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1.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329928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1.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建筑设计方面,不同时期的文化对当时以及以后的建筑设计都有很大影响。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吸取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理念中的传承局部,增加建筑的历史韵味,这需要对传统文化进展合理的取舍。 1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密不行分 1.1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建筑设计灵感需要有肯定的文化环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各不一样,不同的建筑设计也表达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贝聿铭就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环境,运用苏州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色调,使博物馆的建筑

2、造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融合一体,表达了设计的新奇之处。 1.2建筑设计灵感源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合理取舍其中的优秀精华,是历代建筑大师在进展设计时的灵感源泉。2023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在设计中国馆模型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融入其中。在颜色选择上,中国红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而斗拱则表达了中国传统建筑使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构建特点,这些中国特有元素的融入,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观融合一体,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表现了当今的时代特色。 1.3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建筑表达的是一种有用与

3、美学相结合的艺术形态,这是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完善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两种,也可以理解为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这两种文化既有一样点,又存在着差异,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影响。首先这两种文化都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蕴含,这就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时都有崇尚人伦文化与自然美景相结合的特色。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上深有表达,以苏州园林和北京的颐和园为最。而在不同点上,中国的上层文化有内外尊卑之别,是古代帝王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一点在古代的宫殿建筑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故宫的方正格局,以中间的九重主殿为轴心线,其他配属殿宇向两旁延长,共同拥簇着主殿,象征着天下子民

4、拥簇着帝王,也表达着古代帝王威加海内的皇权。下层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则表现在四合院上,四合院由四周的房屋围成一圈,房屋之间由长廊连接,居住舒适而便利,并且在空间布局上,正屋在北,有坐北朝南之意,东西厢房可做客房,象征客随主便之意,整体上也是仆人在中,客分两旁,以示对仆人的敬重,这种观念始终流传至今1。 1.4建筑设计与颜色文化的联系中国传统颜色文化中,以金为尊,以红为喜。因此在古代帝王的宫殿中大都以金色为主色调,以显示帝王家的尊贵,而在有喜庆之事时,也都披红挂彩,如结婚、过年、店铺开张等活动中以红为主以图吉利,“中国红”也成了中国的颜色标志。而在现代,随着新文化、新思想的进展,新的颜色文化也随

5、之富强,“绿色”也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主色调,“绿色食品”“绿色资源”“绿色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筑颜色的进展应用会随着时代的进展演化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会涉及到更多更广的领域之中。 2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2.1中国“风水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风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在古代对建筑有着不行忽视的影响力,可以说对中国建筑风格有着打算性的影响力,甚至对周边国家也有深远影响。中国“风水学”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哲学、美学、生态及天文地理的认知,核心为“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思想观点。大到城池、宫殿的建筑,小至平民百姓的家居环境,都有风水文化的涉及,尤其在城

6、池和宫殿的选址和建筑中,古代人民信任好的“风水”可以使国富民强,而坏的“风水”会导致多灾多难,这不仅仅只是迷信说法,而是有肯定的科学道理,合理的建筑布局,有效利用四周环境,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如四合院的布局设计,夏天可以相互遮荫乘凉,冬天可以采光取暖,这些都是“风水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的详细实例。 2.2传统人文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国的传统主流人文思想可以分为三大“流派”: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三大思想对中国建立设计的影响表现各不一样又相互联系。 2.2.1道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道家不同于其他的传入宗教,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外乡宗教,更贴切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在古代建筑中,苏州园林可

7、以作为道家影响的代表作,在苏州园林中,全部风光取材自然,很少有人工痕迹,使整个园林突显出自然之美,完全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观念。而在现代建筑中,我国的国家大剧院也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虽然材料上选用的是金属和玻璃等现代建筑的元素,但在整体造型上则是以蛋形为表达形式,既有道家“圆润”之意,又有生命之始的感觉,颇有道家推崇的浪漫飘逸之感。 2.2.2儒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儒家的新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观念是“仁”。在儒家成为正统文化之后,其提倡的尊卑贵贱、内外区分、自成方圆的理念对历代王朝的皇宫居住设计及四合院布局有较深的影响。在故宫里,太和殿作为皇帝登基大典之所,处于故

8、宫的中心位置,以显示敬重。而四合院的布局构造中,表达的则是儒家内外有别和自成方圆的理念,由四院围合而成,高墙隔绝内外,自成一家。 2.2.3佛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唐朝开头兴盛,佛教提倡清静、随心、重在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理念的表达。佛教有清心寡欲、远离尘世之念,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理念有较深影响。在古代有“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思想,早期不满朝政,退隐山林的隐士大都选择山川乡野之中,追求自己随性的生活。后来就选择在城郊甚至城中修建园林,做不闻外物的“隐士”,代表性建筑有明朝王献臣所建园林拙政园。在建筑领域,

9、如何能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善结合已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2。 3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3.1传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作为房屋建筑设计的重要局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首先需要深化对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以我国古代中华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建筑主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以到达亲近自然、朴实自然的建筑美感。21世纪的今日,虽然钢筋混凝土式的新型建筑材料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但是也可以在主打风格中积极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即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简洁的艺术造型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呈现隐喻木质材料风格中“亲近自然”“中庸

10、之道”的文化内涵。 3.2传统建筑元素的传承 3.2.1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尤其在建筑的设计上,格扇设计,门窗设计,台阶设计,以及吉庆图案的选用。如龙纹凤藻、回文水纹等,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加以应用3。其中,坡屋顶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仍可以应用坡屋顶元素来增加建筑的古朴感和韵味感。 3.2.2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建筑设计中应用到的图案及颜色等这些传统的元素,不仅要借鉴还要在借鉴的根底上进展相应的创新,即提炼和重组这些传统元素和造型,让它们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审美,从而符合建筑设计美学的要求。还要依据现代

11、的艺术手法,进展肯定的抽象与拼接,以及肯定程度的重构。这样,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新型完善的融合,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传统元素,在设计里表达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性格。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其做法是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工艺,而纹样则根据扬州纪念堂的墙体划分进展仿照。重复的菱形窗是高度抽象的结果,这来自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的叠瓦。此外,流华池中心以小桥连接平台,与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异曲同工,也非常符合“流觞曲水”的意蕴。其借景入室的手法,对方和圆等中国元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这座现代化建筑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造型简洁利落,协调统一,分布合理,将现代艺术的简洁明快与古典艺术的沉郁悠长完善的

12、结合在了一起3。 3.3建筑的框架式构造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使用木构架构造。这种构造主要使用木梁和木柱构成房屋的整体框架,屋檐和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转移到立柱上,墙壁仅仅起到隔断的作用,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这种房屋构造具有许多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满意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房屋提出的各种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框架构造还形成了一种在祠庙、宫殿等古代高级建筑中的独特构建,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主要是由弓形的横木和斗形木块组成,纵横交叉,形成下大上小的托座,既可以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又可以支承荷载梁架。 4结论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各有表达。即使是以钢铁和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现代化都市中,在建筑风格和造型上,也多有传统文化的韵味传承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