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15659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 民健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 发2021H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全 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46 号)精神,结合北海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419”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

2、人民为中心,坚 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 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北 海建设现代特色体育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市城乡居民健身意识进一步 加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增加,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数比例达到40%以上,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 3名;建有体育公园(体育 综合体)10个以上、健身步道100公里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 地数量达到1.2块以上,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促进 全

3、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 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十八)强化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市旅游文体局要会同有 关部门对各县(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本计划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市、县(区) 二级要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监督与检查制 度,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25年本级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效果的全面评估工作。抄送:市委各部门,北海军分区,驻市部队,武警北海支队,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 民检察

4、院,北海海事法院。各民主党派北海市委会,市工商联。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月11日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特色体育强市,打造运动北海、休闲北海、健 康北海、活力北海、品质北海、魅力北海。二、主要任务(三)推动建设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区)创建。加强对全市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加大组织保障力度,夯实基层 体育工作基础,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 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满意度以及 全民健身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力争创建自治区级全民运动 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区)。)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加快实施北海市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

5、找准健身设施建设短板, 积极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体育公园、北部湾体育中 心、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场、足球场、健身步道、绿道、骑行道、 露营地、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力争实现市、县(区)、 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的目标,北 海市建有大型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公 园;县(区)建有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场、游 泳馆(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城区建有中型全民健身活动 中心、游泳馆(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建有灯光篮球 场、小型全民健身广场;街道建有小型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运 动场;行政村建有室外篮球场;社区建有多功能运动场地

6、、健身 路径。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 1平方 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 3平方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 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探索以租赁方式供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开展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按照每万人拥有1.2块足 球场地标准建设足球场地,支持利用公园、绿地、边角等空闲用地 改建标准或非标准足球场。加强笼式足球场、新建居住区和社会足 球场地配套建设。加强户外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在沿海岸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 步道,建设摩托艇、冲浪、帆船、海钓、潜水等海上健身休闲运动 项目设施;推动体育与休闲旅游结合,打造一批集娱乐、休闲

7、、运 动多种功能的户外休闲运动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冬季项目运动场地,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冬训基地,推动体育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提升群众参与户外健身的热情。(五)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倡导“绿色生态运动就在广西”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全民健身健康北海” 理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并举的方式,开展群众 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结合全民健身日、广 西体育节、“壮族三月三”、春节等,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举办“全民健身 健康北海”主题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冬 季运动项目,提升北海市民体育文化生活参与度,加大群众体育赛 事活动举办力度,丰富市民业余生活。举办参

8、与热度较高的运动项 目业余联赛,并制定北海市体育运动业余等级评定标准,推进建成 市、县(区)二级体育赛事活动网络,保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 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北海特色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举办帆船邀请赛、足 球联赛、沙滩足球赛、沙滩排球赛、海钓、城市围棋联赛、休渔杯 足球赛、篮球联赛、羽毛球锦标赛、马拉松、自行车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城市足球联赛、北海市篮球联赛、“南珠杯” 业余围棋冠军争霸赛、泛北部湾围棋联赛、“休渔杯”足球赛等北 海特色赛事品牌。打造北海户外运动基地建设品牌,开展骑行、徒步、游泳、潜 水、摩托艇、帆船、帆板、风筝板、冲浪、汽车露营等户外休闲赛 事和活动,

9、开创多样化全民健身新形势。)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落实国民体质检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深化社会体育指导 员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发挥其在组织体育 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推广普及健身项目等方面的作用。组织科学健身指导宣讲展演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 校、街 道、乡村为群众科学健身进行指导,推广居家健身模式。在各 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工间操制度,鼓励举办行业系统和单位运 动会以及单项比赛,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体操等公益教学 活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平台,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全民

10、健身志 愿者服务县区乡镇活动及相关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出具有北海特 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北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七)健全体育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加强北海市体育总会、一县三区体育总会建设,发挥市、县(区)两级体育总会的枢纽 作用,构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团队” 的全民健身组织框架。鼓励体育总会、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 俱乐部向街道(乡镇)延伸,下沉行政村(社区),大力发展群 众身边的健身组织(体育活动站点、团队、草根组织等)。发挥 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健身站点在体育服务和健身指导方面的作 用。鼓励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数据库和动态 管理机制,加

11、大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将群众体育活动、 体育文化展演、体育业务培训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激发体育社 会组织活力。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将运动项 目推广普及和参与人次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八)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农民工和妇女等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力度, 鼓励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提供适合相关人群健身 的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提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适幼化 水平。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 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鼓励各类学校成立体育项目青少年兴趣 小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组织开展体育

12、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 建设完善老年人体育协会、门球协会、广场舞协会等单项体育协 会网络,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 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九)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体育产业体系,构建 “一核多极,一轴两翼”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依托海洋资源加快发 展北海市滨海运动产业;大力发展北海市足球冬训产业,打造桂南 体育产业增长极。以构建北海体育发展为载体,重点发展体育教育、 足球培训、健身休闲、体育制造等产业,力争打造户外运动和极限 运动基地。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目标,培育和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聚集区、高端体育用品制造聚集区。 强化体育行政部门、金融机构

13、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宽体育企业融 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打造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支持体育 市场主体健康成长。(十)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推进落实青少年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目标。支持体育社会 组织进校园,补充学校体育师资力量,提高学校体育教练员水平,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促进体育社团在学校的发展,建立和 培育学校体育项目代表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按照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建体育传 统特色学校。持续开展优秀体育运动员进校园、体育项目进校园 活动,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

14、事体系,每年举办市级中小学生运 动会和体育项目联赛。推动体卫(医)融合。建立体卫(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县级体卫(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运动防护 师、运动营养师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运动健康 指导服务。开展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等慢性病运动疗法和非医 疗健康干预,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 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山地、航空、帆船、帆板、冲浪、 潜水、沙滩足球、沙滩排球、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 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改 革创新办赛机制,建立“开门办赛”的理念,结合旅游资源举办体育

15、旅游赛事,以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 等重大赛事活动为契机,促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银 滩旅游景区、涸洲岛旅游景区、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北岸 海边、侨港、合浦星岛湖等旅游景点景区或者景区景点附近建设 休闲绿道(健身步道、骑行绿道),在滨海旅游区建设沙滩足球、 沙滩排球、帆船帆板等固定或不固定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对休闲 旅游、休闲健身的需求。依托北海特色海洋沙滩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 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十一)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统筹规划和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推广普及花炮、珍珠球、蹴 球、建球、龙舟、独竹漂、

16、秋千、投绣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 板鞋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改造 一批适宜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场地,结合多功能场地、场馆、 文化旅游基地,兼容设置满足特色项目设施。组织参加第十二届全 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十五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会。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 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支持各类学校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教学和展示活动。(十二)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与共 建的“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武术、龙 舟、围棋、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鼓励支

17、持各 县区与国外友好城市进行全民健身交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举 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城市围棋联赛、“南珠杯”全国业余围棋冠军争霸赛、泛北 部湾围棋联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力争把北海打造成面向东盟 的重要区域体育赛事中心,增强国际体育赛事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十三)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繁荣体育文化,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普及推广“大健康”的观念, 将全民健身融入群众精神文明创建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 视、网络等载体,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全民健身,构建全民健身文 化宣传大格局。鼓励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健身直播、普及运动 健身知识、提供科学健身

18、指导。持续办好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 深度融合专栏。加大对北海体育事业发展的报道力度,依托各 类媒介搭建健身文化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完善科学运动积分体系, 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 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通过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 事,充分发挥重大赛事对全民健身的带动效应。讲好群众健身故 事,每年宣传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健康模范人物、家庭、组织, 营造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三、措施保障(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 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级 以上人

19、民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 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 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健身空间用地统筹 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对其优先保障。鼓励地方 财政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全民健身工作。(十五)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 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 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 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加大对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 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力度,

20、搭建全民健身线上培训和交流 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十六)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设运动健康促进站点,配备 简易医疗设施,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 避难(险)、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及时发现并排除 安全隐患。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执 行“一赛事一方案”制度,在赛事期间确保交通、安保、消防、 医疗救护、食品等相关人员、配套设施到位。建立户外运动安全 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十七)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结合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身大数 据采集体系,支持健康科技发展,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能化、 数据化建设进度。引导线上体育锻炼智能产品在全民健身方面的 推广运用。建设市、县(区)两级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和公共体育 设施电子地图,鼓励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共体育场馆查询预定、赛 事活动信息发布和报名、体育培训报名、赛事策划组织、健身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