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278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孝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孝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孝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孝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孝感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

2、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释】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竹编的盛物器具。赜(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

3、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险躁则不能治性。_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_20.

4、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_【参考答案】16.(2分)A17.(2分)D(D项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A.书信/书写、写字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18.(3分)C(“并”是“比肩”之意)19.(4分)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而”“恨”)20.(3分)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日标。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须惜“时”。善

5、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3点即可,每点1分)【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婆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诣地探幽索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

6、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到啊!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你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来,还会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2020湖北孝感)【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

7、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良将李牧司马迁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8、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注释】便(bi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莫府:即幕府。飨(xing):用酒食招待。入盗:入侵。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让:责备。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

9、勇士。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军细柳上自劳军B.居无何常居雁门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18.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

10、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如是数岁,亦不亡失。20.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3分)【参考答案】16.(2分)B17.(2分)C(A.驻扎军队B.经过驻守C.派遣D.到、往的)18.(3分)A19.(4分)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关键词:约规定;

11、驱驰纵马奔驰)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关键词:是这样;数岁一一多年)20.(3分)共同点: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雁门关,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匈奴的处斩刑。”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

12、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大

13、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市。(2019湖北孝感)【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3)数年来,颇发

14、愤自惩艾(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5)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6)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7)。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8)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9)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10)以此补之。(秦观序有删改)【注释】(1)滑稽,比喻能言善辩。(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3)比:近来。(4)惩艾:惩治,惩戒。(5)曩:从前。(6)寻绎:推求探索。(7)省:记。(8)孙搴,人名。(9)勒:此处译为编辑。(10)庶几:或许,差不多。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

15、法相同的一项(2分)A.主人日再食 子墨子起,再拜B.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

16、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1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3分)【参考答案】10.A 11.C12.(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13.D14.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

17、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参考译文】【乙】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唉,荒怠学业

18、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用一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2018湖北孝感)【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

19、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

20、人,黑而长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弗食,不知其旨也。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12.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3.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0.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

21、。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11.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12.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参考译文】【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

22、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2

23、017湖北孝感)【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

24、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高祖:指汉高祖刘邦。高起:高祖臣子。略:攻占。降:投降。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子房:西汉名将张良。连:率领。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 之 收而攻蕲,蕲下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

25、,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0(1)(2分)解析: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B项 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后一个 “为”是“替、给”之意。C项中前一个 “所以”是“的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D项“下”都是 “攻下”之意。11.因此

26、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共2分。得分点:简拔.选拔;遣,絡予)(他们 )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共2分得分点:而.却;予,給)12C(3分)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13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共2分,只谈“重视人才”或“知人善任”得1分)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1分)【参考译文】【乙】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人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人

27、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所收拾。”(2016湖北孝感)【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28、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从

29、事: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仇雠(ch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C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B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

30、去射死三个敌人。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参考答案】10、C 11.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得分点:“衡”,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2分。得分点:“忧劳”,忧愁而劳苦;“逸豫”,安逸享乐)12、B 13. 答案略。(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

31、意一点来谈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乙】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我有三件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他一心宠信乐官,沉溺于歌舞和女色之中,朝廷的各项事业都荒废了。最后等到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不知回到哪里去,这是多么衰颓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

32、亡,这是自然的道理。(2015湖北孝感)【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

33、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牝(pn):母马。牡:公马。骊(l):纯黑色马。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3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穆公见之,使行求马。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

35、?说说理由。(3分)【参考答案】9、B11、D5、赢得生前身后名 深林人不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答案略。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甲组好。理由示例: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 示性比较强。答案略。须使用比喻句且句式一致。10、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乙

36、】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有一个叫九方皋的人,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可指出天下最好的马。请使其谒见。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天下最好的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九方皋所观察的,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

37、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2014湖北孝感)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

38、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来源:学科网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

39、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等死,死国可乎?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1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

40、宣告组成。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12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参考答案】9.A10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即使能免于斩刑,然而戍边守边塞的人十个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每题2分母小句l分,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11. B12可以从如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2013湖北孝感)观

41、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

42、同的一项是( )(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吴儿善泅者数百 善战,吾请无攻宋矣D皆披发文身 与儿女讲论文义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9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

43、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10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参考答案】7A 8B 9C (6、7、8题各2分,9题3分)10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

44、“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参考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