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百色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百色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2、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属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津
3、、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藤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注释】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远迩:远近。惠利:指恩惠利益。作者;建造者。(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我亦无他,惟手熟尔C.夫事不患于不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可以数计哉技亦灵怪矣哉(
4、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C.【甲】文“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乙】文“滕侯”,即岳州知州滕宗谅,字子京。D.【甲】文的“吾谁与归”与【乙】文的“吾滕侯之所为也”均为倒装句,即宾语前置。(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B
5、.【乙】文第二段围绕“利”字,交代修偃虹堤的目的,高度评价滕侯修堤的功绩。C.【甲】【乙】两文为应邀之作,【甲】文侧重抒发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感,【乙】文侧重表达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D.【甲】【乙】两文末段都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流露作者思想感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观:景观/看;B.亦:都是“也”的意思;C.患:担心/祸患;D.哉:反问用词,可译为,吗/感叹用词,表示由衷的感叹,可译为,啊。故选:B。(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ABC.
6、正确;D.有误,“吾滕侯之所为也”的意思是:我们滕太守做的。不是倒装句。故选:D。(3)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甲】文末段只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没有记叙。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句意: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重点词有:则,那么。于,在。遗,丢掉。句意: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
7、利的事物丢掉的吗?答案:(1)B(2)D(3)D(4)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
8、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9、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
10、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
11、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乙】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一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隐约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很少的力气却取得很多的功效。凭借百步远的湖堤,抵挡天下的险阻,消除不可预测的担心,施恩于当地百姓并且惠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
12、论是远是近都可以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交通要道,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总共要有多少呢!假使修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给人和物带来的恩惠和便利,难道是可以用数字计算的吗?事情不担心干不成,而担心容易毁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使它废弃。自古以来,贤良睿智的人士为百姓防御灾患,兴办公益,那些工程废弃后的遗址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开始建造的人那么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2021广西百色)【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
13、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也。”(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
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书:指尚书,杵(ch):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深造:高深的造诣。资:积累。原:同“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
15、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
16、【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译文: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文学
17、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分析正确。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
18、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答案:(1)D(2)C(3)C(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
19、“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
20、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019广西百色)【甲】金溪民方仲永,世
21、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
22、文彩俊发。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故时人有“才尽”之论。(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注释】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江淹:南朝文学家。郭景纯:即郭璞,文学家。质: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世隶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且为众人年且九十C.后梦一丈夫匹夫不可夺志也D.可以见还此人可就见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
23、。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称。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的“故文采俊发”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稍稍宾客其父。(3分)(2)尝梦人授以五
24、色笔。(3分)【参考答案】4.【C】(A项前者为“属于”,后者“与“奴”同义复词,“仆役”;B项前者为“尚且”,后者为“将近”;C项前后者均为“男子”;D项前者指代“自己”,后者为“拜访”。)5.【C】“先人”,这里应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6.【D】(“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以偏概全,【乙】文无此意。)7.(1)译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关键词:“神稍”渐渐,1分;“宾客”请做客或把当作宾客,1分;创意1分。)(2)译文:曾经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关键词:“尝”曾经,1分;“授”给或送给,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甲】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
25、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26、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l“(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乙】宣城太守济阳的江淹在他小时候,曾梦见有个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所以他的文采忽然好起来,才气外溢。后来他又梦见一个男人,自称叫做郭景纯的这个人对江淹说:“之前借你的那支五色笔,如今还给我吧?”江淹从怀里拿出五色笔,
27、还给那人。从此江淹的文章越发差劲,所以人们便有了“江郎才尽”的说法。(2018广西百色)【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藩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藩传)【注】藩:即陈藩,字仲举,东汉大臣。芜秽:杂乱不堪。孺子:即年幼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陈涉少时 宾
28、客意少舒B.苟富贵,无相忘 更有痴似相公者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D.大丈夫处世 何处无竹柏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史记传纪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藩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C.【甲】文中的“字”是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乙】文的“郡”是古代行政区域。D.【甲】文“吴广者,阳夏人也”和【乙】文“安事一室乎”这两句分别为判断句和设问句。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用对比手法,将陈涉与其他
29、佣耕者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非凡之志。B.【乙】文刻画薛勤这个人物,主要采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法。C.【甲】【乙】两文表现陈涉、陈藩两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具有人生的远大抱负。二陈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人贵立志,志向影响人成就的大小。D.【甲】【乙】两文二陈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人贵立志,志向影响人成就的大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3分)译文:_(2)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分)译文:_【参考译文】【乙】陈蕃十五岁时,曾经从不洒扫自己所住居室,以至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问候,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以迎
30、接宾客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很为他惊奇。(2017广西百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3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今齐地方千里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C王曰:“善。” 京中在善口技者D时时而间进
3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百姓孰敢不以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B弗如远甚 渔人甚异之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使人之所恶者莫甚于死者D闻寡人之耳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B本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C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话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33、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译文: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译文: 14.分析下列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2分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释】事:是.的臣子。仕人:推荐人做官。众:多。寡:少。谓曰:对说。因:因此。壅(yng)塞:堵塞。答: 【参考译文】【材料译文】邹忌事奉齐宣王,推荐许多人入朝为官,齐宣王很不高兴。晏首地位尊贵而推荐入朝做官的人少,宣王很喜欢他。邹忌对宣王说:“我听说
34、人们认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不如有五个孝顺的儿子。如今晏首推荐入朝做官的,有几个人?”齐宣王因此认为晏首堵塞人才入朝做官的道路。(2016广西百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溯迎而
35、上 B则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 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B或王命急宣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故渔者歌曰 既克,公问其故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B第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C第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D第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
36、汉语。(4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分)译文: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译文:_14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释】东:向东流。迳:通“径”,经过。杜宇:古代传说中蜀国的国王,据说派人凿通巫峡。居治:指政府机关所在地。_ 【参考答案】10A11C12D13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14江水向东流经巫峡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
37、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2015广西百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38、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复前行,欲穷其林/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C.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得其船,便扶向路/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6.对下列
39、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A.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所看到的桃花林美景感到很是惊奇。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有个村民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回到郡城之后,渔人去拜见太守,建议太守派人跟他去寻找这个奇异的地方。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就再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前行,遇见一个美丽的桃花林。水穷林尽,从一个仅容一人的下厂洞口过一山,发现一个环境优美的村落。B渔人与村民交谈得知,他们的祖先在先秦时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生息,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外面,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40、,也不知道外面是何朝何代了。C.在这个封闭的村子里,土地平阔,良田肥沃,屋舍整齐,竹翠池美,鸡鸣狗叫,一派宁静、和谐景象;村民自耕自足自乐,淳朴热情好客,对这里的生活很是满足,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向往。D.细心的渔人虽然作了标记,但当他回去后带着人再次去寻访桃花源时,却迷失了路 途再也找不见了。以后也曾有人去寻找,还是图劳无果。在作者看来,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自己和刘子骥等高尚的人的理想之中,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2015广西玉林)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
41、,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屦(j):古代的一种麻鞋。缟(go):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履(l):穿。 跣(xin):光脚。 冠:帽子。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鲁人身善织屦( ) 而越人被发( )16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5.擅长通“披”,披散16.示例一:鲁人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闯劲儿,发现机会就不会轻易放弃。示例二: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实际,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
42、见,不听劝阻。【参考译文】鲁国有个人擅长织草鞋,妻子会纺白绸做帽子。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你想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国家去过日子,要使自己不穷,难道可以办到吗?”鲁人对他说:“不用它的国家,便可引进它,它的用途更加的广泛,怎么怕穷呢?”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2014广西百色)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4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宫妇布右莫不私王C .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D.盖一癞蛤蟆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 .涂喷以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果然鹤也然胡不已乎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叙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我”看到“鹤立云端”的景象和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B.文中有不少表意精炼的语句被当作成语沿用至今,如“怡然自得”“夏蚊成雷等.C.文章按总分结构来写,主要运用记叙、描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