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复习材料.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39984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复习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生物复习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复习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复习材料.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生物复习材料-2007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分子与细胞1.1细胞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氨基酸的结构 P21图 2-3脱水缩合P 2 2 图 2-52)蛋白质的结构: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多肽通常成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千上百;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3)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

2、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结构:核酸是由核甘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核甘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绝大多数的生物体的细胞中,DNA由两条核甘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甘酸链构成。组 成 DNA的脱氧核甘酸虽然只有4 种,但若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化的。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 HIV、SARS病毒等。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糖类是

3、主要的能源物质。(70%)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常见的二糖是蔗糖(植物)、乳 糖(人和动物乳汁)。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淀粉不易溶于水,人们食用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这些葡萄糖成为人和动物体合成动物多糖糖原的原料。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

4、细胞的储能物质。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以及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它也是多糖,不溶于水,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质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和其重要作用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二十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 c、H、0、N、P、S、K、Ca、M 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 Fe、Mn、Zn、Cu、B、M。等,被称为微量元素。无论

5、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0、N 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 的含量达到48.4%。这表明C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2)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甘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正是由于C 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C 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 C,就没有生命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6、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例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若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了解P36页第二段)1.2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

7、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们提出:一、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三、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 物 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主要由

8、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4)细胞膜系统的功能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

9、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P 9 9 图 5-1 1)。这些囊状结构称为内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它的薄膜上。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的内部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

10、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 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P 9 3 图 5-8),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成崎,帽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崎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醐。2)其他几中细胞器的功能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和合成,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

11、病菌。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结构模式图(P 5 3 图 3-1 0)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联系: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

12、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D N A。DNA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十分密切。显示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3)细胞是个有机的统整体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这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1.3 细胞的代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的扩

13、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水,氧气,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P 7 2 了解胞吞胞吐2)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酶的本质、特性、作用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14、、作用条件较温和。(见书P85图 5-3 5-4及小字部分)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 度 pH值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ATP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是三磷酸腺甘的英文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APPP,其 中 A 代表腺昔,P 代表磷酸基团,弋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2)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 离 A 的那个P 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

15、i(磷酸),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 ADP(二磷酸腺甘)。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 i结合,重新形成ATP(P89图 5-5)。细胞内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1)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一、18世纪中期前,人们认为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未考虑到空气。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

16、空气。三、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上述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四、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五、因人们发现放射性同位素,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P106页第6 题)。六、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最终证明产物CO?中的C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 的途径,称为卡尔文途径。2)光合作用的过程CO2+H2O 叶绿索光能 MCH2。)+0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

17、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 H,氧直接以分子形式释放出去,H 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 P 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 H 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

18、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5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C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 受 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 H 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的进行下去。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环境因素1)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影响光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C02的浓度2)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同细上胞呼吸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

19、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C6Hl 2。6+6。2 圆 6co2+6H2O+能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二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 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 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匕进行的。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20、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无氧呼吸除酵母菌以外,还有许多种细菌和真菌能够进行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细胞以及动物骨骼肌的肌细胞等,除了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也是葡萄糖。无氧呼吸分成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C6Hl2。6 2c3H6。3(乳酸)+少量能量C6Hl2。6 上 一2c2H50H(酒精)+2CO2+少量能量2)细胞呼吸的

21、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意义: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应用:(P95-96资料分析)1.4细胞的增殖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P 1 1 2 图 6-1)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异同以高等植物

22、细胞为例的有丝分裂期的过程:前期:间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PU2图 6-2)0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称为赤道板。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 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23、。这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此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期的过程的不同点: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

24、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2)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中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调亡细胞的分化1)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及实例特点:细胞分化是生

25、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意义:细胞分化使许多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物生理功能的效率。实例:多细胞生物体从小长大,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受精卵发育成个体)。即使在成熟的个体中,仍然有一些细胞具有产生不同种类的新细胞的能力(造血干细胞)。2)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过程: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原因: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的情况是不同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全能性

26、的概念和实例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实例:P119图 6-11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细胞的衰老和调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是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哀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调亡的含义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调亡。由于细胞调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

27、细胞编程性死亡。3)细胞衰老和调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细胞调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主要特征:一、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二、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三、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恶性肿瘤防治预防:远离致癌因子,尽量规避罹患癌症的风险。治疗: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P182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P1153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P634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P855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

28、理P976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P91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2.1遗传的细胞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配 子(列如: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及特征P17 图 2-2,P20 图 2-5书 本 18-19全部内容2)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利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受精过程1)

29、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意义:受精作用对维持卷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

30、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2遗传的分子基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1928年后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不同当时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DNA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P43-44)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实验,使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 N 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

31、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腺噪吟)一定与T(胸腺喀咤)配对;G(鸟喋吟)一定与C(胞喘咤)配对。碱基之间这中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2)DNA、基因和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蕴藏在DNA上的四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DNA分子的复制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过程:DNA的复制是指

32、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 解 旋(P 5 4 图 3-11)。然后以解开的每段母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甘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的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特点: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33、2)DNA分子复制的实质及意义实质:D N 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转录:RNA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过程。(P63图4-4)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P66图 4-5、4-6)2.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遗传的科学方法一、选 材 好(豌豆);二、实验方法好

34、(由简单到复杂);三、数学统计分析;四、假说演绎法(测交)。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得尔把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2)遗传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离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遗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

35、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改变,使这个基因对应的蛋白质改变。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二、摩尔根认为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三、摩尔根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常见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红绿色盲)特点是:男性红绿色盲基因

36、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P35页表2-1、图2-12、13、14、15)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2.4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及意义1)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实例:人的同卵双胞胎,由于基因重组的相同,形状十分相像。猫由于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毛色变异。2)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1)基因突变的概

37、念、原因、特征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内因: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由于D N 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 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特征:1.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2)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染色提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是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P85-86 图 5-5、5-6)o染色

38、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特点:获得多倍体,培育新品种(例如: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体无子西瓜)。2)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

39、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例如:青霉菌的选育。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原理: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例如: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方法: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特点: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i种观

40、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另一种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P105)2.5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类型1)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特点及类型原因: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特点及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常见单基因病的遗传

41、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可能有隐性致病基因引起: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1)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2)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遗传咨询的内容是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 N 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国是参与了这一项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42、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大约由31.6亿个碱基对组成。意义:P93资料搜集和分析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相关内容。2.6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二、隔离与物种形成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进化的历程P 1 2 4 图 7-1 1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

43、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实验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原理:P 2 12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验原理:P 9 1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有: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 0 0 度以上)等。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X 1 0 0%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必修三稳态与环境3.1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1 9 世纪末,达尔文设计了实验来探讨向光性的原因,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

44、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二、1 9 1 0 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三、1 9 1 4 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四、1 9 2 8 年,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五、1 9 3 4 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口引蛛乙酸(IAA)。六、1 9 4 2 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 A A。2

45、)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产生: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P 5 0 页问题探讨图)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其他植物生长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乙烯2)其他植物激素的

46、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3.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反射和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P 1 7 思考与讨论A 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的也叫神经冲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47、,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邻近的未兴奋的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P18 图 2-22)突触的结构特点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P 1 9 图 2-3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

48、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命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P20 图 2-52)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位置:大脑左半球皮层功能:W 区 V 区 S 区 H 区 P 2 1 图 2-6动物激素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

49、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因此有人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P 3 0 科学技术社会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稳态的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细胞代谢的进行

50、离不开酶,酸的活性又受温度、p H 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 H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P32页资料分析体温调节:下丘脑是神经中枢;汗腺、毛细血管是散热结构;肌肉、肝脏是产热结构。水盐调节:下丘脑是神经中枢;尿量、主动饮水是方式。血糖调节:P 2 5 页图2-9。胰岛素降低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