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心得体会1000左右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心得体会1000左右范文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清明节心得体会1000左右经典优质范文3篇清明节心得体会100左右1清明是一年中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 第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 大约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时候,气温骤然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就有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在这一天,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的这个节气,太阳没有升起之时如果摘下一些柳树的嫩叶, 晒干了泡水喝就起着去火消炎的作用(各位可以回家试一试 反正气温已经升上去了烘干也简单)。清明还是那个清明,但今年的清明倒于以前的清明有些 不同。原因有二。第一个,就是从大的来说,今年没有了往年的雨纷纷的 天气
2、和欲断魂的气氛。没有了雨,不仅没有影响到人们,反 之,让年轻的一辈有了踏青的机会,让年老的一辈有了登高 望远的激情。不下雨就行了吧,还那么热,让我怎么活。洗了一对袜子,连拧都没有拧,直接放在太阳下,只是一个下 午就晒干了。第二个,我们没有回家,姥姥和姥爷的墓也没有去,妈 妈本来要去的,可后来一到车站也惊呆了,就不打算回家了, 只是在家里,用一个大碗盛了一满碗的饺子放在那里等了两 个小时,然后我和妈妈分着吃了。都已经凉了,可妈妈说, 这里面可是有着你姥姥姥爷的祝福哦!唉,没办法谁叫清明 节又叫寒食节。还是吃了吧!清明节自然是有好处的,电影院的鬼片全部半价,就连 那机器的鬼屋,那些鬼们好像也更亢奋
3、了呢。走进去满耳朵 都是尖叫声,觉得恐怖的叫得更大声,不觉得恐怖的,也大 叫,为什么?气氛,营造一种气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心得体会100左右2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气共有15天,这时 候,寒冷的冬天已经远去,大地万物春意融融,大自然处处 显示出勃勃生机。清明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 豆。你看,绿油油的田野里开出了金灿灿的花朵,勤劳的 蜜蜂正忙着采蜜呢。你瞧,远处的农民伯伯也抓住这大好时 机忙着耕田播种。清明也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机。我们走在山间的小路 上,随处可见满山的花朵,有粉色的杜鹃花,黄色的迎春花, 白色的梨花,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花
4、儿,伴着微风,不 时有股淡淡的花草香钻入我的鼻孔。山脚下,一群孩子们在 快乐地放风筝,欢声笑语弥漫了整个醉人的春天。清明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跟着 我的家人一起去给我的外公扫墓,今年也不例外。到了那里, 首先,爸爸会把墓碑周围的杂草和树叶打扫干净,接着摆上 我们带去的贡品,点燃香火,烧纸钱然后爸爸会带着我 们一起给外公叩拜。看着外公的墓碑,我仿佛感受到了外公 和我们在一起,还在品尝着我们带去的美食呢。那一刻,我 的心情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我能够 来看望他,难过的是外公再也不能和我们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To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地。清明节不仅是二
5、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既有扫墓祭祖的淡淡哀思,也有春耕踏青的欢声笑语,非常 富有特色,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清明节心得体会100左右3今天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在晚上的时候到了路边去给 我的爷爷烧纸,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 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 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 (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 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 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阳历XX月xx日是清明节,这是春光明媚,万物滋生
6、, 正是茶叶开始采摘,播种,春蚕孵化的农业季节。清明又是 怀念先烈,和祖先的节日。清明节的习俗与寒食有关。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 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 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 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 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 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土,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 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现在,妈妈在店里买了许多金元宝和冥币,放在路边, 给爷爷烧纸,还拿了一瓶上好的酒,三种水果,给姥爷烧了, 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妈妈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姥爷,您 安息吧!保佑我们吧!我看见还有许多人也在烧纸,有些 人甚至留下了眼泪,人们的祭品多种多样,我们把纸烧完后 就回家了。据说清明节扫墓是在秦朝就盛行,看来古人也不忘记祖 先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