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屈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注释: 楚指楚国
2、王室。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志同“记”。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伐自我夸耀。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因谗之曰 (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13.于是,就 痛恨、痛心14讲信义而被猜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15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嫉妒屈原受楚怀王宠信,抢夺屈原制订的宪令未果。【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
3、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
4、,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2007山东青岛)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
5、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注释】屈原:战国楚国诗人。以:在。舟楫:泛指船只。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角黍:即粽子。黄琬:人名。琼:人名,即黄琼。太尉:官职名。诏:召见。况:比方。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谓之竞渡 谓:(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3)从夕达旦旦:(4)是为大雨之兆 是: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C.皆以美于徐公
6、(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译文:(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译文: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答: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答:【参考答案】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谓:称何:为什么旦:早晨是:这8.C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9.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10.赛龙舟、包粽子11.刘峻好学【参考译文】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河而死,楚国人(在这
7、天)乘着船去救他,称之为“竞渡”。又说:“五月五日(往江里)扔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肉身)被蛟龙抢去,所以做龙舟用来驱逐蛟龙。”后汉人黄琬,他的祖父黄琼是太尉,(黄琼)把日食的情况上报朝廷,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食去的有多少,黄琼回答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黄琬七岁,当时在黄琼身旁,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形状)就像初升之月的样子。“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刘峻家里贫穷却爱好学习,常常点燃麻制的火把,从傍晚读到早上,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又接着读书,常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广博。听说有与众不同的书,必定前去祈求借阅。齐国有只一只脚的鸟,在大殿之前舞动。齐侯拿这件事问孔子。孔子说:”这只鸟叫
8、商羊。孩童中有歌谣唱:天将要下大雨的时候,商羊就会手足舞动。这是下大雨的征兆啊。“后来果真下了大雨。(2018河北)【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
9、:“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白的样子。温蠖(hu):尘渣重积的样子。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以顺为正者被发行吟泽畔 遂自投汨罗以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0、。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10.【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11.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 ”(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 ”。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参考答案】(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
11、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正:标准,准则。句意: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被:同“披“,披散。句意: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遂:于是,就。(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的开始,不译。
12、而,表转折关系。句意: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10)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概括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根据【甲】文中“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1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
13、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投汨罗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准确无误。答案:(8)真正,确实;标准,准则;同“披“,披散;于是,就。(9)(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10)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
14、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11)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
15、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
16、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20内蒙古通辽)【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17、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
18、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故不为苟得也_被发行吟泽畔_所欲有甚于生者_遂自投泪罗以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
19、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1)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同“披”,披散;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于是,就。(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
20、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 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19四川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