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农学 10377作物栽培学 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16221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农学 10377作物栽培学 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考农学 10377作物栽培学 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农学 10377作物栽培学 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农学 10377作物栽培学 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0377作物栽培学总论第1章P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 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既获得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又保 护生态环境,还保证食品安全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P3 (一)作物栽培的特点: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区性P3对于作物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行研究,常采用下列方法1.生物观察法 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物质积累与分配 的过程。2.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作物的生育进程以植株的干物质 积累来衡量。3.发育研究法发育研究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开数测 量植株的生长情况。4.作物生理研

2、究法P6瓦维诺夫(1935)根据苏联作物栽培工作者在世界5大洲60多个国家进行多 次考察的结果,确定了主要栽培植物的8个独立起源地。P8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编译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 统的总称。P9我国生物多样性正临着来重的威胁,表现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物种收 到威胁或正在减少遗传种质资源正在减少P12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移过程。P12作物引种到新的地区之后,出现2种情形:一是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 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要特殊的处理和选育 过程,就能正常生发育、开花结果并繁

3、殖后代,这叫做“简单引种”;二是原产 地与引种地之间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 窄,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地的环境,这叫做驯 化引种。P12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土宜论”“风土论”“排风论”等引种理论。“土宜论” 是指不同的土地需种不同的作物。“风土论”指的是,遗传性不同的植物对环境 条件(风土)有不同的要求,引种时必须协好植物本性与环境的关系,使值物适 应当的风土。“排风论”是“风土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一方面承认土壤气候对 物正常生长发育及时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P150一、土壤培肥技术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水、肥、气、热4大地理因素相互制约

4、和协的结果所综合表 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培肥土壤的措施有很多,现概括如下:(一)轮作倒茬:使土壤中的养分、水分 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作用。(二)增施有机肥:可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及耕作性能,丰富土壤营养元素。(三) 深耕改土和客土改良:可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四)因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等环节。测土配施 肥可以平衡土壤营养元素,保证作物养分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P159 1.2种植密度的影响因素(1)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2)气候条件作物生长季节气候条件适宜,密度宜稀。(3)肥水条件及管理水平“肥田宜稀,

5、薄田宜密”。(4)种植方式及收获目的撒播密度可适当高些,点播密度适当低些(5)地势 地势高,山坡地,狭长地块或梯田,通风透光条件好,密度宜密 (6)病虫草病虫草等灾害危害严重的地块,播种量应适当增加。P164营养元素的作用规律1.最少养分律2.报酬递减律3.养分互作律P166 (一)施肥原则1.用养结合的原则2.营养平衡的原则3.安全生态的原则 4.经济高效的原则P170施肥时期1 .基肥基肥也称底肥,指播种前或移栽前使用的肥料2 .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或移栽时局部施用的肥料3 .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P170施肥方式1 .全层施肥将服料均匀施撒于土壤表层,通过翻耕混入土壤全层。2 .

6、表层施肥播种或移种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将肥料均匀撒于土壤表层, 通过灌水或中耕培土,将肥料带入根层。3 .集中施肥把肥料集中施在作物根系附近或种子附近的施肥方法4 .根外追肥以称叶面追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度溶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吸收进入作物体内。P174 (二)灌溉方式1 .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田间,水在田面流 动或蓄存过程中,借重力作用和毛管作用一渗温润土壤的灌水方法。(1)畦灌 是将日块用畦梗分隔成为许多小畦,水从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畦 田,以薄水层延田面坡度流动,水在流动过程中逐渗入土壤的灌方法。(2)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沟

7、灌水,水在流动过程中借毛管作用和重力作 用向沟的两侧和沟底浸润土壤的灌输方法。(3)膜上灌是指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将膜测流改为膜上流,利用地膜输 水,通过放功孔和膜侧帝渗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技术。(4)淹灌是先使灌溉饱和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建立并维持一定深度水 层的地面灌水方法。2 .喷灌 喷灌是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将灌溉时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自 压),并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压力水至喷洒装置(喷头)喷射到空中分散形成细 小的水滴降落田间的一种灌溉方法。3 .微灌微灌是通过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时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过滤, 并通过管道系统输水指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或溶有肥料的水溶液 以较小的

8、流量均匀、适时、知量地湿润作物根系去附近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4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又称渗灌,是利用地下管道将灌溉水输入田间埋于地下 一定深的渗水管道或人工鼠洞内,借助于毛细管作用于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可分为地下水浸润灌溉和地下渗水暗管(或鼠洞)灌溉两种类型。P180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4大类:1.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1)生长素类(2) 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脱落酸(5)乙烯类(6)油菜素内酯5 .植物生长延缓剂3.植物生长抑制剂4.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P18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上的应用:1.打破休眠,促进发芽2.增薨促根,培 育矮壮苗3.促进子粒灌浆充实4.控制徒长,降高防倒5.

9、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 实6.促进成熟P182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宜的药齐2.确适宜的施药时期3.选择适宜的族用浓度4.选择适当剂 型,让药剂充分溶解或混匀5.谨慎配合使用生长调节剂及与其他农药混用6.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与良种和栽培措施相结合7.注意用药的安全性P197各项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原则:1.效益最大化2.措施协调化3.阶段动态化 P197各项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方法:1.技术组装2.技术集成3.作物栽培模式 4.轻简栽培。P198作物轻简栽培是指在常规栽培技术基础上,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 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使用“高产、优质、

10、高效、 节本、省力”的“轻简”栽培技术。一、名词解释2 .作物: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大田中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一 类植物,又称“大田作物”。3 .作物生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工-贸易”全过程,确保生产能 实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其核心是“种-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4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作物 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 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5 .分篥:禾谷类作物分篥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篥。6 .定日

11、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7 .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8 .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申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 伸长的现象。9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构成及配置的总称。10 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11 . 一次分蕤: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蕤。12 .二次分薨:从一次分篥上长出的分廉。13 .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14 .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15 .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

12、不定根)所组成的 根系。16 .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17 .生长 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 包括生殖体的生长.18 .发育:器官、机能的质变过程,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特殊花、 果实、种子形成,狭义指生殖生长转变的开始。19 .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20 .生育时期: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根据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划分成几 个阶段称之为生育时期。21 .营养生长:一般指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22 .生殖生长:一

13、般指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23 .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24 .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25 .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 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26 .根冠比: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27 .休眠: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28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之和。29 .最适叶面积指数: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光强之下,最低层叶片又能获得大约2倍于光补偿点光强时的作物叶面

14、积指数。30 .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31 .光合势(叶日积):在某一生育既期间或全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32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33 .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34 .叶龄:用作物的出叶数表示作物的年龄。35 .叶龄指数:已抽出或已展开叶片数占作物一生总叶数的百分数。36 .倒伏,即作物在生长的某一阶段因某种原因,植株体发生倾斜,倒在地表的现象。37 .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现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叫器官同伸关系。38 .干旱:环境中水分低到不足以满足作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时,出现干旱。39

15、 .它感作用:植物之间通过生物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相互影响。40 .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果实、籽实、块根等目的器官的生产量(质量)。41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之间的天数。42 .积温:只有当气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这一温度的总和 成为积温。43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温度(低温或高温)即为作物生长发育的极端温 度。44 .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其生理过程而言,都有三个基点温度,即 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45 .收获指数: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应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 量的效率。

16、46 .产量构成因素:依产量的形成过程,产量可以分解成着生产量的不同组分,这些组 分就是产量构成要素。47 .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化 学能,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 式的总称。48 .立体种植: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 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49 .库: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或)接纳营养物质的器官(或能力)。50 .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51 .作物群体结构:作物群体随时间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的状态。52 .株型:植物体整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53 .种植密度:

17、指作物播种(定苗)和(或)移栽后的单位面积上的植株个体数。54 .种植方式:指作物播种或移栽时在空间的配置方式。55 .作物品质: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56 .营养品质:指作物被利用部分所含有的供人体所需要的有益成分及对人体有害的有 毒成分。57 .加工品质:指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58 .工艺品质: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59 .播种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子密度60 .育苗移栽:先将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人工控制的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使种子发芽长 成幼苗,幼苗生长一段时期后在外界条件均满足大田栽培时,将秧田里的幼苗

18、移栽到大 田里的方式。61 .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 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62 .旱抛秧:指在旱地苗床上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 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63 .作物栽培触: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体和叱生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 物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64 .作物模式化栽培: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践。65 .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同一块田地上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66 .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

19、的地上部风干重。67 .经济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68 .轻简栽培:在常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劳 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栽培。69 .有效分篥: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孽称为有效分藻。70 .无效分篥:不能抽穗结实的分篥。71 .冠层结构:作物在建立稳定群体后,地上部光合机构在空间的几何形状。72 .源: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等,主要指作物群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二、填空题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的科学。2 .根据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中心;玉米

20、 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中心。3 .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由其“三性”决定,三性指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 养生长型。4 .根据其感温性可将作物分为冬性型、半冬性型、春性型。根据作物光周期反应 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定日照作物。5 .作物的适应性主要有光照适应、温度适应、水分适应等。6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7 .作物倒伏分为根倒和茎倒两种。大风是导致倒伏的头号原因。8 .作物生长的S形曲线若按作物种子萌发至收获来划分,可细分为缓慢增长期、 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和缓慢下降期四个时期。9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线,把全生育

21、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C/N 比低,促进营养生长,推迟进入生殖生长。10 .种子类型可分为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进行无性繁殖的根、 茎。种子发芽前期营养来自于子叶、胚乳或营养体。11 .双子叶植物的分枝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棉花属于合轴分 枝。12 .种子休眠的原因一般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抑制物等。13 .作物构成主要包括作物的种类、品种面积与比例。14 .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容量和孔隙度等。15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纤维作物、油料、糖料和其他四大类型作物。16 .食用作物的品质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外观品质;经济作物的品质包括工艺品质和加

22、工品质。17 .分篥的发生主要与营养有关。我们应有计划的利用低位分篥,同时避免无效分 篥的发生。18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条播、精量播种四种。19 .单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和叶鞘构成。双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叶柄和叶托组成。20 .作物的授粉方式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21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养分。22 .禾谷类作物的叶一般包括叶片、叶鞘、叶舌和叶耳4部分。23 .在光敏色素的变化中,接受光质、光强、光照时间、光照方向变化的受体为 光敏受体。24 .衡量群体结构的指标一般有株型、种植密度、种植方式。25 .根据环境因子对最大

23、生产潜力的削减程度,可将作物生产分为光能生产潜 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生产潜力和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四个层次。26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水、肥、气和热4大地力因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 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27 .衡量作物产品品质的指标包括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影响品质形成的因素有遗传和 环境。28 .育苗方式包括湿润育苗、营养钵育苗、旱育秧、无土育苗等。29 .育苗移栽要求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衡量移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缓苗期长短。30 .农业发展过程一般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1 .作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根据下胚轴伸长与否,可分为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 和子叶半出土。32 .地膜

24、覆盖的主要作用是保盅保湿;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方式主要有平畦覆盖、 高垄覆盖两种方式。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植物生长延缓剂。34 .作物栽培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协调作物、环境的关系,使作物适应环境或 使环境满足做35 .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有(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36 .各项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原则是(效益最大化)、(措施协调化)和阶段动态 化。37 .构成作物光合产量的三个因子是光合器官、光合能力和光合时间。38 .马铃薯产品器官是块茎、甘薯产品器官是块根、甘蔗产品器官为 茎、烟草产品器官为叶。39 .作物遭受到零下低温,使细胞间隙

25、结冰引起的伤害为冻害;生长季节内零上 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害,造成生育延迟甚至生理障碍的现象为冷害。40 .按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作物和耐寒作物41 .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四 级。42 .成熟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等3个阶段。43 .通常把作物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44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成(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和饲料和绿肥作物。45 .按照作物同C02的途径不同,可将作物划分为C3作物、C4作物、CAM 三大频。46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芋类三大类型作物。47 .种子结构

26、主要包括胚、腾侨口子叶三部分。48 .作物的三基点期是最低小最高温度、最适温度。49 .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包括冻害、冷害和霜害。50 .禾谷类作物的种植密度通常以其单位面积茎篥数表示。51 .作物的施肥原则是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基肥为主、深施为主、各种施用方法配合 使用。52 .三湿播种是指床土湿、种子湿、盖土湿。53 .按照施肥时期,可将肥料分为基肥、种肥、追肥。54 .作物灌溉方式包括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55 .作物种子发芽除自身因素外,还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三个必不 可少的条件。三、简答题1 .简述作物种植方式的概念及其类型。种植方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

27、件下,形成的规范化耕地利用方式 或作物种植形式。种植方式类型包括;(1)单作一熟型:单一的作物种类构成单一的群体结构并实行一年一熟制;(2) 单作多熟型:单一的作物种类构成单一的群体结构,但在一年内种收两次以上;(3)多作一熟制:种收同时或基本同时的作物组成的复合群体结构;(4)多作 多熟型:一年内分期种植两种或以上生育季节不同作物并构成复合群体。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上有何应用?答:(1)打破休眠,促进发芽(2)增孽促根,培育矮壮苗(3)促进籽粒灌浆充实(4)控制徒长,降高放倒(5)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6)促进成熟3 .什么是倒伏?倒伏的原因和后果有哪些?怎样防止倒伏?倒伏,即作物在

28、生长的某一阶段因某种原因,植株体发生倾斜,倒在地表的现 象。有时会造成严重减产。分根倒和茎倒两种。倒伏原因很多,大风是倒伏头号 原因。倒伏与品种特性有关:穗大小,株高,节和节间的结构等。倒伏与栽培有 关,特别是密度与施肥。可通过以下措施防止倒伏:选育抗倒品种;促根;中期 蹲苗;适时收获,等等。4 .简述商品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1)生产技术条件较好,生态经济分区属最适宜区或适宜区;(2)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土地集中连片;(3)生产者技术水平较高;(4)资源条件好,有较大发展潜力,包括目前经济虽尚落后,但发展有潜 力的地区;(5)作物产品的商品率高,有良好的销售渠道。5 .简述间套作的栽培技术要

29、点。(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2)加强肥水管理,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 治虫;(3)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 正常生长(4)及时综合防治病虫害;(5)及时收获。6 .作物生育的一般过程遵循S型曲线,那么,在生产中S型曲线的应用表现在哪几个方 面?(1)作物整体和各器官的生长遵循“S”型曲线,按顺序出现新老交替的结果, 生育进程具有不可逆转,因此种子苗期生长最重要。(2)各种促进和抑制生长的 措施都应该在该器官发育最快过度到来之前完成。(3)由于各器官发育在时间上 具有重叠和同伸的特点,人为处理措施具有“联动性”7 .作物的

30、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又认为植物的遗传性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提倡通过创造条 件去顺应植物的要求,同时又要改造植物的本性,以达到引种驯化的目的。P13引种的基本原则:生活条件需要得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阶 段都要求相应的生活生态条件与之协调;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作物原产地与 引种地的生境往往不完全一致被引用作物对引种地的环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他能够不断的改变本身的某些习性,与新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相适应。P14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而寒作物。喜温作物生长发育 的最低温度10左右,而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按作物对光 周

31、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凡在日 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日照作物。P14 1.粮食作物或称食物作用,又分为3类:(1)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 薯芋类作物P22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1)大中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 条件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 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地多于平原,对于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是弊多 利少。P23 (二)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评价:1 .耕地资源: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退化。土地流失、干旱缺水、盐渍化、 沙化等正在损害现有的耕地。受这些

32、障碍因素影响的耕地面积也有逐年扩大 的趋势。2 .各地区土、热、水条件的配合是不够协调的3 .农业自然灾害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灾害损失逐年 增加。P25大田作物,是指种植业除蔬菜,果树之外,在大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谷类、 豆类、署类等)、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烟草以及饲料作物等。P34粮食的最低安全系数是,储备量至少应占需要量的17%18%。P35可拘持续农业的含义:一是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二是发展生产不以 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P35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逐渐达到农业生产率的稳(1)在作物引种上应用。不同地区的温光条件不

33、同,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 反应特性。(2)在作物布局和栽培上应用。作物布局、确定播期和田间管理等方面, 均需考虑作物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8 .简述影响根生长的几个主要条件。(1) 土壤阻力:土壤耕作层比较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2) 土壤水分:使作物后期生长健壮,常常需要在苗期控制肥水供应,实 行蹲苗,促使根系向纵深伸展。(3) 土壤温度:根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温度一般是2030。(4) 土壤养分:施肥有利于根系内在潜力的发挥。(5) 土壤氧气:土壤通气性良好,是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9 .环境因子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怎样减少不良环境因子对作物的危害?(1)针对害虫、杂草等生物因子,它们为r

34、对策生物,可通过预测预报;低世 代防治;药物对症、综合防治等措施来减弱其影响。(2)针对气候、土壤地形 等非生物因子,我们应该做到适应大环境,改造微环境,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10.干旱对作物有哪些危害?加强作物抗旱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代谢作用紊乱。气孔关闭,蒸发量降低,呼吸增强,光合减弱,物质合成减少, 酶促反应破坏,植物凋亡细胞变形,原生质受害体温上升使原生质凝聚变性,引起死亡。可通过抗性锻炼和增施P、K肥来增强作物抗旱性。11 .什么叫作物源一库一流理论?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等,主要指作物群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 作物群体LAI越大,光合效率越高。才能形成强大的源,为库的形

35、成和充实打下 基础。库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或)接纳营养物质的器官(或能力)。库大小影 响有机质分配和干物质生产。库强度大能促使光合作用增强。流指作物植株体内 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流的效率对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作物 光和器官的同化物出小部分供自身需要外,大部分运往其他器官供生长发育及贮 备之用。12 .什么叫轮作?轮作有何意义?答: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质方式。意义:(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2)协调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特性(3)减轻病虫危害(4)减少田间杂草13 .简述作物品种感光性的概念及其类型。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

36、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类型:(1)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2)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3)日中性作物:开化之前并不要求一定的昼夜长短,只需达到一定的基 本营养生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四季均可开花。(4)定日照作物:要求日照长短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14 .简述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1)在引种上的应用:不同地区的温光生态条件不同,在地区间相互引种 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一般来说,从相同纬度或温光生态条件相近的 地区引种易于成功。(2)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播种期的安排等,均需考虑作物 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

37、应培育适龄嫩壮秧,同时加强前期管理,有利于获得高产。(3)在育种上的应用:在制定作物育种目标时,要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 提出明确的温光反应热性。在杂交育种时,可根据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调节播种 期,使两亲本花期相遇。15 .简述施肥的技术原则。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以基肥为主;以深施为主;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9.缓苗期长短是衡量移栽质量的主要指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缩短缓苗期? 取苗时不伤茎叶少伤根;当天取苗当天移栽;栽苗时栽直、栽正、栽稳; 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完后浇定根水16 .育苗移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A.缓解季节矛盾;B.延长作物有效生育期,增加复种指数;C.充分

38、利用 自然资源;D.便于管理,能培育壮苗;E.节约生产成本;F.能按计划和规格移栽, 确保匀苗、全苗、壮苗缺点:A.移栽都有缓苗期B.费工多17 .分析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答:(1)合理密植能协调产量构成因素(2)合理密植可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3)合理密植能保证适宜叶面积18 .作物栽培叶龄模式的原理是什么?作物的生长具有节律性,各器官与叶之间都有一定的同伸关系,随时间推移,作物的不 同叶龄对应着不同的发育时期。19 .简述温室效应对作物生产的影响。(1)对作物布局和复种指数的影响(2)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对气候灾害的影响(4)对土壤肥力和肥效的影响(5)大气中CO2浓度增加(6)对病虫

39、害的影响20 .简述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引种理论。(1) 土宜论是指不同的土地需种不同的作物。(2)风土论指的是,遗传性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条件(风土)有不同的要求, 引种时必须协调好植物本性与环境的关系,使植物适应当地的风土。(3)排风论它一方面承认土壤气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又认为植物的 遗传性是可以改变的,提倡通过创造条件去顺应植物的要求,同时改造植物的本 性,以达到引种驯化的目的。21 .简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答:(1)提高品种的光合效率(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5)改善栽培技术22 .简述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植

40、株小,叶面积系数小,日照大部分漏射到 地面上而损失。(2)光饱和限制:已知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T/2,更强的光不能 提高光合速率,而形成浪费。(3)条件限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合适,会使光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和呼吸消 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23 .如何防止和减轻作物的高温伤害?答:(1)增加作物的抗热性,培育耐热新品种(2)改善作物环境中的温度条件(3)调整播期(4)喷洒氯化钙、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增加生物膜的热稳定性(5)施用生长素、激动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减轻高温伤害24 .有哪几种典型的施肥模式?(1) “前促”施肥法(2) “前促、中控、后补”法(3) “前稳、中促、后保”法(

41、4)全层一次性施肥法25 .作物密度良否的判断原则是什么?怎样确立作物合理密度?良否:1、密度与每穗颖花数协调2、密度发展平稳3、密度使个体充分发展,产量高合理密度:1、根据有效分篥计算2、根据产量目标计算3、根据田间试验确定26 .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粮食安全即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 本食品”。(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 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 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 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

42、仅能够买得到而 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 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7 .轮作增产的原因何在。全面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利于生物养地;改善土性,提高肥效;改善农田生物种群结构,减少病虫害;改变农田生态田间,减少田间杂草。28 .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2)通过种植密度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3)通过其他技术措施(品种选择、肥料施用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来影响群体的自 动调节29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农艺措施。(1)科学施

43、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运筹、配方施肥、精确施肥。(2)合理耕作,以耕促肥(3)合理灌排,以水促肥(4)轮作换茬,调节土壤肥力30 .简述地膜覆盖的作用。(1)覆盖增温;(2)保墙作用;(3)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物理状况;(4)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减缓土壤侵蚀;(5)有利于微生物及蚯蚓的繁殖;(6)有效防除杂草;(7)降低土壤盐分的不利影响。四、论述题1 .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答:答案要点:生产上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是人工调控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改 善品质的有效途径。过于偏重高产和不合理的栽培技术会导致作物品质的降低。 具体措施为:(1)根据品种特性

44、,适时播种(2)合理密植(3)合理施肥(4)合理灌溉(5)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6)加强病虫害防治(7)适时收获2 .论述作物引种概念及引种的基本原则。概念,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基本原则:(1)生活条件需要得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阶段都 要求相应的生活生态条件与之相协调,这里包括诸如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高 低、光周期长短、降雨量多少等要求均需要得到满足;(2)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 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境往往不完全一致,而引种地的某一个生态因子可能成 为引种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改变栽培措施或者选择和营造局部小环 境,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

45、使作物适应新的环境;(3)被引用作物对引种地的环 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它能够不断的改变本身的某些习性格,与新环境中各个生 态因子相适应,这种改变了的习性和抗性经长期积累后,被引种作物就会逐渐完 全适应引种地的生境和栽培条件了。3 .论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综合评价。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较好;2)东南部地区 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 地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是弊多利少评价:(1)耕地资源:我国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退化,受土地流失、干旱缺 水、盐渍化、沙化等因素影响的耕地面积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2)各

46、地区土、 热、水条件的配合:我国许多地区土、热、水条件的配合是不够协调的,西北地 区土地面积大,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高而冬季寒冷,降雨稀少,对作物生长十 分不利;华北地区虽土地资源丰富,但降水偏少且变率很大,加之盐碱地面积较 大,这种土、热、水的配合是作物产量不稳定的根源;东北地区虽平原面积大, 土壤自然肥力高,雨、热同期,但无霜期短,对作物生长也有一定限制;南方地 区尽管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沛,可是降水变率大,作物生产易受台风和 洪涝威胁。(3)农业自然灾害: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灾 害损失逐年增加。4 .何谓源、流、库?它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如何?“源”即生产和

47、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通常是指叶片,也包括角果皮、颖壳、 叶鞘和茎的绿色部分。“库”是指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如禾本科作物的穗,油 菜、大豆的角果,甘薯和马铃薯的块根或块茎等。“流”是指输导组织,主要指 微管系统,最重要的是韧皮部(主要运送矿质养分、碳水化合物、有机氮化合 物)。总的来看,源、流、库的平衡发展状况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理想的状况是源 足、库大、流畅。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流”的大小和通畅程度会影响到源库的 大小和活性。但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流” 一般不会成为产量的主要抑制因子(倒 伏或病虫害等特殊情况除外)。因此,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是影响产量的 关键因素。可以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实质,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由不协调到协调”的 一次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 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协调关系的过程。5 .论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