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40160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地理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复习提纲.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类型有:原 始 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 统 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 渡 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 代 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

2、、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H 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 代 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 渡 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 渡 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例题

3、分析:中、E|J、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选择B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 育 率(出生人数与育龄

4、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死亡率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

5、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当然上述说法同时用 往往 二字避免了绝对化,因为有些时候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时段出现死亡率升高的情况。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知识要点: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

6、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制约因素 资 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所以说资源是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而科技水平和人口文化消费水平则是通过影响资源来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3、环境人口容量特性:.(长期的)不确定性: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

7、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因此不确定.(短期的)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相对稳定,因此相对确定难点解析二:为简便,在实际中,通常以一种或儿种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用土地资源。4、关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看法悲观: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并已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乐观:考虑到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利用程度的加深,认为地球不会达到它的环境人口容量2介于两种看法之间: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00亿左右,目前人与环境之间有了很多尖锐的矛盾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报告: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

8、6亿,7 亿是我国的适度人口值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人均耕地少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人口与淡水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第四节人口素质与环境知识要点: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有:(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起作用,环境反过来影响人口身体素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难点解析一: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能力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强,所以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逐渐

9、减弱。人口身体素质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难点解析二:对人口身体素质起作用的自然环境主要有两种:原生环境因素(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缺硒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硒过剩导致地方性硒中毒;碘异常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次生环境因素(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物理方面,噪声影响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社会经济因素。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

10、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 保)、发 展 观(可持续发展观念)先进,人口、环境、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呈现一种良性循环。文化素质低,资 源 观(资源利用程度低,只能依靠现有资源,大量开采,必然造成资源压力)、环 境 观(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对环境造成破坏)、发 展 观(不可持续发展)落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经济落后,呈现一种恶性循环。例题分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人类对环境大量索取资源,乂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问题的恶化;.人口素质的低下,使得人口的环境意识淡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注意环保。难

11、点解析: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人口素质提高,生育率必然下降,人口数量就能得到控制,环保实现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实现第五节人口迁移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这种空间移动必须是永久性或长期的32、分类分类标准:地理范围、迁移方向地理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小范围的有省际迁移、县际迁移)迁移方向:城市至城市、乡村至乡村、城市至乡村(逆城市化过程、知青下乡)、乡村至城 市(城市化过程)难点解析一知青下乡的原因:政策因素,为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社会经济

12、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的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难点解析:自发性迁移主要是由于哪些因素引发的?答案: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战争难点解析: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变化原始社会:为食物-农业社会:为土地一一工业社会:为优化劳动力配置4、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改善综合经济环境;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对迁出地: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自然环境;在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第六节中国人口迁移知识要点:1、了解人口迁移的阶段性历史上(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安史之乱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人口地区分布中心

13、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新中国成立后至8 0 年代中期(原因:主要是政策)特点:迁移规模小,频 率 低(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净迁出地区:辽、鲁、沪、蜀迁入迁出持平:藏8 0 年代中期以后规模大、频 率 高(自发性迁移)方向:A农村到城市B内地到沿海城市、工矿地区2.8 0 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1 9 8 4 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工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知识要点: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难点解析: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致,所以同种

14、经济活动容易在城市相同的区位上聚集起来,发生竞争,最终形成一个以该种职能为主、其他职能为辅的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的区别在城市中心区,交通最为便利,所以对商业的吸引力最大,容易形成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就是中心商 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商业区不断膨胀发展,职能层次逐渐丰富,最终发展成为中心商务区。4所以中心商 他区是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具备的,是小城市中的。而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所具备的,是大城市中才有的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而且这儿的功能区指的就是后面提到的经济文化区2、中心商务区特点:(对交通要求最高)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15、 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平面中心、垂直底层均为零售活动)3、工业区区位变化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考虑到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考虑到经济)4、住宅区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难点解析:为什么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的居民收入高,日常除了工作还会进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所以住宅靠近高坡、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的居民收入低,终日为生活奔波,日常主要活动为工作,所以住宅靠近低地、工业区。而工业区和文化区的位置是相背的,所以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一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分流作用第二

16、节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知识要点: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历史因素难点解析: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经济因素:价高者得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 也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 入(常见原因),知名度、宗教种族第三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知识要点:1、三种常见模式:同心圆模式(考虑经济一距市中心远近

17、)扇形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多核心模式(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就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的核心点)2、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历程封建社会一服从统治权力的需要工业社会后一由资本和市场决定未来一以人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四节城市的合理规划知识要点:1、城市规划:5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H的是为了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难点解析:城市规划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2、城市的布局形式:集中紧凑式:利于节省建筑投资、利于行政管理、利于共用基础设施分散疏松式:形成主要是因为受自然地形、矿产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3

18、、功能区的合理布置一要有便利的交通难点解析:工、业用地分布在交通便捷处,降低成本;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联系要方便二要减少工业区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难点解析: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布在市区;有污染的企业分布在城市的下风向和下游三要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难点解析:防护带内人口不能密集、且应种植一些能吸收污染物的树种(水面也可充当防护带)第三单元】第一节文化与地理知识要点:1、文化的概念: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关键是 人类创造出来的例:矿产资源,虽然是物质财富,但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所以不是文化事物。2、文化事物分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直接相关的

19、是物质文化事物)分类标准:是否与人的生活和生产直接相关物质文化是基础,变化快,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精神文化变化较慢,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难点解析:精神文化常常附着在自然形态之上第二节文化景观及其特性知识要点:1、文化景观的概念: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满足需要”说明具备功能,而这种功能随时代在发生变化,则又具有时代性,同时 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说明占据空间)难点解析:文化景观与文化事物的关系凡是具有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特点的文化事物均属于文化景观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化景观都是文化事物,而文化事物不一定是文化景观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空间

20、性、功能性、时代性3、文化景观的分类: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分类标准:功能是否能被人的视觉所直接感受(能直接感受的是物质文化景观)难点解析:判断一个事物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景观还是非物质文化景观,必须注意不能一起判断,要分开用两种分类标准分别判断4、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指示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指示当时当地的人文环境(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难点解析:非物质景观大部分都是没有特定的物质形态的(地名、音乐风格、法律制度完善程度)6第三节 文化景观与地理知识要点:1、自然与文化间的关系:自然为文化提供生存与活动的空间和场所生产与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是精神生活的源泉2

21、、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自然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具有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和无害的影响违背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重点解析:各地农业景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自然带属于草原景观,发展的农业为牧业东北平原区,气候湿润,可发展耕作业,但气温不高,可种植小麦等耐寒作物第四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知识要点:1,文化事物或现象(组合)文化综合体(联系起来)文化体系(覆盖范围)文化区文化事物或现象(覆盖范围)文化区难点解析:代表狭义文化区;、总称广义文化区2、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或现象的发源

22、地呈点状分布(有单一起源、也有多个起源)文化系统的发源地往往呈面状分布3、文化区:例:文化事物或现象覆盖的范围一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界线一行政界线)、经济文化区(无明确界线,如前面所提到的城市中的功能区)、语言文化区(无明确界线)文化区特点:范围有大小之分,重要性与大小无关;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文化区与自然区不一定重合第五节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知识要点:提点:以例子为主,从书本上、练习图册上总结实例K第四单元】第一节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知识要点: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 游 者(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客体)、旅 游 业(旅游媒介)难点解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对旅游者来说,要有

23、时间、金钱和动机对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具备非凡性,才能对游客产生最大的吸引力2、旅游活动发展的过程古代:前 产 业 化 阶 段、个体需求、出游距离近、内容方式少、事务性出游多(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需要忙于工作、而且经济落后,没有金钱、时间去游玩)近代:初级产业化阶段、群体需求现代:高度产业化阶段、大众需求、出游距离远、内容方式多、娱乐性出游多7(机械化操作、经济有所提高、闲暇时间多,有条件出去旅游)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方式内容的多样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难点解析:形成的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交通改善4、旅游活动的作用:满足人类的需求(休息、求知、锻炼)促

24、进经济的发展(进口旅游增加外汇、扩大就业、回笼货币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地区间交流难点解析:为什么说旅游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生产力发展导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而且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旅游活动随之产生第二节旅游资源知识要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人文 景 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提点:主要景点的种类区分(从练习图册上、书上)2、旅游资源的特性多样性:任何一种能吸引游客的事物都是旅游资源非凡性:世界上同类的事物和现象很多,只有具备非凡的特点,才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类为某种需要(两种情况:一

25、、为旅游创造;二、起先为其他目的创造,后成为旅游景观)创造出来的,具备可创造性长存性:由于游客到景区游玩,并未带走什么,所以说旅游资源具有长存性,而且使用次数越多,价值越大。但这只是理论情况,旅游资源会在旅游过程中逐渐有所损坏除此之外,自然景观还有地域性、季节性;人文景观还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特点3、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一般自然景观吸引游客的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地质地貌景观等自然景观大多具备科学价值,有部分原先并非旅游资源的人文景观也具备科学价值(例:赵洲桥)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指人文景观,但须注意,人文景观常常附着在自然景观之匕所以判定时须谨慎!如嵩山,是自然景观,但景区也有丰富的

26、人文景观(因为以前长是帝王祭祀的地方)经济价值:是特指对旅游经营者来说难点解析:具体的旅游规划应注意什么?所开发的旅游资源是否具有非凡特点目前开发后是否有能力保护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与当地原有的景区及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否相和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知识要点:1、选择观赏位置山峰-远眺;峡谷、洞一近观(置身其中);瀑布一仰视;山水相间一乘船水路观赏;大的江河湖泊一建高楼俯瞰;小的河流池塘一建低矮的亭台楼阁就近欣赏2、把握观赏时机8高山或者北方景区一夏季;日出日落一雨过天晴;青海湖鸟岛一5 月3、抓住景观特点注意主配景;以隔景法、障景法来丰富景区的层次;用框景法来取景;用借景法扩大景区第四节

27、旅游景观的欣赏(二)知识要点:1、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2、以情观景(综合感受一五种感官;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3、了解景观、把握节奏第五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要点: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活废弃物、交通工具尾气、游客乱抛的垃圾)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服务设施建立对背景环境的影响一不和谐)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有意一游客不文明行为;无意一呼吸、汗水、践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难点解析:旅游资源真的是 无烟产业 吗?就旅游活动本身,一般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大,但也有污染的存在;而且游客层次不一,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旅游环境造成环境

28、污染。旅游活动的进行,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肯定会有其他产业存在,而如交通业、旅店业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标准:、游览价值(资源本身质量、和周围资源的集群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间的关系一是否非凡)二、市场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越长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弱)一一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四、地区接待能力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K第五单元?第一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知识要点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 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发展一意大利脱离同盟,俄国退出战争,美、

29、日、中宣战结果:协约国胜利影响:德国缩小、奥匈崩溃、俄国革命、英法衰败、美日兴起难点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格局变化的原因?战前,由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工业革命的地区,所以当时是世界上政治力量最为强大的地区。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是战败国,所以德国缩小、奥匈崩溃,而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由于战争影响,也是元气大伤。美国是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在的北美洲乂远离其他大陆,所以大发战争财.,迅速发展起来。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9交战双方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和反法西斯同盟(苏、中、美、英、法)结果:轴心国失败影响:美、苏强大,构成两极

30、。英、法严重削弱,德国一分为二、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殖民体系瓦解,殖民国家纷纷独立。难点解析: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法国没有能够成为超级大国国土狭小,发展潜力小难点解析:超级大国想要实现霸权统治最终必将失败2、目前,世界已经由两极转变为多极(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3、总体:维持和平(中美关系的变化)。全球性对抗减少、局部地区的冲突增多4、主要地区矛盾:阿以冲突和平进程的影响因素:巴勒斯坦问题: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后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1 9 4 8年5月,建立了以色列国,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目的:争夺土地耶路撒冷问题:中东和平

31、的关键。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而犹太人则称早在公元前1 0世纪,他们的祖先大卫王就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因而耶城应归他们所有。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第二节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要点:1、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西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进步、跨国公司3、对发达国家投资吸引力大的地区:拉美国家和地区、东亚、东南亚难点解析:各

32、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投入的吸引力大小的分析拉美国家和地区:持续的国内改革,使吸引投资的能力加强东亚、东南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弱,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弱北非利西亚:政治局势动荡,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较弱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要点:重点掌握图5.7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运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是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参加者:各成员国外交部长以及主管经济和贸易的部长,中国于1991年加入欧盟: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减弱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知

33、识要点:1、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10经济力量(工业、农业、交通和通讯)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高一部分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交通运输方 式 优 点 缺 点 备 注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

34、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邮电通信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 神经系统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

35、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受到地形的影响商业一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金融一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一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国道一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一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

36、车站等平原一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一陡坡上 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11C航道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一以上海为例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上海港: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汉多,泥沙易淤塞航道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交通运输使世

37、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城市道路网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问题及改善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 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生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

38、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主要区位因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一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最优原则一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山区平原形成沿谷地或交通线沿主要交通线12密 度 小 大效益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组织形式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39、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原因: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进口大量初级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比较单一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国际金融: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

40、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城市一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乡村一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发展中国家一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

41、不合理利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肓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13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H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

42、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环境污染20世纪6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A生态可持续发展

43、(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一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见 3、4、5 的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可以中国为例说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1)可持续的必要性一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一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