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33697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本科毕业论文.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详细版)(项目号:桂教高教201165号 桂教高教2010130号 2010JGZ002)成果完成单位: 广西大学成果完成人: 唐纪良 曾冬梅 蔡敢为 李陶深 林小峰 温远光 马少健 顾明华 商娜红 张军 陈林2012年9月 引 言本成果依托的项目是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地方综合大学多元化合作构建多样化本科生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桂教高教201165号)和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校企多元化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桂教高教2010130号,2010JGZ002)。课题启动

2、于2004年4月,广西大学较早提出并启动了“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地方综合大学产学研合作育人改革探索”。经过近8年半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取得了高质量研究成果。已完成了专著2部,其中基于社会学视野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20万字)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签订可出版合同,拟在2012年12月底出版,合著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2010年获得广西自治区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系列文章32篇。参与改革的工、农、文科大类12个学院26个专业,建成了181个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合作的产学融合、开放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构筑了13种“

3、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学校与行业企业多元化合作育人的长效 “双赢”机制;切实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一部分 改革背景与思路 (一)改革背景 本科生实习是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高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本科生实习,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敬业精

4、神,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本科生实习上存在的症结已经成为高校的棘手难题。第一,本科生实习难。大多数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由于考虑容纳能力、学生的人身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效益等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本科学生实习。第二,“实习教学形式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学生实习属于“参观式实习”,或观摩或放羊,不少学生实习过程成为单位廉价的劳动力。第三、实习质量不高。即使行业企业接受了学生实习, 出于生产和安全考虑,也不允许学生操作或者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在实习单位缺乏“真刀真枪”实际动手训练,达不到提

5、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预期效果。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由于学科门类全,专业多,学生实习覆盖面广,上述问题更严重。应该说,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岗位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与本科生实习不能有效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与直接关系。究其根源,除了国家政策性因素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虽然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不少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的合作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行业企业停留在被动合作的形式上,并没有深入到“校企共育人才”的程度。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互惠互利、双赢共生深度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未有效建立。提升本科生实习质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环节,使学生得到真实环境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这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因此,如何与行业企业建立双方互利共赢的密切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深度融合,搭建资源共享共同建的产学联合培养人才平台,以此构建有效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模式,提高本科生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合作方和学生的三赢,是各本科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同样是广西大学(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97个本科专业,22000多本科生地方综合大学)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4月,学校启动了“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

7、产学研合作育人改革探索,重点对原形式化的本科实习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 二、改革目标与思路 (一)改革目标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为主线,产学研一体化协调推进,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真正融合、良性互动的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双赢”机制;搭建共建、共管、开放共享的融教学、研发和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决策策划、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检测等服务于一体的深层次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构筑“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本科实习模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切实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在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做人做事的本领。(二)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1解决本科生因实习难和“实习教学形式化”现象,不能有效

8、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而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能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的问题。2解决如何与行业企业建立双方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密切合作长效机制,促使行业企业由“不愿”到“自愿”,从 “被动”到“主动”实质性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问题。第二部分 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本课题已完成了专著2部,其中基于社会学视野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20万字)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签订可出版合同,拟在2012年12月底出版,合作著作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2010年获得广西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系列文章32篇,其中被国际SSCI收录1篇。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对本科院

9、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本科生实习模式合作的理论、模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对“学校行业企业”的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学校行业企业”的产学合作教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1905年创立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办学模式,目前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培养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人才的教育模式

10、。其本质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共赢。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领略行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走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道路,既符合大学利益,也符合行业企业利益,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是一个三赢的选择。合作的关键是两大参与主体的沟通互动。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搭建行业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建立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诚信”

11、是结合的基础,“互惠”是结合的核心。二、对产学研合作育人系统的协同共生理论进行了探讨产学合作育人主要是建立在区域政府、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方的多方合作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主要内容而进行的协作活动。因此产学合作教育系统本质是共生系统。产学合作教育本质是共生系统的共生特性表现为:合作性,产学合作育人共生系统不是合作的简单集中,而是以物合作基础,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系统。在系统中,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更多的是合作共生关系。一体化发展,产学合作育人系统实质是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各共生行为主体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协同效应,产学合作教育系统是行业企业合作双方建立起人才、

12、信息、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共同使用、互相补充的关系,是双方优势资源交换的过程,因此资源互补是合作前提。系统内部行业企业的美好“双主体”可以通过共享有形资源、协调的战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合作绩效得以显著提升。三、对本科生参与实习的作用及其意义进行研究创新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本科生参与实习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四点:学生的认知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通过实际操作强化,就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要领。因此,实习就是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完成从理性到感性的飞跃。学会做事的环节。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处事能力不够强,通过实习可以熟悉工作岗位和专业岗位,来锻炼他

13、们的能力。学会做人的环节。除了寒暑假的短暂休息,学生们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与人打交道。实习是他们学习与人共处、了解企业氛围、打造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学生的就业环节。通过实习来熟悉企业岗位,观察企业的其他业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便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发展。四、 对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模式进行了研究 “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本科生实习模式,主要借助与行业企业共建的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科技孵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来实现,实习模式应包括如下几种:顶岗实习模式;工学交替实习模式;“订单式培养实习模式。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的实习模式;以生产项目为纽带的实习模式;

14、实习毕业设计预就业实习模式;以支农等服务为内容的实习模式。基于联办学院或者专业为核心的实习模式。五、对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基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平台的本科生多样化实习机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即各方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前提下,规范各方之间的利益转移,以实现整体利益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而在我国,与之相关的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实习制度还没有建立,尤其是缺少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用工政策、分配政策。而在国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教育实习制度用以保障大学生实习。如在英国高校中

15、盛行的业本学习(work-based learning),直接将在工作场所的学习作为全日制学位课程的一部分。英国的“实习生制度”,实习生实习一般不超过一年,政府承担学生安全保险,并对于实习单位给予一定补贴。因此,在目前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解决大学生“实习形式化”存在的问题,急需建立完善包括实习制度在内的校企合作的国家法律和政策导向机制,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一些如减免税额等优惠政策,促使行业企业由“不愿”到“自愿”,从 “被动”到“主动”参与联合培养人才。要建立的机制包括:(1)激励机制。主要是增强行业企业积极性。(2)约束机制。对行业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作出要求。(3)利益共享与

16、补偿机制。使合作双方均能受益。目前上述理论框架已全面用于指导广西大学全校性的本科教学当中,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第三部分 改革、实践探索一、改革历程自2004年4月,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了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 共同参与为核心的本科生实习模式改革。至2012年9月,已历时8年半,改革分二个阶段:试点阶段:2004.4 2010.12: 以新广西大学第三次教学工作大会为基点,在校企产学研联盟的基础上选择试点学院与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培养人才协议。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重点选择了与广西行业企业联系紧密

17、,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12个学院26个专业进行试点。这些学院和专业是:机械学院3个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运输专业),电气工程学院2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4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农学院3个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院3个专业(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2个专业(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工程与管理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个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资源与冶金学院1个专业(矿物资源工程),化学化工学院1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

18、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个专业(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新闻传播学院1个专业(新闻学),法学院1个专业(法学专业)。全面提升阶段:2010.12 至今,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基点,以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在试点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全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并推进多样化本科生实习模式改革。二、改革举措为推进本项目改革,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在全校积极倡导实践育人、合作育人观念 广西大学是广西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

19、任和义务。创新人才培养不能在单一的校园环境完成,需要走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之路。学校把加强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在2004年4月20日的新广西大学第三次教学工作大会、2007年4月的教育部启动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改革研讨会、2010年9月学习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大讨论等全校大会上,围绕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组织了3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课题组组长、校长唐纪良主持大讨论。会后课题组成员在全校和学院先后组织了多种类型的专题报告和研讨。通过多次大讨论和研讨,全校师生树立了“实践育人、合作育人”和“产学合作、做学融合、研学融合”的教育理念。“以服务

20、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思想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同,这为本项目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将改革纳入学校顶层设计为推进本科生实习模式的改革,学校将本项改革纳入顶层设计,强化对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工作的规划和领导,确保了本项改革在顶层设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有步骤实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启动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研究项目,对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机制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在2004年4月20日学校召开的第三次教学工作大会上,课题主持人唐纪良在讲话时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实施产学研合作育人工程,走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合作发展的办学道路。按照“试点推进、重点建设”的工

21、作方针,以合作育人为中心,以“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政策倾斜、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模式灵活、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会后,即启动了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项目改革,并选择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资源与冶金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林学院、农学院、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26个专业开始试点改革。2.将本项目改革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2005年,学校将加强产学研合作育人改革纳入了广西大学“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提出:要克服闭门办学的消极思想,走与行业企业合作

22、培养、合作发展的办学道路。充分利用学校和实习单位两个育人主体,在两个育人环境,建设产学融合、校企互动的开放式、多方共赢的实习基地教学平台;建成一批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出一条学校与行业企业多元化合作育人的长效 “双赢”机制。通过改革,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在两个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010年,进一步把“实施校企多元化合作育人项目”。纳入广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重点建设项目”予以公布。3.制定一系列改革方案并有组织、有计划实施。2004年4月

23、学校启动本项目改革,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2005年3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意见(西大教字20056号)、广西大学产学研合作育人改革实施方案(西大教字200511号)、广西大学产学研合作育人奖励办法西大教字200546号。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2010年12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多元化合作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大教字201049号)。2011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单位,学校召开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改革思路:以卓越

24、计划为抓手,积极探索校企深层次合作育人的全新途径和机制,要求全校在2004年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主动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开拓合作载体,探索校企“双主体” 多元化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新机制。并出台了广西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西大教字【2011】26号)、广西大学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西大字【2011】27号)关于成立广西大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通知(西大教字【2011】28号)、关于成立广西大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小组的通知(西大教字【2

25、011】29号)、广西大学关于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后,7月,广西大学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主报告凝心聚力科学发展 加快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系列“卓越计划”、本科生科研协同创新计划和跨校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构建“面向社会、面向工程、面向应用、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三)与国内或区内知名行业企业构筑深度合作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 有效解决本科

26、生实习形式化现象,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让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实习指导过程,构筑搭建共建、共管、开放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极为关键。2004年4月以来,12 个学院主动服务,以贡献激发行业企业参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热情。目前与181个规模较大、设备先进、效益良好,工艺流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国内或者自治区同行业领先或先进水平的优秀大中型企业事业,在原有产学研合作(主要以科研合作为主)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合作功能,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为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了搭建了多方共赢的共建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平台。搭建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共分为三大类。1 第一类:共建校外

27、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基地。包括研发、中试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教学研究基地、产(管)学研合作教学研究基地、林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开发、推广及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基地设在合作单位。基地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合作单位都为行业的知名企业。如机械学院与玉柴机器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国内500强企业)、柳州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五菱集团柳州机械厂(国家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材料工程学院和全国500强企业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与冶金学院与柳州华锡集团下属的铜坑矿(是国内最大的有色地下开采矿床),下属的车河选矿厂(是亚洲最

28、大的锡选矿厂),中信公司大新锰矿(国内最大的锰矿企业);轻工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品企业百强企业)、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全国最大的制糖民营企业);化学化工学院与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广西计算中心、博联信通公司、深圳微软实训中心、深圳长城电脑集团公司;土木工程学院与三峡水电枢纽;新闻学院与广西电视台;法学院与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林学院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最大的林场),等等。均为信誉好、在广西乃至全国有影响和特色的骨干企业知名行业企业。林学院建立的16多个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基地,

29、几年来,企业投入基地和平台建设的经费在3000万元以上,直接受益的学生在2200人以上。二是合作内容不仅仅是研发合作,而是在教学、研发、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师资和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三是实行“共建、共育、共管、共享” 管理机制,即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基地的负责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 2.第二类:共建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真实的工程环境,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共建模式包括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基地的负责人,联合制订工程实践教

30、学目标;联合制订工程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学生实训实习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度等等。2008年以来,12个学院建立了3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文科实践基地(新闻学)。包括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广西浩天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电电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西津水里发电厂、广西博联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平方软件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博国际信息有限公司、广西亿康计算机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31、化工研究院、广西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电视台等。共建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广西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广西大学-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西大学-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大学-广西电视台、广西大学-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

32、、广西大学-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实践基地,被列为自治区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的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已经实实在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3. 第三类:共建“科研、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内外生产性实践基地。以“双赢”的目标,共建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基地特征如下:一是基地理念是“实践教学企业化、现场化”,基地具有合作单位的真实职业环境,地点根据专业特点建在校内或者校外;二是基地具有 “生产、教学、培训、研发”于一体的功能,做到 “四合一”,即工作岗位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育人与服务合一。基地既是科研与产品开发基地,也

33、是本科生校内实验实践基地、企业培训基地。三是共建模式上,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采取引企入校的方式,由企业向学校投入资金,捐赠所需的实训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派出熟练技工人员加强指导,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践基地则由企业提供场地独资建设,学校以人力和技术合作共建,利益分成。目前,12各学院共建有校、内外两种生产性实践基地,其中校内12个、校外15个。近5年,学校引进社会资金近2亿元建设两种生产性实践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如电气工程学院与广西送变电公司、大化电厂、华盛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了校内电子电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基地。企业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并赠送了输电线路器材、输电示教杆

34、塔、过程控制装置等设备,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根据最新需求,一起设计和研制了包括供电、测量、保护与控制屏实验装置和计算机监控的实验电厂等一系列实验装置。基地具有教学实训、科技研发、社会培训、技能考证和成果展示五大功能,共有实验装置40套、实验发电机组8台套,近5年有2000人次学生受益。新闻学院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合作,共建了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新闻出版总署西南人才培养基地”,这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四个人才培养基地(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西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跨地区新闻人才培养基地,新闻学院还是全国第一个拥有新闻人才培养基地的地方新闻院校。2008年,广西大学与广西新闻出版局联合申请共

35、建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政府已投入8000万元,已经纳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纳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库、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和自治区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2011年4月,学院又引入资金数百万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影像资料数字化数据加工与开发工作基地(这一基地目前是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地方高校达成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机械学院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在广西大学校内共建了广西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包括柴油机工程研究室”、“汽油机工程研究室”,“内燃机工程研究室”及“内燃机联

36、合实验中心”。两大公司分别投入百万元资金,广西电力测试研究院为“汽油机工程研究室”捐赠了残余应力衍射仪等价值一百多万元的力学测试实验设备。实验室既是科研与产品开发基地,也是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交通运输、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校内实验实践基地。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先后与广西博联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宁金寰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广东铭德等4家企业投资建设了四个校内的校企合作实验室,每年有50多名学生在实验室里参加科研与产品开发工作,有10多名学生毕业后被这些企业录用就业。等等。校外生产性实践基地。如农学院与桂林农科所共建了农科教人才培养甘蔗基地,投入了800多万元,2012年成为国家首批

37、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与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建中国东盟(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与广西金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培养木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基地;与广西浦北县金和制糖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培养蔗糖业专业技术人才基地等,企业投入经费2600多万元。林学院与印尼金光林业集团(APP)共建总面积达1165公顷的人工林生产性和研发性实践基地;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共建了面积1万多亩的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与国有钦廉林场钦建设了冠黎合江林业实验示范园4000亩(钦州市)、星岛湖生态休闲旅游与林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园3000亩(北海市),与国有维都林场建设了桂中维林林业科技综合试验示

38、范园3000亩(来宾市);企业投入基地和平台建设的经费在3000万元以上,直接受益的学生在5200人次以上。上述三类共建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平台,与企业的生产、研发活动融为一体,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与企业共同培养、兼顾学生就业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较好地实现了生产育人一体化目标。学生可以在基地“真枪实弹“地参加实习单位的生产、科研、企业管理等实际业务,完成自己的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情感,大大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四)探索了“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多样化的本科生实习模式依托三大类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12个学院根据合作单位的性质和参与程度,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逐步对原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

39、为辅”的“学校单一主体参与”的本科生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了“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改革,形成了如下13种本科生实习模式。1. 以生产项目为支撑的合作实习模式主要是围绕实习单位提供的具体的生产或产品开发项目开展教学实习活动。如林学类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生态学专业坚持把毕业实习或课程群综合实习放到广西重大的林业生产实践中去完成。近3年来,林学、生态学等学生先后完成了德保县、田东县、平果县、陆川县等12个单位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与评价任务;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南区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测工作;进行了德保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县区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了防城港市生态功能区区划、那坡县社会

40、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等任务。3年来争取到各类生产项目经费1200多万元,直接用于学生身上的实习经费700多万元,有1400多名毕业生受益。通过以生产项目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深度联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就业竞争力。部分实习成果被作为广西林业科研成果并荣获各种奖励,如“平南县二类调查”成果获广西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北流市森林资源调查”获得广西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2009年,农学专业、植物保护、园林专业与贵州省荔波县开展“甘蔗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合作,该县拟建的“九曲湾糖厂”为学院提供10万元研究和差旅费用以及下乡用皮卡1辆,学院派出由教

41、师和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每月到该县指导甘蔗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技术培训,为该县引进甘蔗品种台优、桂糖21号、柳城03-182等,仅用1年多时间就将该县甘蔗种植面积从3000多亩发展到5万多亩,原料蔗产量5000多吨增加到16万吨。2009-2012年,学院与利达生物有限公司、先正达公司合作开展生物有机肥和“度锐”农药试验示范,企业为本课题提供交通用车1辆和试验示范经费10万元,安排毕业论文课题、毕业实习等分别在贵港、来宾、宾阳、钦州、宜州开展试验示范。2.“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模式。根据学校办学专业的综合实力,主动了解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沟通协商,达到供需共识,根据企业用

42、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如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与深圳蒙拓励公司于2008年7月与20名学生签订“订单式”资助学习协议书,协议主要内容规定:深圳蒙拓励公司对签约学生一年资助7200元,学生毕业时到该公司工作;学生寒暑假参加公司组织的生产见习,按相关规定领取见习工资。林学专业与金光集团、嘉汉集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中山市顶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集团(公司)以助学金的形式提供定向培养费,每年学生到集团(公司)实习23个月,毕业后择优到集团(公司)工作。芬兰Stora Enso 林业有限公司(广西)不但在林学专业设立

43、了奖学金,还从2007年开始,每年出资3万元,资助举办林学专业英语强化班;此外,每年全额资助林学专业2名学生到该公司驻巴西、乌拉圭等基地进修学习;每年安排50名学生到广西北海基地进行实习(资助1200元/人月),实施林业专业人才的订单培养。中山市顶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从2011年至2014年,每年捐助10万元,用于 “顶固奖学金”和“顶固杯家具设计大赛,订单培养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人才。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农学专业先后与南华糖业集团、东亚糖业集团、湘桂糖集团、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广西蔗糖业、木薯产业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学校有计划招收学生,

44、并进行定向培养,部分选修课可由企业选定,课程学习阶段设置企业课程,增加企业的专家授课,学生实习、毕业论文在企业进行,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学生完成学业后到企业工作。每年通过“订单培养”到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占本专业毕业生总数60-70%。近6年来先后有66多名本科生到以上企业就业,已经有11人提升为农务经理、副经理,1人提升为农务副总。矿物资源工程2004年开始与华锡集团、德保铜矿、百色矿务局开展采矿设计、爆破设计和施工、选矿方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聘请了华锡集团、德保铜矿、百色矿务等联合培养基地企业主要技术骨干和领导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教学计划,为毕业生

45、开展针对性实习。如,安排意向从事采矿设计的毕业生去德宝铜矿实习;安排意向从事爆破设计和施工的毕业生去爆破工程场地实习;安排意向从事选矿工作的毕业生去车河选矿厂、中信大锰、佛子冲铅锌矿等实习。等等。3.带薪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主要在大四年级,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用工条件,对大四年级的学生将学生安排在合作基地的具体岗位,每个学生都由合作基地选派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指导,学生在合作基地指定导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实习方式,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并支付学生平均每月40010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费。12个学院26各专业均实施了半年以上

46、带薪顶岗实习模式,并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如新闻学专业在暑假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4-5支实习团队奔赴校外实习基地,正式开始了为期3周的顶岗实习活动。目的是通过进入媒体一线,深度参与媒体运行各环节的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媒介职业素养,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吃住在公司,每天工作个小时。顶岗实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生产实习走马观花,只参观无法动手实践的缺点,实现了院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共赢,学生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很多毕业生在实习期间,与单位签订了劳动聘用协议书,极大提高了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5 以上。不少参加过带薪顶岗实习感触地说:顶岗实习完成了从

47、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跟随企业导师直接参与生产的环节,还协助组织班组的生产,现场处理一些紧急问题,动手、管理能力有了提高,责任意识也大大加强。深圳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站作为化学化工学院长期实习的基地,学生可在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基地专门为实习的学生提供了实验室,并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指导;因为学生工作到位,该单位还给学生发放每月300400元的生活补贴费。4. 3+1或2.5+1.5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实习模式。该模式是学生前3年(2.5年)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第4年(后1.5年)在企业以准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践,企业为学生安排专业岗位,实习实行

48、双导师制,向学生提出真实性的项目要求和工作任务,发放800至1000元的薪资,学生完成企业所交待的任务项目,业绩好的还能有提成。实习结束企业可选择聘用该学生为正式员工。如林学专业的3+1“模式,学生前3年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第4年在企业以准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践,企业为学生安排专业岗位,向学生提出真实性的项目要求和工作任务,发放800至1000元的薪资。计算机学院与广西博联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平方软件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联合开办了信息技术创新英才实验班,实行2.5+1.5模式,为社会培养信息类精英人才。学生按照信息技术大类招生进校后,第一年主要学习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一年后进行方向分流(不分班),学生可在院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中任选一个主修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设置企业课程。完成学业后,学生被授予该专业毕业文凭。学生前两年半在学校完成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后,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真枪实弹”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联合培养。具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跟联合培养单位签订预招聘协议。矿物资源工程专业高年级(后1.5-1 年内)与基地所在单位、企业共同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