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篇一:中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探讨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接着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坚持国家全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心和地方两个主动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全部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一精辟的论述,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指明白方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和冲突,会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显露,须要不断探究探讨、不断解决完善,与时俱进。一、国有资产管理
2、、监督、运营新体制的定位与基本框架国有资产是以国家作为出资者而形成的、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属于国家的资产。我国现存的国有资产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另一类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二者区分在于前者是资本类(要求价值增值)的国有资产,后者是非资本类(不要求价值增值)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是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的制度化形式,它涉及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主体,作为管理、监督、运营对象的国有资产界定,以及管理、监督、运营国有资产的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基本框架有以下主要特点。1国有资产全部权的代理模
3、式。国有资产全部权初始托付代理模式,至少有四种可能:一是将国内全部国有资产的全部权只托付中心政府代理,地方政府不具有代理国有资产全部权的职能;二是将国内全部国有资产的全部权,由中心政府作为初始代理者,再由中心政府将其中地方性国有资产的全部权,托付地方政府代理(国有资产全部权的二级代理);三是由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作为全国性国有资产全部权和地方国有资产全部权的初始代理者;四是将国内全部国有资产只托付地方政府代理,中心政府不具有代理国有资产全部权的职能。2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的“三个分别”原则。在明确了国有资产全部权的初始代理者,并界定了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所代理全部权的国有资产
4、范围的基础上,应当根据“三个分别”的原则,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即在政府机构的设置上,必需使政府代理国有资产全部权职能的机构与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分别;在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与运营方面,必需实行政(监管)企(运营)分别;在国有资产的运营中,必需实行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分别。3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中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中,不同层级之间的联系不再是行政性的,而是产权性的。其制度化形式,即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度和产权代表制度。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谁是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者。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中,它涉及两个层级
5、的关系:一是政府的国有资产全部权代理机构,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的出资者,与国有资产被授权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作为其出资企业的出资者,与其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产权代表制度是企业的出资者对其出资企业实施影响和予以监督的制度支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新体制中,产权代表由出资者委派,在承资企业中代表出资者的利益,并对出资者负责。由出资者委派的产权代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向承资企业派出的董事会成员;二是向承资企业派出的监事会成员;三是向承资企业派出的财务总监。这三种类型的产权代表在责任方面有所不同:出资者委派的董事会成员,通过在董事会中的表决权,体现出资者的意志;出资者
6、委派的监事会成员,通过对承资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活动和经营班子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保障出资者的利益;出资者委派的财务总监,作为出资者的财务代表,专项监管承资企业的财务活动。综上所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概括为:国有资产全民全部,中心、省市政府初始代理,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授权经营,对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产权代表制度。二、我国探究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改革的实践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传统的安排经济体制下就经验了多次变革,但与现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体制的改革,是根本不同的。我国 国有
7、资产管理体制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以深圳市11017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特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11018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成立为标记。篇二: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比较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异同 一、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概念 1.1 国有企业的概念 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心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加限制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状况是,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加限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确定了国有企业额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盈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整经济
8、的模板,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1.2 私营企业的概念 私营企业一个全部制概念。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通俗说,就是私人出钱开办的企业。民营或民营经济,则不是一个全部制概念,它是从经营层面上说的。它强调的是“以民为经营主体”,与“国营”或“官营”相对应。民营企业还有“国有民营”的特别状况。即由国家占有全资或控股,但交由民营。 1.3 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区分 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国家全部的企业,私营企业是生产资料属于个人全部的企业,另外从全部制上讲的话,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
9、,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也就是私有制。这个是他们最大的区分。 私营经济是专指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从法律上说,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而私有经济,则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实中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部分。 二、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特点 2.1 中国国有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指由中心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参加限制的企业。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全部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如铁路、自来水、自然气、电
10、力、机场等。 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 参股企业:政府只是一般参股者,受到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与一般竞争性企业无疑,没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经济目标居主导。.由于历史缘由,有的国有企业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国际惯例不是这样,是指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 2.2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 1.市场性: 市场竞争的主导 2.行业性:行业发展的龙头 3.福利性:供应公共品的主力军 4.政策性
11、: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 2.3中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1.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2.大型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 3.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4.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出国创汇的主要力气 2.4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 1.首先,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着生存空间,二战以来 ,西方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肯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2.美国的国有企业归议会拥有产权,联邦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必需经过国有企业的审议和批准 3.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低许多,而且地位不高 2.5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有企业的现状 美国国有企业一般称为”联邦公司“。但何谓联邦公司,在美国
12、也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争论不决的问题。法律文件和政府报告,以及学术探讨都曾给出若干联邦公司的定义,但却始终未得统一。甚至不同的立法文件对联邦公司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明。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联邦公司不应被视为一种特别类型的组织形式,事实上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物,作为一个群体,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公司都有其成分不同的公私混合和程度不同的财产和限制的结构。” 2.6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分类 1.国营企业:中心或地方政府干脆投资经营的企业 2.国办企业:根据特别法律法规创办和经营的企业 3.国控企业:根据公司法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 三、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异同 3.1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
13、中比重: 发达国家 我国 发达国家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0%平均约为10% 3.一般而言,发达程度较高 我国 1.以公有制为主体 2.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3.由于比例过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 3.2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分布领域比较 1.在国民经济中, 国有企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 % 以上。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7.34%; 2.美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占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比重大约在5% 一10 % 之间, 但它们一般都是基础产业, 这就为整个社会经营活动制造了良好的环境; 3.德国的共有或公有企业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17
14、%, 占总产值的12 % , 但在个别经济部门, 它们的比重较高, 如占供应( 水、电、气) 与交通部门产值比重达67 %, 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 % 4.日本国有企业数量较少, 国有企业的收人占国民收人的13 %, 职工就业人数占4.7 %, 但其固定资产总额在全国企业中的比重达16 % ; 5.法国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全国的30 %, 法国最大的10 家企业中, 国有企业占7 家; 6.英国从1 9 7 9 年10 月起先私有化浪潮, 到1 9 8 8 年, 英国共出售国家股份达26 25 亿美元, 包括英国长途通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煤气公司, 希思罗机场、海军造
15、船厂和皇家兵工厂等, 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 9 7 9 年的11 % 下降到1 9 88 年的6.5 %; 7.韩国在全国工商业资本中, 国有资本, 私人资本和外资各自占比重分别为60 %、30 %和10 % 3.3 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比较 >>发达国家 1.资产结构多元化 2.视企业的竞争性和盈利应确定控股程度 >>我国 1.以单一的国有资产结构为主 2.过分单一,不利于筹集资产与用国有资产 3.4 政府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 2.以法管理已步入轨道,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3.社
16、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竞争环境同等 >>我国 1.在干脆管理方面牵涉很大精力 2.虽也有一些法规,但尚未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3.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包袱沉重,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3.5 企业职能比较 >>发达国家 1.自主进入市场,政企分开 2.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较为完善,法制完备 3.企业不办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竞争环境较为同等,竞争力强 >>我国 1.基本可以自主进入市场,但仍受政府的一些干预 2.多种体制并存,过渡阶段法制不健全 3.企业办社会职能错位,急需政府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3.6 管理方式比较 >>发达国家 1.
17、间接管理为主,以法制化经济手段为主 2.实现多种形式的限制公司、企业集团对企业进行限制 >>我国 1.干脆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主、由各级政府管理 2.起先探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公司、集团公司进行管理 3.7 企业内领导体制比较 >>发达国家 1.全部权与经营权实行了分别 2.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3.大型企业或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干脆由政府主管部门确定 4.董事会一般都实行三结合,即政府、经济界与职工、股东三方参与 >>我国 1.全部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别 2.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由上级政府任免 3.少数实行股份制企业,
18、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负责制 四、国有企业改革阅历与启示 4.1我国国有企业的利弊 这些国有企业在力求有效经营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担当着公共职能,在经营过程中也都暴露出政企不分、业绩不佳等等问题。因此,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变革的阅历教训,对于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员产朝气制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合理、不科学 ,权责不到位,在管理制度上,没有解决好管人、管事听从于管资产问题。 4.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演进: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体最初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全部”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它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渠道。在强有力的中心集权安排式管理之下,它基
19、本上没有自己的利润追求,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工厂”或者说是“生产车间”。11010年以后,随着“包”字(承包制)进城,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国有企业成为承包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国家放权让利的改革又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这一功能),同时,国家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收入比重下降,国家财政投向于国有企业的支出也有所放缓,国有企业在肯定程度上成为“租赁工厂”。 随着1101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市场化浪潮对国有企业经 营机制形成剧烈的冲击,也对国有企业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市场化竞争的须要,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岗分流,减
20、员增效”、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三个方面。“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将国有企业从不合理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兼解决企业急需的各种劳动力流淌问题;国有企业上市特殊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客观地讲,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初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样不行否认的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困难没有根本改观,国有企业投资仍旧是财政支出的“黑洞”,是财政赤字的主要制造者。另外,国有企业融资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国有企业大量上市融资,所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或为母公司
21、占用,或沉淀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真正被企业用来进行生产经营的资金所形成的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低下的。统计显示,(2003年第三季度季报)沪市773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8%;深市507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5% ;以2003年10月28日收市时1254只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6.101元 计算,投资者的毛收益率小于2.25%,即使全部拿来派现,其收益率也只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相当。但这并不能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在证券市场融资形成任何的阻碍,发行的长江电力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101亿元。国有企业就象一块巨大的
22、海绵,不断地吞噬国家财政资金,不断地从证券市场吸取资金而几乎不赐予任何的回报,所以可以称之为“海绵工厂”。 4.3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制方式 美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主要接受了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的做法。一方面,美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拍卖了部分国有土地,出售了全国铁路客运系统、联邦铁路货运公司、电力公司等,并取消补助金安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将一些国有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在出租期间,承租者定期向政府缴纳包括折旧费和部分利润在内的承租费。有时国家还将部分国有企业的产品订货合同任务承包给主承包商。通过这些出售、出租、承包等措施,引进私营体制,放松市场管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主动性,激活国有企业活力
23、 日本国有企业改制是先实施国有民营,后逐步走向彻底民营的“渐进民营”过程:第一步就是将全部权和经营权彻底分别,通过企业重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变更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即所谓国有民营阶段;其次步即“彻底民营”阶段,就是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彻底实行民营化。日本较妥当地处理了国有企业的原有债务,实行了政府分担一部分、改制企业自己担当一部分、出售国有企业股票及多余土地偿还一部分的做法。 西欧国家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实行的是国有企业股权转化与企业内部机制改造相结合的“二元”模式。在“股权改造”过程中,采纳了多种形式,如通过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逐步出售国有股权,
24、或者通过协议方式转让股权,通过股权置换即在股权出售时,购买方用债权换取股权等,从而变更企业的股权结构。在策略上,他们实行了按部就班的方式,即先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出售或转让,政府短暂控股,但汲取入股者参加管理,在各种关系理顺后,政府再将大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出售,从而保证了股权改造的顺当进行。另一方面,这种改制模式非常重视“机制改造”,即政府对改制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变更其不良的财务状况,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如实行从外部聘任新的总经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班子、裁员等 篇三: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