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_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_3.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何克抗 2019 年 10 月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一般认为经历了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 80 年代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即从 90 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之为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或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开设,并非偶然,它与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的兴趣密切相关。国际上有关计算机文化 的提法最早出现在 80 年代初。1981 年在瑞士洛
2、桑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首次提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文化,这个不同凡响的观点如同一声春雷在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几乎得到所有与会专家的支持,从此以后,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的说法就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为核心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内容是 BASIC 编程),也就随之在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逐步开设起来。我国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也对此作出积极的响应,并向我国政府呼吁应在中小学逐步开展计算机教育。根据这些代表的建议,1982 年原教育部作出决定:在清华、北大和北师大等 5 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 BASIC 语言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中小
3、学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教育的起源。到 80 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的计算机教育专家逐渐认识到计算机文化 的内涵并不等同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因此植根在其基础上的计算机文化 的提法曾一度低落。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 Internet 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文化 的说法又重新时髦起来。但是这时的计算机文化 不论是其社会背景还是内涵和 80 年代初相比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原来的提法以外,又出现了因特网文化(Internet literacy)或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这类与计算机文化有所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新提法,而且这类新提法(即网络文化 或信
4、息文化)正在迅速取代原来的老提法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因此,探讨一下这种变化的实质,深刻理解当前网络文化 或信息文化 的真正内涵,对于我们认清信息技术课程本质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进一步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是不乏启迪意义的。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能被称作文化 的事物是不多的。语言文字的诞生使人类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各样的文称之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年代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即从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之为信有关计算机文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年代初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苏联学者伊尔肖夫首次提的支持从此以后计算机文化的说法就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为核心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内容是编程也-最新资料推荐-3/3 化,不同的语言文字必然产生不同的.称之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年代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即从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之为信有关计算机文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年代初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苏联学者伊尔肖夫首次提的支持从此以后计算机文化的说法就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为核心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内容是编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