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鹤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放鹤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
2、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陂(bi):水田。 傃(s):向,向着,沿着。 悒(y):通:“揖”,作揖。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4)故名之曰“放鹤亭”(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
3、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欣然起行 大道之行也B.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作亭于其上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D.好之则亡其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
4、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参考答案】6、(4分)(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 (3)有时 (4)命名7、(3分)B(远看 A.行走 实行、施行、推行 C.建造 产生D.使灭亡 逃跑)8、(6分,每句各3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9、(3分)C(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参
5、考译文】【乙】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
6、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2013江苏徐州)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
7、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注释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扉(fi):门。 适:恰好。陂(bi):水边。 素(s):向,沿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第二年 作亭于其上 建造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早晨 故名之曰“放鹤亭” 命名2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翻译下列句子
8、。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4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2005年江苏无锡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