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41617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调查与应对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让他们更幸福地生活, 课后服务是落实教育长足发展的新路径。以下是网分享的内容, 欢迎阅读与借鉴。为了解决接送孩子难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家长和学生的需 求,从 XX年秋季学期起,XX市中小学已全面落实 “ 5+2”模式的课后服务,整体实施已相对完善。本文 围绕xx市A校在“双减”政策下校内课后服务现状, 调查课后服务的真实状况,梳理出学生、家长的真实需求和满意 度,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执行情况,以期通过A

2、校课后服务实 例,提出问题,分析成因,找出课后服务的优化策略,为广大中 小学提供课后服务的新思路,为“双减”政策下新时 代素质教育助力,切实为家长减负、为学生提质,让每一个孩子 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一、xx市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现状 从课后服务的认知、需求、态度、满意度以及建议五个部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让他们更幸福地生 活,课后服务是落实教育长足发展的新路径。因此,建立常规课 程、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以五育思维提升课程育人品质,师资融 会贯通,提升课程管理质量,重视课程品质提高是提升课后服务 水平的关键路径。各级师资培训、校本研修将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纳

3、入教科研中,重视课程评价指标的建立,定期评选最受学生欢 迎的课程,扩大课程影响力,以点带面,辐射引领课后服务课程 多元发展,丰富课程服务体系。加强师资选拔、职中一体化培训 和交流学习、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校外资源引进 门槛,择优第三方课后服务资源,并予以校内管理以及育人理念、 方式、方法的培训,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充分融入校本课程体 系。4 .保障教师利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服务效能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已让大部分 教师超负荷运转,加上课后服务,教师的身体、心理更难以承受, 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能力提升、教研、备课,以及处理学生问题 等。因此,应减轻教师负担

4、,尤其是与教学无关的行政负担,如 应付各类检查、准备材料、填写表格、参加行政会议等,将这类 行政任务交由专管人员完成,给教师卸下担子。同时,让参与课 后服务的教师切实体会到学校的关怀,从绩效工资的增加,评奖评优的倾斜,教师子女、家人的关照等方面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 性,肯定教师课后服务中的贡献,并适当采用弹性上下班和增补 调休时间等措施,保障教师休息、娱乐、学习的权利,激发教师 课后服务的自我效能感。此外,及时关注教师需求和疏导不满情 绪,解决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实际困难,做到事事关心、时时关 怀,从而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后服务的质量。5 .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立足校情

5、,一校一案,充分动员课后服务的多元主体参与建 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从学生需求、家长满意度、课程内容选择、 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动员教师、家长、管理及服务人员共同拟定 评价指标,邀请专家、学者及特级校长、课后服务示范校等多方 主体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遴选,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指标, 制定全环节评价,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服务 的过程中定期通过学生、家长及服务人员,以及教师、管理者及 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学校课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课后服 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对服务方案进行迭代,进而完善评价 体系。结合学情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

6、多元成长,通过定性、定量的方 式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将数据共享于家校平台, 以利于家长时刻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从而促进家校共育,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云平台。对A校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家校互通、钉钉平 台发放620份家长问卷,有效问卷共有593份,有效回收率为 96. 7%o结合访谈校内课后服务人员、各年级家长、学生,充分反 映A小学的课后服务现状。1 . 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情况A校教师全员参与,第一时段(15: 30-16: 30)参加人数447 人,占比72%,由正、副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基本做到 完成书面作业后再出校门。第二时段(16: 30-17:

7、 30)参加人数 164人,占比26%,引入校外第三方机构人员教授兴趣课,孩子和 家长可通过“课后三点半” APP在线选择特色课程。 课程种类丰富,创客类、学科素质类、美育类、德育类、体育类活 动应有尽有,为不同年级都提供了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第 三时段24人,占比为4%,由行政老师统一照看学生参加延时服 务。2 .课后服务的家长满意度整体服务上,24. 62%的家长认为“双减”完全解 决了接送孩子的时间问题,认为大大缓解的家长占30.52%,认为 些许缓解的家长占33. 39%,另外认为完全没有解决接送问题的家 长占11. 47%。由此可知

8、,大部分家长比较满意,基本落实了“双减”政策,解决了家长放学接孩子的困难,但仍有一小部分家长希望校方提供更加灵活的时间点接孩子。在课后服务的内 容设置上,61.05%的家长非常满意课后服务内容,28. 16%的家 长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家长分别占9. 11%和 1.68%,说明大部分家长比较满意。课后服务态度上,因为课后服 务在很大程度上帮家长减轻了负担,绝大部分家长非常支持课后 服务,不支持课后服务的家长仅占7.08%。有家长表示:孩子回家 做作业磨蹭,家里弄得“鸡飞狗跳”,课后服务的时 候还是要让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在学校的学

9、习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家长对A校课后服务的认可度很高。3 .课后服务的家长焦虑程度家长是否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减轻了焦虑呢? 认为完全没有减轻的家长占了 15.35%,稍有减轻的占37.27%, 32. 72%的家长认为大大减轻,还有14. 66%的家长认为完全减轻 了自己的焦虑。有家长表示:现在有了课后服务,老人要先去接 在上幼儿园的弟弟,正好错过放学接姐姐时间,因此只能在门口 等,增加了老人接送孩子的时间成本,所以仍有一部分的家长处 于焦虑中。不同的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诉求、考虑因素均不相同, 例如放学时间、内容以及作业量等。4 .课后服务的家长关心维度家长最关注课后服

10、务课程的内容质量是否满足孩子的需求,占比55%,超过半数,关注安全问题占比为28%,关注师资力量占 比为14%,关注基础设施占比为3%,所以其内容质量是家长首要 关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课后服务需求也因人而异,32. 27% 的家长更关注课后服务能否开展一些兴趣课程,30. 19%的家长最 注重的是监督孩子在校完成作业,14. 67%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 体育活动,12. 48%的家长表示应有学科类辅导,5. 39%的家长注 重学生的管理安全。校内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设置应当慎重考量, 既需要满足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切实需求,又要化解家长的担 忧和顾虑。5 .学生、老师视角下的A校课后服务学

11、生认为现在有了课后服务,作业中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问 老师或者是同学。访谈的16人绝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课后服务的, 因为减轻了他们的学业负担。有3人表示课后服务的放学时间较 晚,回家没有放松时间。学生希望能提供相应的辅导以及增加动 手类的兴趣课程,另外课后服务放学时间晚,学生会产生饥饿感, 进而影响健康。“双减”政策实施后,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增多, 课后服务虽然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却明显增加 了,因为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增加,加上晚高峰堵车,他们到 家会更晚,身心早已疲惫,其工作积极性被消解。二、“双减”政策下xx市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

12、实 施中的成效及问题.课后服务实施的成效和达成目标XX市A小学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落实校内课 后服务,制定了详细方案,积极向家长宣传课后服务,以三段式 服务时间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实行全员免费,坚定立德 树人目标,遵循素质教育的宗旨,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 拓展项目,实现了放学后学生有人看管,课后作业有老师辅导, 让家长真正放心;学校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 保驾护航。让学生在校内完成课业后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实现知识、兴趣、人格健全以及素养多维提升;开展丰富多彩的 服务项目,促进师生同步发展。xx A小学在服务内容创设上紧紧 围绕学校办学

13、理念:视野开阔(非遗文化、趣味编程)、开朗合群 (经典吟诵、健美操)、情趣高雅(高尔夫、悦书法)、体魄强健 (体适能、跳绳、击剑)、知书达理(阅读、推理、绘画等),这些 服务不仅能够调节学生学科学习的压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 野、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 .课后服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家长的焦虑尚存,满意度提升空间较大调查研究发现,A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尚有10%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依然有10%的满意度提升空间。“双减” 的目的是为家长减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时间,从经济、时 间上缓解家长的压力,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当前A校的服务

14、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家长对服务内容的诉求不 同,具有差异性;学校和家长间缺乏有效沟通;课后服务可能会 让部分家长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从访谈中发现,部分家长错误地 认为课后服务就是托管,因此他们便将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全 部推给学校,自己成了 “甩手掌柜”, 一旦发现孩子 的表现让自己失望时,便将过错归结于学校和老师,老师成了 “背锅侠”。(2)教师缺乏课后服务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较低课后服务给教师平添了工作负担,加大了教师工作量。通过 访谈发现,课后服务补贴并不能令教师满意,从市场的角度看, 存在压低教师劳动力价值的倾向,表面上教师自愿

15、参加课后服务, 实际参与课后服务与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选有关系,从而软性 实施了全员参与,因此,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3)兴趣拓展类课程尚未全员覆盖,课程质量仍需提升A校师生比为1: 14,但校园建筑面积较小,许多丰富多彩且 备受学生欢迎的课后服务课程因为活动教室的紧缺、场地空间不 足而不得不被放弃;部分广受欢迎的项目因为人多、师资不足、班额有限,很多学生很难参与其中。课后服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 是本校教师“新开炉灶”,甚至“现学现卖 ”,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第三方项 目服务人员大多数为教培机构中的老师,他们会教知识,

16、但是育 人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不足,课堂质量和效率存疑。(4)课后服务师资来源、资金支出较单一,校外资源利用不 充分调查发现,A校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三分之一、教育 局配套的第三方服务人员及项目承担三分之二,在前期由教育局 承担第三方人员经费支出,后期由本校自选承担;本校教师参与 课后服务由学校绩效资金承担。因此,课后服务的师资来源及资 金支持均较为单一,学校没有更多的资金聘请经验丰富、服务优 质的师资。访谈中该校管理者和参与服务的本校教师反映,在第 三方参与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仍需要配置本校教师予以过程性的管 理,因此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对校外资源的充分利 用。(5)缺乏科学系统的课

17、后服务监管、评价和激励机制,未能 形成全面的管服一体化课后服务的质量源自对服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科学、系统的 监管把控,如不能形成有效监管,必然形成课后服务的漏洞,进 而导致学生、家长对服务不满,降低他们的参与度。除了监管, 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系统性激励,让课后服务的实施时时处于 科学评价中。A校采用的是三级管理制度,每天除了当值教师,还 设置了护导教师和行政总护导,层级分管,但是对于课后服务的 评价和激励是缺位的,一是学校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二是没有 有效的激励措施,难以引起参与其中的教师的足够重视。除此之 外,尚未形成全面的管服一体化,例如未能灵活机动地满足家长 随时接走学生的需求,导致放

18、学时间段的拥堵;同时在课后服务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有效、灵活地得到处理,事后的弥补 措施亦未能跟进,进而导致问题的堆积和发酵,使得学校管理的 精细化优势不显著和顶层设计乏善可陈。三、xx市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的优化对策.依据政策做精顶层设计,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学生、家长满意的校内课后服务,需要各方力量的通力 合作。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离不开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和全方位领导,以及高屋建领的设计。当前政府教育部门等 关于课后服务的大方向意见和目标已明晰,但课后服务的评价尚 未有明确的指标,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无标准参照,不利于课后服 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做好

19、有效的顶层设计, 并参考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课后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法规,满足课后服务的发展。此外,学校要依据政策制定适合 学校的课后服务方案,做到一生一方案、一人一课表,精细化校 内监管制度,建立校内课后服务标准。学校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 广泛吸纳意见,及时修补服务方案漏洞,同时需要将方案定期迭 代,切实满足家长的真实需求,有效落实“双减”政 策,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高效优质的课后服务,促进他们的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开发课后服务多元路径,引进服务新资源课后服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学校开发利用好自身资源,还 应依托市场、社会资源,开创多元路径用以校内课后服务,补充 内生资源。建立“以大带小”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 高校资源力量,引进高校特色资源服务于课后服务的发展,不仅 能够让高校资源有效转化,也能给高校学生搭建历练平台,还能 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重视学校周边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例如 各类博物馆、历史陈列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建筑风景区 等,让面向学生的课后服务不再局限于学校内,既可走出校门实 地游学,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员进校服务;积极接纳社会公益资源, 如街道、社区、居委会,服务好学生,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建立良 好的家校社互助平台。2 .建立课程模式推进课后服务,构建校本一体化课程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