子,滕文公下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一 一 名贤集(1 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一 一(清)李 毓 秀 弟子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