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三甲医院-急诊护理-护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三甲医院-急诊护理-护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一.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口服给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按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的作用。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2.5 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2.5 2 1.5 1 2.5 2.评估有无口腔、食管疾病,吞咽困难等。2.5 2 1.5 1 2.5 3.了解药物的性质、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5 2 1.5 1 2.5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5 2 1.5 1 操作 要点 15 1.小剂量液体药物,应精确量取,确保剂量准确。15 11 7
2、3 15 2.所有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不同患者的药物不可同时取出。15 11 7 3 15 3.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对危重和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应予喂药。15 11 7 3 15 4.鼻饲给药时,应将药物研碎,用水溶解后由胃管注入。15 11 7 3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口服给药的方法、配合要点、服用特殊要求、注意事项。5 4 3 2 5 2.指导慢性病和出院后继续服药的患者按时、正确、安全服药。5 4 3 2 注意 事项 4 1.遵医嘱及药品使用说明书服药。4 3 2 1 3 2.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3 2 1 3 3.患者不在病房或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做好交班
3、。3 2 1 2 皮内注射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1.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2.5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5 2 1.5 1 2.5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2.5 2 1.5 1 2.5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2.5 2 1.5 1 2.5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2.5 2 1.5 1 操作 要点 12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12 10 8 6 12 2.消毒皮肤。
4、12 10 8 6 12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5角刺入皮内,注入 0.1ml 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12 10 8 6 12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12 10 8 6 12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 2 名护士观察结果。12 10 8 6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5 4 3 2 5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5 4 3 2 注意 事项 2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2 1 2 2.不应抽回血。2 1 2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
5、家属并标注。2 1 2 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2 1 2 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2 1 3 皮下注射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药物,多用于局部麻醉和胰岛素治疗。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2.5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5 2 1.5 1 2.5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2.5 2 1.5 1 2.5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2.5 2 1.5 1 2.5 4.了解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5 2 1.5 1 操作 要点 1
6、0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10 8 6 4 10 2.消毒皮肤。10 8 6 4 10 3.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10 8 6 4 10 4.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10 8 6 4 10 5.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10 8 6 4 10 6.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10 8 6 4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5 4 3 2 5 2.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5 4 3 2 注意 事项 4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4 3 2 1 3 2.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
7、3 2 1 3 3.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3 2 1 4 肌内注射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2.5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5 2 1.5 1 2.5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2.5 2 1.5 1 2.5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2.5 2 1.5 1 2.5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5 2 1.5 1 操作 要点 12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1
8、2 10 8 6 12 2.消毒皮肤。12 10 8 6 12 3.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肌内。12 10 8 6 12 4.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12 10 8 6 12 5.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12 10 8 6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注射时配合事项,如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5 4 3 2 5 2.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5 4 3 2 注意 事项 2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2 1 2 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2 1 2 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2 1 2 4.2 岁以下婴幼儿
9、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2 1 1 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1 1 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1 5 静脉注射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5 1.不宜口服及肌肉注射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迅速发挥药效。5 4 3 2 5 2.通过静脉注入用于诊断性检查的药物。5 4 3 2 评估 和观察 2.5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等。2.5 2 1.5 1 2.5 2.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2.5 2 1.5 1
10、2.5 3.评估注射过程中局部组织有无肿胀。2.5 2 1.5 1 2.5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5 2 1.5 1 操作 要点 10 1.核对药物和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10 8 6 4 10 2.穿刺部位上方约 5 6cm适宜处扎止血带。10 8 6 4 10 3.消毒皮肤。10 8 6 4 10 4.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 15 30角刺入静脉。10 8 6 4 10 5.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后缓慢注入药液。10 8 6 4 10 6.拔针,轻压进针部位 3 5min。10 8 6 4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静脉注射的目的、
11、方法、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配合要点。5 4 3 2 5 2.告知患者注射过程及注射后若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5 4 3 2 注意 事项 2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2 1 2 2.推注刺激性药物时,须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2 1 2 3.注射过程中,间断回抽血液,确保药液安全注入血管内。2 1 2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以适当速度注入药物,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反应。2 1 2 5.凝血功能不良者应延长按压时间。2 1 6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按照医嘱正确地为患者
12、输液治疗。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5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5 4 3 2 5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5 4 3 2 操作 要点 15 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15 11 7 3 15 2.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 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15 11 7 3 15 3.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 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15
13、 11 7 3 15 4.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15 11 7 3 指导 要点 2.5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2.5 2 1.5 1 2.5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2.5 2 1.5 1 2.5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2.5 2 1.5 1 2.5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2.5 2 1.5 1 注意 事项 2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2 1 2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2 1 2 3.输注 2 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14、2 1 1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1 1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1 1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1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1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5 1.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5 4 3 2 5 2.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行的药物,如 化疗、胃肠外营养(PN)等。5 4 3 2 评估 和观察 2 1.评估患者病
15、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2 1 2 2.了解既往静脉穿刺史、有无相应静脉的损伤及穿刺侧肢体功能状况。2 1 2 3.评估是否需要借助影像技术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2 1 2 4.了解过敏史、用药史、凝血功能及是否安装起搏器。2 1 2 5.置管期间,定期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导管位置、导管内回血情况,测量双侧上臂臂围。2 1 操作 要点 2 1.PICC 置入:(1)确认已签知情同意书。2 1 2(2)摆放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手臂外展与躯干呈 90角。2 1 2(3)测量预置导管长度及上臂臂围,并记录。2 1 2(4)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隔离衣、无菌的
16、无粉手套、帽子、口罩、无菌大单。2 1 2(5)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 20cm,两侧至臂缘;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 3 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2 1 2(6)置管前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导管及连接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湿润导管。2 1 2(7)扎止血带,15 30实施穿刺,确定回血后,降低角度进 0.5cm 再送导入鞘,确保导入鞘进入静脉内;放松止血带,拔出穿刺针芯,再送入导管;到相当深度后拔出导入鞘;固定导管,移去导丝,并安装输液接头。2 1 2(8)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或“L”型弯曲,用免缝胶带及透明敷料固定。2 1 2
17、(9)透明敷料上注明导管的种类、规格、置管 2 1 8 深度,日期和时间,操作者姓名。2(10)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做好记录。2 1 4 2.成人 PICC 维护:(1)记录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4 3 2 1 4(2)输液接头每周更换 1 次,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 24h 更换 1 次。4 3 2 1 3(3)冲、封管遵循 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若禁用肝素者,则实施 SAS原则),根据药液选择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每 8h 冲管 1 次;输注脂肪乳、输血等粘稠液体后,用生理盐水 1020
18、ml 脉冲正压冲管后,再输其他液体;封管时使用 10 100U/ml 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应 2 倍于导管+附加装置容积。3 2 1 3(4)更换敷料时,由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用乙醇清洁,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3 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积。3 2 1 3(5)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贴无菌敷料的日期、时间、置管深度和操作者。3 2 1 3(6)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3 2 1 5 3.新生儿 PICC 维护:(1)输液前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抽取生理盐水
19、2ml 脉冲式正压冲管,连接输液器。5 4 3 2 5(2)输液结束给予生理盐水 2ml 脉冲式冲管后给予 10U/ml 肝素盐水 1 2ml 正压封管。5 4 3 2 5(3)间断给药,每次给药后用 2ml 生理盐水冲管。5 4 3 2 5(4)输注脂肪乳期间,每 6 8h 用生理盐水 12ml 正压冲管 1 次。5 4 3 2 指导 要点 2 1.告知患者置入 PICC 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2 1 2 2.指导患者留置 PICC 期间穿刺部位防水、防牵拉等注意事项。2 1 2 3.指导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护士。2 1 9 2 4.指导患者置管手臂不可过度用力,避免
20、提重物、拄拐杖,衣服袖口不可过紧,不可测血压及静脉穿刺。2 1 2 5.告知患者避免盆浴、泡浴。2 1 注意 事项 1 1.护士需要取得 PICC 操作的资质后,方可进行独立穿刺。1 1 2.置管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者,禁止在此置管。1 1 3.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肘部静脉穿刺条件差者可采用 B 超引导下 PICC 置管术。1 1 4.新生儿置管后体外导管固定牢固,必要时给予穿刺侧上肢适当约束。1 1 5.禁止使用 10ml 注射器给药及冲、封管,使用脉冲式方法冲管。1 1 6.输入
21、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1 1 7.常规 PICC 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1 1 8.PICC 置管后 24h 内更换敷料,并根据使用敷料种类及贴膜使用情况决定更换频次;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1 1 9.新生儿选用 1.9frPICC 导管,禁止在 PICC 导管处抽血、输血及血制品,严禁使用 10ml 以下注射器封管、给药。1 1 10.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人为移入体内。1 10 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准确控制
22、输液速度,是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4(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过敏史、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穿刺肢体血供状况。4 3 2 1 3(2)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观察用药后反应。3 2 1 3(3)评估输液泵功能状态。3 2 1 操作 要点 10(1)备好静脉输液通路。10 8 6 4 10(2)输液管路排气后备用。10 8 6 4 10(3)固定输液泵,接通电源。10 8 6 4 10(4)打开输液泵门,固定输液管路,关闭输液泵门。10 8 6 4 10(5)设置输液速度、预输液量。10 8 6 4 10(6)启动输液泵,
23、运行正常后将输液泵管与静脉通路连接。10 8 6 4 指导 要点 5(1)指导患者应用输液泵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 4 3 2 5(2)告知患者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护士。5 4 3 2 注意 事项 2.5 1)特殊用药需有特殊标记,避光药物需用避光输液泵管。2.5 2 1.5 1 2.5(2)使用中,如需更改输液速度,则先按停止键,重新设置后再按启动键;如需打开输液泵门,应先夹闭输液泵管。2.5 2 1.5 1 2.5(3)根据产品说明使用相应的输液管路,持续使用时,每 24h 更换输液管道。2.5 2 1.5 1 2.5(4)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制定输液泵维护周期。2.5 2 1.5
24、1 11 微量注射泵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是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4(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4 3 2 1 3(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观察用药后反应。3 2 1 3(3)评估微量注射泵功能。3 2 1 操作 要点 9(1)备好静脉输液通路。9 7 5 3 9(2)核对医嘱和患者,准备药液,注明药名、浓度、剂量、速度。9 7 5 3 9(3)连接微量泵的辅助导管,排气后安装到微量泵
25、上。9 7 5 3 9(4)固定微量泵。9 7 5 3 8(5)遵医嘱设置输注速度、量。8 6 4 2 8(6)连接静脉通路,启动微量泵,记录。8 6 4 2 8(7)更换药液时,应先夹闭静脉通道,暂停微量泵输注,取出注射器,更换完毕后,放回微量泵,复查注射程序无误后,再启动微量泵开始注射。8 6 4 2 指导 要点 4(1)指导患者应用微量泵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 3 2 1 3(2)告知患者微量泵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3 2 1 3(3)告知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护士。3 2 1 注意 事项 2.5(1)需避光的药液,应用避光注射器抽取药液,并使用避光泵管。2.5 2 1.5
26、1 2.5(2)使用中,如需更改输液速度,则先按停止键,重新设置后再按启动键;更换药液时,应暂停输注,更换完毕复查无误后,再按启动键。2.5 2 1.5 1 2.5(3)持续使用时,每 24h 更换微量泵管道及注射器。2.5 2 1.5 1 2.5(4)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制定输液泵预防性维护周期。2.5 2 1.5 1 12 密闭式静脉输血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2.5 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2.5 2 1.5 1 2.5 2.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2.5 2 1.5 1 2.5 3.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
27、小板、改善凝血功能。2.5 2 1.5 1 2.5 4.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抗体力。2.5 2 1.5 1 评估 和观察 2.5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5 2 1.5 1 2.5 2.了解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2.5 2 1.5 1 2.5 3.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2.5 2 1.5 1 2.5 4.观察有无输血反应。2.5 2 1.5 1 操作 要点 9 1.按相关法规要求双人核对输血相关信息。9 7 5 3 9 2.建立静脉通路。9 7 5 3 9 3.输注生理盐水。9 7 5 3 9 4.床边双人再次核对。9 7 5 3
28、 8 5.消毒血袋导管,插入输血器。8 6 4 2 8 6.调节滴速,输血起始速度宜慢,观察 15min患者无不适后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8 6 4 2 8 7.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记录。8 6 4 2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输血目的、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中的注意事项。5 4 3 2 5 2.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5 4 3 2 注意 事项 2 1.血制品不得加热,禁止随意加入其他药物,不得自行贮存,尽快应用。2 1 2 2.输注开始后的 15min 以及输血过程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2 1 2 3.1 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
29、 4h 内输完。2 1 2 4.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 30min 内输注。2 1 1 5.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制品时,中间输入生理盐水。1 1 6.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保留余血,并记录。1 7.空血袋低温保存 24h,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13 雾化吸入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4 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4 3 2 1 3 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3 2 1 3 3.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3 2 1 评估
30、 和观察 4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呼吸道、面部及口腔情况。4 3 2 1 3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3 2 1 3 3.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性能。3 2 1 操作 要点 12 1.协助取舒适体位。12 10 8 6 12 2.配制药液,置入雾化容器内:超声雾化吸入时,将药液倒入雾化罐内,检查无漏水后,将其放入水槽,预热机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时,将药液倒入喷雾器药杯内;氧气雾化吸入时,将药液倒入雾化器的药杯内。12 10 8 6 12 3.设定雾化时间、调节雾量;氧气雾化吸入时,连接雾化器与氧气装置,通过调节氧流量来调节雾量。12 10 8 6 12 4.放置口含嘴或
31、面罩。12 10 8 6 12 5.雾化后,协助患者擦干面部,指导或协助患者排痰。12 10 8 6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5 4 3 2 1 5 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5 4 3 2 注意 事项 4 1.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应暂停雾化吸入,吸氧,及时通知医生。4 3 2 1 3 2.使用激素类药物雾化后及时清洁口腔及面部。3 2 1 3 3.更换药液前要清洗雾化罐,以免药液混淆。3 2 1 14 冰袋、冰囊使用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降温,
32、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4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4 3 2 1 3 2.观察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3 2 1 3 3.向清醒患者解释,取得配合。3 2 1 操作 要点 8 1.检查冰袋、冰囊有无破损。8 6 4 2 8 2.将冰块装入布袋,用木槌敲碎成小块,倒入脸盆后用水冲去棱角,以免损坏冰袋。8 6 4 2 8 3.装冰入袋 1/2-2/3 满并排气,加紧袋口,擦干倒提检查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8 6 4 2 8 4.携冰袋至床旁,核对患者。8 6 4 2 7 5.将冰袋置于所需部位,高热降温时,冰袋置于前额、头顶部或体
33、表大血管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严格执行交班制度。7 5 3 1 7 6.根据不同目的掌握时间。用于治疗以不超过3min 后 需 延 长 时 间 使 用,中 间 应 间 隔30-60min,且需每 2h 更换冰袋一次,以防发生继发反应。随时观察效果与反应,一旦发现有局部皮肤发紫,麻木感、应立即停止使用冰袋,防止冻伤。7 5 3 1 7 7.用毕,将带内冰水倒空,倒挂晾干,存放阴凉处备用,布套洗净备用。整理好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了解患者感受,询问感觉有无不适。7 5 3 1 7 8.记录患者用冰部位、时间、效果、反应等。降温后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测量体温时不宜测量腋
34、下温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7 5 3 1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患者冰袋、冰囊降温的目的及有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5 4 3 2 5 2.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 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5 4 3 2 15 注意 事项 2 1.随时检查冰袋、冰囊、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立即更换。2 1 2 2.观察患者皮肤的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有麻木感,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2 1 2 3.使用时间一般为 10-30 分或遵医嘱执行。2 1 2 4.冰袋压力不宜
35、过大,以免影响血运循环。2 1 1 5.如用以降温、冰袋使用后 30 分需测体温,并记录。1 1 6 禁用部位为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1 16 冰枕、冰帽使用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分值 考 核 评 价 要 点 评分等级 得分 存在 问题 目的 10 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10 8 6 4 评估 和观察 5(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5 4 3 2 5(2)向清醒患者解释,取得配合。5 4 3 2 操作 要点 8 1.检查冰枕、冰帽有无破损。8 6 4 2 8 2.将冰块装入帆
36、布袋,用木槌敲碎成小块,倒入脸盆后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帽或冰槽内约2/3 满,排净空气,加紧帽口,擦干倒提检查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8 6 4 2 8 3.携冰帽至床旁,核对患者。8 6 4 2 8 4.将棉球塞于外耳道,油纱布遮盖双眼,冰帽戴在患者头部。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局部麻木潮湿的感觉,及时给予调整。8 6 4 2 7 5.每 30in 测量体温 1 次,保持肛温在 33。若长时间使用,需每 2h 更换一次冰块,确保降温效果。7 5 3 1 7 6.使用结束,撤去塞耳棉球、遮眼油纱布。7 5 3 1 7 7.将水倒净,清洁后倒挂,晾干后吹干,系紧带子
37、备用。7 5 3 1 7 8.记录部位、时间、效果、反应等。7 5 3 1 指导 要点 5 1.告知清醒患者或家属冰枕、冰帽降温的目的及有关注意事项。5 4 3 2 5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5 4 3 2 注意 事项 4 1 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4 3 2 1 3 2 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3 2 1 3 3 如用以降温,冰袋使用后 30min 需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如为防止脑水肿应对体温进行监测,体温维持在 33,不能低于 30。3 2 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