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278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注释】华:hu,花。登:进用,这里指摘取。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B.故

2、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_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2分)(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_【参考答案】9.C,2分。10.

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每句2分,错、漏一处扣1分。计4分。11.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春 玩 其 华/秋 登 其 实。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12.(1)重要,1分,目的,1分。计2分。(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每写出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计2分。【参考译文】【乙】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

4、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2020辽宁本溪)【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乙】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5、不能依汝言。”(选自贞观政要)【注】瘳(chu):瘸愈。度人入道:佛教语。意思是度人出家奉佛。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异方之教:这里指佛教。(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神弗福也何福可求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常恐为理体之弊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行善无效D国恒亡国之大事(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4)请概括乙文的主要事件。(5)甲、乙两文谈及的问题相同,都是针对 问题。诸葛亮与长孙皇后的情感也相同,两文都表达了他们的 情感。【参考答案】(1)本

6、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神弗福也:神灵不会赐福(指保佑)的。福:赐福、保佑。何福可求:那又有什么福可求呢?福:福分;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之:结构助词,的。常恐为理体之弊:常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的事情。之:结构助词,的。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若:如果。若行善无效:如果平素行善都无效。若:如果。D国恒亡:国家常常会灭亡。国:国家。国之大事:

7、国家的大事。国:国家。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句意: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重点词:以,因为。法,法度。句意: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现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

8、,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上天保佑母后痊愈。故句子断为: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选文是长孙皇后与皇太子的对话。文中详写了长孙皇后的话,且以“不能依汝言”结束,可知长孙皇后拒绝皇太子的请求。因此结合皇太子所说内容作答即可。(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与【乙】“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都提及了执法问题,“不宜”和“岂”都表明了公正执法的态度,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A;(2)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3)今

9、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祜。(4)长孙皇后拒绝皇太子(赦免囚徒让人出家奉佛)为其祈福的请求。(5)执法忠于皇帝、尊重法律。【参考译文】【乙】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皇太子承乾对皇后请求说:“所有的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上天保佑母后痊愈。”长孙皇后说:“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识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常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的事情,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你说

10、的办。”(2019辽宁本溪)【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钢有脚疾,不基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

11、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选自贞观政要) 【注】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备受李承乾崇重,步舆: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于轿子。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3分)( ) A未尝稍降辞色 理顺辞直 B竭忠尽节之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C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寄百里之命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

1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3分) 12【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9C 10(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道义。 11唐太宗父子尊敬老师及李纲对太子的教诲。 12尊师;好学。【参考译文】【乙】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他上殿,亲自行礼作揖,以示对他的敬重。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礼仪,还有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礼节

13、,道理明畅,言语直白,让听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伦理纲常,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正气凛然地说:“受托于先王,身负辅佐储君的使命,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以为十分容易。”每当论起此事,李纲一脸正气,言语激昂,透露出一种刚正坚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为之肃然起敬。(2018辽宁本溪)【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高昌平,帝宴

14、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徵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日:盍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魏徵传)【解释】高昌:地名。帝:唐太宗。徵:魏徵。盍(h):何不。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项 ( )(2分)A、虽欲言,无可进者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B、门庭若市 高昌若不失德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使宁戚

15、无忘饭牛车下时D、能谤讥于市朝 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11写出【甲】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2分)12【甲】文中齐王和【乙】文中唐太宗接受劝谏后,做法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9D【解析】A言:进言,说话。B若:就像如果。C下:下等下面。D于:均为介词,在。10(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我不敢忘记当平民时的日子,您也不可忘记鲍叔牙的为人。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16、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2齐王:广开言路;唐太宗:反省自己(或告诫大臣)。【参考译文】【乙】高昌平定后,太宗在两仪殿宴请群臣,叹息说:“高昌如不丧失德行,哪能至于灭亡!但我也要告诫自己,不用小人的话来非议君子,也许就能获得安定了。”魏徵说:“从前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一道饮酒,桓公对叔牙说:为什么不站起来为我祝寿?叔牙捧杯站起来说:愿您不要忘了逃亡莒国的日子,愿管仲不要忘了被囚鲁国的日子,愿宁戚不要忘了车下喂牛的日子。桓公离座向叔牙感谢道:我和两位大夫如能记住先生的话,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太宗说“:我不敢忘记做平民的日子,您不可忘记鲍叔牙的为人。”(2017辽宁本溪)【甲】鱼,我所欲

17、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注耨(nu):除草。制梃:拿起木棍。彼:这里指秦、楚两国。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故患有

18、所不辟也。_。(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_。1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入以事其父兄 入则无法家拂士B、王如施政于民 皆以美于徐工 C、王往而征之 朝而往,暮而归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邹忌修八尺有余1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_13、【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_【参考答案】10、(1)通“避”,躲避 (2)称王11、C12、(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秦、楚两

19、国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13、【甲】;舍生取义。(1分)【乙】:仁者无敌。(1分)【参考译文】【乙】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大王

20、较量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2016辽宁本溪)【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工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带”裂衣断带相望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21、”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相望:相互都看得见说明这类事很多(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CABCD(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不逾月,而国莫之服(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事件(4)简要说明邹忌和晏子在劝谏时的语言特点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项,前句句意为: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尽”,全,都后句句意为: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尽”,吃完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前句句意为:灵公

22、派官吏禁止她们;“使”,派后句句意为: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使”,假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前句句意为: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内”,宫内后句句意为: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内”,宫内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前句句意为: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以”,与“何”连用,表示疑问,为什么后句句意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认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C(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注意“观”,看;“

23、蔽”,词类活用,受蒙蔽句意为: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第二句话,注意“逾”,超过;“服”,词类活用,穿句意为:没有超过一个月,都城的人(或国人)也就不穿了(3)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甲文,了解内容,按照“什么人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格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4)本题考查理解劝谏的语言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邹忌语言比较婉转,他从自己的家事延伸到国事,让齐王很容易接受;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从“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

24、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这句话中可知,晏子劝谏是比较直接答案:(1)C(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没有超过一个月,都城的人(或国人)也就不穿了(3)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4)邹忌;委婉(1分);晏子;直接(1分)【参考译文】【甲】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

25、很深了!”【乙】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2015辽宁本溪)【甲】先帝知

26、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议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 ;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

27、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注千载人:千年的伟人。自三代以降: 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自取:自取帝位,自己做皇帝。立垂泣: (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廖立垂泣不已。严致死: (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李严病发死去。禁: 禁止。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以伤先帝之明 士大夫仰之 B、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玄德临终C、上有以取信于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D、使人至汉川 祭其庙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1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_(2) 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译文:_13、 【甲】【

28、乙】两文同时写到了先帝的一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答:_14、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主要有哪两种令人敬仰的品格? (2 分)答:_【参考答案】11、B12.(1)这是我应当报答先皇的知遇之恩并且效忠陛下应尽的职责 (2)这难道是智力和策划考虑能够做到的吗?【参考译文】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在他掌权的20多年里,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信服他,敌人畏惧他。对上,他以忠诚取得君主的高度信任,所以玄德临死时以至于对他说:“我的儿子没有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 后主刘禅虽平庸懦怯、

29、无所建树,也把整个国家交给他而毫无怀疑。对下,他的才德威望被部属信赖,所以长水校尉廖立与骠骑将军李严虽都被除名为民,但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廖立垂泣不已,李严病发死去。当魏国完全占领中州之地以后,还挟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积威,军中勇猛的将士如林,却不敢派一兵一卒发一支箭到蜀国,而诸葛亮却率领大军六出岐山、讨伐魏国,致使魏国上下畏惧蜀国如同畏虎。敌将钟会征讨蜀国时,特地派人至汉川祭礼诸葛亮庙,并下令军士,禁止在诸葛墓附近砍柴。这难道是智力高超或谋略过人所能获得的吗?(2014辽宁本溪)【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30、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注释】冯异:人名,汉代名将。章:奏章。谢:谢罪。诏:

31、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诮:qio,责备。大司马:官名。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1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1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参考答案】11C,2分。12.(1)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32、,2分。(2)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2分。13.有人提醒光武帝提防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1分。14.【甲】文:埋没、摧残人才,1分;【乙】文:信任、保护人才,1分。【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力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

33、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2013辽宁本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2)潭中鱼可百许头(3)怡然不动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10

34、.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 ”相照应。(1分)(2010辽宁大连)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 (2)停数日,辞去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2)皆以美于徐公C为:(1)仲连不忍为也 (2)故不为苟得也D终:(1)终不肯受 (2)终身不复见。(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所贵于天

35、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译文: (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分) 【参考答案】12(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1分,意思对即可。(3)无意名利。1分;功成不居。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

36、见。(2009辽宁本溪)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9(1)国都 1分。(2)日光,1分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2009辽宁本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