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主题分析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主题分析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白 居 易 长 恨 歌 教 学 主 题 分 析白 居 易 长 恨 歌 教 学 主 题 分 析一 、 问 题 的 提 出长恨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对于长恨歌的主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提炼出了不同的主题,归纳起来,主要有爱情说 、讽 喻 说 、双 重 主题说 、净 化 说 、作者寄 托 说 和时代感伤 说 等 。而 通过百 度 和中国 期 刊 网 检 索 ,笔 者共 查 询 到长恨歌的教学设 计 和教学实录 共 14 篇文献 。经 过分析,其 中 9 篇文献 重点 在讨 论长恨歌有哪 些 主题。也 就 是说 ,在实
2、际 教学过程中,大部 分教师 只 是告 诉 学生一些 结 论,即 有哪 些 主题。对于一个 学术 界都没 有解 决 的问 题,语 文课堂 教学怎 么能 讲 得 清 楚 呢?这 不得 不说 是语 文教学的一大偏 误 。那么,对于长恨歌 这 篇课文,应 该 教什么呢?普通高中语 文课程标准认 为: 选修课应 着 重 培 养 学生的阅 读 方 法 、阅 读 兴 趣 、文化 视野 和阅 读 知 识 的积 累 。据 此 ,笔 者认 为,教给 学生结 论不如 教学生思 考的方 法 ,告 诉 学生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远 没有引 导 学生通过具体的阅 读 方 法 来领 会 主题来得 重 要。 上 海 师 范
3、大学王 荣 生教授 在阅 读 教学的其 他 路 径 一文中指 出:从 语 文教师 的指 导 行 为看 ,“文学鉴赏教学 ” 有三 种 。其 中一种 是“教学生欣 赏” ,就 是“指 导 学生形 成 新 的阅 读 方 法 ” 。本 文就 从 文学鉴赏教学的角度 来分析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 ,以达到“指导 学生形 成 新 的阅 读 方 法 ” 的目的。 二 、 从 叙 述 重 点 来 看 , 长 恨 歌 的 主 题 为 “恨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玉环两人为叙事对象,描写了“恨” 的 起 因 和 表 现 。 全 诗 共 八 百 四 十 个 字 , 集 中 描 述 的 是 李 杨 二 人 痛 失 所
4、 爱的 “恨”, 即遗憾。 此外, 诗 歌的 题目和 结尾各出现 了一个 “恨”字点睛, 前后呼应, 凸显了“文眼”, 强化了“恨”的 主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我们把全 诗 的 内容用表 格分析如下: 从上表 看, 诗 歌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从开头到“回看血泪相和 流”, 写的 是 “恨”的 起 因 。 两个 主要角色先后登场, 一个 “思倾国”, 另一个 “天生丽质难自弃”, 前者“重色”而后者以美色自重, 自然地有了后面的 相遇、相惜乃至相别 。可细 分成 三 节 :从“求 不 得 ”(相遇)到“看不 足 ”(相惜), 再 到“救 不得 ”(相别 ), 三 个 地方都 是 采
5、 用“1+2”式 的 音 步 , 都 以入 声 收 尾, 中间 统 一选 用“不 ”字 , 三 处 遥 相呼应, 推 动 了情 节 的 发 展 。后半 部分则 写的 是 “恨”的 表 现 。 作 者极 尽 笔 墨 , 描 写相别 之 后,一个 因 思念 而觅 魂 , 另一个 则 “闻 道 汉 家 天子 使 , 九 华 帐 里 梦 魂 惊 ”,并 “重寄 词 ”作 为回应, 进 而引 出“天长 地久 有时 尽 , 此恨绵 绵 无 绝期 ”的 誓 言 进 行 点题, 使 “恨”的 主题升 华 。从长 度 来 看, 全 诗 写“恨”的 起 因 总 共 只 用了四 十 二 句 , 其 中 有三 十 二
6、 句 是 写二 人 的 相处 ;而写“恨”的 表 现 则 用了七 十 八 句 , 其 中 仅对 “思念 ”的 渲 染 就 用了三 十 二 句 , 写“觅 魂 ”用了三 十 八 句 , 最 后八 句 则 是 杨 玉 环 的 “寄 词 ”。 从叙 述 重点来 看, 全 诗 重在 抒 情 , 诗 人用大 量 的 文字 铺 陈 叙 述 二 人 的 爱 情 , 凸显“恨”的 表 现 情 断之 后的相思之 情 。 相思之 浓正反映着爱 之 浓烈, 也更显“恨”之 深切, 对 相思的 铺 陈 渲 染 凸显了诗 歌的 “长 恨”主题。从文本本身入 手, 详细 分析长 恨歌的 叙 事重点, 我们可以判断出全 诗
7、 的 主题毫无 疑问是 李 杨 二 人 痛 失 所 爱 而带来 的 永久 的 遗憾,也就 是 标题中 即点明了的 “长 恨”。 大 量 的 篇幅用来 描 写相思, 正是要使 我们感受到二 人 游离于君 主和 贵妃身份之 外的 款款深情 , 增强“恨”的 美感。三 、 从 押 韵 特 点 来 看 , 长 恨 歌 的 主 题 仍 是 “恨 ”仔细 分析, 长 恨歌的 声 律和 韵脚都 有自己的 特点。 尤其 是 在韵脚字 的 选 用上, 为了更好地表 现 诗 意, 作 者更是 呕心沥血, 精心选 择 , 力 图 使 诗 歌 “晓畅有深意”。 经过仔细观察, 我们发现, 全诗 的押韵有三个比较突出的
8、特点。 (一)精心选用入声韵, 营造紧张氛围, 展现“恨”的主题 同样, 为了便于引导学生观察诗 歌 用韵情况, 学习如何观察与分析, 我们把诗 歌 押韵情况列表如下: 我们注意到, 全诗 中使 用入声韵的地方一共有四个诗 节, 罗列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 粉 黛 无 颜 色。 缓 歌 慢 舞 凝 丝 竹 , 尽 日 君王看 不足 。渔 阳 鼙 鼓 动 地来 , 惊 破 霓裳 羽 衣 曲 。 黄 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 色薄。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
9、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值得注意的是, 这四个诗 节正好分布在全诗 最值得关注的四个地方, 分别是全诗 起始处、恨的两处表现的起始处, 以及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唐朝时口语里面仍保留 有入声韵, 入声韵末尾的塞音韵尾(-p-t或-k)使 得它们发音短, 收尾急促, 与其他声调(平声、上声和去声)区别比较大, 因此, 有意使 用入声韵有助于调动 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 短促的音也有助于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 无 形中扩大了文本的表现力 。 仔细分析, 作者对这四处的处理也略有不同。是全诗 的起始处,八句一节, 下面要做具体分析, 此不赘述。 是全诗 的转折点, 整首诗 歌 正
10、是从这里开始由乐转入悲的。比较特殊的是它是跨语段的, 前两句是荣宠的结尾, 后两句是死别的开始。我们认为, 这是作者为了表现诗 歌 的层次性而刻意安排的。跨语段的诗 节给我们一种新奇的感觉, 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 这就更好地强调了“乐极生悲”的突然变化, 用隐藏的入声韵部承上启下, 从而进一步突出了“长恨” 的 主 题 。 和 则 分 别 是 相 思 和 觅 魂 这 两 个 恨 的 表 现 的 起 始 四 句 , 同样 起 着 标 示 文 章 转 折 、 吸 引 读 者 注 意 的 作 用 。紧 张 到 舒 缓 , 深 化 “恨 ”的 主 题(二 )仄 起 平 收 , 由作 者 在诗歌
11、开头连续八句 选用 “国、 得、 识、 侧、 色”五个 入声韵, 两 个 主 要人物在这 紧 锣密鼓的 入声韵中先后登场。 前两 句 以“思倾国”三字向我们介绍了“汉皇”, 后六句 则 以“难自弃”三字向我们介绍了杨贵妃, 正是 由 于一个 “重色”, 另一个 则 以美色自重, 才会有后面的 故事。 所以这 个 诗节虽为全诗的 开始 , 但其实已经用 密集的 入声韵营 造 了紧 张 的 气 氛 , 预 示 着 诗歌最 后的 结 局 。 此 外 , 诗歌第一句 “汉皇重色思 倾国”中的 “色”和 “国”均 为入声, 一句 当 中刻意 使 用 “色”与 “国”两 处 停 延 , 正符 合 王 国维
12、 所说 “词 之 荡 漾 处 ,多 用 迭 韵”(人间词 话), 使 诗歌显得沉郁, 有助于引 起 读 者 的 思 考。而全诗的 最 后, 则 是 连续八句 选用 “词 、 知、 时、 枝、 期”五个平 声韵, 平 声一韵到 底, 恰似一声长叹, 与 诗首连用 仄 声的 紧 张 遥相呼应。 从诗歌开头的 “思 倾国”和 “难自弃”还可以看到 作 者 的 政治倾向, 而这 个 诗节里面已经没有任何的 评判, 纯粹在于写情:“重寄词 ”三字, 自然引 出了“长恨 ”的 主 题 , 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 绵绵无绝期”的 千古绝唱, 给人以“余音绕梁”的 感受, 将这 宛转 动人、 缠绵徘恻
13、的 诗歌旋律推向了最 为动人的 境界。全诗其他部分 都是 二 至四 句 换一次韵, 仅开头和 结 尾连续八句 押同 一个 韵部, 押韵的 长度被刻 意 增加了, 有助于引 起 读 者 的 注 意 ;首尾节奏入起 平 收 , 前紧 张 后舒 缓 , 配合 了诗意 的 发展, 能够牢牢地抓住读 者 的 情绪, 有助于诗意 的 表 达。(三)平 仄 相 间, 巧用 换韵, 烘托“恨 ”的 主 题作 为千古绝唱的 叙事诗长恨 歌, 其“宛转 动人, 缠绵悱恻”的 艺术魅力, 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它的 韵律感。从全诗来看, 诗歌要表 现 “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余哀”的 诗歌意境, 形成独特的 声韵美, 换
14、韵是 诗歌情感、 诗思 变化 的 关键之 一。 前面叙述的 四 个 入声韵诗节就是 成功使 用 换韵的 代表 。 此 外 , 在每一个语段中诗人也常常换韵, 每二 至四 句 换一次韵, 根据语意 选择适合 表 现 的 韵 部 , 对 其 “宛 转 动 人 , 缠 绵 徘 恻 ” 的 艺 术 魅 力 的 塑 造 起 到 了 很大 的 作 用 。我 们 从 “君 王 ” 的 角 度 看 “恨 ” 的 起 因 , 还 会 发 现 一 个 很 有 意 思的 现 象 : “君 王 ” 先 是 “求 不 得 ” , 继 而 求 到 了 又 “看 不 足 ” , 最 后“救 不 得 ” 的 后 果 也 就
15、可 想 而 知 了 。 三 个 地 方 都 是 采 用 “1+2” 式 的音 步 , 都 以 入 声 收 尾 , 三 处 “A 不 B” 的 句 式 有 如 鼓 点 遥 相 呼 应 , 暗 示着 三 者 之 间 的 联 系 , 有 力 地 推 动 了 情 节 的 发 展 。四 、结语通 过 对 长 恨 歌 的 叙 述 重 点 及 押 韵 情 况 来 看 , 我 们 得 出 这 首 诗的 主 题 是 “恨 ” 即李杨二人 痛失所 爱 的 遗 憾 。 上 面 我 们 具 体 展 示 了 长 恨 歌 的 两 种 赏 析 方 法 , 只 有 通 过 这 样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具 体 的 阅 读实
16、 践 , 我 们 才 有 可 能 指 导 学 生 形 成 新 的 阅 读 方 法 。 在诗 歌 鉴赏 教学 过程中, 对 于选修课 长 恨 歌 , 我 们 教给学 生 的 不 应 是 一 个 关于主 题的 答案, 而 应 是 这 些好的 阅 读 方 法 。 学 生 学 会 这 些方 法 后 , 得 以 举一反三 , 用 这 些方 法 去阅 读 别的 文本, 那么, 王 荣生 教授所 说的 “指 导学 生 形 成 新 的 阅 读 方 法 ” 的 目的 也 就 达到 了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解读 长 恨 歌 意 即歌 “长 恨 ” , 有 人 说“长 恨 ” 是 诗 歌 的 主 题 。“恨 ” 作
17、 遗 憾 解。 那么“遗 憾 ” 什么, 为什么会 留下永久的 遗 憾 。 诗人 不 是 直接铺叙 、抒写出 来 , 而 是 通 过 他笔下诗 化的 故事, 一 层一 层地 展 示 给读 者 , 让人 们 自己去揣摸, 去回味, 去感受。 仁者 见仁, 智者 见智。 一 千多年来 , 关于 长 恨 歌 主 题 的 争论, 从 来 没有 停止过 。主 张“长 恨 ” 是 诗 歌 的 主 题 。 这 个 论断显然是 将主 题 泛化了 , 将主 体 模糊化了 。 “长 恨 ” 一 词是 极富概括 力 的 。 单就 谁“长 恨 ” ,“恨 ” 什么, 就 有 多种 注释。 有 人 说是 “爱 情 诗
18、” , 也 有 人 说是 “讽喻诗 ” , 还 有 人 说是 “咏史诗 ” 。 正因 为 长 恨 歌 主 题 的 多种 解读 ,她才 能 够拥有 各种 阶层的 读 者 ;正因 为 长 恨 歌 主 题 的 争论不 休, 才造 就 了 她历久不 衰的 文学 魅 力 。 我 以 为 长 恨 歌 既非爱 情 诗 , 也 不是 讽喻诗 , 而 是 一 首 承载着 诗 人 满腔中兴热望的 怀古咏史诗 。第一 , 长 恨 歌 不 是 爱 情 诗 。 长 恨 歌 传 云 : “ 元 和 元 年 冬 十 二 月 , 太 原 白 乐 天 ( 祖 籍 太 原 )自 校 书 郎 尉 于 周 至 , 鸿 与 琅 琊 王
19、 王 质 夫 家 于 是 邑 。 暇 日 相 携 游 仙 游 寺 ,话 及 此 事 ( 指 唐 玄 宗 与 杨 贵 妃 的 爱 情 故 事 ) , 相 与 感 叹 。 质 夫 举 酒 于乐 天 前 曰 : 夫 稀代之事 , 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 则与 时消没, 不闻于 世。 乐 天 深于 诗, 多于 情 者也;试为歌 之, 如何?乐 天 因为 长 恨歌 。 ” 首先, 如果 长 恨 歌 是 抒发诗人爱 情 失意, 又何须陈王 二 人嘱咐, 那岂不失之真诚。其次, 当时正值永贞内禅、宪 宗 即 位 、顺 宗 猝 死 , 宫 廷 嬗 变 当是热 门 话 题 。 三 位 青 年 才俊 聚 在 一 起
20、 不谈 政 治 却 说 风 月 , 不合 情 理 ;提 到唐 玄 宗 不感 叹 顺 宗 谦 和 懦弱却 说 李杨 爱 情 , 亦不合 情 理 。 况且, 白 居易的 .一 生是 以元 和 十 年 ( 815) 的 江州之贬为人生的 分水岭。 此 前 他“ 志在 兼济”, 此 后则“ 独善其身”。 也就是 说 他当时正是 “ 志在 兼济”。 初入仕途, 诗人政 治 理 想追求的 是 大唐 帝国的 “ 贞观之治 ”、“ 开元 盛世”。 但在 险恶的 政 治 的 斗争中贵 为九五至 尊的 顺 宗 尚不得免祸, 谁又敢用诗文对朝政 评头论足?更何况白 居易始罢校 书 郎 , 谪周 至 尉 。 所以,
21、我们可以大胆的 说 , 长 恨 歌 传 的 篇末议论是 辩白避祸之辞, 长 恨 歌 与 传 都是 托风 月 之事 说 政 治 之实。再次, 白 居易自 评 长 恨 歌 曰 : “ 一 篇 长 恨 有风 情 ”。 显然将之比于 诗经 “ 国风 ”, 说 这篇作品有风 人之情 , 反映百姓风情 , 而非帝妃 爱 情 。第二 , 我认为 长 恨 歌 不是 讽喻诗, 仅止于 怀古咏史而已。主张讽喻诗的 最重要理 由便是 诗歌 的 首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谴责李杨 荒淫导致安史之乱, 以此 垂戒后世君王 。 但白 居易创作 长恨 歌 时, 正处顺 宗 、宪 宗 权力更迭时期。 顺 宗 “ 永贞革新”失
22、败后,让位 宪 宗 。 宪 宗 即 位 以后, 经常阅读历朝实录, 每读到 贞观、开元 故事 , 他就仰慕不已。 宪 宗 以祖 上圣明之君为榜样,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 作用, 敢于 任用和 倚重宰相 , 他在 延英殿与 宰相 议事 ,都是 很晚才退朝。 可知两位 都是 思图中兴之主, 并无重色误国之虞。讽喻无从说 起 。 再 者 , 白 居 易 在 与 元 九 书 中 将 他 此 前 的 诗 歌 分 为 四 类 : 讽 谕诗 、 感 伤 诗 、 闲 适 诗 、 杂 律 诗 。 诗 人 并 没 有 把 长 恨 歌 划 归 “讽 谕诗 ”一类 , 而是收归 “感 伤 诗 ”之中 。
23、所谓“感 伤 ”意即伤 时感 世,感 伤 盛世不再 , 中 兴无期。第三, 文者 气之所形, 前 后一气, 情结中 贯。 长 恨 歌 是一首长 篇叙事诗 , 从结构上看, 全诗 可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 界, 分 为 前 后两部分 。 于是, 有 人 认为 前 后两部分 表达的 感 情不一致, 前 者 重在 讽 喻, 后者 重在 歌 颂爱情, 是为 多主题。 苏辙说“文者 气之所形”。 古人 在 创作和欣赏时, 常常讲文气, 以文气反映作者 的 精神状态与 情感 流程。 王勃 滕王阁序 写 了 南 昌 历 史 人文、 滕王阁景 观 与 宴 会 , 以及 自 己 行 踪 际 遇 , 涉 及 多项
24、 内 容 , 这 样 大容 量 的 内 容 很 难 归 结到 某 一点 上, 但 全篇洋溢着作者 自 负才华渴望有所作为 的 少年意气。 长 恨 歌 篇幅长 、 容 量 大 , 前 后虽明显分 为 两部分 , 但 仍给人 一气呵成之感 。 那么贯穿前 后的 是一股怎样 的 气脉? 长 恨 歌 中 的 杨贵妃形象是开元 盛世的 象征。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 , 三千宠爱在 一身”, 我们从绝世独立的 佳人 身上看到 的 是开元 盛世不可 逾越的 历 史 高标。“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是盛世毁灭, 回天无力的 悲怆。 “行 宫见月伤 心色, 夜雨
25、闻铃肠断声”、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 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写 的 是对盛世的 怀念和天朝式微的 悔恨 。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写 的 是有 识之士渴盼中 兴所作的 种种努力。 “在 天愿作比翼鸟, 在 地愿为 连理枝。 天长 地久有 时尽,此 恨 绵绵无绝期”, 表达的 是解不开的 中 兴情结, 这 就是贯串全篇的感 伤 气脉。第四 , 美饰多于揭露, 钦慕之意不言而喻, 长 恨 歌 是诗 人 对圣主明君的 呼唤。全诗 对李杨爱情极尽浪漫的 演绎。 在 巧妙取舍李杨故事材料方面,也充分 流露了 诗 人
26、 感 情的 倾向。 赵舆时 宾退录 卷九 : “白 乐天 长 恨 歌 书 太真本末祥矣 , 特不为 君讳。 然太真本寿 王妃, 白 云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何耶?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作为一代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尽管唐代是风气开放,礼教约束较宽松,但公公夺爱于儿子并不是光彩的事情。白居易对这件事采取了含糊其词的办法,用“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弃置,一朝选在君王侧”两句诗带过,让人不知不觉。显然,诗人是将这位曾经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 济、提 倡 文 教从 而一手 开创 了开元 盛 世 的唐玄宗作为中 兴 偶 像 加 以崇 拜 和追 念 。 综 上 所 述 ,我 以为白居易创 造 长恨 歌 是假 风月 之名,抒发郁结胸中 的中 兴 热望,渴盼能有一位唐玄宗式的铁腕雄主扭转乾坤,再铸盛 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