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3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257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3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3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3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3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截至2021年)【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2、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注桑:古代用

3、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餍:音yn,饱,满足。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苟为后义而先利5.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万乘之国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7.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2分)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8.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3分)【参考答案】4、

4、同“德”,感激;用脚踢;好处; 如果。5、B6、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8、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参考译文】【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

5、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2021湖南邵阳)【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

6、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值:恰逢,赶上。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

7、里指城。19.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D )(3分)A.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C.败义以求生 可以为师矣D.遂班军而还 康肃笑而遣之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4)不忍委之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分)22.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2分)【参考答案】20.(1)厌恶,讨

8、厌(2)辟(3)到远方(4)丢下,舍弃21.(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22.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这就是舍生取义。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参考译文】【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

9、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2021四川资阳)【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10、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

11、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故不为苟得也_被发行吟泽畔_所欲有甚于生者_遂自投泪罗以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1)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同“披”,披散;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于是,就。(

12、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 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

13、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14、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19四川遂宁)【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

15、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不若手足之贵也()予子冠履 ()2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B

16、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何故?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事莫贵于义也。28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29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2分【参考答案】25(4分)“辟”同“避”,躲避。(1分)假如,假使(1分)不如,比不上(1分)给(1分)2

17、6B(2分)27(4分)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2分)28B(3分)29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

18、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8四川广安)【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廪丘:地名。说,游说。养:供养之地

19、。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A蹴尔而与之生(用脚踢)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C孔子见齐景公(召见,接见)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A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 D乡为身死而不受/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10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A【甲】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B【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

20、齐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不受禄”。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每小题3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参考答案】8、C 9、D 10、D11.(1)从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 接受了(万钟俸禄) (2)他也太不了解我了。【参考译文】【乙】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

21、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2017湖南永州)【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22、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白:禀告,报告

23、。旃:通“毡”,毛织物。北海: 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羝(d): 公羊。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去:即“弆”(j)。收藏。节旄(m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感激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食:吃D.杖汉节牧羊 杖:拿着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别其官属常惠等C.蹴尔而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始以强壮出10.下列对甲

24、、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25、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12.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3分) 【参考答案】8、C 9、B 10、D11.(1)不是只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2)(匈奴)让(苏武或他)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羝:公羊;乳:生育;乃:才;得:能够;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2分,根据情况酌情扣分)12.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乙文通过详细 记叙苏武

26、在匈奴经受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乙】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可能因为威胁而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使苏武投降,便把他囚禁在大窖里,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降雨雪,苏武就卧在地上,吞食雪团与毡毛,过了好多天也没饿死,匈奴以为他有神灵保佑,就把他流放到北海边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匈奴) 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匈奴)把他与属吏常惠等人分开,囚禁在不同的地方。苏武(被流放)到北海边上之后,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只好)挖掘野鼠所储藏的草籽充饥。拄着汉朝旄节牧羊,时时

27、刻刻把汉朝旄节带在身边,连旄节上的旄尾都脱落了。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到返回时,胡须和头发都白了。(2017四川达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

28、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注释】予:给,送。 子:你,代词。 履:鞋子。 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得之则生(则:就) B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C今谓人曰(谓:叫) D何故(故:原因,缘故)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选自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B【乙】文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对自己言行的辑录。C【甲】文的“箪”是指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乙】文的“冠”

29、是指帽子。D【甲】【乙】两文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句子长短不一,富于文采和气势。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B【乙】文主要是围绕“万事莫贵于义”这个观点展开论述。C【甲】【乙】两文“义”的内涵都是指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D【甲】文运用举例、对比的方式说理,通俗易懂;【乙】文则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分)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分) 【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

30、)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6广西来宾)【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31、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选自东轩笔录)【注释】悴:困苦。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

32、境内。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病笃:病重。通“纳”,放入。俾(b):使。宛然:依然如故。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会术者病笃 (4)今汝成立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参考答案】9.(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3、。(2分(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11.【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

34、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2016湖南张家界)【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5、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注耨(nu):除草。制梃:拿起木棍。彼:这里指秦、楚两国。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_。(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_。1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入以事其父兄 入则无法家拂士B、王如施政于民 皆以美于徐工 C、王往而征之 朝而往,暮而归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邹忌修八尺有余1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生

36、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_13、【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_【参考答案】10、(1)通“避”,躲避 (2)称王11、C12、(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秦、楚两国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13、【甲】;舍生取义。(1分)【乙】:仁者无敌。(1分)【参考译文】【乙】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

37、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2016辽宁本溪)【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38、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廪(ln)丘:地名。养:供养之地。说(shu):游说。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趣:催促。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

39、相同的一项是B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1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13.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

40、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参考答案】10.D(谓:告诉,对说) 11.B(介词,对,对于)12.D(却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13.(1)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乡”“受”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2)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闻”“当”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乙】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 (2015广西柳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