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4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342842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4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4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把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详细问题中推断动量是否守恒。 2、学会沿同始终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根本规律之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2.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三、教具 1、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2、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讨论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状况下,二者发

2、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以两球发生碰撞为例争论“引入”中提出的问题,进展理论推导。 画图: 设想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匀速运动的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而且v1v2。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p=p1+p2=m1v1+m2v2。经过肯定时间m1追上m2,并与之发生碰撞,设碰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p=p1+p2=m1v1+m2v2。 板书:p=p1+p2=m1v1+m2v2 p=p1+p2=m1v1+m2v2 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动身争论p和p有什么关系

3、。 设碰撞过程中两球相互作用力分别是F1和F2,力的作用时间是t。依据动量定理,m1球受到的冲量是F1t=m1v1-m1v1;m2球受到的冲量是 F2t=m2v2-m2v2。 依据牛顿第三定律,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t=(m2v2-m2v2) 整理后可得 板书:m1v1+m2v2=m1v1+m2v2 或写成 p1+p2=p1+p2 就是p=p 这说明两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是相等的。 分析得到上述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这是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它们彼此平衡。桌面与两球间的滚动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

4、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2.结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假如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做此结论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板书。 F外=0时 p=p 3.利用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相撞过程演示动量守恒的规律。 (1)两滑块弹性对撞(将弹簧圈卡在一个滑块上对撞) 光电门测定滑块m1和m2第一次(碰撞前)通过A、B光门的时间t1和t2以及其次次(碰撞后)通过光门的时间t1和t2。光电计时器记录下这四 个时间。 将t 1、t2和t1、t2输入计算机,由编好的程序计算出v 1、v2和v1、v2。将已测出的滑块质量m1和m2输入计算机,进一步计算出碰

5、撞前后的动量p 1、p2和p1、p2以及前后的总动量p和p。 由此演示出动量守恒。 留意:在此演示过程中必需向学生说明动量和动量守恒的矢量性问题。由于v1和v2以及v1和v2方向均相反,所以p1+p2实际上是|p1|-|p2|=0,同理p1+p2实际上是|p1|-|p2|。 (2)两滑块完全非弹性碰撞(将弹簧圈取下,两滑块相对面各安装尼龙子母扣) 为简洁明白起见,可让滑块m2静止在两光电门之间不动(p2=0),滑块m1通过光门A后与滑块m2相撞,二者粘合在一起后通过光门B。 光门A测出碰前m1通过A时的时间t,光门B测出碰后m1+m2通过B时的时间t。将t和t输出计算机,计算出p1和p1+p2

6、以及碰前的总动量p(=p1)和碰后的总动量p。由此验证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 (3)两滑块反弹(将尼龙拉扣换下,两滑块间挤压一弹簧片) 将两滑块置于两光电门中间,二者间挤压一弯成形的弹簧片(铜片)。同时松开两手,钢簧片将两滑块弹开分别通过光电门A和B,测定出时间t1和t2。 将t1和t2输入计算机,计算出v1和v2以及p1和p2。 引导学生熟悉到弹开前系统的总动量p0=0,弹开后系统的总动量pt=|p1|-|p2|=0。总动量守恒,其数值为零。 4、例题 甲、乙两物体沿同始终线相向运动,甲的速度是3m/s,乙物体的速度是1m/s。碰撞后甲、乙两物体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的大小都

7、是2m/s。求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对甲、乙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由于其不受外力,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大小、方向均一样。 由于动量是矢量,具有方向性,在争论动量守恒时必需留意到其方向性。为此首先规定一个正方向,然后在此根底上进展讨论。 板书解题过程,并边讲边写。 板书: 讲解:规定甲物体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1=+3m/s,v2=1m/s。碰后v1=-2m/s,v2=2m/s 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m2v2=m1v1+m2v2移项整理后可得m1比m2为 代入数值后可得m1/m2=3/5,即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比为35。 5.练习题 质量为30k

8、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辆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平板车,已知平板车的质量是80kg,求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 分析:对于小孩和平板车系统,由于车轮和轨道间的滚动摩擦很小,可以不予考虑,所以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即对人、车系统动量守恒。 板书解题过程: 跳上车前系统的总动量 p=mv 跳上车后系统的总动量 p=(m+M)V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 解得 6、小结 (1)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根本规律,对高速或低速运动的物体系统,对宏观或微观

9、系统它都是适用的。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二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试验目的、原理 (1)试验目的 运用平抛运动的学问分析、讨论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动量守恒 (2)试验原理 (a)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学问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一样,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一样,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小球的水平速度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 (b)设入射球、被碰球的质量分别为m 1、m2,则入射球碰撞前动量为(被碰球静止)p1=m1v1 设碰撞后m1,m2的速度分别为v 1、v2,则碰撞后系统总动量为 p2=mlV1+m2v2 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

10、,代入、两式就可讨论动量守恒。 2、买验器材 斜槽,两个大小一样而质量不等的小钢球,天平,刻度尺,重锤线,白纸,复写纸,三角板,圆规。 3、试验步骤及安装调试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l、m2. (2)按图529所示安装、调整好试验装置,使斜槽末端切 线水平,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前小支柱上,入射球放在斜 槽末端,调整支柱,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在 碰撞瞬间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斜槽末端的切线平 行,以确保正碰后两小球均作平抛运动。 (3)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白纸和复写纸。 (4)在白纸上登记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 撞前的位置,如图530所示。 (5)移

11、去被碰球m2,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滚下,重复10次左右,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将全部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即为人射球不发生碰撞状况下的落点的平均位置P,如图531所示。 (6)将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10次左右,同理求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7)过O、N作始终线,取O0=2r(r为小球的半径,可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小球直径计算厂),则O即为被碰小球碰撞前的球心的位置(即投影位置)。(8)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则系统碰撞前的动量可表示为p1=m1OP,系统碰撞后的总动量可表示为p2=m1OM+m

12、2ON 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p1与p2相等,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9)整理试验器材,放回原处。 4、留意事项 (1)斜槽末端切线必需水平。 说明:调整斜槽时可借助水准仪判定斜槽末端是否水平。 (2)认真调整小立柱的高度,使两小球碰撞时球心在同一高度,且要求两球球心连线与斜槽末端的切线平行。 (3)使小支柱与槽口的距离等于2r(r为小球的半径) (4)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需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头滚下。 说明:在详细操作时,斜槽上应安装挡球板。 (5)入射球的质量(m1)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 (6)地面须水平,白纸铺放好后,在试验过程中不能移动白纸。 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应屡次

13、进展碰撞,两球的落地点均要通过取平均位置来确定,以减小偶然误差。 (2)在试验过程中,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和两球发生正碰,否则两小球在碰后难以作平抛运动。 (3)适中选择挡球板的位置,使入射小球的释放点稍高。 说明:入射球的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作用力越大,动量守恒的误差越小,且被直接测量的数值OM、0IP、0N越大,因而测量的误差越小。 一。目的要求 1、用对心碰撞特例检验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条件; 3、娴熟地使用气垫导轨及数字毫秒计。 二。原理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若一个物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物体系所受合外力在某个方向的重

14、量为零,则此物体系的总动量在该方向的重量守恒。 设在平直导轨上,两个滑块作对心碰撞,若忽视空气阻力,则在水平方向上就满意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即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m1u1+m2u2=m1v1+m2v2(6.1) 其中,u 1、u2和v 1、v2分别为滑块m 1、m2在碰撞前后的速度。若分别测出式(6.1)中各量,且等式左右两边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以验证。 2、碰撞后的动能损失 只要满意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不管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总动量都将守恒。但对动能在碰撞过程中是否守恒,还将与碰撞的性质有关。碰撞的性质通常用恢复系数e表达: e=v2-v1(6.2) u1-u 2式(6

15、.2)中,v2-v1为两物体碰撞后相互分别的相对速度,u1-u2则为碰撞前彼此接近的相对速度。 (1)若相互碰撞的物体为弹性材料,碰撞后物体的形变得以完全恢复,则物体系的总动能不变,碰撞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等于碰撞前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即v2-v1=u1-u2,于是e=1,这类碰撞称为完全弹性碰撞。 (2)若碰撞物体具有肯定的塑性,碰撞后尚有局部形变残留,则物体系的总动能有所损耗,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碰撞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小于碰撞前的相对速度,即0v2-v1u1-u2于是,0e1,这类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3)碰撞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即v2-v1=0或v2=v1v,两物体粘在一起以后以一样

16、速度连续运动,此时e=0,物体系的总动能损失最大,这类碰撞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它是非弹性碰撞的一种特别状况。 三类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均守恒,但总动能却有不怜悯况。由式(6.1)和(6.2)可求碰撞后的动能损失 DEk=(1/2)m1m21-e2(u1-u2)/(m1+m2)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因2() e=1,故DEk=0,即无动能损失,或曰动能守恒。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因e=0,故:DEkDEkM,即,动能损失最大。对于非完全弹性碰撞,因0e1,故动能损失介于二者之间,即:0DEkDEkM。 3、 m1=m2m,且u2=0的特定条件下,两滑块的对心碰撞。 (1)对完全弹性碰撞,e=1,式(6

17、.1)和(6.2)的解为 v1=0(6.3)v2=u1 由式(6.3)可知,当两滑块质量相等,且其次滑块处于静止时,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的结果,使第一滑块静止下来,而其次滑块完全具有第一滑块碰撞前的速度,“接力式”地向前运动。即动能亦守恒。 以上争论是抱负化的模型。若两滑块质量不严格相等、两挡光物的有效遮光宽度Ds1及若式(6.3)得到验证,则说明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且e=1,DEk=0,Ds2也不严格相等,则碰撞前后的动量百分差E1为:E1= 动能百分差E2为:E2=P2-P1P1=m2Ds2Dt1-(6.4) m1Ds1Dt22m2Ds2Dt12=-1(6.5) 22m1Ds1Dt2E

18、k2-Ek1Ek 1若E1及E2在其试验误差范围之内,则说明上述结论成立。 (2)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式(6.1)和(6.2)的解为: v1=v2v=u1(6.6) 2若式(6.6)得证,则说明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且e=0,其动能损失最大,约为50%。 Ds1。同样可求得其动考虑到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可采纳同一挡光物遮光,即有:Ds2 及E2分别为: 量和动能百分差E1 m2t1P2-P1=1+E1mt-1(6.7) P112 2-Ek1m2Dt1Ek=-(6.8)E2=1+1Ekm1Dt2 明显,其动能损失的百分误差则为: m2Dt1ED=21+mDt-1(6.9) 12 及ED在其试验误差

19、范围内,则说明上述结论成立。 若E1 三。仪器用品 气垫导轨及附件(包括滑块及挡光框各一对),数字毫秒计、物理天平及游标卡尺等。 四。试验内容 1、用动态法调平导轨,使滑块在选定的运动方向上做匀速运动,以保证碰撞时合外力为零的条件(参阅附录2); 2、用物理天平校验两滑块(连同挡光物)的质量m1及m2; 2;3.用游标卡尺测出两挡光物的有效遮光宽度Ds 1、Ds2及Ds 14、在m1m2m的条件下,测完全弹性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通过光电 、Dt2。 门一及二的时间Dt 1、Dt2及Dt1 五。留意事项 1、严格根据气垫导轨操作规章(见附录2),维护气垫导轨; 2、试验中应保证u2=0

20、的条件,为此,在第一滑块未到达之前,先用手轻扶滑块(2),待滑块(1)马上与(2)碰撞之前再放手,且放手时不应给滑块以初始速度; 3、给滑块(1)速度时要平稳,不应使滑块产生摇摆;挡光框平面应与滑块运动方向全都,且其遮光边缘应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 4、严格遵守物理天平的操作规章; 5、挡光框与滑块之间应固定坚固,防止碰撞时相对位置转变,影响测量精度。 六。考察题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试验操作中应如何保证之? 2、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要求碰撞前后选用同一挡光框遮光有什么好处?试验操作中如何实现? 3、既然导轨已调平,为什么试验操作中还要用手扶住滑块(2)?手扶滑块时应留意什么? 4、

21、滑块(2)距光电门(2)近些好还是远些好?两光电门间近些好还是远些好?为什么?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三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说明:(1)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试验规律,也可用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 (2)相互间有作用力的物体系称为系统,系统内的物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依据需要和求解问题的便利程度,合理地选择系统。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22、(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F内F外,亦即外力作用于系统中的物体导致的动量的转变较内力作用所导致的动量转变小得多,则此时可忽视外力作用,系统动量近似守恒。例如:碰撞中的摩擦力和空中爆炸时的重力,较相互作用的内力小的多,可忽视不计。 (3)系统所受合外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力为零,则系统此方向的动量守恒,例图68,光滑水平面的小车和小球所构成的系统,在小球由小车顶端滚下的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3.动量守恒的数学表述形式: (1)p=p即系统相互作用开头时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完毕时(或某一中间状态时)的总动量。 (2)p

23、=0即系统的总动量的变化为零。若所讨论的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可表述为:m1v1+m2v2=m1v1+m2v2(等式两边均为矢量和) (3)p1=-p2 即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处要留意动量变化的矢量性。在两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两物体的动量都增大,也可能都减小,但其矢量和不变。 4、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明确讨论对象(系统)。 (2)对系统内的物体进展受力分析,明确内力、外力,推断是否满意动量守恒的条件。 (3)明确讨论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初、末状态,对一维相互作用问题,先规定正方向,再确认各状态物体的动量或动量

24、表述。 (4)利用守恒定律列方程,代入已知量求解。 (5)依据求解结果,按题目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二、碰撞 1、碰撞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极短,而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故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按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是否在一条直线区分,有正碰和斜碰,中学物理只讨论正碰(正碰即两物体质心的连线与碰撞前后的速度都在同始终线上)。 2、按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状况区分,碰撞可分为二种: a.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满意: m1v1+m2v2=m1v1+m2v2 1/2m1v1+1/2m2v2=1/2m1v1+1/2m2v

25、2 两式联立可得: 2 2 2v1= v2= b.完全非弹性碰撞,该碰撞中动能的损失最大,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满意: m1v1+m2v2=(m1+m2)v c.非弹性碰撞,碰撞的动能介于前两者碰撞之间。 三、反冲现象 系统在内力作用下,当一局部向某一方向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剩余局部沿相反方向的动量发生同样大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若系统由两局部组成,且相互作用前总动量为零,则0=m1v1+m2v2,v1、v2方向相反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四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力学局部的重要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

26、普遍最重要的根本规律之一。它虽然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其适用范围要比牛顿定律广泛的多,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而且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因此它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只有使学生对物理定律的学习感兴趣,听得懂,理解的深,才能具有运用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为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把握上,并且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依据本节课有试验定性分析和理论定量推导的特点,依据(1)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2)把握学问与进展力量相统一的原则,我采纳谈话法和争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在教法学法上可采纳:观看试验问题思索点拨指导、抽象概

27、括稳固练习。实施这一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看比拟,分析归纳,积极努力的去探求学问,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加,以到达教学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采纳演示试验,多媒体帮助教学,增加直观性,改善教学效果。 一般说来,上课开头时,学生的留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课前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问题。(1)一个人在一辆小车里用力推车,车会不会动?(2)在安静的河中心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小船,当你从一只船上跳到另一只船上会消失什么现象?由于问题好玩就吸引了学生的无意留意,在学生答复之后,我又问“为什么会消失这样的现象?”这时学生为了探疑,无意留意随之转为有意留

28、意,这样既吸引学生探求物理规律的兴趣又顺当的引入了课题。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与学顺当的绽开,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使我们清晰了,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它们动量变化的规律。可是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不能孤立存在,那么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的动量变化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带着这个问题我向学生演示了教材上夹有弹簧的两个小车相互作用的试验。通过观看试验,在引导学生定性分析出试验结果的同时也培育了他们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的力量。 然后通过两个小球在同始终线上运动发生碰撞的例子来定量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由于两小球碰撞发生稍微形变不易看出,因此我采纳多媒体利用

29、夸大的手法模拟两个小球碰撞的整个过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同时也活泼了课堂气氛,延长了学生的有意留意时间。 在分析推导的过程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碰撞前后两小球总动量应当怎样表示?学生思索以后很快能列出式子,并且明白,两球碰撞前后各自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在弄清上面问题的根底上,我又紧接着提出了:两球的动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绽开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模拟演示两球发生碰撞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球的受力状况,再次提出前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自然而然的得到定律。但是在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数学运算进展物理推理的同时要防止学生把物理公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看成纯数学的关系,

30、要加强对式子物理意义的分析。 在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得出之后,让学生考虑动量守恒定律是否需要条件,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比拟生疏,不会做出确定或者否认的答复,由教师启发得出守恒条件和定律适用范围。 最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例题。 例 1、 把两个磁性很强的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磁铁的同性磁极相对,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推动一下小车,使他们相互靠近,两辆小车没有碰上就分开了,两辆小车相互作用前后,他们的总动量守恒么?为什么?(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动量守恒的条件。) 例 2、 质量为3kg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5kg的小球B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碰撞后球恰好静止,求碰撞后A球的速度 。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供应的4篇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盼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肯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