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7]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7]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练案27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南地理)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C)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2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C)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解析第1题,蒙古国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可燃物较荒漠草原多,易发生野火,
2、故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第2题,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纬度高,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物量(可燃物)丰富,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故野火发生频率最高;中央省和色楞格省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较强,南戈壁省深居内陆,纬度低,蒸发强,水分条件差,植被生物量(可燃物)较少。第3题,由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发生野火频率与植被生物量(可燃物)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可燃物)不多,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可燃物),故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可燃物);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没有34年的周期,游
3、牧活动也没有明显年际周期。(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近岸海域赤潮高发,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对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下图示意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累计发现数量与面积的各月分布。据此完成45题。4福建近岸海域20002018年赤潮高发的时段主要是(B)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5此时段,引起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是(B)主导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近岸海域气温升高太阳辐射增强,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降水强度增大,地表径流输入近岸海域的营养物增多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大变小,近岸海域水生生物生长速度加快ABCD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累计发现数量和累计发现面积
4、45月激增,随后减少,故45月为赤潮高发时段,此时为春末夏初。第5题,春末夏初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风向由偏北转向偏南,风从暖湿洋面吹来,近岸海域气温升高,水温升高,有利于赤潮的产生;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与赤潮产生关系不大,春末夏初福建降水强度增加,地表径流将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近岸海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大量产生,材料中没有体现近岸海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信息。(2021浙江7月地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67题。6该类型小流域内(C
5、)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7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D)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解析第6题,河流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地形是山地丘陵,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少,河流中游部分城镇可能是河运集散地,但不可能中游城镇全部为河运集散地;由图可知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滨海多滩涂沙洲,商业不发达。第7题,河流上游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高,洪水威胁不严重,中游地区地势平缓,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河流下游地区湿地面积广大,湿
6、地净化水质能力强,水体污染不严重,滨海滩涂湿地围垦养殖面积大,会导致滩涂湿地面积锐减。(20207月浙江地理)氧化亚氮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据此完成89题。8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B)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9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D)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解析第8题,氧化亚氮比二氧化碳具有更强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实现增温效应;氧化亚氮不能使地面辐射总量增加,也不能使地面反射作用增强。第9题,本题应注
7、意农田的独特性,农田有别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是氮肥的施用,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施用是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农田与其他土地类型在作物(植物)生长、秸秆燃烧、大气中氮气的转化方面并无明显差异。(20201月浙江地理)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完成1011题。10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A)A保滩护岸B消除海滩污染C增加鱼饵D防止航道阻塞11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C)生物多样性减少滩涂大量减少海水
8、质量下降滩涂养殖条件改善ABCD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对沿海滩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不能消除污染;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繁殖快,会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鱼类饵料减少;互花米草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会导致航道阻塞。第11题,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成为优势植物,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互花米草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滩涂会大量增加;互花米草会影响到海水的交换能力,让周边的海水质量下降并引
9、发赤潮;互花米草在沿海滩涂的蔓延扩张,侵占了贝类等水产的养殖地,为当地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二、综合题12(2021天津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1)图中所示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见下表,填表分析原因。永久性块状冰区域分布特征原因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_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_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2)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
10、、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3)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解析第(1)题,永久性块状冰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大西洋间的通道使温度较低的海水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海水温度高,冰块少。第(2)题,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从该群岛气候、生物数量和种类及生长速度、岛屿面积等角度分析作答。该岛屿纬度高,气温低,生存环境恶劣;气温低,热量低,生物生长速度慢;岛屿面积小,生物数量、种类少,相对封闭。第
11、(3)题,温室效应增强,冰川面积变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减弱,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答案(1)极点附近地区温度更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增温。与大西洋之间通道较宽,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2)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3)角度一:温室效应增强。过程:冰川面积减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过程: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角度二:温室效应减弱。过程:地表
12、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13(2022河南郑州模拟)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热带雨林中的开阔地。目前,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是我国亚洲象分布的主要区域。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国际市场橡胶原料价格上涨,西双版纳开始大面积开垦雨林,种植橡胶。连片的雨林被破坏后,亚洲象常常出现在村庄或农田附近的森林中,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人象冲突逐渐升级。下图示意1975年和2014年我国云南亚洲象分布范围,下表为亚洲象分布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平方千米)。橡胶林茶园1975年2024 9302014年3 38
13、98 539(1)描述1975年以来我国亚洲象栖息地的变化。(2)分析导致西双版纳地区亚洲象栖息地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出西双版纳地区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的主要表现。(4)说明缓解西双版纳地区人象冲突的主要途径。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有三片集中分布区,2014年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退缩且减少为西双版纳一片,连片分布的西双版纳分布区碎片化严重。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改种橡胶、茶树等经济作物,破坏并占用大片亚洲象栖息地,高速公路、省道、国道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并阻隔种群交流,水电站
14、的建设,淹没部分栖息地。第(3)题,西双版纳地区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的主要表现为野象采食、践踏农作物、伤人,人类报复捕杀、非法偷猎,威胁野象的生存,机动车对野象造成威胁。第(4)题,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合理种植经济作物;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同时注重大型工程项目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评估。答案(1)栖息地面积大幅退缩;由三片集中分布区减少为西双版纳一片;连片分布的西双版纳分布区碎片化严重。(2)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改种橡胶、茶树等经济作物,破坏并占用大片栖息地;高速公路、省道、国道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导致栖息地碎片化;水电站的建设,淹没部分栖息地。(3)野象采食、践踏农作物、伤人;人类报复捕杀、非法偷猎,威胁野象的生存;机动车对野象造成威胁。(4)合理规划道路,道路选线尽量避开栖息地;建设亚洲象生态廊道,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合理种植经济作物;注重大型工程项目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