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通用类教案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通用类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通用类教案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化学通用类教案5篇 化学通用类教案篇1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构造和元素概念的根底上,连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拟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构造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学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留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讨论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神秘翻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奇怪和憧憬,是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
2、初步熟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构造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测探究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看l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熟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奇怪与憧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稳固原子构造的学问。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围着原子核不停地转
3、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摆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测: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沟通: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力量,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究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受了假设、猜测的
4、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展试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其次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示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构造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稳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以下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 8展现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学生观看、相互争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9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到达稳定构造,故化学性质比拟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
5、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到达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分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练习,诱发思索 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 2练习:课本习题。 教学设计说明 过去由于过分追求学问和力量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注意学问的灌输和解题力量的培育,对学生进展科学探究的需要比拟无视。于是根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承受,教师把一个个的学问点教给学生,学生记住结果并会应用解题就行了。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显得苍白乏味,学生学
6、习方法不敏捷,死记硬背,学问把握不坚固。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进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1)观赏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稳固了原子构造学问,同时提出“校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摆脱原子核的吸引”等问题,自然入了本课题的学习;(2)让学生猜测质疑核外电子运动,再借助挂图(课本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帮忙学生树立空间概念,探究、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3)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钠形成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探究欲;(4)利用图示把钠原子和氛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
7、简明呈现,帮忙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局部内容的教学,应针对学生的详细状况,若学生难以承受,可按教材要求简化过程);(5)借助观看挂图“l18号元素原子构造示意图”,以表格形式进展学问类比,归纳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学问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好玩味地、自主地进展科学探究,使生硬的化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学生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渴望之情,能主动参加探究,建构新知,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形成科学态度和把握肯定的科学方法。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楚,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动身设计教学过程,
8、学生参加度高,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点评 选取核心概念离子为研讨课,内容比拟抽象,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本设计表达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意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育。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学问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表达。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1探究活动设计:(1)观赏科普小论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题学习欲望。(2)猜测、沟通、探究校外电子如何运动,表达对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培育。(3)角色扮演离子形成的过程,
9、生动活泼,到达校抱负的学习效果。 2扩展学习设计: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讨论采纳表格设计,表达了推理、归纳、分析力量的培育。 探究离子的形成 1、供应信息:钠与氯气反响生成氯化钠。钠和氯的原子构造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看原子构造示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奇妙地考察了学生对原子构造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忱高涨地参加,课堂活泼起来) 3学生争论;要趋向稳定构造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到达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
10、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到达稳定构造。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到达稳定构造。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展点拨引导,对于方案,教师要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分;对于方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分析发生这两种状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各方案,选择最正确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
11、-,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好玩,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化学通用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把握化学反响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响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依据化学反响发生的条件比照把握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复原。 力量培育:通过观看试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响的实质,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科学思想:通过观看的化学现象及反响事实,使学生了解讨论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讨论问题,查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
12、试验操作,培育学生动手参加力量,对反响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看、记录试验;对反响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复分解反响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赐予确定。 【指导试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试验,并观看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响; 答复:复分解反响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展的,这类反响必需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响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
13、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响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响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试验,并记录观看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试验观看力量,依据提出的问题和试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响;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响。 【追问】分别争论三组试验,参与
14、反响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响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响。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响 1.离子反响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响属于离子反响。如:复分解反响和在溶液中进展的置换反响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响呢?前面已经通过试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响,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试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
15、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索并争论、猜测。 答复:复分解反响均是在溶液中进展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响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一样的离子。比方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稳固旧学问,引出新学问,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复原
16、。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响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快速削减,反响向右进展。把反响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与反响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与反响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响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响的试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
17、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觉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能提醒反响的实质; 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响,而且表示全部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响为例分析。 领悟。 仿照。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觉反响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答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通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