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课文教学反思(7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330708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儿》课文教学反思(7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7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中的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全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盼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剧烈爱国热忱。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学好古诗?学生沟通学习古诗的方法抓住词句,边读边想,读中感悟。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迁移到对这首诗的自主学习中,学生一边读,一边沟通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朗读的感受。最终在全班汇报沟通中,我感觉到这种迁移在教学中的确是一种好方法。 这节课有一个小插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波兰音乐家肖邦的临终遗愿与陆游临终悲歌进展了类比,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人剧烈的爱国之情。这是

2、课堂中很好的生成性的局部,但是缺乏之处是由我以独白的形式为主向学生阐述我的观点,没能让学生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比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生成性的东西,最好由学生生成或引导学生生成。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 篇二 古诗是中国绚烂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举了7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这首诗通俗易

3、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盼望,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剧烈的爱国热忱。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古诗有肯定的理解力量,而且这首古诗也较为浅显易东,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全班沟通的形式共同品析重点词句。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自己去弄懂课题和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紧扣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悲”,然后通过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的“悲愤”教学中,我插入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及林升的题临安邸,从中也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决的激情表现出诗人

4、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伤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一直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寻常,但就全诗来说特别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课末又展现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一可以稳固学生的对诗文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二是学生古诗词的积存。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力量是我没有推断到的,语言组织

5、力量也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对学生相关语文力量进展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力量和语文素养。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 篇三 示儿是我上得印象最深的一课。上这一课前,我想,这首古诗的内容不长,假如只抓读、背和对诗内容的理解,学生兴趣可能不大,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挖掘诗里的爱国主义思想上,以爱国作为主线,去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对高段学生的古诗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到达和诗人及文本的对话;同时,还要留意对古诗学问点的归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古汉语的言简意赅的特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喜爱。 示儿这首诗,诗人的感情丰富而

6、深刻,陆游在古诗中除了抒发剧烈的爱国之情以外,又有对南宋政权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对故土老百姓身为亡国奴,处在水深炽热中的担忧和怜悯,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圆满所以,引导学生走进陆游,走进古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是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线索。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借此首诗可以让学生复习、积存、学习,并且加深对陆游这个爱国诗人的熟悉。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在理解诗意的后面,又设计了这样的两个环节: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宏大诗人的病榻前,你能向我们描述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人吗? 2、假如你是陆游的儿女或他的亲朋晚辈,此刻你看到了这样

7、的一位老人: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盼和信念,他在用缓慢而肤浅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盼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知他中原收复的消息。面对这样的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学生在描述和写话之中,便能通过想象和诗人进展对话,同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到诗人肤浅的爱国之情,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忱。 但是,在实际上课中,我也忽视了两个地方,一是对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没有作细的说明,导致后面局部学生感情无法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二是在对学生进展古诗学问点的教学时,过于简洁,指导不到位,学生

8、的理解不充分了,教学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 篇四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诗句意思平白质朴,简单读懂,但感情剧烈,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的爱国激情。实际上这个愿望贯穿了陆游的一生。在陆游诞生的其次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北宋政权灭亡。当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实行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掌握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熬煎。因此,陆游的一生也饱尝流离之苦,无比悲愤。所以在他的许多诗中都写到盼望南宋王师早日平定中原。如北望“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

9、此人。”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等。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 1、供应解释,让学生借助解释自己理解古诗。 2、拓展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在同类诗中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深。出示题临安邸,了解权贵们的花天酒地,苟且偷生,寻欢作乐。在相互参读中比拟,力求让学生的心情与诗词产生共鸣,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到达和诗人及本文的对话,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 3、反复利用文中的插图,用“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什么?仿佛又听到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教

10、学,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沟通。然后出示司马谈、肖邦的临终嘱托,指名读,组织练笔,复原一种情境。最终比拟参读,了解历史,引导学生完善对话描写,叙述一段故事,到达对诗思想感情的升华。 课堂缺乏: 1、教学设想三在课堂上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从学生的课堂想象沟通、练笔反应看,学生对古诗情境的复原、叙述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没有很好地体会到蕴含在诗人心中的那份无法排遣的哀思,热切的希望和坚决的信念。 2、课堂上没有安排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没有交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3、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太合理,赐予学生更多时间练笔,导致最终的有感情诵读成了走过场。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 篇五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的临终绝笔。全诗文

11、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好像不费时力,就能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一腔爱国热忱。但是理解诗意并不难,学生读上几遍,再疏通一下几个字的字义,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学生就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但学古诗词,远不止理解诗意那么简洁。体悟诗人能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所表达的诗情,才是重中之重。这首诗,以“悲”为感情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渴剧烈望,爱国热忱一表无遗。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懂得陆游的拳拳爱国心,岂是一首诗所能做到的。陆游一生追求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屡次患病排挤、打压、却仍不改其报国之心。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学完示儿后,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深入

12、地了解陆游的性情、陆游的志向,我又向学生出示了他的另两首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首诗,写于不同的时期,写的内容也不尽一样;人老时,做梦时,乃至临终时,诗人都在忧国忧民。三首诗表达了诗人同一个情怀:一心为国、渴望祖国统一。 三首诗学下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为陆游剧烈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了。陆游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诗人。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 篇六 示儿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盼望,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

13、祖国的剧烈的爱国热忱。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上课伊始,由于有学生课前的预习,所以直接让学生紧扣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悲”,然后通过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感受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决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力量是我没有推断到的,语言组织力量也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对学生相关语文力量进展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力量和语文素养。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 篇七 苏教

14、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共性鲜亮的爱国者的形象。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盼望,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剧烈的爱国热忱。 教学时,我采纳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整首诗,我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细心设计。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

15、串起来。我补充了两首陆游的诗作和林升的题临安邸并辅以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心情还在激扬之中,所以连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于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嘱咐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到达高潮。紧接着让学生们沉下心来,把心中所感所想付诸笔端。 但在详细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交给孩子们的思索时间还不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能够完全发挥;最终给学生练笔的时间需要再多一些。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虽然已经积存了一些教学阅历,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学无止境,我必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做到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