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009-3_QA_MU_001质量管理手册(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2009-3_QA_MU_001质量管理手册(修).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昆仑能源西藏有限公司100104Nm3/d液化天然气项目西藏城市燃气部分(一期工程)质量管理手册Z2010-4/QA/MU/00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西藏城市燃气一期工程EPC项目经理部2011年4月质量管理手册Z2010-4/QA/MU/001A2011.4供审查刘小龙董秧生杨劲松版次日期文件状态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西藏城市燃气一期工程 Z2010-4QA/MU/001质量管理手册目 录1 目的22 项目概况2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4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35 各方的质量职责46 工程项目主要质量控制活动57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58 勘察、测量过程质量控制119 项目审核
2、和质量抽查1310不合格产品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1311 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及质量记录1412项目内外沟通制度1413技术服务15附件1 CPE西南分公司执行的经过认证的QHSE体系文件目录16附件2 工程变更申请单19附件3 设计更改单20附件4 施工联络、设备材料代用处理表22附件5 各专业应用软件目录23附件6 设计质量检查表24附件7 勘察质量检查表28第 23 页 共 30 页1 目的为确保西藏城市燃气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向业主(昆仑能源西藏有限公司)交付技术先进适用,符合合同、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成果,特编制本质量计划,本计划包括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过程。 2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企业性质及法人项目名称:昆仑能源西藏有限公司100104Nm3/d液化天然气项目西藏城市燃气部分(一期工程建设单位:昆仑能源西藏有限公司企业性质:股份制1.2 建设规模本工程建设规模为在拉萨市建接收、气化站1座,分两期建设,一期的储存能力按1台2000m 的储罐设计,气化能力为15104Nm3/d; 拉萨市东、西郊各建CNG加气站1座,每个站储罐总水容积为50m, CNG加气能力为1.5104Nm3/d(一期工程)。1.3 建设地点西藏城市燃气一期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部,在拉萨市经济开发区内,紧邻林琼岗路与堆龙河,在林琼岗路与拉萨污水处理厂之间。1.4接收站LNG
4、来源接收站LNG接收、气化站的LNG主要是有槽车从建在格尔木市的青海100104Nm3/d天然气液化厂公路运输而来。1.5 外部依托接收站生活、生产及消防用水依托拉萨经济开发区市政供水管网。接收站外部消防协作力量依托中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消防队,距离20km。接收站用电采用单回进线,采用WDZB-YJV22-8.7/15KV-350mm电缆分别在拟建站址西侧已建10KV环网电缆分支箱内的负荷开关接取,直埋敷设进入站内设置的箱变,作为站场的主电源。拉萨LNG接收、气化站内设1套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另外在值班房、锅炉房、消防泵房的值班房和门卫室内外分别设置固定电话机。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1 质量方
5、针培育高尚的人品,提供一流的产品。3.2 质量目标n 严格履行合同,按里程碑计划要求100%交付产品。n 优化方案,创该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国内领先。 n 精心设计,设计产品合格率100%。、开车一次合格率n 采购产品检验/验收率100%,质量合格率100%。n 焊接射线探伤一次合格率96%;项目施工产品达到国家施工验收标准,建安工程交验一次合格率95%,单位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90%。n 满足顾客要求,有序、合理交叉,优质服务,用户满意度90分以上。n 争创国家级优秀设计和建设工程。4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专家组设计经理勘察设计专业负责人设计、校对、审
6、核、审定人员质量工程师质量经理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如下:5 各方的质量职责QA/QC部职责1)负责按照EPC总承包商的QA/QC标准要求,编制项目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实施和保持项目质量管理体系。2)组织开展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组织策划和建立质量管理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管理措施。3)负责编制项目质量管理手册,编制项目经理部质量计划。4)负责监督和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组织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5)有权处理现场质量问题,可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6)负责建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督促检查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7)负责项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备、报批及监督和检查工作。8
7、)负责质量教育、培训及质量信息的传递工作。9)负责组织工程质量的考核、验收、评定工作。10)负责组织工程质量奖的申报工作。11)负责组织项目竣工资料的编制。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为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协调,负责设计开工报告、质量计划、创优计划、设计变更、报优材料等的审批,参加重大技术方案研讨,负责协调与外方的关系,参加处理顾客质量投诉。项目副经理:项目副经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工作,负责协助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组按照合同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勘察设计及技术支持工作。在项目经理不在期间,经项目经理授权后全面履行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在项目经理和项目副经理的领导
8、下工作,负责组织项目组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规范,审定项目统一技术规定,主持项目重大技术方案的评审,对项目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准,对工程设计中选用的主要设备和材料进行审查,参加设计评审。项目质量经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指导质量工作师的工作,监督本项目实施过程严格按照项目质量计划要求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和创优计划,并根据项目进展适时调整。协同质量工程师,与技术经理共同确定质量控制点,并进行有效控制。组织设计阶段重大、关键技术方案研讨和设计评审。监督检查设计质量。负责受理和解释业主及有关方面的质量咨询和质量投诉。项目质量工程师:在项目质量经
9、理的领导下工作,负责协助项目质量经理使本项目实施过程严格按照项目质量计划要求执行。监督检查项目文件和成果的质量。向质量经理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并协助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问题。 项目设计经理: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设计及项目设计策划等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工作,协助质量经理共同把好设计质量关。负责编制项目开工报告、项目统一技术规定、项目设计技术总结和项目报优材料。 勘察设计专业负责人:协助项目技术经理的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本专业质量负责,明确本专业工作范围,搜集基础资料,落实进度计划,组织本专业人员开展工作,制定设计方案,负责与项目其他专业的
10、衔接和技术方案的讨论,负责完成本专业的设计成品、基础资料、资料交付文件、校审卡、计算书、设计变更等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参加设计服务。设计(编制)人:根据专业负责人的安排,估算设计工作量,编制作业计划,搜集资料,确定或推荐设计方案,编制设计文件,按校审人意见、设计评审决议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对设计文件质量负责,按项目质量计划要求工作,执行设计计划,作好设计服务工作。校对人: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校对,对设计文件和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负责,并进行复校、签署,将校对意见填入设计文件校审记录卡后提交审核人,按项目质量计划要求工作,作好设计服务工作。审核人:负责设计方案的讨论,对设计各类文
11、件、资料的重要参数、主要技术要求进行审核,解决设计人提出的技术问题,并签署设计文件,按项目质量计划要求工作,做好设计服务工作。审定人:参加主要设计方案、原则的讨论和审查,组织处理设计过程的技术疑难问题,对设计方案、工艺方法、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材料选用、新技术采用等主要原则和技术内容进行审定,并签署有关设计文件,按项目质量计划要求工作,作好设计服务工作。6 工程项目主要质量控制活动6.1 项目执行期间至少进行1次全面内部质量审核。6.2 关键技术方案评审(按进度计划安排进行)。6.3 对业主提供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料调查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环评、
12、安评等报告进行验证。6.4 对勘察报告进行评审(按进度计划安排进行)。6.5 对可研和初步设计文件各进行一次全面评审。6.6 业主对设计文件的审查(按业主的计划安排进行,进行必要的配合)。7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7.1 设计质量主要控制点为了便于检查设计质量的控制情况,将下列各项工作作为主要控制点。7.1.1 项目基础设计数据1)项目基础设计数据由设计经理汇总整理,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审查后签署、发表;2)修改项目基础设计数据时,与业主协调并经业主批准后才能发布。7.1.2 项目设计标准1)项目设计须遵守的法律、法规,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和规定;2)设计经理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对采标进行分析,提出本专业
13、采用的标准、规范和规定,编制项目使用规范、标准清单,并在项目组发布。7.1.3 设计统一规定设计经理组织各专业负责人编制本项目的设计统一规定,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单元划分、图章格式、档案号编制、版次设计、采用软件版本等要求。7.1.4 设计过程中间评审对以下设计文件进行评审(不限于此):1)总图布置;2)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3)管道材料等级规定;4)主要设备、材料选型原则;5)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节能等方案;6)技术经济;7)设计深度。7.1.5 各专业互提资料各专业间互提资料作为设计输入,提出设计资料时应填写“互提资料交付表”,设计资料修改时,其变更内容必须进行校对、审核和审定,所有专业间的
14、资料往来,包括文字说明均需要采用正规的格式。7.1.6 设计文件的校审(设计验证)1)各专业设计成品应由符合资格的校对、审核、审定人员对设计成品进行校核和审核;2)校、审后应保存原始的校、审记录。7.1.7 设计文件会签会签是工程设计完成前的重要环节,会签工作分两种方式进行:综合会签(需要时)及专业会签;通过会签发现的问题可及时协调解决。 7.1.8 设计接口包括以下方面:1)与业主的联系;2)与监理的联系;3)与有关管理部门的联系;4)与有关供方的联系;5)设计各专业之间的联系。7.1.9 设计更改设计更改主要是指设计成品文件发送后发生的更改,也包括在基础工程设计阶段由于业主原因引起的设计方
15、案的更改。7.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措施项目产品(设计)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力资源、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验证、设计评审、设计确认、设计更改等过程。7.2.1 人力资源控制本工程人力资源配备,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Q/CPE1.08B-2006的规定。1)本项目各专业负责人由具备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组成; 2)本工程项目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审批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国家或行业对勘察设计岗位有执业资格要求时,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3)项目的审核、审定人员应经分公司岗位资格评定,并下文批准的人员担
16、任;4)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具有承担两个以上较大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组全体成员应相对稳定,以保证项目的连续性。当项目部主要人员变更时,应与业主协商,并经项目经理批准。7.2.2 设计策划本工程项目设计策划过程,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项目策划程序Q/CPE1.14B-2006和分公司作业文件工程设计开工报告编制规定Q/CPE.XN-1-07C的规定。1)本项目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组成员编制项目“总体工作计划”、“项目资源配置方案”和“质量管理计划”等项目管理文件,并适时主持召开项目开工会,发布开工报告,通报项目情况及进度安排,交待设计任务,明确设计统一技术规定等。2)专业负责人应适时召开各
17、专业内部沟通会,进一步介绍项目情况和业主的意图,说明调研及资料的收集情况,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设计方案的技术方向、技术路线及各专业方案的技术水平,同时对项目开工报告的有关要求予以说明。3)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项目进度计划不能按原计划时间完成时,专业负责人要及时向计划工程师反映,计划工程师了解情况后向项目经理汇报,说明影响计划实施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由项目经理与业主协商,提出调整计划并征得业主的同意后,由项目计划工程师将调整的计划报批下发。业主不同意不能更改进度计划。4)组织与技术接口(1)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与业主、管理部门和有关供方的联系由项目经理负责;形成的文件一律以书面形式往来
18、,提交的文件应经项目经理签署;(2)业主或相关方口头传达的信息,要有书面记录,并由受理人签署。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有分歧时,由双方协商解决;(3)向业主或相关方提交的文件应按规定进行签署。对业主提交的资料由专业负责人进行验收后交控制部,由项目经理批准后使用;(4)分公司内参与本工程项目设计的各专业分工范围和职责按分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资料提交专业要进行编制、校对、审核、审定三级签署;接收专业负责人要对资料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接收人签字接收。各专业之间互有资料委托或虽无直接委托关系但在设计中相互关联时应进行设计文件会签;(5)设计过程中的组织与技术接口由项目经理协调。设计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主要
19、是条件的来往,必须按规定的书面格式,由专业负责人检查后发出或接收,并作好接收记录。7.2.3 设计输入本工程项目设计输入过程,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输入控制程序Q/CPE1.17B-2006的规定。1)设计输入的有关建设项目文件、合同或委托书、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意见,设计基础资料、评估报告等由设计经理组织验收或评审,随后下发有关专业负责人,并作好下发记录;2)各专业间互提资料为专业的设计输入文件,必须经过本专业校、审人员审查,签署后,接收专业按规定的时间接收设计输入文件。3)各专业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必须为国内外先进的、经过实用性验证的、有效的版本。各专业应用软件目录见附件5。7.2.4 设计
20、输出、验证本项目设计输出、验证过程,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输出、验证程序Q/CPE1.18B-2006的规定。1)项目的设计输出是指按合同要求提交的文件,所有提交的文件应按照分公司技术文件编制和签署规定进行签署;2)各专业负责人按照设计策划,组织具有相应资格的技术人员完成本专业设计输出文件的编制和验证(包括校对、审核、审定)对本专业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3)本项目的设计输出文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满足设计输入和审查结论意见的要求,能对照设计输入和审查结论文件的要求进行验证;(2)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内容、深度、格式符合国家、行业、工程所在地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21、3)技术方案、主工艺流程、总图及主要材料、设备的选择合理;(4)技术经济指标合理;(5)系统配套工程、环境保护、节能、工业卫生、安全、劳动定员、防火、防洪、抗震、抗台风等符合国家、行业、工程所在地地方及业主的要求;(7)对设计输出文件的验证级别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相关专业的文件要由该专业负责人进行会签。7.2.5 设计评审 本工程项目设计评审过程,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评审程序Q/CPE1.19B-2006的规定。针对本工程工艺复杂、配套设施齐全、分期建设、技术难度大等特点,为确保本工程的设计质量,设计评审不局限于分公司级设计评审,同时涵盖重要技术方案讨论和中间方案评审。1)分公司级设计
22、评审在项目设计基本完成的时候,设计经理及工艺专业负责人应及时汇总成文设计文件,在开工报告中列出的设计评审时间前23天提交分公司专家评审。该次会议由主审专家主持,项目经理、项目设计经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和项目主要专业设计人员参加。主要目的是对最后提交业主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确保设计文件的质量。设计经理负责组织和监督各专业人员严格实施设计评审决议。2)项目重要技术方案讨论会的召开 项目开工会召开后,为在项目开始之初就确保项目的主要技术方案不会出现大的偏差,项目经理部应组织召开重要技术方案讨论会。该会议按照专业划分为多个专题,由各个专业提前2-3天提出讨论专题材料,报分公司专家组。会议由各专业专
23、家主持,项目总工、项目设计经理和项目主要专业设计人员参加。3)项目中间方案评审会的召开在项目设计进展到一定阶段,各专业的主要设计成果基本完成的时候,为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项目经理部组织召开项目的中间评审会。该会议按照专业划分,由各个专业提前2-3天提出中间方案,报分公司专家组。会议由各专业专家主持,项目总工、设计经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和项目主要专业设计人员参加。7.2.6 设计确认本工程项目设计确认过程,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确认程序Q/CPE1.20B-2006的规定。1)根据设计合同和顾客的要求,经分公司级设计评审,且评审结论已得到落实后,由项目控制工程师负责与业主联系沟通,落
24、实项目人员,确定设计确认的时机。2)项目设计经理负责组织项目有关人员做好汇报提纲、汇报图表和多媒体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3)在进行设计确认活动时,项目部要有专人做好设计确认记录,收集和索取设计确认的有关文件(如会议纪要等),并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和人员。 4)设计经理组织各专业按设计确认结论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设计成品文件,并跟踪、验证设计确认结论落实情况。7.2.7设计更改1)设计更改根椐提出方的不同分为设计原因变更、业主(监理)要求变更、施工要求,根据变更的内容不同分为工艺变更,功能变更、材料改代变更等。无论何方提出的变更均应填写工程变更申请单(Q/CPE1.21B-2006-XN1),并由建设
25、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签署确认;2)设计人根据工程变更申请单填写设计原因设计更改单(Q/CPE1.21B-2006-2-1)或非设计原因设计更改单(Q/CPE1.21B-2006-2-2),如设计更改涉及其他专业时,相关专业应确认并会签;涉及底图修改时,应按设计更改程序执行;3)由于时间紧、路途较远时,可采用传真方式将设计更改单交业主确认;4)因施工供方、物资供应商或客户原因发生的施工联络和设备材料代用,当不要求设计单位填写设计更改单,而发送施工联络单或设备材料代用单时,设计人员应对施工联络单或设备材料代用单进行处理,并填写施工联络、设备材料代用处理表(Q/CPE1.21B-2006-XN2
26、);5)设计更改单的编号为项目编号专业编号或专业简称流水号。7.3 设计文件版次控制1)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提交业主审查版为A版,按业主专家意见修改后的正式交业主或存档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归为O版;2)施工图设计文件:提前提交图纸,如征地图,非标设备订货图等,以及提交业主、监理审查的设计文件,编为A版;提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正式设计文件,编为0版;设计更改、施工更改等原因修改的图纸升为1版;竣工图升为2版。8 勘察、测量过程质量控制8.1 勘察外业、内业开始前必须进行策划,编制勘察纲要和测量技术设计书,对勘察工作范围、所需人力设备资源、执行标准、验收准则、进度、成果交付方
27、式等进行策划。勘察纲要和测量技术设计书由勘察专业负责人编制,勘察专业审核人审核,勘察室主任审定,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勘察纲要和测量技术设计书应在勘察作业人员中发布。8.2 勘察作业原始记录必须经过校核后方可输入内业使用。勘察设备、仪器必须保持完好,使用前并经过校准或检定,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状态应进行记录。勘察特殊作业人员应符合作业上岗最低要求,新聘任工人需进行上岗培训。8.3 勘察内业成果输出应满足勘察纲要和测量技术设计书的要求,按照合同要求,为业主提供合格的勘察文件。勘察输出文件的内容深度和格式要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并采用适宜的计算、成图软件。勘察输出应进行校审,包括半成品图
28、纸和文件,校审要填写校审记录,勘察人员按校审意见进行修改,没有校审记录的勘察文件不能提交评审。8.4 根据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和业主要求,我公司将对勘察文件提交分公司级专家评审后方提交业主确认和设计使用。在进度计划中列出的勘察评审时间前23天,由勘察专业负责人按要求向技术质量部提交进行公司级勘察评审的申请和评审资料。8.5 质量控制点8.5.1 勘察、测量过程的策划8.5.2 勘察、测量外业质量评定8.5.3 勘察、测量内业成果评审8.5.4 业主对勘察报告的审查8.6 控制措施8.6.1 勘察、测量过程的策划1) 执行公司体系文件,Q/CPE1.15B-2006工程测量控制程序和Q/C
29、PE1.16B-2006岩土工程勘察过程控制程序;2) 本项目作业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3) 勘察设备必须可用,测量仪器经检定有效,测量精度适宜;4) 执行标准、采用计算机软件必须有效;5) 估算工作量满足委托要求。8.6.2 外业过程质量控制1) 作业前必须召开开工会,明确统一技术要求,作业人员需经过培训;2) 按策划文件开展外业工作;3) 外业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就地检验,不符合相应规范时,应立即返工;4) 实行外业工作质量验收,未达到委托要求时,必须现场纠正。8.6.3 内业过程质量控制1) 成果须经校对、审核、审定;2) 在勘察室自检的基础上,实行分公司级评审;3) 成果提交委托
30、专业,必须履行资料交付手续;未达到委托要求,接受专业有权要求整改。8.6.4 业主对勘察报告的审查1)根据设计合同和业主的要求,经分公司对勘察报告评审,且评审结论已得到落实后,由项目控制工程师负责与业主联系沟通,落实业主审查的时机。2)项目勘察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有关人员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3)勘察专业负责人组织勘查项目组人员按审查结论修改、完善勘察报告,并跟踪、验证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9 项目审核和质量抽查 项目质量工程师每月将对各专业执行QHSE体系文件和质量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表见附件6、7;CPE将于每年5月对项目执行QHSE体系文件进行内审;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将于每年
31、9月对项目执行QHSE体系文件进行第三方认证审核;分公司将组织对本项目设计文件进行质量抽查。10不合格产品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工程勘察设计产品产生的不合格在设计输出过程中、设计评审和设计验证以及设计文件校审中得到了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要找出不合格原因,由主要责任方采取纠正措施,以达到规定要求,修改过的图纸还要按照设计校审、设计评审和设计验证过程进行,以保证不合格产品得到有效纠正。不合格品的纠正由项目设计经理组织,相关专业具体实施。设计经理负责跟踪验证专业制定纠正措施的落实。11 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11.1 质量记录在本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要填报并保存各种质量文件和质量记录,收集质量反
32、馈信息,以保证设计成品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质量记录至少包括有:1) 设计输入(含资料交付)评审记录;2) 设计验证记录(设计文件校审记录、业主代表审查批准记录);3) 设计评审记录;3) 设计更改记录;4) 设计质量信息反馈。设计质量记录是设计产品满足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客观证据,要求字迹清晰,并按有关文档管理规定归档保存,并执行本项目综合文控规定。11.2 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来自各种信息渠道反馈的质量信息或质量投诉都应经分公司技术质量部进行整理,组织初步评审。经评审,属偏离功能性、安全性等质量特性的,视为质量事故,其他问题为一般质量问题。对此类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与责任者,并确定处理意见
33、,由责任部门对处置结果填写质量记录,对一般质量问题由公司技术质量部通知责任部门人员进行修改,以达到规定要求。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责任部门要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12项目内外沟通制度12.1 项目的内部沟通与协调 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负责项目的内部沟通和协调,其主要方式由项目经理部主持,技术经理、控制经理、质量经理及各个专业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每周一次例会,进行内部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必要时可邀请其他人员参加。12.2 项目的外部沟通与协调 项目的外部沟通与协调主要包括项目与业主的沟通和协调以及项目与外委单位的沟通
34、与协调,主要归口综合文控部专人负责对外联络。12.3 质量通报制度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设计评审、设计确认、质量抽查和外部反馈的质量信息,不定期发布项目质量通报。13技术服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司“想方设法为客户排忧解难,努力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服务理念和“客户永远是正确的”客户理念,公司将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力求全面、准确了解业主的意图和隐含要求,并提供技术、经济方面的建议,当好业主的参谋;同时,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及时提供评估、项目报批、征地、设备材料订货等有关资料;按照项目施工进度要求,适时派驻现场设计代表,提供设计技术现场服务;并积极配合施工过程中的中间审查,及时向业主反映施工中存在的
35、问题等。公司在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过程中将全面履行公司星级服务承诺,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星级服务细则的相关要求执行。附件1 CPE西南分公司执行的经过认证的QHSE体系文件目录一、手册二、程序文件1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Q/CPE1.01B20062文件控制程序Q/CPE1.02B20063记录控制程序Q/CPE1.03B20064内部审核管理程序Q/CPE1.04B20065不合格/不符合控制程序Q/CPE1.05B20066纠正措施程序Q/CPE1.06B20067预防措施程序Q/CPE1.07B20068人力资源控制程序Q/CPE1.08B20069管理评审程序Q/CPE1.09
36、B200610信息沟通控制程序Q/CPE1.10B200611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Q/CPE1.11B200612供方提供勘察、设计产品验证程序Q/CPE1.12B200713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Q/CPE1.13B200614工程项目策划程序Q/CPE1.14B200615工程测量过程控制程序Q/CPE1.15B200616岩土工程勘察过程控制程序Q/CPE1.16B200617设计输入控制程序Q/CPE1.17B200618设计输出、验证控制程序Q/CPE1.18B200619工程设计评审程序Q/CPE1.19B200620设计确认控制程序Q/CPE1.20B200621设计更改
37、控制程序Q/CPE1.21B200622供方评价和选择控制程序Q/CPE1.22B200623采购过程控制程序Q/CPE1.23B200624施工过程控制程序Q/CPE1.24B200625开车过程控制程序Q/CPE1.25B200626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Q/CPE1.26B200627风险控制策划程序Q/CPE1.27B200628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Q/CPE1.28B200629勘察设计现场安全环保控制程序Q/CPE1.29B200630固定场所安全环保控制程序Q/CPE1.30B200631合规性评价程序Q/CPE1.31B200832员工健康管理程序Q/CPE1.32B20
38、0633应急准备及响应控制程序Q/CPE1.33B200634事故处理控制程序Q/CPE1.34B200835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Q/CPE1.35B2006三、公司作业文件1项目资源配置规定Q/CPE1.01C20062项目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规定Q/CPE1.02C20063项目进度控制规定Q/CPE1.03C20064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Q/CPE1.04C20075项目协调规定Q/CPE1.05C20066项目实施计划编制规定Q/CPE1.06C20067技术岗位人员任职资格条件Q/CPE1.07C20068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定标准Q/CPE1.08C20089设计文件分期发放规定Q/CP
39、E1.09C200610工程项目现场服务及HSE管理规定Q/CPE1.10C200611工程项目回访规定Q/CPE1.11C200612星级服务管理规定Q/CPE1.12C200613应急预案管理规定 Q/CPE1.13C200714特殊作业人员任职条件 Q/CPE1.14C200715固定场所环境管理规定 Q/CPE1.15C200616固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Q/CPE1.16C200617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Q/CPE1.17C200618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Q/CPE1.18C200619工程总承包项目HSE管理规定 Q/CPE1.19C200620勘察设备维护保养和使用规定Q/CPE1.2
40、0C200821工程测量仪器操作规定Q/CPE1.21C200822工程勘察报告质量评定标准Q/CPE1.22C200823工程测量成果质量评定标准Q/CPE1.23C200824勘察作业HSE管理规定Q/CPE1.24C200825出版、档案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规定Q/CPE1.25C200826记录汇总Q/CPE1.26C2006四、分公司作业文件1基础设施管理规定Q/CPE.XN-1-01C2各类测量仪器操作规定Q/CPE.XN-1-02C3员工培训管理规定Q/CPE.XN-1-03C4标准、规范管理规定Q/CPE.XN-1-04C5公文管理规定Q/CPE.XN-1-05C6计算机软件管理规
41、定Q/CPE.XN-1-06C7工程设计开工报告编制规定Q/CPE.XN-1-07C8勘察设计各专业职责及分工细则Q/CPE.XN-1-08C9勘察设计校审规定Q/CPE.XN-1-09C10勘察设计各专业间互提资料规定Q/CPE.XN-1-10C11关于设计项目计算书的规定Q/CPE.XN-1-11C1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编制规定Q/CPE.XN-1-12C13岩土工程勘察取样技术规定Q/CPE.XN-1-13C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规定Q/CPE.XN-1-14C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评定标准Q/CPE.XN-1-15C16勘察设计产品的出版、包装及交付规定Q/CPE.XN-1-16C1
42、7勘察设计成品文件发放、提晒管理规定Q/CPE.XN-1-17C18出版作业管理规定Q/CPE.XN-1-18C19综合计划编制及管理办法Q/CPE.XN-1-19C20科技档案管理规定Q/CPE.XN-1-20C21工程勘察设计总结编制规定Q/CPE.XN-1-21C22工作环境控制管理规定Q/CPE.XN-1-22C23勘察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签署规定Q/CPE.XN-1-23C24设计文件会签规定Q/CPE.XN-1-24C25作业文件质量记录汇总Q/CPE.XN-1-25C附件2工程变更申请单工程名称: Q/CPE1.21B-2006-XN1 编号:致:(监理单位)由于 原因,兹提出 工程变更(内容见附件),请予以审批。附件: 提出单位 代表人 日 期 一致意见:建设单位代表 设计单位代表 项目监理机构签字: 签字: 签字:日期 日期 日期 附件3设计原因设计更改单工程名称:Q/CPE1.21B-2006-2-1 编号:送达单位发送日期年 月 日 项目名称档案号项目号更改原因:客户确认确认日期更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