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教案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一数学教案6篇(全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展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您带来了6篇初一数学教案,盼望能够满意亲的需求。 初一数学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篇一 回忆与反思 师生共同争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留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次数是。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同类项是,常数项是。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学问,提高力量,你肯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
2、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育学生运算力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回忆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留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学问构造图:) 师生互动梳理学问。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学问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并写出学问构造图。 布置 作业P1926、8、11 板书设计: 回忆与反思 一、学问构造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确实定,去括号的应留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索的根底上,开展小组沟通和全班沟通。使学生在反思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学问
3、体系得出本章学问构造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意对学问的总结,更注意对学问形成过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反思学问的发生进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急,今后要留意改良。 初一数学教案 篇二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大家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不知道没关系,大家记住下一句名言就好:“世界上不是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发觉数学的眼睛李教师语录”,那这个闻名的李教师是谁呢?远在天涯,近在眼前。不要太惊异,想要签名的下课来找我就行。 好,那我们接下来就用发觉数学的眼睛来看一看,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都有哪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外形?水杯,篮球,冰
4、激凌,金字塔,黑板擦。分别对应圆柱,球,圆锥,棱锥,棱柱。其中长方体,正方体是特别的棱柱。 好了,几何体我们都了解了,面对这些杂乱无章的几何体是不是感觉很乱,接下来我们就给几何体分分类: 一、常见几何体分类 1、 根据柱、锥、球分类 圆柱 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锥圆锥 棱锥 2、 根据有无顶点分类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根据有无曲面分类 二、棱柱(直) 1、 根本概念 (1)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 (2) 侧棱:在棱柱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 特征 (1) 棱柱的全部侧棱长相等。 (2) 棱柱的上下底面
5、完全一样且都是多边形。 (3) 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4)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3、 分类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类,底面几边形就是几棱柱。 三、图形的构成元素 点:线与线橡胶的地方就是点。 1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就是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 2、联系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绽开与折叠 一、正方体的绽开图(11种) 1-4-1型:(6种) 2-3-1型(3种) 2-2-2型(1种) 3-3型( 1种) 二、正方体的折叠 绽开图中不消失一字型、田字形、凹字形,2-4型,若有此外形的绽开图则折不成正方体。 三、总结规律:
6、 一线不过四, 田凹应弃之; 相间、Z端是对面, 间二、拐角邻面知。 四、常见几何体的绽开图 三、截一个几何体 一、正方体的截面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可能消失的:锐角三角型、等边、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矩形、非矩形的平行四边形、 非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五边形、六边形、正六边形 不行能消失: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正五边形、七边形或更多边形 二、常见几何体截面 四、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外形 一、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
7、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二、联系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三、画法 一看,二画,三查(尺寸,虚实) 初一数学教案 篇三 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阅历,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究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识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预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目标 把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展有理数乘法运算。 2、 力量与过程目标 经受探究、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进展学生观看
8、、归纳、猜想、验证等力量。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法则,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展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日需要争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 小组探究、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
9、,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d.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10、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 b.积的肯定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表达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稳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 P76 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 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识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打算,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
11、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 争论比照,使学生学问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同号得正取一样的符号把肯定值相乘(-2)(-3)=6把肯定值相加(-2)+(-3)=-5异号得负取肯定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肯定值相乘(-2)3= -6(-2)+3=1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小的肯定值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 分层作业,稳固提高。初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规划 篇四 一教学措施: 1、仔细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准时间安排都作了具体的记录,仔细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
12、好充分的预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好玩教具,课后准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殊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沟通,充分表达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轻松,学得开心;留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力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制自己的缺乏,并经常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良工作。 4、仔细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
13、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准时、仔细,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消失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展相应的辅导,以满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开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学问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动素养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意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形成,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力量,促进学生全面进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留意了学生力量的培育,把传受学问、技能和进展智力、力量结合起来,在学问层面上注入
14、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让学生的各种素养都得到有效的进展和培育。 二教学内容 第一周9.79.13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其次周9.149.20 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 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 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 其次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约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第六周10.1910.25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七周10.2611.1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15、约4课时 第八周11.211.8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争论(1)约4课时 第九周11.911.15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争论(2)约4课时 第十周11.1611.22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 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 第四章图形的熟悉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 4.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 4.3角的度量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 4.4角的比拟与运算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 第五
1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宠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抽样调查举例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43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 复习本学期内容其次十一周2.22.6 期末考 盼望各位教师能够仔细阅读最新一年初一数学教学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一数学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进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力量,让学生体会详细-抽象-详细的数学学习过程。 3、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和探究精神,制造性
17、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 学前预备 预习疑难: 。 二、 探究与思索 1、 观看思索:观看下列图,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你是如何发觉的? 2、想一想:你看过电影吗?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1)如何找到6排3号这个座位呢? (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有什么不同? (3)假如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 (4)(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 3、结论:
18、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排数和列数的先后挨次对位置有影响。 4、概念: 有序数对:用含有 的词表示一个 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 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三、 理解与运用 (一)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状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你有没有见过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 (二)应用 例1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假如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
19、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3,5)(4,5)(4,4)(5,4)(5,3); (3,5)( ,5)(4,4)( , )(5,3); (3,5)( , )( , )( , )(5,3); 四、学习体会: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怀疑? 2、 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1、小嬉戏: 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嬉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 假如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20、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3、右图是国际象棋的棋盘,E2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描述A、B、C的位置? 4、好玩玩一玩: 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六(1),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章,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要将图六(2)中的马走到指定的位置P处,即从(四,6)走到(六,4),现供应一种走法:(四,6)(六,5)(四,4)(五,2)(六,4) (1) 下面供应另一走法,请填上所缺的一步:(四,6)(五,8)(七,7)_(六,4) (2)请你再给出另一种
21、走法(要与前面的两种走法不完全一样即可,步数不限),你的走法是: 六、方法归类 常见确实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看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1、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 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
22、据? 2、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局部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1)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 (2) 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课题:6.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2、熟悉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在给定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学习重点:依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 学习难点:探究特别的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学具预备:坐标纸,三角板 学习过程: 一、学前预备 1、预习疑难: 。
23、 2、填空: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画数轴时,一般规定向 (或向 )为正方向。 二、探究与思索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观看:在数轴上,点A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 即: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 。 反过来,知道数轴上的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思索:能不能有一种方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 3、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 平面内画两条相互 、原点 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 或 ,习惯上取向 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为 或 ,取向 为正方向; 两个坐
24、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 4、点的坐标: 我们用一对 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 。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 上的数值,b是点在 上对应的数值。 (二)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个点 1、以A(2,3)为例,表示方法为: A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 ,A点在y轴上的坐标为 , A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3),记作:A(2,3) 2、方法归纳:由点A分别向X轴和 作垂线。 3、强调:X轴上的坐标写在前面。 4、活动:你能说出点B、C、D的坐标吗? 留意:横坐标和纵坐标不要写反。 5、思索归纳:原点O的坐标是( , ), x轴上的点纵坐标都是 , y轴上的横坐标都是 。 横轴上
25、的点坐标为(x,0) ,纵轴上的点坐标为(0,y) (三)象限: 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局部,分别叫第一象限,其次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其次象限(,+) 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2、留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你能说出上面例子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 三、理解与运用 1、在嬉戏中学数学:以某同学为原点,以他所在的横排为x轴,以这一组为y轴,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1)下面大家一起找一找自己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2)下面这些坐标分别表示谁的位置? A(2,1);B(2,-1);C(-1,1);
26、D(0,3);E(0,-1) 2、例 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的坐标。 (1)点B与点C的纵坐标一样,线段BC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CE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3、归纳:点的位置及其坐标特征: 。各象限内的点; 。各坐标轴上的点; 。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对称于坐标轴的两点; 。对称于原点的两点。 4、对应练习:教材43页1、2题(在书上完成)。 四、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怀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若点M(x,y)满意x+y=0,则点M位于( )。 (A)第一、三象限两
27、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B)x轴上; (C) x轴上; (D)其次、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2、第四象限中的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 (A)a (B)-a (C)-b (D)b 3、点A(-m,1-2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 (A)m(B)m (C)m (D)m0 。 (二)填空题: 1、点P(3,-4)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 2、已知A(a,6),B(2,b)两点。 当A、B关于x轴对称时,a=_;b=_。 当A、B关于y轴对称时,a=_;b=_。 当A、B关于原点对称时,a=_
28、;b=_。 六、解答题 1、在下列图中,分别写出八边形各个顶点的坐标。 2、下列图是画在方格纸上的某岛简图。 (1)分别写出地点A,L,O,P,E的坐标; (2)(4,7)(5,5)(2,5)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什么? 初一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学问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学问回忆与深化回忆:上一
29、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索并争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简单理解,可视学生的争论状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
30、当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当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根据“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局部在引入 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当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忙。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承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熟悉即可,不必深究 分析
31、问题 解决问题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状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削减”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示意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许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可视教学中的实际状况进展补充 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状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
32、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当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削减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 稳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 阅读思索 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索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争论沟通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索沟通: 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熟悉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殊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本课作
33、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良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局部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当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忙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承受性,所以作为学问的回忆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许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 4,本设计表达了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争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学问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学问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初一数学教案,盼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肯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