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58890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t xt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 期 恒 星 年(3 6 5 天 6时 9 分 1 0 秒)恒星日(2 3 时5 6 分 4 秒)角速度平均1。/日 近 日 点(1 月初)快远日点(7 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 5。(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3 0 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 6 7 0 KM 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 3
2、o 2 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 方 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 S向南北降低23
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 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
4、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 5 o,时间相差1小时,每lo相 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 的 长 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 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5、(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 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 以1 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
6、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 4小时,则减2 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 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 洁 空 气(氮一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一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一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 本2 9页 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 层 大 气2 0 0 0-3 0 0 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7、平 流 层5 0-5 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 低纬:1 7-1 8千米,中纬:1 0-1 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
8、,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9、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 环 流(课 本37页 图2.14)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 季 东 南 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一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
10、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一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反气旋气 压 低 气 压(中心低,四周高)高 气 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天气 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 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
11、、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1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1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 陆 性 大 大7月1月海 洋 性 小 小8月2月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1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1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 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1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
12、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 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1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1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1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2)气候的类型(课本4 7 页的图2.2 6)3)主要1 0 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 8页图2.2 7)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 最 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 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1 2.1.
13、2 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 5 热带气候最 冷 月 气 温 在 1 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一15 温带气候最热月5 寒带气候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 2 0 0 0 m 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 0 0 1 0 0 0 m m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 5 0 1 0 0 0 m m)热带季风气候1 5 0 0 2 0 0 0 m 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六;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
14、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危害: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燃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
15、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 单 元 陆地和海洋-: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结合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
16、、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
17、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5)外力作用与地貌侵 蚀 搬 运 堆 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
18、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 0 0 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3)海水的盐度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 海 最 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影响因素影 响 因 素 影 响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
19、较低;降水量 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四;海水的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 浪(风 浪、海啸);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 1,3.3 2)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 偿 流:秘鲁寒流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北半球:顺时针环流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
20、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
21、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五: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
22、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湖 泊 水 全 年 有 调 节 性,水量稳定东部地 下 水 全 年 水 量 稳 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 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六:生物(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
23、染(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七: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
24、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 体 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2)地域差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
25、要分布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的特点(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2)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利 用 建 筑 风 向 与 盛 行 季 风 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
26、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二;海洋资源(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渔场的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 本100图4.4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
27、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 气 运 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 类 活 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 的 变 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
28、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三: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1)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2)暴雨洪涝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
29、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3)干旱(4)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五:地质灾害(1)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
30、,烈度。(2)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31、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全解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一、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总星系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中的普通一颗(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物理性质、运动特征)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二)、日地关系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约1.5亿 千 米(一个天文单位)太阳系九大
32、行星的位置 水 金 地 火(小)、木土天海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 地 行 星(水金地火)、巨 行 星(木土)、远 日 行 星(天海)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氢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太 阳 活 动 黑 子(标志)、耀 斑(最激烈)。我国太阳能的分布分界线;青 藏 高 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
33、讯产生磁暴现象(三)、地球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与赤道周长6371千米、4万千米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极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I l l X c o s 9特殊经线 0、1 8 0、1 2 0 E、2 0 W、1 6 0 E纬线和纬度和赤道平行的的圆。以赤道为零度,向南向北各9 0度。特殊的纬线 0 (赤道)、9 0 (极点)、3 0、6 0、2 3。2 6、6 6 3 4 本初子午线0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南北方向的判断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东西方向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经纬网上方向的判断 平行四边形法则经
34、纬网上距离的计算经度每差一度 相 差llO X c os。(当地纬度)、度相差一度相差110千米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俯视呈顺时针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 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 时(昼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约每小时15 ),线 速 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6 7 0km/h X c os 0)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 月 初(近日点)快,七 月 初(远日点)慢。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地球
35、公转的周期 恒 星 年(36 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 归 年(36 5日5小时4 8分4 6秒)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叵I归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线和赤道相交处的经线为6点,昏线和赤道相交处的经线为18点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 ,时刻增大4分钟。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国际标准时间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即零度经线)。国际日期变
36、更线18 0经线(理论上),有三处偏离,不通过陆地(实际)。2 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北右南左)太阳直射点的判断太阳高度为90度,昼半球的中心点,地方时为12点。春分日(3.21.)秋分日(9.23.)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 2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北半球昼长 12h冬至日(12月 2 2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南半球昼长 12h夏半年的概念3 月 2 1 日至9 月2 3 日,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南半球为冬半年冬半年的概念9 月 2 3 日至3
37、 月2 1 日,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南半球为夏半年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 15 度为1小时。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日出时间为12L/2,日落时间为12+L/2;L为昼长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往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往南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反之为冬季。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4/5)、立夏(5.5/6)、立秋(8.7/8)、立冬(11.7/8)划分四季。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五带的
38、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四)、宇宙探测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 9 5 7 年 1 0 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 9 8 1 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 9 7 0 年东方红一号、2 0 0 3 年神舟5 号 载人航天飞船。2 0 0 5 年神舟6 号。2 0 0 8 年神舟7 号。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二、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
39、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必需;构成生物体成分;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燃破坏臭氧层、酸雨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人类的保护伞。(二)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反 射(
40、无选择性)、散射。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属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射回地面的部分。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大气的保温效应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保温作用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低纬度小,高纬
41、度大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斜穿等压线。3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与等压线平行。左右手法则。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海平面等压线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低压槽、高压脊、鞍部。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压、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对于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冬季主要气压中心(1月,北纬6 0度)亚 洲 高 压(亚欧大陆)、阿留申低 压
42、(北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北大西洋)夏季主要气压中心(7月,北 纬3 0度)亚 洲 低 压(亚欧大陆),夏威 夷 高 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 亚 季 风(东北、西南风)。(三)大气降水降水的条件物质条件:水汽、固体杂质临界条件:水汽上升,水汽凝结达到过饱和。降水的类型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世界降水分布东岸多、西岸少。赤道多、两极少。沿海多、内陆少。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副极地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四)天气、气候与人类及气象灾害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过
43、境时与过境后气温、气压、天气的变化。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冬季的寒潮、沙 尘 暴(冷锋)、梅 雨(准静止锋)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锋面气旋温带气旋,东面暖锋、西面冷锋。暖锋锋前、冷锋锋后一侧阴雨。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 带(四种)、亚 热 带(两种)、温 带(三种)、寒 带(一种)判断气候类型的步
44、骤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20-35 o季风环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30-40西岸。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40-600大 陆 东 岸(仅东亚)。季风环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0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冬暖夏凉,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气候资源与建筑小
45、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街道方向与风 向 平 行(利于通风)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居民区相反。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铁路、机 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台 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近中心风力 12级。影响低纬度东岸。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一热带风暴一强热带风暴一台风。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暴雨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的天气系统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干旱的防御
46、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4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寒潮的防御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海平面上升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燃化合物消耗臭氧。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臭氧层的保护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合作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我国酸雨区的分布南方酸雨严重西南(四川盆地)中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酸雨的危害河湖
47、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危及人体健康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五)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的判读技巧三、海洋(一)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热容量很大。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全 球 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人一海岸相互作用阶段很少干预开始干预海岸开发海岸管理海水热量的收入、支出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
48、极递减。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大洋平均盐度:3.5%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 流(寒流、暖流)、河流淡水 汇 入(径流量)。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 汐(大潮和小潮)、洋流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大多东西方向)补 偿 流(大多南北向)密度 流(直布罗陀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