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O1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 将答题卡交回。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 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
2、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 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 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 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 现了 “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 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
3、,在赏画、 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计白当黑” “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 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 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 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 精髓,故有灵气往来。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 空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氤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 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
4、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 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日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戴妫生桓公, 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靖谏日:“臣 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君人者将祸 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宋荡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 *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日:“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
5、以赋与陈、蔡从,则 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公问于众仲日:“卫州吁其成乎?”对日:“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 而葬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 弗戢,n号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日:“王觐为可。”日:“何以得觐? “日: “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喏使告于 陈日:“
6、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 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错使其宰猜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日:“石桔,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节选自春秋左氏传)【注】石硝:卫国大夫。羽父:鲁国公子翠的字。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 而还B.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 而还C.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
7、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 而还D.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 而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整治,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与屈原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修”意思不 同。B.公,指鲁隐公。因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鲁及诸侯国的事件,故常用“公”代鲁君。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常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老子、孔子等。文中是对石储的 尊称。D.逆,与“顺”相对,文中指迎接,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相 同。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就
8、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 首诗赞颂她的美德。B.石硝劝卫庄公应以道义去教育州吁,而不要过分宠爱他,并禁止儿子与他交往,都没效 果,就告老回家。C.州吁即位后期望与宋、陈、蔡一道攻打郑国,以此报先君之仇,同时求得诸侯的尊崇, 在百姓中树立威信。D.石槽设计让州吁去朝见陈桓公,借此机会让陈国除掉州吁。陈国抓住州吁和石厚后让卫 国派人处置他们。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2)石错,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13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从这段史传中得到哪些启示?请从 不同的
9、身份角度作简要概括。【答案】10.C11. D12. A. (1)君主应致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吧!(2)石稽是个忠臣,憎恨卫州吁,而石厚结交他,(就连同杀掉石厚)。大义灭亲,大概说 的就是这个吧!13 .作为父母,应以道义教育孩子,而不能过分宠爱孩子;作为子女,应多听父母建议,慎重交友;作为国君应致力于美德,以德和民;作为臣子,应忠君爱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宋炀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 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羽父”做“请以师会之”的主语
10、,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公”做“弗许”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又重之以修能”中的“修”的意思是“美好”。句意: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 怨恨/再加上卓越的才能。D. 逆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逆以煎我怀”中的“逆”的意思是“预先,预料”。 句意: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 ”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首诗赞颂她的美德”错误。由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 臣之妹,日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可
11、知,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 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由 此可知,是因为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并不是 赞颂她的美德。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务”,致力于;“去”,去除;“速”,招致;“无乃乎”,恐怕吧。(2) “石错,纯臣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恶”,憎恨;“其”,大概。【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稽谏日:臣闻爱子, 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可知,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
12、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 庄公不加禁止,庄姜讨厌州吁。大夫石错劝庄公说:“下臣听说喜爱儿子,要教导他做人的 正当道理,不要使他走入邪路。”由此可知,作为父母,应以道义教育孩子,而不能过分宠 爱孩子;由原文“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可知,石储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游, 石储禁止他,不听。卫桓公即位,石稽就告老辞官了。由此可知,作为子女,应多听父母建 议,慎重交友;由原文“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葬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 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 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可知,我只
13、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 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 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民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 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 姓,在这种情况下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 由此可知,作为国君应致力于美德,以德和民;由原文“君子曰:石稽,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可知,君 子说;“石稽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 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由此可知,作为臣子,
14、应忠君爱国。参考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 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公子州 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讨厌州吁。大夫石错 劝庄公说:“下臣听说喜爱儿子,要教导他做人的正当道理,不要使他走入邪路。要是准备 立州吁为太子,就定下来算了;如果还没有定下来,就会成为祸乱的根源。作百姓君主的人, 要努力除去祸患,如今却加速它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 ”庄公不听。石猎的儿子石厚与州 吁交游,石错禁止他,不听。卫桓公即位,石错就告老辞官了。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
15、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当宋荡公即位的时候,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国人想送他回国。等到州吁立为国君,准 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以此对诸侯讨好,安定国内人心。他派人告诉宋国说: “君王如果进攻郑国,除去君王的祸害,以君王为主,敝邑出兵出物,和陈、蔡两国一道作 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所以宋荡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进 攻郑国,包围了国都的东门,五天以后才回去。鲁隐公向众仲询问说:“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 ”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 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 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民众,安于残
16、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 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 暴虐地使用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 能免于祸患了。”秋季,诸侯再次进攻郑国。宋荡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 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 里的谷子便回来。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喈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靖说;“能朝见 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 ”石能答道:“陈桓公现 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
17、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 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猎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 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 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 杀了州吁。石港又派自己的家臣孺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君子说;“石靖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 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冬季,十二月,卫宣公即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对月有感朱敦儒天宇著垂象,日月
18、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 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 舞,按次守星踱。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注】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星踱:星宿 的序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天宇垂象、日月回旋,气象恢弘,境界阔大,富有感染力,体现豪放派的词风。B.上片想象月宫中绚丽 七宝楼台、袅袅的仙乐及美丽的嫦娥,寄托作者对明月的神往。C.下片运用传说,词人希望“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暗讽当时朝廷官员不能尽忠职 守。D.整首
19、词深沉清峻,气势磅礴,充溢着“慷慨悲凉”之气,但又不失浪漫主义的色彩。16 .本词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结句都有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 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苏词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侧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本词借“永使无亏缺,长对口团圆”侧重表达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圆的渴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寄托作者对明月的神往”错,“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 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意思是,为什么自古偏偏只有明月被人指指点点来颂传?有的夸月宫 修得象七宝楼台多炫丽,更有夸月中仙乐袅袅、
20、嫦娥最娇妍,表达作者心中难抑的激愤之情。 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苏词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媚”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耍打 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侧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和祝福。本词“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意思是,不再让月亮有亏缺的变化,长对太阳欢欣团圆。 结合注释“作于靖康之变后”可知I,永使圆月无阴缺,世世代代总团圆,这浪漫的想象不过 是人间社会的折光,作者借月长圆的美好祈盼,表达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
21、圆的渴 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泛舟广阔而邈远的 湖面,流露出词人此时成为自然万物主人的意趣。(2)苏洵六国论中以“”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 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揭示了重蹈覆辙的原因。(3)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古代诗文中常有咏及,如“,” 【答案】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示例: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 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
22、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鉴、着、从、哀、将、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元宵节赏花灯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民俗。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历史悠久, 。近年来,灯光控制、激光装饰、3D打印等技术被运用于花灯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挂满街头的各种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花灯,令人 。远近闻名的四川自贡灯会积极引入数字科技,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吸引更 多的年轻人沉浸于民俗文化。在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江西上栗等地,“无人机十激光技术” 在夜空中编织出寓意吉祥的图案,光影“魔
23、术”为人们送上节日祝福。节日的夜空 ,许多游客仰望天空,留连忘返。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众的切身体验,显有壤幺良对 赋于民俗文化断的jt伐虫诵在新的时伐起息 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古代,孔子所崇尚的“礼”,就是要求人们规范行为,做一个立志修养品德的人。B.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不可测量性、不可克隆性,为量子通信上了一把“安全锁”。C.中国作协“扬帆计划”将建立文学译者资源库,以推动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落地。D.新征程没有捷径可寻,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20.文中画波
24、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 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示例:源远流长 目不暇接 绚丽多彩 19.B20.示例:只有增强民众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感,站在新的时代起点,赋予民俗文化新的 时代内涵,才能使它得到更好的传承。【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语境指元宵节赏花的民俗历史悠久,可用“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 底深厚。语境形容元宵佳节赏花灯时看不过来的感受,可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 多,眼睛看不过来(多指美景节目)语境形容节日的夜空灿烂美丽,可用“绚丽多彩”。绚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
25、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A.表不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引用。故选B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搭配不当,增长体验感”动宾不搭配,改为“增强体验感”;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先说“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再说“赋于民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成分残缺,“得到更好的传承”主语是“民俗文化”,承前指代,改为“才能使它得到更好 的传承”。(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天喝八杯水(约2升)有利于身体
26、健康,这真的科学吗?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颠覆了以往人们对饮水的认知,认为上述饮水建 议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真正的需水量。人体每天的水周转量即水的总交换量,包括了我们摄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 度上反映了人们的需水量。研究发现2035岁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 2升,3060岁女 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3. 3升。此后 ,到了 90多岁,下降到2. 5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 。例如,一名20多岁的男性每天水周转量为4. 2升,但并不需要饮用4. 2升水,因为人体代谢和体表水交换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 来自食物和饮水,食物和饮水各半,因此该年龄段男性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1
27、.8升。相 比之下, 因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位20多岁的女性,每日的饮水量可能为1.31.4升。如果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那么每天喝2升水可以说是“超常发 挥” 了。虽说每天八杯水属于“国际民间传说”,但三天滴水不进入会有生命危险,是有科学依 据的。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22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则宣传科学饮水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 个字。【答案】2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水周转量并不等于饮水量;同年龄段女性饮水 量较小。22 .示例1:身体要健康,饮水须科学。示例2:珍爱生
28、命,科学饮水。【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后”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根据“到了 90多岁,下降到2.5升左右”推断出需水量 下降的趋势,应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提示注意的问题,下文举例“一名20多岁的男性每天水周转量为4.2 升,但并不需耍饮用4.2升水”强调的是水周转量与饮水量不同,应填:水周转量并不等了 饮水量。“相比之下”比较 是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结合“该年龄段男性每日平均饮水量为 L51.8升”“每日的饮水量可能为1.31.4升”得出结论:同年龄段女性饮水量较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首先明确
29、宣传的主题,本题强调“科学饮水”,材料主耍解说不同年龄段人 体每天的水周转量和需水量,强调不能不喝水,也不能过多喝水,也就是饮水关乎健康,每 天要科学合理引用水。然后注意标语的功能在于宣传,语言要简洁,富于引导和鼓动性,有一定的号召力,适当运 用对偶、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
30、0字。【答案】例文:以“思”之明灯,照“学”之前路漫溯岁月长河,对于学与思之关系的叩问亘古未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的重要 性锋芒毕露;“必本于思”,思的基础性昭然若揭。两者相荡,漾出一方敝谶之色。我认为:以思为基础,落实学之行为,以学为动力,促进思的跨越,方能成就个体之熠 熠生辉。思是对现实问题的反射,是为达成学之结果所做出的有目的的规划。学是提升自我的过 程,是思之深入的助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人们探索绚烂永恒的生命伸张。 思不是妄想,它植于现实土壤,使思想在现实沃土上自由游荡,从而思有所得。由于思的最 终指向是学,它便与空想南辕北辙。以学为导向,思便产生
31、了目的,成为前行路的规划。因 此,思之存在,不是空想的虚妄地,而是学习的出发点。同样,学不是黑暗屋子里的闭门造车。触碰世界,交流借鉴,汲取精华仍为学,学是和 古之圣人对话后的豁然开朗,是和今之巨人比肩时的反思促进,学以联通世界之活力,促进 个体机制的更新,激发思之活力。以思促学,能够为学习前路指明方向,以学进思,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破除了前行路上的迷障,使前行的津渡清晰明朗。一代鸿儒曾国 藩在学习时秉持上下求索的思考之道,将思的原则贯穿于学习过程,终得“少壮功夫老始 成”,率领军队让世界重闻东方雄狮的雄风怒吼。狂饮一生的背后,是思的积淀,是学的贯 彻。倘无思之指引,在黯
32、然无光的岁月里,他以何来支撑沉重的学习。因此,思为学的道路 拨开云雾,使天光下泄。“思而不学则殆”。学延伸思考角度,拓宽思考范围,为解决问题提供全新选择。孙家 栋兀兀穷年,广泛学习从而获得创新思考,使“东方红”直上云霄,使“北斗”串联宇宙。 前行从来不是线性的一马平川,在曲折蜿转中以学进思便是最佳捷径。揆诸当下,青年人无力学习,无心思考,在他人身后狗尾续貂,成为灵魂麻木的俘虏, 将学与思逼入失散境地,如此决非良象。如何做到学思合一,需砥砺自我。孔丘言“居天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如此,砥砺自我,秉持千淘万沥的决心,干磨万 击的毅力方能达成。今春光明媚,愿吾侪青年抓住春光,学思合一,负青天而适南冥
33、,挂云帆以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是一篇二元型作文题,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材料中的第一则名言出自孔子。孔子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陷入迷茫,一味思考而不实 实在在地学习将一无所得,旨在告诫人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第二 则名言出自荀子。荀子说自己曾经尝试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突出学习的重要性。第 三则名言出自晁说之。在他看来,学习当以思考为根本,思考会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获,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三则材料都是谈论学和思的关系,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认为学和思并重;材料二在二者关 系中更侧重学的作用;材料三在二者关
34、系中更侧重思的作用。其中,“学”常指通过阅读、 观察、游历以获得知识智慧或提升素养的行为或过程,“思”常指思考、分析问题的行为或 过程。本次写作是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学”与“思”的关系,在理解两个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阐述 对“学”与“思”关系的认识,以解决个人、国家和人类在日常生活、求知探索、未来发展 等层面的实际问题。考生理解了 “学”与“思”的内涵及关系,才能理解材料的意旨,才可 能进一步联系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对概念的探讨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升自身思想及 行动,更好地服务时代、社会、祖国。在行文时,要对“学”与“思”的内涵特质有较为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辨明二者的关系, 即思辨看待“学”与
35、“思”。在写作时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来写,但不管选择哪个观点,都 不得偏离学和思这个核心。行文时可以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但不可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比如,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可从要用思考认识自己、要独立思考、要积极思考等这些角度先 明确观点,再阐述观点,充分运用事例证明观点。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从只思不学的不良 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 远。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亭子是实用的, 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 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
36、所特别设立的景现,古人所说的“江山无 限景,都聚一亭中”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为它“空”, 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材料二: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 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 呈现着它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苏东坡诗云:“静故 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
37、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 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 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等, 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一如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 过清明。”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 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 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 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
38、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 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材料三:众人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 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青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宝玉道:有用泻玉 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赘宝玉才 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
39、四顾一 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 先称赘不已。后果展开,如不能积累前人的有益经验,自己的思考会空泛浮躁,甚至有可能因为人的私欲 本能而走上歪路等,由此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可切入学与思应当结合的观点,如以学 为思打好坚实基础,以思促进学为己用等,并结合两者综合分析。立意:1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2 .学由思而固,思由学而发。3 .学能引导思,思能促进学。4 .思为学提供动力,学为思补充燃料。5 .学而不解则思,思而不得则学。6 .学须顺应时代,思要超越时代。7 .学与思相辅相成,循环推进。(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40、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艺术依照“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在艺术创作中为了使欣赏者获得空灵的美 的享受,特别注重“虚”的创造。B.中国艺术推崇的“虚”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其中造园艺术的 “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C “静照”只有在断绝世务后才能空诸一切,心无挂碍,从而静观万象获得充实、内在、 自由生命,诞生艺术的心灵。D.心灵内部的“空”比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为重要,它能产生萧条淡泊、闲 和严静的艺术人格和艺术上的神韵。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通过中西方美学观的比较,突出了
41、 “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B.材料二中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论证“物象呈现灵魂生命”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C.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的中心都指向“空灵”,但是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 “空”的艺术特点。2 .下列选项,不符合“空灵”特点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严羽诗话)C.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计成园冶)D.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姚鼐登泰山记).如果你是一位欣赏者,怎样才能做到“对物象造成距离”,获得美
42、的享受?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4 .材料三描绘的“大观园”景致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二的观点加以分析。 【答案】1. A 2. B 3. D.要能通过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 世界(或:要能体会创造者营造“空”的匠心); 静观万象时要能放“空”心灵,淡泊精神,感受物象的灵魂生命。5 .大观园中曲折泻于石隙的“清流”创造出一个灵动的空间;大观园中“沁芳亭”能收 摄众景于一体,引领出一个虚空的世界;大观园中“飞楼插空” “石磴穿云”等景致形成 “隔”,使物象造成距离,创设了 “空”的美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造园艺术的虚最能体现空
43、的精髓”错,材料一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 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并没有与 绘画、诗词比较。C “静照只有在断绝世务后才能空诸一切,心无挂碍,从而静观万象获得充实、内在、 自由的生命”错,材料二“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说的是 “静照的起点”,“呈现着它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是说万物的状态。D. “它能产生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艺术人格和艺术上的神韵”错,材料二“精神的淡泊, 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强调是“基本条件”,选项说法绝对。故选A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
44、论证物象呈现灵魂生命的观点”错,材料二引用苏东坡的诗句是为了论证“万物 静观皆自得”。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实写泰山山路冰滑,登山艰辛。而“空灵”要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要忘我,放空心灵。本项不符合“空灵”特点。故选D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 “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 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可知,要能通过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或:要能 体会创造者营造“空”的匠心);结合材料二“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
45、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 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 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可知,静观万象时要能放“空”心灵,淡 泊精神,感受物象的灵魂生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一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 个灵动的空间”和材料三“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 之下”可知,大观园中曲折泻于石隙的“清流”创造出一个灵动的空间; 结合材料一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国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
46、松散 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现”和材 料三“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可知, 大观园中“沁芳亭”能收摄众景于一体,引领出一个虚空的世界;结合材料二“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 绝缘,自成境界” “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和材料三“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青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可知,大 观园中“飞楼插空” “石磴穿云”等景致形成“隔”,使物象造成距离,创设了 “空”的美 境。(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8分
4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渡江孟超叫明的公鸡,已经“喔喔喔”地三唱了。年轻的祖逖睡不宁静,跳下榻来,从枕边摸出长剑舞了起来。窗外秋风潇飒,静夜寒气逼人。潇潇沙沙桐叶飘飞,一阵急风伴着沙尘吹过,又一阵躲 雨,正如千军万马,在疆场上奔驰。正如他所预言的,晋室的国难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时候,不但疆土一天一天削弱,整个 中原,完全遭受了胡骑的蹂蹒。这些民族的耻辱,当时的四方豪土哪一个能够忍下声吞下气 去,更何况祖逖有着绝大的抱负和果断的谋略呢?晋元帝虽然已经南迁,在江左立下了偏安的王业,许多的大户巨室,一族一族跟着朝廷 向南迁徙。祖逖则认为在避难中可团聚自己的乡党族人,像项羽的八千子弟兵那样,在国难 与家仇中可以结合成功。他计划如何带领他的乡党和族人,一开始就要使他们像军队一样。当寇警传来最紧的一天,祖逖召集了乡人。大家都争着问他:“怎么办啊,匈奴兵来了?我们不能就让他们糟蹋啊!”“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要请你出个主意哩。”须发斑白的老头儿,恳切地催促着他。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实在忍不住了: “你有什么主意赶快说吧,我们一定照办就是了 ! ” 祖逖沉吟了一刹:“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淮泗一带进发,然后再渡过长江。不过,这里到底是我们的家, 等到我们把自己训练成军队一样,就要赶快地打回来,救我们的家乡,把胡人逐回漠北去!”“对呀!”青年都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