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必修二全册考点知识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40163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地理必修二全册考点知识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高考地理必修二全册考点知识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地理必修二全册考点知识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地理必修二全册考点知识复习提纲.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地理必修二全册考点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i.人口增长模式图(1)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 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2)发达国家已进入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 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2.常见的人口问题(1)增长过快:导致人口压力过大、资源短缺、环境质量下降。解决途径:计划生育。(2)

2、增长过慢:导致产生老龄化现象、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跳。解决途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老年人口再就业、吸引外来劳动力。(3)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4)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3.我国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 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 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

3、向也发生明显的变化。(2)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人口迁移:特点是从西部内陆迁往东郢沿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从农村迁往城市,山区迁往平原。(3)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4)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就业人数增多。4.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 影 响: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

4、;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 影 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交流;同时也造成了人才流失;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类型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示意O影响因素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河流、交通地形、河流、交通主要特点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 设 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用地比较分散,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较高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而且运距很长。

5、但这种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面积增加;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其他关于城市化的比较)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浪潮),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4)城市化过快带来的问题: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等);环境质量下降(各种污染);交通拥堵

6、、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5)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对策:以 建 设“生态城市”为 理 念,科学合理规划开发新区,建立卫 星 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改善交通、住房、就业等条件,加强城市管理和建设;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生物多样性减少。(2)对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的影响。(3)对地下水产生影响。(4)出 现“热岛”现象。8.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交通运输(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市场(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7、劳动力(数量、素质)、工业基础(机械化、农药、化肥等)、政策。例 我国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的自然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有利自然区位因素: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妈;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不利自然区位因素:降水不足,气候干旱;冬季受寒潮影响;i壤盐碱化等。9.主要农作物棉花喜高温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1 0.农业分类苹果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甜菜喜 温 凉,耐盐碱、干 旱,生长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期短水稻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以南(3 6。?4)玉米喜夏季高温多雨

8、,生长期较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小麦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 35 0 0 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 冬 收5春小麦般春播秋收茶叶气候湿热,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酸性土壤(红壤)-1 1.季风水田农业(1)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地形: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水 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 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 均 耕 地 少,单位面积产 量 高,缓解土地压力;市场:人口稠

9、密,自给量大,市场销售少;生成习惯: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国家政策扶持。(2)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位面积产量弱;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1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1)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2)分布区(下图中的分布区)(3)区位条件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位中部平原f地势平坦湖河、铁路、公路一条件开阔交通便利、农产品商品率鬲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中部平原,地广人稀f 土地租金彳氐-FT地回积7天、

10、土壤肥沃大陆性气候一气候温工业发达,提供机械、和,降水丰富化肥、农药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f水源充足科技水平高,推 广 快,国家政策扶持世界人口增长,市场广阔不M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1 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与借鉴(1)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2)美国的特殊区位: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经营专业化等。(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11、1 4.近 年 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1)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3)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农田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1 5.大牧场放牧业(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家。这些国家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2)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生为主。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3)生产特点:

12、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家庭经营需高高高1 6.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2)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我国牧业地区的借鉴意义):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饮水、饲养良种牛、对牛群病害研究。1 7.乳畜业(1)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世界乳畜业比较发达地区有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2)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

13、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 场 面 积 广 阔,有利于牧草和饲料的种植;地形平坦。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阚;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食用牛奶的习惯;交通便捷。影响乳畜业生产的因素:市场和饲料。1 8.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区特点和优点:(掌握农时问题)(2)特点:月份123456789101112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小麦犁田(忙)播种(忙)生长季节收购(忙)绵羊饲养放牧配种(忙)剪羊毛(忙)在收购后的麦田上放牧生产结构:小麦种植与牧羊相结合经营方式:家庭大牧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轮种,轮 作 制,农业科技水平高;农业专 业 化,地域水平较高,是

14、世界主要的小麦、羊毛产地。(3)优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和休耕,可以保持土地肥力,农业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生产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 入比较稳定。(4)墨累一达令盆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降 水 少,水资源不旦。(5)我国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一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19.热带种植园农

15、业(1)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拉丁美洲I、南亚、东南亚。(2)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剑麻(坦桑尼亚);咖啡、可可(拉美);油棕(原产西非,现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黄麻(南亚东北角)、天然橡胶(印度尼西亚)。2 0.我国的典型农业分布区占2平以ISr卜.游演海忽前从粮基地o 商品棉基地审图号:GS(2016)1552号(1)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落实在中国地图)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二江平原。(2)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

16、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3)我国四大牧场: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2 1.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南方 北方的比较)地区气候热量-H4-降水量耕地耕作制度粮食作物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暖温-H4-800mm 以T旱地两年三熟冬小麦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H4-市800mm 以水田一年两到三熟水稻22.我国灌溉农业区位分析(1)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2)分析有利的自然条件: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3)分析不利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3.我国畜牧业(1)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

17、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2)分析区位因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24.我国的郊区农业(1)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2)分析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热 量 充 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3)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2 5.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1)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我国粮

18、食作物的单产水i o(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3)保证粮食耕种面积。(4)利用政策充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5)防止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6)完善粮食储备制度。(7)从国外市场进口。2 6.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农业生产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2)强烈改变环境:保持合理强度农业土地等资源持续利用、土地荒漠化;单纯谋求短时间内高产出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污染。(3)农业污染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农作物及土壤污染;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对水体的污染;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焚烧农作物秸秆产生的烟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等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污染土壤,

19、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2 7.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基本思路:发挥优势和特色,改造不利条件)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东北平原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 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 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 降,重采伐、轻抚育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 抓 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 产 品,在半山区实 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

20、农、林、牧、副、渔并举(多种经营);平原区:提高专业化水平,农产品深加工;山区:林果业、立体农业;草原区: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围栏放牧等;(2)发展生态农业;(3)科技兴农;(4)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2 8.按区位因素划分的五种主要工业导向型区位因素特点代表工业部门布局原则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等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廉价劳动力导向型需要

21、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才支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对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对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 9.工业区位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具体的合理安排区位选择要求举例环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电子厂感光器境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材厂规 模 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污染区服

22、装厂、玩具厂规 模 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程度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仓储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 风 向,或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已知当污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宣布局在当地最小水泥厂、酿造厂染风频的上风向类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型源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印染厂、造纸厂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钢铁厂、发电厂3 0.工业联系的种类(1)工序上的联系:工 厂 之 间 存 在“投入一产出”的关系。(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以及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工

23、业园区)。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建立在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的基础上。3 1.工业集聚的优点(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2)可以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源消耗。(3)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取得规模效益。(4)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3 2.传统工业区:鲁尔区(1)鲁尔区的工业联系(1)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条件(资源、能源、水源、交通、市场)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法国洛林铁矿);丰富的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2)鲁尔区技落原因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的钢铁生产过剩。(3)综合整治(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发展新工业和第三产业,改

24、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 交 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治理污染,优化美化环境。3 3.新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1)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2)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3)发展方向: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

25、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3 4.高新技术产业(1)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订货(美国硅谷)。(2)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3 5.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1)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目的:保护城市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腾出发展用地空间。(2)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 需 求,为方便运输3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一般而

26、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 市 化,反过来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目前我国两个最大的城市密集区依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祖地区。(2)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比较I对外开放I,外资企业建立 I 工业 化I “城市化I珠江三角洲模式I小商品经营 I 个体私营企业 I 工业化I-4城市化I浙江温州模式I大城市扩散I 乡镇企业发展 I工 业 化I;城市 化I苏南模式I沿边开放I d边贸发展I-4城 市 化I云南德宏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嗯能T 工业化1 干函东北模式(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以珠三角为例):主要问题解决措施产业

27、升级面临困境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推 进“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3 7.南昆铁路的建设意义工业、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水质恶化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酸雨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发展核电等新能源;节约用电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1)将大西南的资源优势和南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相结合。(2)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区域合作。(3)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4)有利于巩固国防,有利于民族团结。(5)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8、(6)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7)有利于促进区际间的货物流通,带动商业、旅游业的发展。3 8.港口建设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水域:港阔水深(等深线弯曲密集)陆 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筑港。(2)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经济腹地广阔而发达;色托城市;政策支持;港口与腹地交通便利。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相比之下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欧亚大陆两岸;以鹿特丹为依托。3 9.航空港的

29、区位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风向、风速、雾日、云量。(2)社会经济因素:距离(避免噪声污染市区);交通(便于顾客的集散);城市用地(不宜有高层建筑及其他障碍物)。4 0.公路大桥的建设意义(长江大桥 杭州湾大桥、渤海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1)合理布局公路网;减轻铁路运输压力。(2)加强一体化;缓解过江(海)的运输压力。(3)有利于两地人员、经济、贸易物资的交流。(4)有利于缩短两地交通路线的长度,节约运输时间。(5)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6)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投资环境。(7)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4 1.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和我省高速公路网建设(润扬大桥 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建设 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南京西安铁路)(1)问题和困难:我省人多地少,占用大量良田,拆迁量大,易引发社会矛盾;河流众多,修桥量大。沿线地区噪音污染,影响村民出行。(2)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裕;沿线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效益高。(3)意义:接应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呼应浦东开发,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长三角城市带的形成,加强城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促进苏北及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加强苏北、苏南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加快苏南产业结构升级和苏北工业化进程;缩小苏北、苏南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