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 0 2 1 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优秀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语文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次给大家整理了 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优秀,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
2、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 才3 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 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一,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
3、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
4、,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 孤岛 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 情!三、整体感知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 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 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绿 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 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 囚 牢了吗?(
5、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四、讲析课文1、寻绿(14 段)(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屋 子 简 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寻绿一一热切追求从窗户写
6、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 景。这背景是很寒伦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 4 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2、观绿(57 段)。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还 有 没 有 其 它 的 缘 故 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
7、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明确:行为一一“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心态一一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观绿-欢喜满足3、囚绿(812段)。作者为什么要囚禁 绿色?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
8、“残忍 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 )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 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
9、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 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 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 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 第1 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
10、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囚绿一一爱绿至极4、放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
11、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放绿-点明主旨5、怀绿(14)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怀绿一一惦念牵挂四、总结全文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
12、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顽强抗争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 者 写 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向往光明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
13、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优秀2一、教学目标。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 修、期、致、所以、俯仰 等文言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几个特殊句式。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品味文中精短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4、通过意读、情读、美读,深切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 修、期、致、所以、俯仰
14、 等文言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2、通过意读、情读、美读,深切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三、书目推荐.魏晋名士,像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他们喜好饮酒,不务世事,常 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以隐逸为高等哲学观,从而造就传奇的 兰亭序,也造就了“魏晋风度。于是,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这种流行其实是一种文化人格流行。你想知道其中原因吗?那就去读读鲁迅的名篇 魏晋风度与文学及药及酒之关系。四、文本教学。(一)作者、序文、文化常识的简介。(多媒体投放)1、作者。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g n)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
15、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 王右军、王会稽。2、序文:又名 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 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有“赠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诗序,是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前面的一段序。还有一类,既与赠序性质不同,又不专为诗而作,而多记写盛会的场面和宴饮之乐,这类序被称为 宴集序”或 宴游序
16、”。古代名士于闲暇时常设宴邀友聚会,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3.文化常识。(1)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此法现仍沿用。文中,“岁在癸丑 之“癸丑,即天干为“癸,地支为“丑。其他古代纪年法:王公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年号干支并用法(天启壬戌秋日)。(2)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时间选在农历三月三日。修禊是殷
17、周遗风。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后汉书,礼仪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兰亭集序中修禊事: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喝酒作诗,堪称盛会。(二)导入课文。说到东晋人王羲之,首推其书法,请 欣 赏 兰亭集序帖卷(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觉?东晋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是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健。这篇 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之佳品,更
18、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 篇324个字,文辞优美,言简意赅,真可谓是“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齐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三)字词整理。1、试读,正音。癸丑(gui)修 禊 便)流 觞(sh台ng)曲(qii)水 形 骸(hai)游目骋怀(cheng)齐 彭 殛(shang)会稽(ku3i)(川 感 慨 系 之(xi)管 弦(xian)清流 急 湍(tuan)若合一契(q i)临 文 嗟 悼(jie dao)2、粗读,释词句。解释下列多义词词义。一: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一边.一边.B、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一:一起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一样D、固知一
19、死生为虚诞。一:看作一样 集:A、兰亭集序。集:诗集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集:聚集 所 以:A、所以:用来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的原因词类活用。清流急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湍急的水)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流)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故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 看作一样)。齐彭殛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 看作相等)(3)文言句式。死生亦大矣。(判断句)(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主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悟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介词省略句)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后置)(四)文意理解。意读全文,理清内容层次,找出各
20、层次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并概括层次要点。明确:第一层(第 1、2 自然段):叙写宴会盛况一一乐。第二层(第 3 自然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一一痛。第三层(第 4 自然段):交代作序的目的一一悲。(五)语言品析。1、找出第1、2 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并品味其妙在何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 美。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此地山林的高峻气势和幽深静谧,而洁净明朗的清澈溪流,飞花溅玉的流水急湍,又让此地飞动着灵秀之气。水声泠泠,天宇清朗,清风拂面,物我同化,人的心胸也会变得灵秀爽快。信可乐也!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
21、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感慨?人的性格不同,理想各异,但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是,不知不觉中时光流逝,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幸福已为陈迹,不能永远被你我保有。作者在此发出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悲叹。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作者认为,虽然人的寿命只能听凭造化,但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美好,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同。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你还觉得文章哪些句子能够打动你,请写出你的理解,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22、畅叙幽情”。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出来了,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如:情随事牵,感慨系之矣。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情感上与作者发生共鸣。五、课堂探究。(一)重点、难点探究。此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 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朗读注意节奏。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萌/为/妄作。朗读注意情感变化。像:永和九年至 修禊事也一句叙述平稳,可用舒缓语气
23、读;至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节奏明快些;第3 段,因是发表对人生忧乐的看法,故要用和缓低沉的语调读,还要用慨叹语气重读 大 和 痛;第4段,要读出批评语气,“悲”要缓缓吐出并加以重读。1、情读文章第1、2 自然段,研究:作者说“信可乐也,请问,“乐由何来呢?生:乐由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而来,由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而来,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来,由,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 情 而 来,由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而 来。师:(先表扬以上发言,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王 实 甫 的 西厢记里唱道:
24、“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 四美(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正是因这 四美而 信可乐也”。2、学生根据“情读指导自读文章第三段,探究:作者说“岂不痛哉”,那么他因什么而 痛 呢?明确:前文写宴会之乐,是为本段及下段的议论服务、作铺垫的。作者由宴会之乐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躁者,“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行为大不同,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逝,“不知老之将至,及“情随事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旧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想到这里,作者是
25、 感慨系之矣:人生真是欢乐有尽、人生苦短啊!而且生命之长短,之 存 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痛 因此而生。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4 段,探 究:这段作者流露出 悲 情,悲情与 痛 情一样吗?作者又因何而 悲呢?明确:不 一 样。作者之 悲,和他的人生观有密切联系。佛 教、道教徒总是“一死生 齐彭殛,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可 我们这些 兼济天下”的士大夫,应该要珍惜生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如此,作者认为“一死生 齐彭殛”的生命观是虚伪可笑的,因此我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悲”古人;作者也 悲 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
26、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这里的 悲不同于上段的 痛,而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的感慨。(二)拓展探究。人们认为此文在低沉情调里又蕴含积极情绪,你是否赞同,能说说理由吗?点拨:第1、2自然段,作者对这次集会环境的描写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性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3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第4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 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殛的虚无主义,这也可以看做是积极 的。六、课堂总结。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朝闻道,夕死可也”“生当
27、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死问题,历来是文学和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代书圣王羲之在 兰亭集序里,用清新、质朴、优美的语言又为我们留下了他对人生哲理执著探索的思考。文中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凝聚了他深沉的人生忧患意识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所以,从 自然中得到了 信可乐也”的人生愉悦,又感受到了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美好逝去的悲哀,还触到了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的人生短暂的悲苦。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优秀3 囚绿记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
28、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两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 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 绿 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 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 海星 竹刀和 囚绿记。1942年4月被捕。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 仅34岁。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
29、格都将魅力长存。三、检查预习情况: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给 囚绿记的生字注音嵌(qBn)瞥见(p 了(I谙o)截爽直涸辙(hg zh旬移徙(xi)搜苗助长(4)婆娑(sub)猗(yf)郁蕈菌(xtinjDn)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一,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 优美的汉字,知道 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 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这节课,
30、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文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文章题目是 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 囚绿 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1-4段):“遇绿;(5一一7 段):赏绿;(8一一12段):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1 3自然段):“放绿”;(1 4自然段):“念绿”。二读,找出“绿 的特点,体味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31、,通过回答下面问题体味文章感情变化。1、绿有什么特点使作者对它如此喜欢?生命、希望美、青春绿色、爱、幸福渴望光明自由倔强固执、坚贞不屈永不屈服2、这种喜爱之情,文章通篇如湖水般平静还是有层次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文章每一部分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变化的?喜爱之情逐层加深,不断变化的。第一部分,因绿而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一个矮小潮湿的房间。第二部分,从作者“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绿藤的生长 (细节描写)作者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时刻关注常春藤每一个细微变化看出作者对绿的喜爱。第三部分,作者对绿已经爱的着魔,于是产生自私的念头,想把它独自占有,于是因爱而囚绿。第四部分,放绿并向它致诚意的祝
32、福,愿它繁茂苍绿,体现喜爱之情。第五部分,一年后仍对其念念不忘体现喜爱之情。教师小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好,文章感情把握很到位,我们把同学们的发言梳理下做个小结:文章表现的对常绿藤的喜爱之情,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遇绿、赏绿、囚绿、放绿、念绿,作者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对绿的爱。文章最后,一年后还在怀念并“期盼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与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经历。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步地把喜爱绿色生命的浪潮向前推进。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那就是作者对这绿常春藤的称呼的变化:绿影一一绿色一一绿友。这称呼的变化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绿的感情在不断加深。至旷绿友”,作者已经把这常春藤
33、枝条赋予灵性,把它人格化,当做自己的挚友,可见作者对它的爱之深。这也回答了我们刚上课时的疑问一一为什么题目叫 囚绿记。看来课文题目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很有新意一一起的很别致,吸引读者阅读下文。这种写法值得大家写作文时借鉴。主题探究一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那株常春藤,你接受作者 囚绿 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吗?你对爱有什么新认识?请同学们用小练习“爱不是而是;不 是而是”或 爱不是不是;而是 而是 来挖掘文章主题,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如:爱不是占用,而 是 付 此 不 是 伤 害,而是疼爱。我们用当代诗人汪国真的一句话做总结 爱,不要成为囚(大屏幕内容)主题探究二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
34、生命状态仅为了表达对绿的喜爱,有没有更深层的涵义?文章还有哪部分值得我们品读、挖 掘,我们却没注意呢?请找到这些地方,深层挖掘文章主旨。(提 示:我们再结合绿的生命特征以及作者创作背景来挖掘文章主旨。)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从历史课上我们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开始。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陆蠡作者看到祖
35、国命运想到一年前被自己囚禁的常绿藤,不免感慨万千,写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大屏幕)小结:文章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安宁。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通过写绿枝条抒发爱绿的情感,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一一它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念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暗示)。我们从中也窥见作者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崇高的灵魂。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三读,品味语言本篇文章语言纯朴、清新,并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36、,非常优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能打动你的词、句,细细咀嚼、体会。具体语句如下: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2、比喻: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3、反复:“我开始了解 我开始了解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4、拟人如:有一天 会和我面生吗?”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舜寺寺这句话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这句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
37、了作者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由 绿色”到 绿友到 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作业: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同学在作文时都比较欠缺的,我们要加以借鉴。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写“我要借 来比喻,我要借 来比喻 或 我开始了解 ,我开始
38、了解 剩下时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你最喜欢一段。读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重音,细细品味语言,体味作者表达的感情。2021高一下册的语文教案优秀4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学重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教学难点:赋、比、
39、兴手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结构,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活动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
40、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 北 朝 的 木兰辞并称 乐府双璧。3、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 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 继 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出示示例:(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古今异义词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没有束缚)可怜体无比(古:可 爱 今:值得同情)叶叶相交通(古:交 错
41、 相 通 今:指运输)本自无教训1(古:教 养 今:失败的经验)处分适兄意(古:处 理 今:处罚)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昼夜勤作息(只取 作 之意,息 只为陪衬)便可白公姥(只取 姥”之意)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互 文 句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1、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2、理清情节结构,给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故事开端(1-2段)自请遣归揭示矛盾故事发展(3-12段)夫妇誓别推进矛盾继续发
42、展(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推进矛盾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矛盾达到顶峰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解决矛盾(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五、通过情节初步认识作品主旨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认识两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六、课后作业将本课重点实词、多义词加以整理,制成学习卡片第二课时活动内容:认识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感受封建专制制度下青年男女的不屈追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活动过程: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刘、焦爱情故事二、认识刘兰芝1、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明确:此妇无礼节
43、,举动自专由。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解的?明确: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3、事实到底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出示结论: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僧萦苦辛)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有礼有节(严妆辞母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坚强自尊(“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不慕富贵(拒绝与县令家为婚)忠于爱情(“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黄泉下相见)4、小结: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刘兰芝虽聪明能干,但性格坚强倔强,这是当时一般妇女身上少有的,也许正因为这一品格才使她为焦母所不容。礼记中载:“妇有七
44、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就是用的第一条。这样一个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的女子就这样被焦母以 莫须有的罪名驱谴回家,封建家长的蛮横专制由此可见一斑。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焦母、刘兄的言行再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这一特点。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的专制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出体现焦母、刘兄专制蛮横的句子,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见课文第4、6段和第20段)2、学生评点:这两个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性格?3、小结: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兄性情暴戾、趋炎附势、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们正是凭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拆
45、散了这对对爱情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男女。四、认识刘、焦反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1、文U、焦二人并未屈服在封建家长的淫威之下,看看他们是怎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爱情的?(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语言 回答)出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2、小结:美丽的誓言体现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举身赴死的行为维护了爱情的至高尊严。虽然在现实社会里他们是被摧残致死的失败 者,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是无可置疑的胜利者。化鸟双飞,鸳鸯和鸣的浪漫
46、结尾既寄托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又昭示了这对青年男女在精神上的胜利。在封建礼法日益严酷,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时代氛围里,他们敢于举起反抗的旗帜,坚决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这无疑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五、拓展联想,进一步认识作品社会意义1、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下,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学生应该能说出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张生与崔莺莺、贾宝玉与林黛玉等等。3、小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生命遭受无情的摧残!虽然他们大都进行过激烈的抗争,但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时代,他们根本无法摆脱被吞噬的命运
47、。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六、朗读体味在 梁 祝 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刘焦盟誓、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七、课下作业结合本节内容以 美哉,刘兰芝!或 悲哉,刘兰芝!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第三课时活动内容:讨论本诗的艺术价值活动过程:一、通过设疑、解疑让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常用的赋、比、兴手法
48、1、关于 兴”(1)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 兴 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俳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出示“兴”的诠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 熹 诗集传)“所谓 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作者着重要叙述的事件或要着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 连。他物 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如: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
49、轻易让人懂。(花心)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I。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2、关于“比”(即比喻)(1)出示“比的诠释: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 熹 诗集传)从诗中找几个运用 比这一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 精妙世无双的美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3、关于“赋”第 二 段 从13岁 说 到 岁,一一道 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这是一种铺陈手法
50、,称为 赋。(2)出示“赋的诠释:“赋者,铺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 诗集传)即铺陈直叙。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你能从诗中再找出几段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并说说其作用吗?第9段,写兰芝临别 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