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总复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1 .下列有关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和细胞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的生长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B.生物体的生长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C.细胞的大小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D.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所以细胞体积越小越好答案:D解析: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也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的大小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需要许多种酶参与,每个酶促反应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细胞体积并不是越小越好。2 .下图表示细胞周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 f a 或由b b 表示一个细胞
2、周期B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 段C.细胞中核D N A 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 段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 段可以治疗癌症答案:A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据图可知,a-b 段为细胞分裂期,b f a 段为分裂间期,故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b-b;染色体平均分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即a*b 段;b f a 段为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完成D N A 的复制,细胞中核D N A 含量加倍;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细胞分裂间期,即 b-a 段,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3.(2 0 1 6 山西四校联考)在一个细
3、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D N 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答案:D解析:D N 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细胞板出现在末期。着丝点分裂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I 后期,有丝分裂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膜消失和纺锤体形成都在前期。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C.D N A 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与D N A
4、 分子数目答案:B解析:染色体数目是以着丝点数目为依据进行计数的,故两者一定相等;染色体数目为1 时,染色单体数目为0 或 2,故两者不可能相等;D N A 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D N A 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之间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5.(2 0 1 6 长沙模拟)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 N A 与派洛宁(毗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答案:C解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
5、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在用碱性染料染色前要用清水漂洗,以免影响染色效果;观察DN A和 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水解实验材料,使染色质中DN A与蛋白质分开,便于DN A与甲基绿结合呈绿色,而毗罗红与R N A结合呈红色;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导致酶失活;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是活体染色,盐酸会杀死细胞,在本实验中不能使用。6.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中DN 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f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 细胞分裂时期A.AB段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B.BC 段细胞中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6、C.C D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D.DE 段细胞中开始出现细胞板答案:B 解析:AB段表示间期DN A分子复制的时期,而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B C 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 A分子,表明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C D 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高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7 .(2 0 1 5 洛阳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洋葱根尖时,经常换水可防止烂根B.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并保持细胞活性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所用的时间比解离长D.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
7、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有的处于分裂状态答案:B解析:培养洋葱根尖时,若不换水,根尖会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而烂掉,A 正确;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后的细胞已经死亡,B 错误;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漂洗时间约1 0 分钟,解离时间为3 5 分钟,故漂洗所用的时间比解离长,C 正确;显微镜下的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有的处于分裂状态,D 正确。8.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 A和细胞质中信使R N 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分裂图。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干 细 胞 核DNAI卜细胞质mRNA13图甲图乙A.要进行诱变育和I 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
8、的c 时期B .若将细胞培养在含3 H 标记的胸腺喀噬脱氧核甘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染色体上的所有D N A 均含放射性C.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b 和 dD.在图甲的e 时期才能观察到图乙所示的图像,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B答案:B解析:诱变育种的机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 N A 复制过程中,即图甲的b时期,A 错误;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由于D N A进行半保留复制,在含3 H 标记的胸腺嚓咤脱氧核昔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当细胞分裂至中期时,染色体上的所有D N A 的 一 条 链 均 含 B 正确;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
9、应该是m RN A 含量最多的时期,对应于图甲曲线的a、c时期,C 错误;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甲的d 时期,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 B,D 错误。9 .(2 0 1 6 宁波模拟)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出现了纤维素组成的纺锤体B.中期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表达合成后期所需的蛋白质C.后期纺锤丝牵拉着丝点使之断裂D.末期形成细胞板的过程涉及囊泡膜的融合答案:D解析:纺锤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错误;中期染色体处于高度螺旋化状态,此时核基因不可表达,分裂期所需蛋白质在间期合成,B 错误;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但着丝点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
10、拉的结果,C 错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涉及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融合,D 正确。1 0.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 N 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A.细胞膜向内凹陷 B.着丝点一分为二C.中心体移向两极 D.D N A 正在进行复制答案:C解析: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 N 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 :2 :2,通常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中心体移向两极是前期的特征;细胞膜向内凹陷是末期的特征;着丝点一分为二是后期的特征;D N A 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C正确。1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
11、列描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答案:B解析:细胞周期中,间期占时间最长,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不是同步的,所以,处于间期的细胞占大多数;各个细胞的分裂是不同步的,所以,各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不同,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有变化的;赤道板是个位置,而非实物;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细胞是死细胞,所以不能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只能静态的观察它处于哪个时期。1 2 .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
12、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两 个 相 同D N A分子完全分开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中心体发生倍增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ff一 B.一一一C.一一 D.一一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期的特点,意在考查判断分析能力。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故一个细胞周期分裂过程的顺序是一f一。1 3 .(2 0 1 6 沈阳模拟)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I。请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3、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 T P的细胞器有 o(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 A图像,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 区细胞,和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填 会”或“不会”)发生改变。(5)若下图E、F、G、H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相对数量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b、c分别是指什么结构或物质:a;b;c o答案:(l)bB-A-D-C线 粒 体(2)制作
14、装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3)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4)d不 会(5)细胞D N A分子染色体解析:(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这些细胞呈正方形。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及位置特点,图乙中细胞A、B、C、D分别代表中期、前期、末期和后期。(2)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处理根尖时,细胞已被杀死,故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分裂过程。(3)赤道板仅表示细胞中的一个位置,故显微镜下看不到赤道板。(4)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时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过程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但在过程中遗传物质会选择性表达。(5)a在E和
15、H时期的比值为1 :4,故a应表示细胞数,d仅在部分时期出现,故d应为染色单体,b与c的比值有1 :1和2 :1两种,说明b、c分别表示D N A和染色体。1 4.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 N 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 N A的关系,据图回答:86420数量(条或个)器N A染染小丙(1)图甲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个染色体组,所处时期位于图乙的 段中,图中m 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o(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嗑咤脱氧核甘酸来完成,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的 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段的某
16、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图丙对应图乙中 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 形成的方式不同。(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 b 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A a B b的概率为(不考虑基因突变)。答案:(1)4 4 E F 线 粒 体(2)D N A 的复制 B C C D (3)C D 纺 锤 体(4)A A a a B B bb1 0 0%解析:(1)图甲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位于图乙的E F 段中,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加倍,图中有4 对同源染色体,4 个染色体组。由于细胞分裂需要消耗
17、能量,所以图甲中m 处线粒体较多。(2)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是D N 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来完成D N A 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对应图乙中B C 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对应图乙中C D 段的某一时期。(3)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 N A 数量之比为1 :2 :2,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图乙中的C D 段的某一时期。此时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4)图甲中移向
18、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 和 b 四个基因,移向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B、a和 b 四个基因,因而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 A a a B B bbo如不考虑基因突变,分裂后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基因型相同,因而子细胞基因型为A a B b的概率为1 0 0%o1 5.下列有关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前都进行D N A 分子的复制B.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C.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都分离D.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答案:D解析:D N A 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会发生D N A 分子的复
19、制,A错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初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 错误;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 条性染色体一一X或 Y,进而次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精细胞中含有1 条性染色体,D正确。1 6.(20 1 6 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动物(为二倍体生物)细胞增殖的说法中,与题图吻合的是()A.甲、乙两图均为有丝分裂图像B.丙一定为次级卵母细
20、胞C.只有乙、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D.甲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答案:B 解析:甲、乙、丙三图均表示减数分裂的有关过程,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图乙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图丙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无姐妹染色单体,一定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图甲和图丙细胞均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图丙细胞存在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1 7.如图是基因型为A a 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A.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
21、一一B.该动物为雌性,和是次级卵母细胞C.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细胞中D.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细胞答案:D解析:图中细胞分别处于减I 中期、减H后期和减H前期,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一一;该动物为雌性,是次级卵母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中;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细胞。1 8.(20 1 4 天津卷)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 NA 数目加倍C.染色体D NA 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
22、的2 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故 A项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 D NA 数目不变,故 B项错误;D 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着丝点分裂时的D NA 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故C 项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 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故 D 项错误。1 9.(20 1 6 蚌埠模拟)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
23、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与 B.与C.与D.与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后,与细胞的两条染色体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与细胞的两条染色体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分别为与、与。20.(20 1 5 衡阳模拟)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D.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条脱氧核甘酸链正常情况下,1号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答案:D解析:减数分
24、裂产生的精子要通过获能处理才能进行受精作用;图中1号染色体上同时出现B、b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交叉互换的结果;图中4条染色单体上有4个D NA分子,8条脱氧核甘酸链;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2号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正常情况 下1号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21.(20 1 6 大同模拟)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f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A.C D 段2nnOC_JD_A B EFGH I细胞分裂时间B.B C段 和F G段C.AB段 和F G段D.B C段 和H I段答案:D解析:着丝点的分
25、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B C 段表示进入有丝分裂后期,H I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D正确。2 2.如图所示,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 N A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盘 图例引:口|口染色体数w0七:k 上I 1:nn n 口 r i n 、MI色蹩 班士+匕 亡 心 土 二=少 核DNA分子数甲 乙 丙 丁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D.丁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小鼠为二倍体生物,甲中染色体数为2N,说明有同源染色体,又因染色单体
26、数和核D N A分子数都是染色体数的2 倍,所以该图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的任一时期。乙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无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因此应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丙、丁中都不含染色单体,所以应表示间期D N A复制前的时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由于丁中的染色体数、核 D N A分子数都减半,故应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2 3.(2 0 1 6 江西赣州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核D N A分子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 N A分子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 N A分子数目相等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
27、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核D N A分子数目相等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答案:B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 错误。2 4.(2 0 1 6 枣庄模拟)下图是某几种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为雌性纯合子B.乙图中秋水仙素在C D 段发挥作用,受精作用发生在D E 段C.丙图中2区段所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
28、关D.甲、乙图中的细胞均无同源染色体存在答案:D解析:看懂三个图且搞清楚隐含的条件是关键。甲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 a B B d d,但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不一定是纯合子;乙图中D E 段表示加倍后的细胞进一步分裂,D N A进行复制;丙图中同源区段2 控制的性状仍与性别有关,因为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甲图中无同源染色体,乙图中D N A的起始为n,表明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2 5.(2 0 1 6 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 加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 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 依次代表()B.染色体数、D N 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D
29、N 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 N A分子数答案:A2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 N A分子数不变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B.C.D.答案:C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 N A变化的规律。只有和是正确的,其余叙述都是错误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而着丝点是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30、一分为二的,不是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 NA 分子数都减少了一半;染色体的复制是在联会之前完成的;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2 7.(2 0 1 6 兰州模拟)图1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 NA 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 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图 1中 BC段形成的原因是,DE段形成的原因是(2)图2中 细胞处于图1 中的C D 段。(3)图 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乙细胞中的和组成,和是,甲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4)图2中丙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 期。(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
31、如果丁细胞中的M 为 X 染色体,则N 一定是 o 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答案:(1)D NA 复制着丝点分裂(2)丙、丁(3)甲、乙、丙一个染色体组一对同源染色体4 (4)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5)次级精母细胞常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解析:(1)图1中的B C段 因D NA的复制,使染色体和核D NA数量比由1变为1/2,D E段因着丝点的断裂,使染色体和核D NA的数量比由1/2变 为1。(2)图1中的C D段表示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 NA分子,故与图2的丙、丁对应。(3)分析图2可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
32、乙为精原细胞,图丙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和丙;乙细胞中的和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和形态大小相同,但来源不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内每一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故 有4个染色体组。(4)图丙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5)若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可能是由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引起的。2 8.(2 0 1 6 徐州模拟)如 图1表示某动物个体(2=4)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 NA含量的关系图,图2表示其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数量 bac J1机向r
33、llnn.i n 1 1 1 1 V 时期(1)图1中a、b、c表 示 染 色 体 的 是,图1四个时期细胞中肯定没有 同 源 染 色 体 的 是。(2)图1中I I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 细胞,图2中丙细胞对应图1的_ _ _ _ _ _ _ _时期。(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若D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E染色体一定为;D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其原因是答案:(D a l l L I V (2)乙 I I I (3)次级精母细胞常染色体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解析:(1)根据图1 可知,b的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NA 为 0,说明b是染色单
34、体,从而可以得出a是染色体,c是 D NA。图 1 中I I I 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I V 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因此H I、I V 时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图 1中的H时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 D NA,对应图2中的乙细胞;图2中的丙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并含有染色单体,对应图1 中I I I 时期。(3)根据图2中乙细胞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共有两条染色体,若 D为X 染色体,则另一条为常染色体;D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原因可能为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
35、叉互换。2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来的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D.同一个体茎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答案:C解析: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变成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的癌细胞;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增殖分化而来的,所含基因相同;分生组织等分裂旺盛的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比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强。3 0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
36、,正确的是()A.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变小B.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 m R N A 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C.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细胞核中的DN A 不存在解旋的现象D.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强答案:B 解析: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转录生成的信使R N A 有差异;高度分化细胞在转录时会发生DN A 解旋现象;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减弱。3 1.(2 0 1 6 德州模拟)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细胞通过表面的蛋白质接收来自
37、其他细胞的信号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以亲代DN A 为模板合成相同的两个子代DN AD.细胞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引起细胞衰老答案:B 解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3 2.癌细胞有多种检测方法。切取一块组织鉴定是否为癌细胞,下列最可靠的依据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改变B.细胞原癌基因是否突变C.细胞的形态是否改变D.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是否减少答案:C 解析:癌变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癌变细胞的突变基因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变化无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 3.据美国全
38、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经达 到 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D.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答案:B解析:只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坏死是由强烈外界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癌变细胞的
39、细胞呼吸旺盛。3 4.梭菌毒素“T p e 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再表达B.“T p e l”可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 R N A 的种类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答案:B解析:细胞凋亡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此过程中基因还能表达。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不一定是癌细胞。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致,所以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不相同。3 5.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
40、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细胞分化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C.癌变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D.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治疗癌症的一种策略答案:D解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诱导癌细胞,使之进行正常分化,这是治疗癌症的一种策略;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癌细胞是处于未分化状态的细胞,而癌细胞的分裂能力强,故不能得出B项所述的结论;癌变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基因重组。3 6.研究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 0%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可能癌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 T 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癌细
41、胞即使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由此分析,下列推论合理的是()缺氧环境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要多癌细胞的线粒体可能存在功能障碍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仍然很高A.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 0%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可能癌变”,说明缺氧环境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产生相同数量的A T P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因此,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要多;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说
42、明癌细胞的线粒体可能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仍然很高。3 7 .(2 0 1 6 咸阳模拟)下表是关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与细胞癌变的比较,其中叙述不正确的组合是()A.B.C.D.项目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与基因的关系受基因控制受基因控制受突变基因控制影响因素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分为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害对机体有害对机体有害答案:A解析: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因此错误;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因此错误,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3 8 .下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43、的是()细胞名称肝细胞幼嫩红细胞造血干细胞浆细胞m RN Am RN A im RN A2m RN A3m RN A i蛋白质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呼吸酶免疫球蛋白A.与上述四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或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四种细胞转录的m RN A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m RN A:,在其他细胞中也有C.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的全能性大于造血干细胞D.四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答案:B解析: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但血红蛋白呼吸酶是胞内蛋白,不分泌到细胞外;m RN A?在活细胞中都有,其
44、 他m RN A则在不同细胞内存在差别;四种细胞的全能性有差异,如幼嫩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全能性小于造血干细胞;蛋白质的功能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它们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3 9.根据下面的图示,回答有关问题:ABC、“.,(1)图中分别表示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和 的过程,是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2)若 细 胞C是成熟的红细胞,那 么 细 胞A是,主要分布在中,对于白血病病人来说,医学上常采用 的方法,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3)成熟红细胞中无核、无(细胞器),所以红细胞中呼吸作用的方式为(填反应式)-原核细胞的无核与成熟红
45、细胞的无核相比,原核细胞具有 o成熟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能力与细胞内含有 有关。(4)若C表示的是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人的细胞,他患病的根源是图中(用字母表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1)细 胞 分 化(2)造血干细胞 骨髓 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3)线 粒 体 CGH&L也2c3H能 量 拟 核 血 红 蛋 白(4)A、B解析:(1)经过程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故为分化过程。(2)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故A是造血干细胞。目前,白血病患者常通过骨髓移植,植入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使患者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3)人成熟红细胞中无各种细胞器,故呼吸方式只能是无氧呼吸,原
46、核细胞与无核的成熟红细胞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有拟核。(4)若C细胞表示的是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人的细胞,他患病的根源是造血干细胞中的基因发生突变。4 0.(2 0 1 6 岳阳一模)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 为模板合成的。(2)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 N 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几小时后,D N 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
47、丝分裂的 期。n表示未加蜂毒素口 的空白对照组2C 2C-4C 4C细胞DNA的相对含量(C)(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方法步骤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 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蜂毒素溶液。c.培 养4 8小时后,检测并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d.重 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 a x、B e l-2)的表达,结果如图2所示。胃癌细胞的凋亡率 基因表达率2010Bel-2蛋白图1蜂毒素浓度(u g/m
48、 L)图2蜂毒素浓度(u g/m L)分析讨论a.图 表明-b.图1、图2表 明:从 基 因 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有关。当B e l-2蛋白/B a x蛋白的比值出现 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答案:(D m R N A (2)无 限 增 殖 间(3)等量的 2 u g/m L、4 u g/m L.8 u g/m L胃癌细胞的凋亡率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
49、导致效 应 增 强B a x基因表达增强和B e l-2基因表达减弱降低解析:(1)翻译过程的直接模板是mRNAo(2)癌细胞的特点是能无限增殖,易扩散和转移。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据图可知,加蜂毒素后处于DNA复制时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所以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间期。(3)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图1和图2 可知,向24 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 u g/mL、4 口 g/mL、8 口 g/mL蜂毒素溶液。根据图1 的纵坐标可知培养48小时后,检测并统计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根据图1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含义可知,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50、,并随浓度增大导致效应增强。图 1、图2 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 基因表达减弱有关,当 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2016全国卷11)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解析】细胞噌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噌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项正确;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