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41050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1(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 家庭环境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 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 人和爱自我。假如缺少家庭的关爱,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 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 人都不爱,她还会去关怀体贴生疏人吗?我就深受其害,从 小我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使得我缺乏安全感,甚至有 时候都不敢回家,所以从记事起,我的性格就比较冷,遇事 都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我身边的人都认为我 很难接触,直到我25岁结婚以

2、后,才慢慢的有所改善。所 以,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快乐 无忧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我对孩子的引导略见成效, 记得我女儿4岁上幼儿园时,就知道帮助老师安慰哭闹想家 长的小朋友;上小学后,同班同学生病不能去上学,放学后, 她主动去传递家庭作业;去年升初一后,她又主动帮助胆小 不敢说话的同学,找班主任解决问题,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范,父母的一言一行 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父母在要求孩子学会自 律,不要总是玩手机的时候,能够想想自我是不是这样做到 了呢?此刻很多家长回家后,坐下来就是玩手机,一家人很 少沟通,甚至有的家

3、长觉得孩子吵,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电脑, 让他自己随便玩,慢慢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匆匆忙忙的写完 作业,就开始畅游游戏中了,更严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瘾了, 就开始走上了撒谎,逃学的不归路,等你在想管教时,已经 太晚了。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 谨言慎行,对自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三)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孩子做对了,我们要专心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 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处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此刻 教育专家都提倡多夸奖,多赞美孩子,但是我觉得还要分什 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我女儿刚上幼儿园学 习写字的时候,一张纸写了半篇,我觉得孩子刚会写字,写

4、 的不错,就表扬她写的工整清晰,那时没有告诉她要把每张 纸都要写满,从小不要浪费东西,以至于后来看她的练习本, 几乎没有一篇是写满的,后来上小学后,这种状况才慢慢改 正过来。这让我想到,假如在她第一次写的时候,我就给她 纠正,后来也不至于在呈现这种这种状况了。所以我坚持家 长在夸奖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因为一个习惯一旦 养成了,改正是很难的。当然批评孩子就更要有度,假如批 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变的叛逆。由于我的 脾气比较急,说话语气比较重,有时急眼了还会对孩子动手。 我女儿10岁以前基本上是批评教育为主,后来慢慢发明她 不如别的孩子活泼,回家很少和我们沟通,甚至在三年级时,

5、她班主任反映,孩子都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让我一度感到 懊悔,懊悔不该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肃,懊悔自己的教育方式 过于偏激。从此以后,我节制自己不管在多么生气的情况下, 都要想到我这样说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改变自己 的观念,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 不能翻以前旧账,最重要的是我们说的话,要让孩子听懂听 进去,而不是空泛的讲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 时候,你说任何道理她都听不进去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 处理,让孩子在自己的屋里冷静,我们要再旁边冷眼旁观, 看她的反应,等孩子觉得闹也没有意思,冷静下来的时候, 我在去跟她讲道理,这样反而更能让她理解。(四)让孩子学会

6、尊重他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尊重孩子。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意见,其实不然,虽然孩子 小,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有独立的思想,我们更要 尊重她。记得女儿2岁的时候吧,有邻居的小朋友过来和她 一起玩,看到别的小孩哭着和她要玩具的时候,我不假思量 的把女儿玩具拿过来,给别的小孩,后来她就养成了抱着玩 具不撒手的习惯,即使睡觉一拿下来就哭,我想那时候,我 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伤害了她的自尊,我对她的不尊重, 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逐渐的我学会了,做事要看孩子自己的 意思,不能强加大人的意愿。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是生活 用品还是学习资料,我都会提前和孩子沟通好,就是去年上 初

7、中择校的问题,都是她自己决定的。让她慢慢学会有主见, 能独立,从而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五)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我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要求她,天天放学后必须 先写完作业,再玩或者吃东西,周末才干看电视,这个习惯 一直延续下来了。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只要我有 时间,就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 子理解。在劳动方面,家里只要能让她做的事情,都是坚持 让她自己做,比如扫地,洗菜,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等。许多 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做什么,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刚 开始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她参与就好,假如你总是阻 止她干活,她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就不愿干了

8、。 而且养成劳动的习惯会让她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2每个人的童年都非常的 宝贵和短暂,我作为家长有时回顾自己的童年,往往那份记 忆已经非常的模糊了,但长大后很多的习惯和认知都是在那 段时间学习来的。古话也常说“三岁看到老”。现在以身为 人母,我也是尽可能的努力让孩子在这个宝贵并短暂的童年 中多学习些良好生活的习惯,多感受一些大自然的美丽,和 多获取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在此和各位家长交流下我的育儿心得,如有不足也请各 位家长见谅。读万卷书是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度,那行万里路就是开阔 你视野的广度。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 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

9、着你一生一世。”在平时的生活时间里,我们一般都会利用空闲的时间带 孩子到处走走,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让孩子去不同的地 方感受自然,人文,动物等。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观察不同的 植物和树木,尽可能把他看到未知的植物通过一些软件和自 己的知识告诉孩子。加深了孩子的知识库的同时,他的自信 心也会提升很多。这样他就会更热爱和亲近大自然,会去保 护大自然和懂的珍惜一草一木。通过游玩让孩子在人群中,社会中尝试自主开口,增加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此举个小例子,有时候问路可以尝试 鼓励让孩子去问,家长作为辅助在一旁协助。当他感受到别 人的关心和帮助后,一是要感谢别人,学会感恩。同时孩子 也会懂得将来当自己有了能

10、力后也应该张开双臂帮助别人。在童年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让孩子吸收了知识,掌握 了技能,还感受到了自然得美,社会得爱,让这个短暂得童 年变得更有意义,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 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 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 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 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 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 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

11、育经验, 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 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 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 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 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 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 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 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 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 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 中不管总结

12、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有关家校合作共育的心得感悟4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 加快,工作的繁忙,有许多家长很少能够把更多的时间抽出 来用在多关注孩子兴趣、道德、心理等成长上。而更多的是 关心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如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就为孩子狂报补习班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效应:作为家长,非但没能帮助 到孩子,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孩子也是被逼得不堪重负, 没有放松的时间,缺乏幸福感。有这么一所中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 启发引导,注重社会实践。一批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们开展 精彩的分组讨论课堂生活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力求上进, 健康的学习心态;丰富的课后服务,注重培养特长的先进教 育手段,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理想学生的发展各得其所,这 所学校就是朔城区五中。在感恩五中、庆幸自己孩子成为五中学生之余,更感觉 到作为家长,自己的责任重大,需在品德、人格和生活方面 给孩子立好榜样,真切地做好“家校共育”。给孩子指引到 正确的方向,迈向幸福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