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1.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把握多音字“间”,读准“间隔、懒散、俗语、理所固然”等词语。 2、速读课文,发觉美、观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妙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悄悄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难忘的乡情。(重点) 3、学习认真观看、生动描写的方法,培育留心观看、专心感受的习惯。(难点) 教学预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出示课件)师:我们看这个漂亮的地方,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亮见底、潺潺而过的小溪,特别漂亮。可是每每回忆起家
2、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漂亮的搭石。看教师写课题(板课题: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沟通。 (1)师:同学们读书都特别仔细,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请一生说)你找得很精确。 (2)师质疑:假如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还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需脱鞋挽裤。 大屏幕出示:“挽”。“挽w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挽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3、) 师:那就是说,假如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需脱鞋挽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觉得总要脱鞋挽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便利。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师评价: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假如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很不便利,甚至会感觉辛苦,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需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了解什么是搭石后,读了课文后,搭石又留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预设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便利了) 三、细读文本,观赏漂亮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搭石一般的石头成为一道风景(
4、赐予很高的评价)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的脚步去发觉、观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其次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教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边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发出的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
5、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奇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绽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奇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4)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在文中应当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 (5)这哪里是在观赏一幅漂亮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看大屏幕齐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漂亮的,美丽的,美丽的)指名板书:漂亮。 过
6、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漂亮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重点句子: 1.常常到山里的人,也许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假如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特别寻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不简单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2.假设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固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
7、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你在背人的过程中有什么详细感受? 背人者:背着人,我觉得有种责任感。虽然身上很沉,但是心里却特别欢乐。 师: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特别踏实,心里布满感谢。 师:说得多好哇!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承受年轻人的帮忙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固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家乡的一处民风。板书:一处民风。 (3)假设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家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假设遇到的是,年轻人总要_。 师:家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是写老人的,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觉
8、哪块搭石不平稳,肯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足了才肯离去。”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又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肯定、直到、才) (5)假设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固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传小,以小学老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家乡一处独特的、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观赏到了漂亮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还模糊感觉到想表达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
9、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妙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搭石悄悄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3.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同时还表达了对家乡纯朴民风的憧憬,对家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4.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乡情?(难忘) 5.在这不起眼的搭石中发觉了美,同学们请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觉的美。(教师点评)请同学们在课后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结:今日我和大家一起观赏了刘章家乡的这道漂亮的风景,感受了这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
10、石,盼望你们在学校教师的帮忙下踏出你们的亮丽人生。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2 教材理解 白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材的精致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到处都表现了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宠爱。针对对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写作中能敏捷运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喜爱。 设计理念 统编教材注意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把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为了在课堂
11、教学中表达语用,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练习说话,并让学生实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感悟美、观赏美、表达美,最重要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把握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敏捷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喜爱。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
12、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白鹭图片)同学们,你们喜爱鸟吗?喜爱哪种鸟呢?为什么? 2.图片上的鸟你们熟悉吗?它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叫白鹭,你们看到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专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板书课题)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致美” 1.白鹭这种很常见的鸟,在郭沫若眼中却是一首-“精致的诗”。 2.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接下来请大声朗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致? 3.集体沟通(依据学生汇报,出
13、示相关句子) (1)“色素的协作,身材的大小,一切都很相宜。”让学生详细谈谈为什么说颜色、身材都很相宜。 (2)“那洁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构造,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a.为什么这里不用“洁白的羽毛”,而是用“洁白的蓑毛”? 师:由于“蓑”是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出示蓑衣图片),你们看,这就是“蓑衣”。白鹭身上的羽毛又多又长,就像披了一件洁白的蓑衣一样,所以说是洁白的蓑毛,明白了吗? b.接下来请找出描写白鹭样子颜色的词。你从这些颜色词语中能看出郭沫若先生对白鹭的观看特别?(认真) C.“长喙”又是指的什么
14、? d.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流线型构造”。 e.师拿出一根铁钉,并告知学生这就是“铁色”,像铁一样的颜色。 f.你们又是如何理解“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的?(学生争论沟通) (3)试着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 妈妈为我编织围巾,补充练习。 (4)齐读第五自然段。 (5)学了第2、5自然段,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白鹭的样子。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男生读第3段,女生读第4段。 a.拿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比拟,有什么作用?(比照突出了白鹭的身材的相宜。) b.教师觉得这三种鸟挺美的,而
15、且特别的罕见,人们都说物以稀为贵,可郭先生却觉得? 生1:郭沫若嫌白鹤、朱鹭和苍鹭太不寻常了。 师:你让我们知道了郭先生喜爱白鹭的另一个重要缘由就是他的寻常。确实有许多寻常的事物,他们的美简单被人遗忘。在生活中,往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我盼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擅长发觉美的人。 4.小结:所以说白鹭色素的(生接读),身材的(生接读),一切都很(生接读),莫非白鹭不是一首精致的诗吗? 三、赏读第69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同学们,人们常说“诗中有画”,那白鹭这首精致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8自然段,大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接下来,请四人为
16、一小组,为6-8段中描绘的三幅美丽的图画,各取一个名字。 3.沟通: (1)投影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内容。(钓鱼图)生沟通所取的名字,这幅图画的背景是什么?仆人公是谁?在干什么? 白鹭是一种水鸟,它能在水里捕食鱼虾,可不说“捉鱼”。也不说“叼鱼”,而说是“钓”鱼,这个钓字让我们有怎样的联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整句话连起来再读一读,你觉得这幅画面美吗?能详细说说美在哪里吗? 这里的“玻璃”是什么?“框”是什么?你觉得这幅图怎么样? 沟通小结:整个画面给我们的感觉幽静,令人回昧,那么这静中有没有动呢? 谁情愿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观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
17、自然段。 (2)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内容。(眺望图)生沟通所取的名字 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出示“嗜好”: A、读准“嗜”的音; B、白鹭的嗜好是什么; c、“绝顶”指哪里? 看着它站在小树的绝顶,我们心里可真替它(担忧),而它却很(悠闲);这可真是特别的爱好,所以,“嗜好”的意思就是一xxx 那么,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向远处眺望,它毕竟在干什么呢?把你的想象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昕。 正如刚刚同学们想象的那样,白鹭或许在或许在还可能许多许多的或许,总之,耐人寻味,怎么读好这句话? (3)投影出示:第8自然段内容。(低飞图)生沟通所取的名字 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
18、飞旋着,是那么闲适,那么拘束。这清楚是一幅伸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闲适的你见到闲适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 观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安静、美丽)想对白鹭说什么?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4)这般诗情画意的白鹭,还有人觉得美中缺乏呢! 请大家读一读第9段,他们认为美中缺乏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四、总结 此时,在我们心中情不自禁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首诗,一首韵昧无穷的诗。”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是呀,今日我们能有幸领会到白鹭的无穷韵味,这不得不感谢郭沫若先生那双擅长发觉美的眼睛,盼望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
19、双眼去发觉美,观赏美。 五、拓展延长 1.白鹭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享受。以后我们该怎样爱护这些鸟类呢? 2.课件出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片段,让学生体会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制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一样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 4、积存古诗词。 教学重点: 1、学习制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一样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存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 教具预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
20、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吸取里面的养分吧。 板书:语文园地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一探毕竟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沟通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展了创编?今日,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板书:创编故事 (1)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教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 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依据叙述的需要,我们可以转变原文的人称。 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21、。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故事的方法,指导他们的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力量。】 (2)请同学们依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自学的根底上把握词语、段落的特点,提高他们对词语运用的力量以及写作力量。】 2、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4) A、大声朗读词语。 B、查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异。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拟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 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22、如:一毛不拔铁公鸡 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杞人忧天 拿不定办法举棋不定 (2)仿按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详细。(出示课件6) A、读44页两段文字,比拟二者的不同。 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觉原文比拟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由于在改写过程中,参加了的合抱负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特别具体。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转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参加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具体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根底上把握诗歌的意思,从而到达对诗歌的理解。】 3、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23、,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 (出示课件7)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8)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似乎观察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见。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欣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展创编
24、故事,还学习了古诗。盼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学问去解决问题。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三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尝词语的根底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觉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模式,鼓舞孩子们自己学习,培育他们自学的力量;同时,让孩子们多读,到达当堂成诵。效果较好。 美中缺乏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具体,致使同学们对我
25、国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具体,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学问。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这首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详细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表达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中国古时风俗,是七夕节最普遍的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恳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一样,各好玩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
26、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长。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4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力量,对于这样以表达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根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根底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观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
27、思。 难点 体会诗人剧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马上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2、简介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3、了解背景:(出示资料)。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终国都汴州被金兵占据,从今山河破
28、裂,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始终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抒发的剧烈的爱国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留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精确) 1、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互读,正音。 3、展现评价:指名读诗句,正音,相机评价引导。 4、稳
29、固深化:齐读诗句。 其次循环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古诗呢?(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出示自学自导二: (1)借助书后的解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仔细思索,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说说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忙你解决刚刚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5分钟后我展现) 1、自学质疑:生读诗,思索。 2、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沟通,解决疑难,说诗意。 3、展现评价: (1)指名沟通读懂的内容,教师鼓舞、并小结每句诗
30、的意思。 (2)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点拨读诗方法,留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扬”。)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说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悲”的缘由是什么?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裂、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
31、北宋的国土面积比照及患病战乱的惨况。) 陆游始终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抱负。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始终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终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盼望”时,心情是何等哀思、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剧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 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
32、希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剧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 (4)稳固深化: 1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2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圆满,对儿子没有别的叮嘱,只吩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成功的喜讯告知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 第三循环 拓展延长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圆满和无限的盼望离开了,陆
33、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争论。) 教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进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34、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4、总结: (1)师: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宏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读。) (2)课堂小结:全诗字句发自肺
35、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加,真挚感人。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和同学沟通课后搜集到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示儿 陆游 不见统一悲 示儿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盼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熟悉大榕树的奇怪和漂亮,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象,受到喜爱大自然、喜爱美的教育。 3.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展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舞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的表达方
36、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在人们印象中,“天堂”是怎样美妙的存在? 板书: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妙的生活环境) 2.想象:鸟的天堂应当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二、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索: (1)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画出有关语句。 (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
37、读书后,在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沟通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沟通读书的收获,争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沟通(可以小组推举,也可以自由发言,沟通) (1)就三个思索的问题集中沟通。 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那翠绿的颜色,光明地照射着我们的眼睛,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抖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最终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观察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说“昨天
38、我的眼睛骗了我”? 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 “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将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索、争论沟通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四、选择喜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爽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漂亮景象。你们情愿再认真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爱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1)指导朗读: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抓住:茂密、全部生命力、
39、簇、堆、翠绿、光明、照射、新的生命、抖动、漂亮等重点词语。 (2)想象: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得意!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线。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啊长的!请同学闭目想象。 3.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处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欢乐:叫、飞、扑) 五、扩展争论沟通: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设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个地方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这儿环境幽美。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潮湿,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气。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暖和潮
40、湿,各类虫子生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特别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爱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爱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2.假设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知你的同伴呢? 小结:榕树为鸟的生活供应了美妙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树更能健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哇!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妙。 六、学习最终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41、?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密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留恋之情) (2)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其次个为什么不加引号?(体会到无限赞美) 2.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同学们,“鸟的天堂”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是有多方面的缘由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受到人类爱护。可怕的是,让鸟儿自由欢乐生活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多了。假如有一天世界失去了鸟儿的叫声,看不到鸟儿的飞行,大自然会变得多么孤独、冷清啊!因此,我们肯定要爱护鸟类,为它们制造更美的生活环境
42、! 八、作业: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假如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漂亮,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2、能依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把成语的意思用详细情景表现出来。 3、积存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2、能把成语的意思用详细情景表现出来。 3、理解并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预备 1.收集有关描写情景的成语; 2.学生查找相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日,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