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2.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2.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XX-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教师 XX 授课班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XX.10.8 课题 12.古诗三首 课时安排 3 课型 精读课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默写示儿。3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受到心灵的熏陶。4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
2、的思想感情。6.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增强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难点 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增强爱国情感。三、教学方法 (学法)教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读、说、议、写 四、教具准备 相关 PPT 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学(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南宋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 85 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学生如不明白,可改为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安排财产的分配)
3、教师评价正确与否。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一)识文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2(课件展示)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4、他在临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终前写的示儿一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二)整体感知 1读题。(1)师:看到诗题 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学生交流。(“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指告诉儿子,也可以指给儿子们看的诗。)2教师范读,正音,句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遵循老师的读法,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内部停顿。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释义 粗通诗意:1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自学古诗,体会诗意。2教师引导
5、理解释义。“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3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书自主完成释义,教师纠错。“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指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指平定,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指祭祀祖宗;“无”同
6、“勿”,指不要;“乃翁”指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4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三、合作探究 1细品诗意。了解了诗意,那么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参与其中。2组织全班交流。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
7、语文教案设计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 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D激情引读。指导朗读: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2)三、四句诗文表
8、达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板书:忠)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
9、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地背诵一遍?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另外两首爱国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出示这两首诗并出示部分注释,引导进一步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感。)穿越时间和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
10、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的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板书:爱国之情)六、课后作业 默写示儿,搜集有关爱国的诗歌。板书:示 儿 感慨 知 万事空悲 不见九州同 第二课时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陆游的示儿这首诗。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
11、回答。生齐读课题。理解“邸”。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3品析诗句。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
12、乱中痛苦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到诗
13、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是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
14、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二)资源整合,深刻领悟。1了解汴州。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2拓展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
15、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胡尘”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想象古代战争画面)理解“又一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 65 年了,65 年啊同学们,整整 23739 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
16、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临安邸。三、拓展: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2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
17、:林升愤怒的质问着;陆游悲伤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来,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板书: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诗人 忧国忧民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两首诗。2说说前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前两首诗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诗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
18、们的字形。)4全班齐读诗题,解释诗题。读了诗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了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己亥”指的就是己亥年,即 1839 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 1839 年写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当年诗人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 首日记体组诗。)在 1840 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鸦片战争。)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反抗者,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
19、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 220 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搜集到的龚自珍的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交流初读收获:能读懂什么?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3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20、?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材,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材。(4)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小结: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
21、不起!3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1)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2)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3)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4)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资料。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22、。A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B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C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D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E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4汇报诗的第二句:
2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2)小结:A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B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国家陆续签订了19 个不平等的条约。读!C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D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地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渴望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2)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读这首诗?全班诵读。2感悟写作方法。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感。板书:己亥杂诗 变革 万马齐喑_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